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性”引领的幼儿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07 00:19何晶晶
学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三性科学性

何晶晶

摘 要:体育教学是幼儿园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重要形式。不同于运动性活动区游戏,体育教學必须以一定的基本动作技能为载体,通过教师规范的动作传授、合理的场地安排、运动量及密度的把握、游戏情境的创设等,让各年龄段幼儿掌握最近发展区内的基本动作。以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为引领,是确保幼儿园体育教学组织安全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提升教师体育素养、把握幼儿动作发展核心经验、优化体育教学具体环节三方面入手,探究基于“三性”引领的幼儿园体育教学组织策略,旨在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学;组织策略;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9-018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9.08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基本动作,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幼儿园主要通过体育教学和运动性活动区的开展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实践教学中,一些幼儿园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缺乏规范性、科学性,限制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幅提升。因此,创新幼儿园体育教学策略,保证运动性活动区游戏更加有趣,使体育教学基本动作技能充分发挥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实效,就必须以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为引领,构建高质高效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以“三性”为引领,做好体育教学组织工作,就成为幼儿园教师需要深研的课题。

一、提升幼儿教师体育素养,实现教学规范性

幼儿教师是体育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实施者,科学开展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全面的组织与指导。因此,提升幼儿教师基本的体育素养是实现教学规范性的首要任务。

(一)基本口令、哨声及手势要标准

幼儿思维比较直观具体,洪亮有力的口令、规范清晰的哨声、清楚到位的手势易于幼儿接受掌握,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集体活动的秩序感,从而养成规则意识,减少教师组织的时间。队列变化口令主要有:短促——立正、稍息;连续——向前看齐;断续——请XX立正;复合——以XX为准向右看齐。集体体育教学的基本手势有:四路纵队集合、两路纵队结合集合、男女两路纵队集合等。

(二)组织队形要合理安排

教师在设计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对每个环节组织幼儿队形及教师的站位进行合理规划并用清晰图示呈现,体现有效的集中与调动。如动作示范环节,很多时候这一环节因为没有合理安排队列,造成幼儿的拥挤现象。幼儿不但看不清教师示范,而且会因互相推挤而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合理规划幼儿队形能够对提高课堂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示范位置、方向应该根据动作的性质、结构及幼儿队形而定,可采用正面、侧面、背面或镜面示范。

例如,大班体育活动《小刺猬背果子》的动作——前滚翻,动作示范组织队形如下图:

(三)动作示范要标准到位

模仿是幼儿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在体育教学中极其重要。只有教师的动作标准规范,幼儿才能掌握好动作要求。教师在活动前可以通过查阅教育参考用书及其他资料,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精神,掌握动作的核心经验,抓住动作的关键点,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或简单明了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动作要领,要富于启发性、游戏性。例如大班体育活动《小伞兵》将动作(从高处往下跳)要领——起跳时先半蹲,身体微微向前倾,手臂自然向上摆,用力一蹬往下跳,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膝盖弯曲保持平衡,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小伞兵(微屈双腿,身体微微向前倾,两臂自然下垂)乘降落伞(摆臂提腰),跳(两腿蹬伸腾起跳下),变成飞机停稳了(前脚掌先着地,膝盖弯曲保持平衡)”。

(四)课堂气氛要严谨认真

体育教学由于是在户外进行,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幼儿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矛盾,从而影响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建立有效的课堂秩序,除了普遍的迅速排好四路纵队、小组接力等,还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方式。

1.同伴间保持一定距离

活动中,除合作环节外,幼儿之间要互相留有一定空间。教师可以用语言提醒或者用地垫、点、线、环等标识规划幼儿的活动区域。时间久了,幼儿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就会产生留给自己和他人空间的意识,从而减少幼儿间的冲突与矛盾。

2.认真倾听、观看

户外体育活动中,由于活动空间大了,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出现混乱、嘈杂的现象。如何让幼儿尽快地进行活动或投入下一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思考建立一个信号来提示幼儿,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手势或哨声,提醒幼儿注意倾听,认真观看,从而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在向幼儿提出新的任务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反问”的形式,如“刚才老师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从而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3.直观展示介绍游戏玩法

