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在青少年美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04 04:48鹿广静冯午生孙万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轴线故宫美育

鹿广静 冯午生 孙万军

(1.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北京 100013;2.北京设计学会元宇宙非遗教育设计研究中心,北京 100071;3.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涵育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美好情感的美育在教育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目前,美育实践总体上呈现出重视青少年成长整体性和情感性的倾向,坚持五育并举,讲求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劳,美育理念、美育场域、美育介质在不断赓续、丰富和扩展。

北京作为第一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拥有800多年建都史、3000多年建城史,留下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是这些遗产的集中呈现,体现了北京“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蕴含着震撼人心的民族审美信息和内涵,是首都青少年美育实践的重要优质资源。

一、美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

(一)概念释义

美育思想和实践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从人类萌生审美需求的那一刻起,审美教育就开始了。我国古代美育的集大成者,当首推孔子。孔子提出礼乐相济的观点,提倡“礼、乐、射、御、书、数”全面育人思想,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他的思想是中国美育思想发展的基石,成就了中国古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多样美学化人生态度。柏拉图是古代西方美育思想的先行者,他非常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认为美好的音乐可以美化心灵。18世纪末,席勒发表《美育书简》,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美育教育”这一概念,希望通过美育教育消解人的“异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对美育有丰富的论述,认为美是人在主动生产和创造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处于解放状态而获得的感受[2],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的光辉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育的相关指示中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3]。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4]。

总之,美育不仅指向审美教育,更指向心灵教育、品质教育、创新教育,是塑造人类美好情感和人格的载体。因此,可以将青少年美育视为一种以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为载体,传递审美观念和经验,塑造美好人格,使青少年在感受、领悟、体察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鉴赏力、创造力、情感及心灵得到发展的综合育人过程。

(二)对美育价值的认识

美育要立足立德树人,坚持正确方向。美育是塑造人心灵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美”的阶级性,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立场、态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作用。自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的美育相关政策文件都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美育应坚持正确方向,在美育中涵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美育要致力于发展人、丰富人。于民族大义,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于个人,美育是一种知情意全面发展的多维能力教育。在美育过程中,青少年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创造力得到提升,内心情感和个性不断被丰富,心灵得到滋养,人格得到完善。美育要着力研究作用机制,切实发挥育人价值。2020年,《意见》提出美育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并对各学段美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美育要致力于发展文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5]。学校美育要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认识、感受、学习、欣赏、创作民族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加深民族文化积淀,累积文化创新的磅礴力量。

(三)美育实践走向社会

在美育理论引领和政府政策引导下,青少年美育展示出强烈的“走向社会、走向广袤大地”的趋势,美育场域、美育介质不断丰富。2020年,《意见》提出要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一方面鼓励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学校美育,拓宽学校美育场景;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整合本地文化,聚焦本地的特色传统工艺、传统舞蹈、戏曲、曲艺等活态非遗文化,深化乡情教育,开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美育评价方面,教育部2015年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把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等纳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和普及。同时搭建平台,仅2018年,教育部就评定了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各地最具地域特色的戏曲、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校园里绽放光彩。

综上,无论从美育释义、美育价值、美育政策还是美育实践出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涵育青少年美好人格、凝心聚力、培根铸魂的基石。

二、北京中轴线蕴含着重要的美育价值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核心区域经过持久的设计和建造形成的连续的空间序列和城市景观,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重要的美育价值。经历了元明清、民国和当代的发展,北京中轴线以紫禁城为中心,北至钟鼓楼,南至永定门,方圆7.8公里,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向北延长”,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11年6月11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北京中轴线震撼人心的美开始以各种方式持续冲击人们的心灵。

