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的成因及措施研究

2022-03-04 13:10喻俊邦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策略探究德育工作

摘 要:在“德育为首”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承接着主要的德育任务,其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便是全面推动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德育理论,践行德育行为规范,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成长为心智健全的新时代人才。但是,就目前来看,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效率比较低下,难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文章将据实阐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的成因,结合实践分析来探索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成因;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3-0010-03

引  言

高中生的心智发育逐步趋向统一,他们不像初中生那样毛躁,能够辨别是非,而且整体的思想认知也相对成熟,正处于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就目前来说,高中班主任所组织的德育活动较为低效,虽然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大道理,但很少有学生能够按照德育行为规范生活、成长。那么,高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呢?班主任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改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高中德育工作低效的成因

(一)脱离学情实际,停留在宣扬道理的理论阶段

一直以来,高中班主任在组织德育工作中通常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不能自觉接受德育思想的启迪,难以形成相应的思想认识。以“理想目标教育”为例,高中班主任教导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的原因和意义,同时也会告诉学生只有努力学习、艰苦拼搏才能赢得考试胜利,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家长的辛苦辅助和教师的辛勤教导等。然而,这种仅依靠宣扬大道理的方式难道真的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高中生明白要时常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清楚只有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才能不让自己的青春留遗憾,但是他们很难一直保持刻苦奋斗的状态,经常会因为偷懒、疲惫等原因而选择放松自己。这并不代表高中班主任的说法是错误的、无用的,只是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找到合适的德育方式。这就影响了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难以让学生遵守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无法约束、管理自己。

(二)忽视生生差异,无法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德育教育工作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高中生在过往的成长经历影响下已经形成了各异的性格,如果以统一的德育活动启发学生,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内化德育知识[1]。通过观察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指导行为可以发现,部分班主任并没有客观地分析德育现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及教育进度自主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进而直接影响高中德育效果,使德育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德育工作效率,高中班主任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主”的原则。

(三)缺少长期监督机制,未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高中班主任组织的德育活动普遍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即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及时接受德育指导,高中班主任经常会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这种主题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对学生产生深度刺激,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现有状态,思考并审视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初步改善学生的德育认知观念。然而主题班会活动结束后,高中班主任很少会监督并引导学生践行德育行为规范。最初,高中生会因为好奇、新鲜及对德育内容的深刻记忆,自觉按照道德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时间一长,学生便会松懈下来,不会继续高标准地约束和管理自我。这就浪费了德育资源,无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正因如此,高中德育教育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实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阶段的德育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依然有明显的德育认知缺陷,尚未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水平,汲取德育经验,扬长避短,主动创新德育的常规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高中德育工作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学情,设计实际的德育内容

由于德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法产生认同感与熟悉感,直接影响了德育的成效。要想提高德育效果,高中班主任就要依托学生的学情特征与成长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让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理念的熏陶与启迪,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做好充足准备[2]。

在与高中生相处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总是逃避,不敢面对,担心失败、受挫,所以他们不敢尝试新事物。从本质上说,这是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因此,笔者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以“你如何面对改变”为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虽然学生一开始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胆小鬼”,但是他们确实会因为成绩退步等原因感到难过、沮丧,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之后,笔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事写在纸条上,然后一一念出学生的烦恼。有一些学生表示自己非常害怕失败、受挫;有的学生表示安于现状虽然很难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避免了失败、受挫,所以他并不渴望改变自己,并且指出每个人都有不足与缺点。这就反映出部分学生的消极心理。于是,笔者展示了人们的生活从传统的车马运输到现代各类交通工具、从传统的书信传送到运用现代通信技术传递信息的发展演变。结合这些事例,笔者告诉学生,只有敢于创新、敢于改变,才能成就更精彩的人生,而故步自封、不追求进步的人终将被新时代淘汰,所以,我们要懂得创新、敢于改变,要以进取心态迎接生活中的新挑战、新事物。

