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2-03-04 15:20江筱曦吕云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江筱曦,吕云婷

(长春师范大学 物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新媒体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以新媒体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将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极大程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传播的影响

(一)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

区别于“多媒体+课堂教学”形式,新媒体教学已经不是单纯地将教学内容以PPT或者图片形式进行播放,而是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在多个平台进行新媒体教学,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比如思政课教师能够将所要讲授的内容直接发送到微信平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思政课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二)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信息融合能力,能够将众多的思政信息进行融合。思政课教师只依靠教材内容应对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诉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将当下热点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同时应重点关注热点信息的导入,拓宽思政课教学话题,满足学生对时事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辩证分析现实问题。

(三)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新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新颖多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运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思政课依靠讲授、图片或者视频方式进行教学,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通过新媒体的特有资源,例如建立相关的微信交流群,通过微信平台迅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内容,思政课教师能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课教学。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度。虽然新媒体是“后起之辈”,却在悄然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客观上推动着高校思政课程的发展。当前,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结合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是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的主要瓶颈。

(一)新媒体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欠缺

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多样的表达方式易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相比于传统的思政教育,基于新媒体的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仍略显不足,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政课。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教师还要适应基于新媒体的新型教学方式,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工作量,导致新媒体资源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长此以往,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另外,当前思政课程对新媒体技术的开发程度较低,这极大地限制了新媒体信息的应用和完善,无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目前,思想政治教师大多以公开课的形式与全校学生进行交流,课后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较少,无法及时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些课程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的广度和深度。

(二)新媒体的应用效果未达预期

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初心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政课程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管新媒体的运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以新媒体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遇到了一些阻碍。

首先,新媒体具有将信息碎片化的传播特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较低,很难达到课程的要求。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而不是单纯地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强调思政教育的本质,优化培育体系,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引导和价值引领。从长远来看,单纯依靠新媒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但学生难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虽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但是新媒体终端的广泛使用使学生在繁杂的信息中难以确定信息的准确性。新媒体的应用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从更深层次影响大学生“三观”的树立,进而影响其思想政治理念的形成。互联网应用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停留于教材,而要关注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在新媒体应用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得相对宽泛,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力量和功效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网络技术的便利等特点,导致“新媒体+思想政治教学”缺少传统课堂的实际代入感,使学生无法有效分清虚拟与现实。

(三)新媒体运用技术不过关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在努力学习和应用新媒体技术,但当前大学生群体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具备较高的水平,这导致思政课教师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难以真正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想在未来的思政教学课程中更好地应用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政新媒体应用水平。

(四)未能形成新媒体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局面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多数仍采用传统手段,即以教师讲授为主,以信息媒体教育为辅。如果在思政课中加大新媒体的使用力度,积极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手段,课堂活力将大大增加。

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思政教学不是对立的,而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首先,新媒体虽然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教学过程中仍需借助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媒体若脱离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指导,将会使学生迷失方向。只有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课程充分融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思政教学。其次,高校思政课要与时俱进,选择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学生进行交流。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政课教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挥合力,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氛围缺陷。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

(一)增强新媒体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1.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合力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和集合。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新媒体资源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校辅导员接触学生机会较多,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个性化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引领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侧重理论性和思辨。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或者学生工作部门要搭建新媒体平台,使师生可以更加方便地交流。对于共性的学生热点问题,思政课理论教师可在课堂上或者讲座中进行系统讲授,提升学生的理论自觉。

2.思想政治教育要入驻新媒体领域,使媒体迸发出新的教育合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资源获得轻松,但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障碍。因此,使新媒体迸发出新的教育合力,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将传统教学形式与新媒体相结合;二是促进各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高校要积极主动开辟新媒体阵地,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入驻,积极发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增强思想教育的时效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遣队”。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新媒体整合能力

高校要提供培训和交流平台,促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灵活应用新媒体元素,拓展思政范围,构建“大思政”氛围,共同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青年教师对新鲜事物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好奇心,有动力学习新鲜事物,高校应给予足够的帮助和鼓励,使其成为应用新媒体的主力。

(三)新媒体与传统教学进行优势互补

1.加强社会、高校与家庭间的沟通

在思想政治教育下,高校需要与学生家长、社会大众进行深度交流。高校家校互动平台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此平台的建构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基础信息。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多个主体之间的沟通,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搜集及信息安排,实现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性建设。

2.应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大思政”资源库

高校的思政课授课部门一般是马列主义学院或者思政课公共教育部,要组织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等,促进授课教师的交流。特别是新媒体的使用和资源的搜集,要做到共享。新媒体的资源散落在各种网站和视频平台、公众号当中,教师在平时的浏览过程中积累了若干适合青年学生的新媒体资源。教师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共同进步,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

四、结语

如何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并利用新媒体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网络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更新迭代,使得新媒体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探索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