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泽峰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麦粒肿经验总结

2022-03-07 09:12袁慧艳张明明侯昕癑王健全亢泽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西医患者

袁慧艳,张明明,侯昕癑,王健全,亢泽峰

麦粒肿是眼科常见病,西医称之为睑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如果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则称为外睑腺炎,感染到睑板腺称为内睑腺炎[1]。针对该病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为抗生素眼水,口服药物,局部敷药及手术治疗。中医学俗称“针眼”,临床以睑弦或眦头,忽起小皰,继而成脓为主要表现。好发于儿童,具有反复发作等特点。中医立足于整体观、以辨证论治为其根本,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亢泽峰教授(以下简称“亢老师”)先后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庄曾渊和高健生,从事临床工作36 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多种疑难眼病,对各种眼科疾病均有独到的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有幸跟随亢老师学习,将其治疗麦粒肿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 临床表现

《诸病源候论》[2]云:“人有眼内眦头忽结成皰,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有只生一目,亦有二目同时或先后发生。早期麦粒肿,西医称为急性化脓性睑腺炎,初起时,感染范围较局限,尚未有脓肿的形成,以胞睑局部肿胀、疼痛拒按、痒为主要临床表现,扪之可有形似麦粒的硬结;若未采取及时治疗则进入中期;中期麦粒肿,西医称之为化脓性睑腺炎,以肿痛、硬结逐渐增大为主,脓已成,严重者,可伴随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若治疗得当,脓成溃破,肿消痛减,诸证皆缓。若失治误治,则出现患处肿痛难消,预后留有疤痕。

2 病因病机

亢老师善从古籍中汲取古人智慧以传承精华,如《审视瑶函》[3]曰:“目为窍至高,火性向上,最易从窍出”;《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针眼候》[2]云:“此由热气客在眦间,热搏于津液所成”;《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4]指出:“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火”“窍未实,因风乘虚而入”。通过对前人经典理论的研读,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目居于上,易受风热之邪侵袭,加之体内蕴热或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易使邪气趁虚而入,结聚于目而致目疾;或因过食辛辣炙煿,脾胃蕴热,阳明经多气多血,热蕴则气血瘀滞,阻于胞睑而发;或因饥饱不节,劳倦所伤,致使脾胃不健,不能生精化血,气虚血少,易于感邪,或无力疏通血脉,邪气留恋所致。病轻者硬结较细,可自行消散,或自溃热散而愈;重者焮赤肿痛,拒按,脓汁渐成,溃后脓出,诸症悉减而愈。

3 治法及用药

3.1 方药概述

仙方活命饮见于陈自明编著的《校注妇人良方》[5]云:“治一切疮疡,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此方多用于阳证痈疡肿毒初起之时。临床以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等为主要辨证要点。

本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散结之法,被前人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医宗金鉴》[6]言:“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故痈疽之发,未有不从营气之郁滞,因而血结痰滞蕴崇热毒为患。治之之法,妙在通经之结,行血之滞,佐之以豁痰理气解毒”。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7]言:“为真人活命饮,治一切痈疽,未成脓者即消,已成脓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3.2 方药分析

原方组成[5]: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炙)、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金银花、陈皮各三钱。上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医宗金鉴》[6]言:“穿山甲以攻坚,皂刺以达毒所,白芷、防风、陈皮通经理气而疏其滞,乳香定痛和血,没药破血散结,赤芍、归尾以驱血热而行之,以破其结。佐以贝母、金银花、甘草,一以豁痰解郁,一以散毒和血,其为溃坚止痛宜矣”。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前人称谓“疮疡圣药”;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诸药合用,使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又止痛,是为消毒之圣药也。

亢老师认为,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小儿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肺脾娇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常易感受外邪,感邪后易化热化火,上犯眼睑,而致目疾。亢老师在实际运用中随证加减[8],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酌情调节药味、药量。如有热象明显者,加用清热解毒之品,如淡竹叶、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乳香、没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9]有较强刺激,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酌情加减用药,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原方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实际临床中多采用水煎服、代煎或颗粒剂,如本方采用颗粒制剂,临床效果也很明显;在实际临床运用中,亢老师多采用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口服汤剂配合热敷或外涂马应龙八宝眼膏,疗效甚佳。