(一)北京中轴线的建筑之美、历史之美、文物之美

北京中轴线之美首先彰显在其壮观深邃的建筑之美、历史之美、文物之美中。2018年7月3日,北京中轴线申遗组委会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14处遗产点。自南向北,分别是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每一处遗产点都像一所美的大学,蕴含着无穷的变迁之美、秩序之美、建筑之美、人文之美。故宫里的藻井、立柱、斗拱、飞檐、瑞兽、汉白玉雕刻等建筑细节纷至呈现,令人叹为观止,展现着皇宫的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前后纵置、红墙朱栏、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钟鼓楼,无声地呈现着古时京城的百姓生活。每一个宫殿里都藏着无数珍宝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印记,诉说着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们审美志趣、审美偏好的变化,也无声反映着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手段不断进化,体现出祖先对美的不懈追求。故宫里还藏着中国传统的节庆之美,2019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第一次在夜间向民众开放,大大提升了民众传统节日的过节体验[6]。

(二)北京中轴线的活态艺术之美

北京中轴线之美还体现在海量活的艺术之美中。这条中轴线见证了北京860余年的历史变迁,凝聚了祖祖辈辈人的生活、智慧和匠心,承载了10大类百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紫禁城里的“阳春白雪”,也有老百姓的市井生活。“阳春白雪”当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燕京八绝”包括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玉雕、象牙雕刻、雕漆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和京绣,它们充分汲取了中华大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7]。如今它们都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在国际舞台上彰显首都文化磅礴气势的不二选择。天桥、前门、地安门、什刹海、钟鼓楼一带则是北京市井文化的荟萃之地:相声、京韵大鼓、北京评书、数来宝、扎燕风筝、京剧脸谱、毛猴、面人、泥人、兔儿爷、高跷、秧歌、狮舞、全聚德烤鸭、东来顺涮肉、天福号酱肘子、都一处烧卖、姚记炒肝、内联升布鞋、盛锡福皮帽、同仁堂中医药、瑞蚨祥绸缎、张一元茉莉花茶等,这里集中了上百家中华老字号,是京味儿文化的聚集地。

(三)将中轴线文化引入青少年美育的意义

这条贯穿南北的北京之脊汇聚了中华几千年建筑文化和历史人文的精髓,它就像一个美的宝库,是开展青少年美育、涵育青少年美好心灵的圣地和活教材。将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引入青少年美育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有效丰富拓展美育介质、场域,提升首都青少年美育品质,促进美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轴线上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绵延赓续的审美志趣、审美情感和审美传统,是中华雅文化和吉祥文化的集中展现,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价值,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观察力、审美鉴赏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

可以传承首都历史文脉,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涵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指出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最重要的手段,在青少年美育中引入中轴线遗产文化,可以带领孩子们在学习、观察、探究和创作中,深度体验北京历史文化,在心里种下文化自豪、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的种子,为未来的文化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

可以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崇德向善,培育正能量新时代少年。中国自古有“文以载道”“器以载道”“知行合一”的传统,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叙事性,它于无形之中蕴含着中国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断的文化精髓,是青少年德性的天然培养基地[8]。将中轴线文化引入青少年美育,有助于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担当,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功能,培育崇德向善、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少年。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将中轴线文化引入学校美育具有强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是一种文化消费审美倾向引领,为未来的文旅产业发展积蓄力量。此外,将中轴线文化引入学校美育,还有利于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新时代少年只有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未来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国际文化融通和文化理解。

三、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在青少年美育实践中的应用路径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在北京青少年美育实践中比较成熟的应用路径包括校本课程、精品社团、美育主题实践活动、美育基地、艺术展示展演等几种,学科方面以美术课、音乐课、劳技课、体育课、通用技术课、综合实践课为主,注重打造贯通数学、语文、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融合课程。

(一)开设校本课程,用优秀传统文化温润心灵

校本课程是以普适性拓展实践课程为主,基本上按每人每周一小时的标准来开展。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中心小学是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标杆。该校自2008年开始,将北京宫廷文化中的瑰宝“玉文化”引进校园,以科研为引领,十年磨一剑,培养出一批懂玉、爱玉并善于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教师队伍。语文教研组牵头研发了《少儿识玉》系列校本教材,将玉之美、玉之润、玉之品完美展现在教材中,温润孩子的心灵;物理教研组牵头研发了适合少儿使用的玉雕机,突破了少儿琢玉实践的终极难题,并获得专利;劳技、德育和美术教研组合力研发出体系化的课程,每周一次,带领孩子们识玉、赏玉、画玉、琢玉。“文以载道,玉以言志”,课程取得极大的成功,伴随一个个“玉美少年”的茁壮成长。该校的玉文化特色艺术课程在教育界、文化界、玉雕界都享有盛誉。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孩子们琢玉的第一批玉料是教师从一个废弃的玉坑里一块块搬回来的,玉文化教研组的一位教师也因为对玉的热爱远赴新疆玉田支教,在玉的家乡传播玉文化。

