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
——基于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探讨

2022-03-04 15:20宋丽丽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陈嘉庚理念大学

宋丽丽

(1.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8;2.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发生了明显变化。与高校自身的文化体系融合后,二者之间能够发挥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形成某种耦合效应,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的育人目的。

耦合效应是指群体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事物通过相互作用、彼此影响而产生的“联动”作用、“增力”现象。藕合互动既可以是具体事物的互动,也可以是情感、思想的互动。在本文中,耦合效应特指陈嘉庚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动过程。陈嘉庚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爱国人士,陈嘉庚精神是厦门“六种精神”之一。陈嘉庚致力于推动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兴办学堂、教育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大学文化建设经验,并形成了鲜明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从陈嘉庚的教育实践出发,探索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在新时代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发挥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效应,对提升高校育人成效具有深刻意义。

一、陈嘉庚的大学文化建设实践及理念内涵

(一)陈嘉庚的大学文化建设实践

陈嘉庚(1874—1961),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为人民革命、民族解放事业,尤其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兴学办教是陈嘉庚主要的教育实践,也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陈嘉庚倾资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并将“桃李满天下”“为国育才”“百年树人”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融入教育事业,对营造捐资办学氛围、推动华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文化建设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是支持学校教书育人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渠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内在关联。陈嘉庚将兴学办教作为履行“国民之天职”的方式,以期实现尽忠报国目的。1919年,陈嘉庚拥资400万元(新加坡币),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他认为创建厦门大学需要300万元“经常费”和100万元“开办费”,400万元则刚刚好。因而他将所有资产投入大学的创办中。[1]时至今日,“嘉庚系”学校继续秉承陈嘉庚的教育理念,接受来自陈嘉庚教育基金会、集美校友总会等各类机构的捐赠[2]。这充分证明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效应,有利于提升高校的育人能力。

陈嘉庚在职业教育、大学管理、师资建设、校园建设、学生培养、文化建设等层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相对完整而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1910年,陈嘉庚在执行教育规章与法律时,即在教育落后的山区普及教育,为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学生提供师资帮助;在职业教育方面,陈嘉庚将贫困学生作为招生重点,并运用制度规章保障贫困生与普通生拥有同等的学习待遇;在师资建设方面,陈嘉庚慎择校长、广延名师、关心教师,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师资建设的基础,将课外活动、知识、品格、思想、能力、实验、教育、音乐作为学生培养的重点。这些都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机部分,充分体现了陈嘉庚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3]陈嘉庚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根植于他的教育实践中,为推动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历史维度参考。

(二)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内涵

其一,注重校风学风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质。陈嘉庚竭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并聘请名师执教,为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励志成才、刻苦学习的信念提供支持和榜样。1921年厦门大学成立后便广聘名师,其中包括鲁迅、林语堂、孙伏园、沈兼士、顾颉刚等近代著名学者。在陈嘉庚看来,师资力量是校风学风建设的基石和保障。注重校风学风建设的理念,还体现在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训中。集美学校的校训是“诚毅”,即“诚信果毅”,“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即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大学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大学理念凝炼后的符号表示。”[4]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的校训集中体现了陈嘉庚对学风的追求,也是学生的人生哲学与成人、成才的精神着力点。

其二,注重校园文化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作为高等学府,不仅要注重知识方面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行、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锻炼。陈嘉庚关注学生在音乐、园艺、体育、实验、品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强调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譬如在集美学校校内建筑命名方面,陈嘉庚将不同的建筑命名为“克让”“崇俭”“允恭”“明良”“即温”等,使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大学文化建设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意识及文化自觉,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立志成才、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品质。

其三,尊师重教的教育管理。“教育报国”理念是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贯穿于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的文化建设过程。“陈嘉庚精神”主要有“革新、勤俭、诚毅、公、忠”等内涵,其中“革新”是对其科学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诚毅”(诚信、果毅)是对教育理念实践的现实表征,“公”与“忠”则是对职业教育思想及兴学为国思想的凝练。[5]大学的教育管理直接影响大学文化的品质,以集美学校为例,陈嘉庚主张采取“校主—各校校长—校董(会)”的组织管理机制。在这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下,陈嘉庚的兴学事业实现了稳固发展。陈嘉庚经常说:“既无尊师重教之念,安能爱家爱国之行?”[6]在他的影响下,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形成了关心教师、尊重师长的良好校风。“诚毅”“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在鞭策学生立志成才、宽以待人、奋发图强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管理、教育治理的重要内驱力,“慎择校长,广延名师”也成为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重要内涵。

陈嘉庚的大学教育实践与大学文化建设理念是相辅相成的。他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由此形成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从而为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效应之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作用