4 病案举隅

梁某,男,5 岁。右眼上睑红肿20 d 就诊(2020年7 月28 日)。患儿20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胞睑局部红肿(图1A),余均正常。纳差,喜甜食、凉食,二便调,眠可,舌红,脉数。西医诊断:麦粒肿;中医诊断:针眼(风热上扰证)。治以疏风清热,佐以扶正;方选仙方活命饮加减。处方:金银花8 g、淡竹叶5 g、连翘5 g、夏枯草8 g、蒲公英10 g、桃仁5 g、法半夏5 g、浙贝母3 g、皂角刺3 g、陈皮5 g、白芷5 g、防风5 g、当归5 g、赤芍药5 g、生甘草5 g。9 剂,另外叮嘱患儿家长局部热敷。

二诊(2020 年8 月11 日):服药期间脓肿破裂,肿物较前明显缩小,但脓未排除干净(图1B),予上方续服7 剂,续观。

三诊(2020 年8 月25 日):脓肿基本消失(图1C),饮食较前好转,食欲渐佳。服药未诉不适,予二诊方加天麻10 g,14 剂,续观。

图1 患者右眼治疗前后图像。1A 初诊图像,可见上睑肿物,皮肤红肿,睑内化脓;1B 二诊图像,红肿较前减轻,脓液较前减少;1C 三诊图像,肿物基本消失

随诊(2020 年9 月12 日):未再复发。

按语:该患儿罹患此病,迁延不愈,方选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其中君药金银花被誉为“植物药中的抗生素”[10],从中分离出来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主要的抗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乳香[11]具有镇痛、消炎、抗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可抑制)的作用,并能加速炎症渗出排泄,促进伤口愈合;小儿脏腑娇嫩,减去乳香、没药,避免对小儿脏腑造成损害;该患者热象较重,加用淡竹叶、夏枯草清热泻火,淡竹叶[12]性甘寒,主清热,《生草药性备要》[13]言:“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夏枯草性辛苦寒,能清热泻火,明目;患者右侧胞睑脓肿已成,加用连翘、蒲公英散结消肿,连翘能清心火,解疮毒,消散痈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且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桃仁[12]可活血祛瘀以消痈,其水煎剂及提取物有抗炎、抗菌作用;诸药相配,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消痈散结之功,使病除已。病情较轻时,可选用马应龙八宝眼膏,未供应马应龙八宝眼膏之前,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代替眼膏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虽然是痔疮的专科用药,但是近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可以扩大其应用及治疗范围,如有文献报道治疗失禁性皮炎[14]、慢性溃疡[15]、静脉炎[16]、小儿鼻出血[17]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化瘀之功;而马应龙八宝眼膏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相比多了一味硇砂,该药具有消积软坚,化腐生肌之效,具有清热退赤、止痒祛翳之功,主治风火上扰所致的眼睛红肿痛痒、流泪、眼睑红烂,较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消积化腐之力更效。且有实验研究[18]证明八宝眼膏具有抗炎作用。

5 小结

亢老师采用内外结合治疗麦粒肿,内治方面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据证舌脉,四诊合参,在原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外治上嘱患者热敷患眼,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或马应龙八宝眼膏外涂,其能够有效的改善皮肤痛痒的症状,有利于局部皮肤和小血管的新陈代谢,减少炎症反应,修复炎症所造成的创面[13]。内外联用,以此增强疗效,则病得愈。相对于中医的整体治疗,西医治疗重于局部物理及药物治疗,以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为主,辅以局部敷药,但长期滥用抗生素类眼水,一方面会破坏眼部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会使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病情严重化脓后手术治疗。总体来说,西医治疗麦粒肿方法较局限,严重麦粒肿需全身治疗时,起效慢,病程长,尤其是手术治疗,患者多痛苦不适,容易留下瘢痕,影响眼部美观及功能。比较而言,在治疗麦粒肿方面,中医辨证治疗更具优势。细菌感染是造成麦粒肿的主要诱发因素。临床诊疗时,亢老师多叮嘱患者平素应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注意眼部及用眼卫生,不要随意用手揉眼;避免眼睛接触化妆用品、脏手帕等不洁用品。同时叮嘱患者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猜你喜欢
西医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血虚≠贫血
洪昭光:中西医将相和
恐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