游戏巩固环节,教师都会预设一些情境性的游戏,来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提前向幼儿介绍玩法及规则。教师可以结合动作示范进行讲解,然后请一两名幼儿进行演示以检验幼儿的掌握情况,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向幼儿呈现出游戏的具体玩法、规则。只有幼儿明确游戏玩法,活动才能较为迅速、顺利地开展。如大班体育活动《学做解放军》中,教师让幼儿学习单手肩上挥臂投掷等基本动作,最后设计“齐心协力炸碉堡”的游戏。游戏具体玩法:手拿“炸药包”→走过“小桥”→爬过“草地”→钻过“地道”→跳过“小洞”→穿过“树林”→在指定的地方用力将“炸药包”投向敌人的碉堡,然后迅速从两侧徘徊到自己的队伍后面。游戏环节较多,对于幼儿来说,单单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与接受,教师需要结合动作示范将游戏内容连起来直观地展示给幼儿看,再通过语言重点说明动作要领,以加深幼儿的印象,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幼儿在完成游戏任务的同时遵守游戏规则,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把握核心经验,体现科学性

(一)理论支持,指导实践

幼儿的動作发展与年龄有很大关联,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同一动作的要求不同,教师必须领会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要求。如向下纵跳的跳台离地高度(15~20㎝、25~30㎝、30~35㎝)、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的距离(2米、4米、5米)等,都需要教师认真参考《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相对应的目标要求,还要参考《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来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核心经验,了解各年龄段的幼儿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难易度。

(二)目标预设,指明方向

幼儿园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体育教学设计目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与运动发展有关,指向运动能力的角度;二是审视活动中给儿童的主要经验,从个性、社会性发展角度出发。这些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如大班体育活动《小伞兵》的目标一:双脚从35~50cm的高处向下跳,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目标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各年龄段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小班注重情感体验,如乐于参与活动,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中大班则侧重学习品质的培养,如同伴协作,建立与他人的合作意识等。

(三)把控时间,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体育教学中适宜地安排好幼儿的运动量,把握好活动的强度与密度,才能达到科学锻炼的效果。活动中,一些教师在示范讲解上的密度过长,而练习密度不够,造成幼儿动作掌握不够到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上升—稳定—下降”的一般规律,活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因此,教师讲授内容在前,练习与休息交替进行,可搭配其他已学动作来调节运动量,其中以复习动作为主的活动内容运动量要大一些。当然也要根据天气、季节变化加以适当调整。在一节体育活动中,热身放松、讲解示范、练习游戏各环节的密度应科学合理地分配,其中练习密度一般来讲可占50%左右。

(四)材料投放常态化,充分发挥其价值

日常体育教学中,在材料利用和投放上要常态化,随手可取,一物多玩、精玩,不追求表面的新颖、热闹,减少教师准备玩具的负担。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考虑活动材料的生活化、常态化,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如,助跑跨跳动作可以利用随手可得的、大小不同的泡沫地垫,通过叠高、平铺、搭成立体三角体等形式,自由调整跨跳的高度和宽度,体现出不同的学习层次。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挖掘材料的隐性支持。如学习手脚着地爬的动作,教师在游戏巩固环节为幼儿提供35厘米左右宽的长条板当作“小河”,让幼儿用手脚爬的动作从“小河”两边通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膝盖着地的错误动作出现,体现材料的隐性支持。又如,学习助跑跨跳动作时,教师可以在后面的游戏环节中让幼儿背负“军粮”,负重前行,隐性增加难度,富于挑战性。

三、优化活动环节,突显有效性

(一)热身环节要有针对性

身体运动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发育还未成熟,更是需要一个缓慢进程。热身运动环节作为体育活动的开始,不仅要起到热身准备的重要作用,让幼儿的每个器官迅速、有准备地进入运动状态,更要有针对性。如“助跑跨跳”热身环节要倾向于下肢运动,让下肢肌肉动起来。又如“投掷”则要更多针对上肢运动进行。总之,在组织热身环节时,教师要结合本次活动所对应的动作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热身,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动作练习落实到位,练习位置合理安排

