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22-03-07 14:38郑学海
学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郑学海

摘 要:教学改革倡导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道德与法治是推动素质教育改革落实的重要学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内化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素质品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做出相关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9-01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9.056

自2016年后,小学思品课程被正式改名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学科。而生活化教学源自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社会所需求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使学生思想品质得到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对社会负责的公民,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定位,决定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而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利于落实“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其次,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生活[1]。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促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求的道德品质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发展提供保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立足生活的教学理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风向标,教师有何种教学观念就会采取何种教学行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动态生成的教学知识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开始盛行,而人们对知识学习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具有了开放性和动态性。在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知识观,突破教材对学生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让学生学习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观念,能够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生活学习发展。其次,是师生交往的教学本质观。教学本就是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中达成的,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更加开放的教学观念,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落实师生交往的教学本质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生活化的道德法治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学习发展。

(二)构建回归生活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程目标存在“假、大、空”的问题,这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能否构建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十分重要。而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出以下两方面的特性[2]。首先,体现层次性。教师要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是存在客观差异的,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决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必须要具有层次性。教师要立足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规律,为学生设置层次性的目标,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发展。其次,体现适应性。主要是指教师要结合社会现实发展需求,为学生制订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设置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所需,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道德素质养成,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选择联系生活的教学内容

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要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要从生活化出发,并能够回归到学生的生活當中。首先,贴近生活实际,活用教材。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课程中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如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就曾经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在教材基础之上,以生活为依据,寻找与教材内容相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对学生发展有影响的知识内容,并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并对学生有用的教学内容。其次,挖掘校内外生活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也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有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看法,也有对于未来的不解和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搬到课堂之上,关注社会现实热点。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到道德法治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

(四)设计结合生活的教学过程

在实施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回归生活,以此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知识所体现出来的生活价值。首先,课堂导入结合生活。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并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当中。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导入,而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案例、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这样的导入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更加新颖有趣,同时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新课知识之间的距离,往往可以实现更好的导入效果。其次,课堂活动联系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若是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很难对学生的素质行为真正产生影响。而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的含义,也可以通过生活案例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的思考。这样生活化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内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再次,课后作业结合生活。作业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以往的道德法治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但很显然,这种作业方式学生并不乐意接受。而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回归生活的作业,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进行社会服务实践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课堂知识的价值,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行得到更好的内化。

(五)营造融合生活的教学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不同,最终学习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因此,在实施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十分必要。而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应该具有以下两点特征。首先,教学氛围民主化。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都应该是民主的,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合作和探究。这样的环境才是和谐平等的生活化环境,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认知结构,促使学生通过学习过有意义的生活[3]。其次,教学氛围平等化。在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实现精神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和分享。而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平等化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高学生一等,这样的教学环境才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所倡导的课程内容相契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生活化。

(六)构建推动生活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在生活化教学当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规避以分数为标准的片面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家长、社会多方主体参与到评价当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情况,以此更好地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性。其次,评价内容的综合化。教师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学生考试分数并不能够定义学生的品质,因此,教师要通过综合化的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加客观的考量。如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踐能力、学习态度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再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谈话法、描述法、成长记录、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社会所需求的道德品质。文章建议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氛围、教学评价整个流程环节入手渗透生活化教学,以此实现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景小宁.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家长,2021(20):66.

[2]   周绍群.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的策略“密码”[J].小学生(下旬刊),2021(6):97.

[3]   窦秀艳.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中的活动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21(5):10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