(二)培育精品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精品社团面向学生个体,以个性化发展为核心,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资源和条件支持。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在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精品社团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校有“金石翰墨书法社团”“铁笔生花烙画社团”“剪之韵艺术社团”“摇曳时光团扇社团”。社团重视提升孩子的内在审美素养,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创作中不仅获得美的体验,还收获了成功和喜悦。这些社团教学成果显著,成为该校省际拉手协作和国际友好交流的重要阵地,链接了友好校课程交流、艺术特色、科研引领、社团建设以及与国际友人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分享空间。

(三)开展美育主题实践活动,打造多学科融合课堂

美育主题实践活动,主要是围绕传统节庆、节日或某个遗产点、某个非遗项目展开深度的任务式、探究式、实践式学习,一般需要融合文化、艺术、数学、语文、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育。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学校举办的主题实践“寻找散落在天坛的中华瑰宝——吉祥纹饰”是这类活动的典型案例。行课前,学校组织语文、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给学生讲解本学科知识与天坛文化之间的关系,邀请专家给学生和教师举办《话说中国吉祥纹饰》《诗“纹”相伴走天坛》《“数”说天坛》讲座,增强孩子们走天坛的知识和文化储备。行课中,孩子们需要把在天坛找到的吉祥纹饰现场绘画在任务单上,并对该纹饰的历史、内涵和意义进行解读;回到学校后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将搜集到的吉祥纹饰应用于自己的剟画创意设计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建设美育基地,校社牵手、联合培养

建设美育基地,是开发学校周边美育资源,将学校与社区、社会资源有机整合、深度合作的重要方式。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地处城区中心、皇城脚下。故宫成为六十五中德育、美育及各学科教育的重要基地。建设了故宫课程群,开发了基础课程“走进故宫”“故宫历史”“故宫之美”,拓展课程“故宫楹联”“故宫脊兽”“故宫花窗”“故宫数学”“故宫物理”“故宫生态”“故宫珍宝”“故宫书画”“故宫陶瓷”,融合课程“故宫文创”“故宫色彩”“故宫建筑”“故宫遗产”等几十门故宫课程。故宫课程群的开发促进了学生对故宫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文化传承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加强。

(五)举办艺术展演活动,搭建展示和成长平台

开展文艺汇演、歌咏比赛、艺术节、艺术周等美育展示活动,给师生创造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是促进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大大增强教师的课程信心和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就积极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举办了“纸短情长 以书言志”书法作品系列展、“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非遗技艺”创意设计比赛;北京市教育学会联合丰台区职成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开展多期北京市中小学生“北京中轴线非遗元素手工表达”创作展示活动、中小学教师古诗文剪纸大赛;海淀区举办多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北京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在市区中小学生艺术大赛中,也都设置了民俗艺术和工艺类别。

四、结语

北京中轴线的美育价值不言而喻,在实践层面,很多中小学都在立足学校特色和育人目标的基础上,积极自觉自发地挖掘和构建依托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已经成为北京青少年增长知识、绽放光彩、收获自信和成长的重要载体。要想让北京中轴线遗产文化在北京青少年美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北京市层面打造中轴线美育品牌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平台建设和经验推广。从学校层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视,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同时讲究方式方法的创新,去掉遗产的“老气横秋感”,创设传统文化“潮”“酷”的新语境。此外,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和经费投入,这是开展好中轴线美育教研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中轴线故宫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雪中故宫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中轴线 古老北京的文化坐标(五)
美育教师
故宫
北京中轴线掠影
魅力广州——灯光璀璨的广州新中轴线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