动作练习环节是活动中解决重难点的关键之处,这一环节如果没有落实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在后面游戏环节中,幼儿的动作就更难掌握好,那么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就很难达成。因此,教师要严密组织活动,注意精讲多练,合理安排场地、教具和器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增加练习的机会。由于体育活动后半部分,教师一般都会预设一个游戏场景,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情境中巩固练习动作,并搭配其他已经学习过的动作进行游戏,因此需要预先布置好大块场地。这时容易将活动场地更多规划给了游戏场地,而之前的练习位置预留太窄太小,影响幼儿自主练习动作的效率,特别是一些需要较大空间的动作,如“助跑跨跳”,由于练习场地小,直接影响到幼儿动作练习的准确性,助跑距离不够,动作就做不到位。

(三)活动过程关注个体差异,提升有效观察

幼儿的动作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环节设计的层次性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水平的提升。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观察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用语言提示和鼓励、动作回放等方式来帮助其掌握动作要领;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增加难度,刺激幼儿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幼儿去探索,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试着将幼儿积极的探索变成有价值的互动学习资源,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大班健康活动《小花鹿跳小山》的助跑跨跳动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自由探索环节可以让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动作玩地垫,有的幼儿此时会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拼搭技能将三个地垫搭成立体三角,然后练习各种跳的动作,对此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其他幼儿一起观看学习。全体幼儿会受到启发,探索热情会更加高涨,不断探索出更多新玩法。

当然,教师也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及安全,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活动前观察幼儿的衣着情况,看其衣服鞋子是否简便适宜运动。特别是衣物上有无装饰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在活动中还要关注幼儿的活动状态和神情,如果出现异常状态,如面色苍白、摔伤碰伤等,要及时讯问并解决,给予幼儿绝对的安全感。

(四)游戏环节要注重幼儿动作的规范性

游戏环节能够巩固幼儿对动作的掌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在这一环节,由于竞赛性、娱乐性的提升,幼儿玩得很开心,部分教师容易忽视幼儿动作的规范性,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是否遵守了游戏规则。如大班体育活动《小小蜘蛛侠》中要学习手脚着地爬的动作,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动作要求减少了,更为关注幼儿的比赛规则,导致最后有个别幼儿出现了手膝着地爬的现象,不利于幼儿学会规范的技术动作。只有动作规范标准,幼儿才能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运动能力的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梳理小结,提升经验

1.语言精练且具有启发性。幼儿年龄小,经验少,无论练习还是游戏巩固环节,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小结,根据幼儿每次游戏的情况有重点地进行小结,真正帮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总结时,教师的语言要精练简洁,易于幼儿理解接受,且具有启发性。如“你是怎么过去的?”“为什么能过去?”“遇到了什么困难?”等,帮助幼儿回忆刚才练习中自己的动作完成情况,引导幼儿积累运动经验。

2.鼓励幼儿示范,提供同伴间学习机会。在梳理小结环节,教师针对一些动作不够到位的幼儿,要再次进行动作示范,可以是教师来示范,也可以是幼儿来示范。教师也可以让动作掌握得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提升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常情况下,幼儿的示范效果不逊于教师的示范,幼儿的关注力更强,效果会更好。

总之,幼儿园体育教学不仅锻炼了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而且有效增强了幼儿体质,更能使幼儿习得如何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掌握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基本技能。教无定法,幼儿园在体育教学组织实践中,要切实以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为引领,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引导教师牢牢把握幼儿健康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潜心专研教材,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积累丰富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使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青,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吴海云.“活而不乱”组织幼儿体育教学活动[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4(10).

[3]   朱向阳.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的实践研究[J].教育导刊,2019(5).

[4]   郑碧云.体育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5).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三性科学性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风肃纪见真章
提高法治能力要增强“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