(二)关注个体,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每个高中生的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且学生的性格差异非常明显。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要明白每个学生的需求不同,适合每个学生的德育方式也不尽相同,只有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接受德育,从而促使学生实现素质发展,真正健康成长[3]。为此,高中班主任要耐心分析学生个体的德育认知需求,通过针对性、差异性的德育指导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自主传承真善美品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比如,笔者负责班级的班長被同学们称为“高冷班长”,因为班长的话很少,学习成绩很好,且非常自律,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所以在班级中的威望很高。然而,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其他学生虽然服从班长的管理,却并不愿意亲近班长,而班长也习惯了独来独往。为了让班长与其他同学友善、和谐地相处,笔者设计了一个“改造班长”的计划,不再让班长独自承担班级管理事务,而是为班长配了几个帮手,共同组织班集体活动。最初,班长并不习惯与其他同学亲近,为了避免这一改造计划流于形式,笔者还专门选了几个性格外向、在班级中人缘较好的学生。渐渐地,班长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愿意与同学交流,笑容也多了。经过一两个月的锻炼,笔者发现班长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开玩笑,其他同学也不再总是远距离地“观望”班长,而是能够与班长和谐相处。这个转变让笔者感到非常开心,而班长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明白笔者的良苦用心,从最初的不理解、排斥,慢慢开始接受,最后也能感恩同伴、感恩教师,这让笔者感到非常欣慰。由于班长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变得亲近起来,整个班级的同学关系也变得日益和谐,而这也是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前提条件之一。

(三)长期监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中德育长期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导致高中生无法长期践行某个道德行为规范。因此,为了推进德育工作计划,高中班主任要设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让学生以严格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这样既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比如,为了让高中生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笔者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笔者还提醒学生除了要设计学科学习计划外,还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如课外阅读、社团活动、课外辅导班等。当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去设计成长计划,而且计划一定要真实可信,且有一定的操作性。在主题班会上,学生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理念,展示了自己的规划。笔者发现,学生都将自己的生活计划得非常妥当,也很充实。显然,学生是非常热爱生活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能够带着幸福的情感成长。于是,笔者告诉学生,他们未来的每一天都要按照这个成长计划生活。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制订相应的监督机制,密切监督学生的行为,并鼓励学会之间相互监督,看其是否按照成长计划来进行。不论是每日的自主学习时间,还是周期性的旅行、聚会活动,都是丰富学生生活的载体。此外,笔者还会让学生制作每日、每周的成长计划表,如果完成了成长计划,那么可用“√”标注,如果无法按照计划生活,就要说明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还会提醒学生调整、优化个人成长计划,让学生继续按照计划生活,希望其可以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来培养规划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借助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

虽然高中生的心智发育逐步趋于成熟,但是他们的自主学习依然以直观经验为主。为此,高中班主任要组织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内化某个道德理论,从而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让学生自觉遵守德育行为规范。

比如,在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大扫除活动。在活动开始前,笔者以抓阄的方式确定了每个学生的劳动任务。虽然有的学生承担的劳动任务较重,有的学生承担的劳动任务比较轻松,但是因为抓阄这一方式比较公平、随机,所以学生也没有产生明显的抗拒心理。接着,学生就要基于各自的劳动岗位进行清洁劳动,而且要尽善尽美,以便呈现一个完美的劳动成果。在劳动实践期间,笔者告诉学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可消极懈怠,更不可敷衍了事,一旦发现劳动成果不合格,就要重新返工,继续进行清洁劳动。最初,有几个学生在打扫时并不认真,笔者没有放松要求,而是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他们经过两次返工,虽然情绪有些焦躁,但是为了避免再次返工,便压制住自己的浮躁情绪,认真地打扫卫生,其余完成劳动任务的学生还帮助了他们,自觉承担起额外的劳动任务。通过参与这项活动,学生不仅培养了责任意识,还获得了德育体验,学会了互帮互助,进而提升了道德素养。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自觉接受道德行为的约束,真正内化德育内容,如此才能逐步引导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为此,高中班主任要反思现阶段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然后对症下药,调整并优化德育工作模式,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毛玉梅.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高考,2018(33):4.

陈理智.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中德育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18(92):179.

范丽华.对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90):189.

陈艳梅.德育教育在高中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10):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市规划课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19〕GH1006,课题编号:1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喻俊邦(1983.2-),男,福建宁德人,任教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高中班主任策略探究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