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末贵族箕子东封朝鲜始末

2022-03-08 06:27彭志
中华瑰宝 2022年3期
关键词:殷商东渡中华文明

彭志

历史上,中国曾与某些周边国家的起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殷商贵胄箕子不满纣王荒淫无道,浮海东渡,在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福建难民黄森屏因躲避战火,渡海南下至加里曼丹岛,成为文莱人追记的始祖;广东移民郑信在暹罗(今泰国)组织抗缅军,创建吞武里王朝,被泰国视为英雄。上述三人中,若论出外时间之早及对中华文明传播助益之大,当首推箕子及其开创的箕子王朝。

不做贰臣 去商东渡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专为箕子庙撰写过一篇《箕子碑》,他在简要叙述箕子生平事迹的同时,总结了历史上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三大标准,即“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

所谓“正蒙难”,指的是虽遭遇苦难,但仍应坚守正道;“法授圣”指的是要把治国安邦的法典传授给明君;“化及民”指的是要将教化施及人民。在碑文里,柳宗元将箕子“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的立身处世之道推誉为“大人之道”。他认为,箕子以其言行践履着“大人之道”,得到了孔子的推扬,并称其为殷(商)末三仁之一,堪称后世景仰的楷范。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佐政时,他见纣王无道,苦心谏阻而不得,索性披发佯狂,隐而鼓琴以排遣悲愤,后被纣王贬为奴隶。商周易代之际,箕子誓不为贰臣,趁乱逃至箕山(今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棋子山)隐居。周武王钦佩箕子的品行学识,亲赴陵川请益治国之道。箕子以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相授,使得周朝迎来治世。

因担心周武王再次请求他出山,从而使他不得不成为周朝的顺民,箕子率领一众弟子及殷商遗老故旧离开箕山,东行至胶州湾渡海,在朝鲜半岛创建了箕氏侯国,将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散在朝鲜半岛这块土地上。

要而言之,箕子身逢乱世,却能隐忍图存,辅助圣王确立国家典章制度,离开故土时又能在域外推动教化,治理人民,正符合柳宗元所谓“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的“大人之道”标准,不愧是仁人君子推崇有加的典范。

东封朝鲜 教化臣民

关于箕子东封朝鲜的具体时间,历来争讼不休,主要观点可分成两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箕子是在渡海东行朝鲜之前便已受封。周武王在攻克殷商后,向箕子求教治国之道,箕子向其阐述了治理国家应遵循的九条大法,周武王感佩不已,“乃封箕子于朝鲜”。司马迁《史记》持此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箕子是在朝鲜建立政权后被周武王封侯。这种说法也与箕子不愿为殷商贰臣的本心相合。《尚书》持此种观点。18世纪,朝鲜王朝史家安鼎福《东史纲目》更是记述,箕子在受封朝鲜13年后,还曾经回到中原朝拜周天子。当路过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时,箕子见昔日殷商都城遗址宫室倾塌、杂草丛生,不禁触景伤情,吟哦了一首《麦秀歌》以抒发亡国心迹:“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寥寥数语,便道尽一位亡国之士的凄凉悲惋之状。

东渡朝鲜之后,箕子选择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市西南大同江南岸)作为都城,并在这片新土地上推行了很多治国安邦的良策,国祚传40余代历900余年,最繁盛时的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鸭绿江以西(另一说至辽河以东)、北到图们江南、南达汉江附近,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箕子朝鲜。从蛮荒之地渐成礼仪之邦,这巨变得益于箕子及其施政。

与箕子一起东渡朝鲜的多是殷商贵族,如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这些贵族各有所长,一行人不仅给这片土地带去诗书、医药、阴阳学、巫术、对弈、百工技艺,而且将礼乐制度、衙门官制、饮食起居等知识教化给广大臣民,让中华文明的光泽播散得更远更久。

《汉书》记载:“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具体措施上,箕子颁布了八条法令,对杀人、伤人、盗窃等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使得政治上晏然;大力推广殷商田亩制度,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耕织技术,通过开垦农田、养蚕织布、烧陶编竹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文化层面上,则将礼仪之法与围棋之技引入。

在上述各项举措的综合作用下,朝鲜这片土地的习俗民风为之大变,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守贞不淫,不重聘礼,节俭敬睦,俨然是一幅和谐安定的社会景象。

历史难忘 遗迹犹存

20世纪以来,不少历史上曾受中华文明影响滋养的国家推行“去中国化”运动。以朝鲜半岛而言,朝鲜与韩国均不承认箕子朝鲜的真实存在,将其视为传说,并积极构建“檀君朝鲜”以建立另一文明传承脉络,还将古代高丽国专为纪念箕子而建的陵墓拆毁。

然而,历史真实存在的痕迹无法被彻底磨灭和消除。关于箕子朝鲜的史实,不仅有大量文献作为参考,还有考古证据作为支撑。

关涉箕子朝鲜的传世文献既有中国的,又有朝鲜的。中国如《竹书纪年》《尚书大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文献,都记载了箕子开发朝鲜半岛的事迹。《尚书大传》记载:“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从西汉初年到南朝,不少文献都记载了箕子东封朝鲜的功绩。

朝鲜本族人撰写的文献也记录了箕子朝鲜的存在,除安鼎福《东史纲目》这类史书之外,朝鲜文人词客创作了不少诗文追忆箕子朝鲜,如18世纪宋相琦《次副使箕子墓韵》:“浿江何似一清河,圣人来辟檀王都。先将九法叙彝伦,一派东渐画井区。山无盗贼女贞信,八条历落民风敷。”

从历史遗迹看,首先,历史上朝鲜各地有许多关于箕子的文化遗迹,延续至17世纪,之后这些遗迹虽然有很多被毁,但朝鲜汉诗及相关文献中留下了如箕田、箕子井、箕城、箕子陵墓、箕子庙、箕子祠等遗迹的记载。尹斗寿《平壤志序》记載,平壤曾为箕子之旧都。《高丽史》记载,朝廷曾寻求箕子的坟茔,并立祠以祭。

其次,朝鲜平安南道、黄海北道等地发掘有青铜时代遗址,时代约为前10世纪—前5世纪,这与箕子王朝的存在时间相合。并且,该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及支石墓与中国山东、辽宁一带出土的同类文物的形制相同,与中国存在着明显的联系。

再次,从具体而微的细节来看,古朝鲜与中华文明具有高度相似性,包括族源神话为卵生、喜穿白色衣服,以及姓氏中的箕姓等,都可推论箕子朝鲜在半岛的真实存在。

综之,从中国和朝鲜等国传世文献记载及考古文物资料等各个方面来看,箕子确曾东渡至朝鲜半岛创立王朝,广施仁政,将中华文明播散在这片土地上,使之成为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殷商东渡中华文明
《东渡黄河》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殷商遗址大搜寻
明末清初浙东东渡海洋文学的文本形塑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从甲骨卜辞中看殷商政治伦理思想
唐朝风 东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