(一)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陈嘉庚爱国兴学的活动是在承受民族屈辱与民族危机的情形下做出的自觉行为,是爱国主义理想与信念的现实表征与时代烙印。他以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我国的近代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提供支持。陈嘉庚在同盟会期间便认识到,要提升国民素质,改善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及文化状况,唯有兴办学校。因此,兴学为国、教育为民是陈嘉庚创办教育的重要动机。带有浓烈爱国情怀的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穿过历史维度,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充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方面,有助于丰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现实意涵。陈嘉庚“兴学为国”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是统领科学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教育思想的枢纽,是改革中国现状的重要举措。[7]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良好的耦合条件。“革新、勤俭、诚毅、公、忠”等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能够使学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8]二者的耦合,有助于将人才培养事业置于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层面,以此造就社会栋梁与“国民表率”,使学生将自身成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觉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传承、创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通过为建筑命名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培养学生认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文化强国视域下,当代高校更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有力抓手。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与立德树人具有内在一致性,将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中的文化理性、文化品格、文化坚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力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及需求价值是基本的价值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围绕这三个基本价值内涵展开。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同样体现了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和需求价值的统一。通过二者的耦合效应,能够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其一是延伸主体价值层面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道德品质形成规律,用道德规范、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成员的过程。教育者是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强调在尊重教育者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发挥教育者的能动性。教育者是校风、学风的基石和保障,是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关键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形象。因此,二者的耦合是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应有之义。高校教师通过树立人格形象、贯彻“课程思政”等,能够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价值层面呈现多元化、立体化表征。

其二是丰富客体价值层面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体主要指受教育对象,亦即广大学生。明确思政教育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有利于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因子,从而便于从多途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通过强调尊师重教,促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一大学文化建设理念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因子,即通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其三是拓展需求价值层面的教育方式。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效应强调二者的联动增力,换言之,通过耦合有效拓展大学文化自身的教育价值,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基于对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阐析与诠释,大学文化本身也能够得到不断完善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丰富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过程中,有更为明确的载体和特色,进而创新自身的教育方式。二者的耦合能够促进师生文化自觉的回归和提升,助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9]

(三)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其一,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背景下,陈嘉庚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被世人熟知的科学教育观。“科学是教育之根本,今之国际,乃科学强盛之国际也”。陈嘉庚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科技发展视野和科技振兴教育为主的科学思想,“要想发展科技,就必须培育掌握科技的学生,学生培养又依托教育,因而教育的本职目的之一便是造就和培植掌握科技知识的优秀人才”。[10]这一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不仅丰富了大学文化的科学性,也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其二,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是根据祖国的实际需求,结合“教育强国”的价值追求,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陈嘉庚认为,师范教育是补齐偏远农村师资短板的必要手段。秉承“发展师范教育为先”的理念,他先后创办了普通师范、幼稚师范、女子师范、乡村师范等师范学校,并将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使师范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农林部、商业部)的支点。针对我国海岸线狭长、幅员辽阔、人口密集而航空运输落后的问题,他秉承“巩固海权”“振兴航业”理念,创办水产科,指出:“祖国之教育应以祖国之发展为根基,以国家之昌盛为抓手”[11]。此外,陈嘉庚结合我国的农业状况,创办了农林部,并重金聘请留学生为教师。此种教育实践是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生成基础,同时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进而为人才培育提供精神动力。

其三,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陈嘉庚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此,他花费巨资为学校购进科学设备和仪器,并附设了气象台、植物馆、动物馆、机械厂、生物材料馆等设施。这些设施不仅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充裕的物资条件,也成为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教育教学中,陈嘉庚不仅关注科学理念的作用和地位,更倡导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在教育中的应用。他指出,教师要以科学实验和研究来延伸新学科,以实验与研究来培养科学精神。这一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及实践,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提供了历史参考。

三、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路径

(一)二者互融,实现常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生长

其一,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陈嘉庚在职业教育思想、坚守工匠精神、科学教育思想、兴学为国思想等方面的理念追求,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12]具有大学文化象征的校训,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是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征。将“诚毅”等校训作为大学文化的精神指引,将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建筑群作为物质表征,可以赋予校园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氛围。[10]传承和融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其二,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共通。陈嘉庚是近代著名爱国人士,他的教育活动是重要的爱国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介绍、研讨陈嘉庚的教育实践,传承和融通陈嘉庚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不仅可以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榜样,更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陈嘉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其三,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共生。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强调教育应当适应学生成长的诉求,以国家与个体的融合发展为抓手,切实提升学生实现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可能性。在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其形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将陈嘉庚大学文化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借鉴陈嘉庚的教育实践经验,能够实现常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生长。

(二)二者互促,实现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贯穿式培养

其一,高校应当注重对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挖掘与提升,使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只有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构筑全员育人保障体系,才能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13]在融合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教育实践及思政教育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有目的地探寻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引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和大学文化内涵的系统挖掘和系统支撑。

其二,高校应当提升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时代价值生成作用。“大学是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保证。[14]提炼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的时代性,进一步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价值生成作用,能够更好地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教育情怀完整地传达给学生。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赋予相关大学文化建设理念新的时代内涵,使“革新”“诚毅”“忠”“公”等思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抓手,更好地发挥其当代价值。

其三,高校应当凝练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中的思想内涵。陈嘉庚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包含丰富的科学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教育思想。陈嘉庚的职业教育思想蕴含着“根据国家发展而开办职业院校”的理念,能够引领学生调整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时代化建设,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其“诚毅精神”彰显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成为我国大学生学以报国的重要精神引领。进一步凝练大学文化建设理念,能够帮助学生从新的时代精神中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并树立学习的理想和信念。

四、结语

陈嘉庚先生在兴学办学的毕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形成了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他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将陈嘉庚大学文化建设理念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互融、互促,有利于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陈嘉庚理念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大学》
陈嘉庚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