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生猪产业发展探路

2022-03-08 07:51吴文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屠宰冷链储备

吴文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突出政策制度,分区域、分机制、分维度,在风险防控的基础上支持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

继续推进《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划定的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大区域模式。农业政策性金融应按照生猪产业发展区域的不同等级,提供不同的信贷支持政策。一是重点发展区。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支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支持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扩大屠宰加工能力,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生猪“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约束发展区。推动优化生猪养殖布局,加强生猪育种能力建设,提高集约化养猪水平和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现代生猪产业。三是潜力增长区。发挥资源优势,支持头部企业集团建设养殖基地,推进做大做强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升肉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实现产加销对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种源供给。四是适度发展区,推行生态养殖,突出区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支持整合培育本土特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推广先进高效适用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生猪产业。

根据最新规定的三级预警机制,研究完善对应的生猪信贷政策和营销目标。一是猪价下跌三级预警。遵循“固贷控制、流贷稳降”的原则,维系营销行业内优质企业,重点维系营销全国排名前50名、省内排名前20名以及农业农村部推荐的年出栏3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企业,稳妥有序退出小弱散等落后产能;择优支持饲料、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二是猪价下跌二级预警。从严执行三级预警信贷政策,暂停生猪各项优惠政策,密切关注储备启动情况。三是猪价下跌一级预警。支持储备收储,协调优质客户承担储备任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支持国家和地方启动猪肉储备、临时储备。四是猪价上涨三级预警。支持养殖企业理性补栏,恢复生猪产能,对标目标任务,合理增加流动资金贷款投放,择优投放固定资金贷款,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分阶段明确生猪贷款净增和投放任务,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五是猪价上涨二级预警。用足用好外部政策,制定内部差异化政策,出台生猪利率优惠、增加生猪贷款转授权及大型集团主办行审批权限等政策,加快信贷投放,配合国家和地方及时进行储备猪肉投放,做好出库收贷管理工作。六是猪价上涨一级预警。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储备、临时储备猪肉投放,做好“库贷挂钩”管理,确保及时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并进一步增加转授权、简化办贷手续和流程,提高办贷效率。

一是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补短板”职能,扶持中小养殖户发展,坚持“抓大不放小”理念,按照“对标同业、适度优惠”原则提供信贷资金,优化区域养殖结构,提高规模养殖率。积极支持新建、搬迁、异地重建养殖场(户)基础设施;大力支持生猪生产,重点地区实施“CTM”的生猪养殖模式;积极支持中小养殖企业扩大规模,形成规模化生产。二是加大区域内生猪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上市头部大型养殖企业。择机增大对生猪产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简化贷款手续,增加与本区域内龙头企业的信用往来,提供循环贷款,促进区域生猪产业良性发展;积极支持大型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小散及关停养殖场,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布局,快速扩大生产能力。三是围绕核心养殖企业,打造上下游全方位支持平台。支持培养区域当地大中型饲料企业,增加贷款力度,促进企业降低生猪养殖成本;支持当地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建设与发展,鼓励“就地生产、就近消费”;支持“屠宰+冷链物流+超市”全流程建设,促进屠宰、冷链流通、冷鲜上市和品牌经营的一体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和联系。按照《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明确的管理职责,强化与商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做好储备肉收储与投放工作的同时,全面收集建立生猪产业链指标信息数据库,依托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摸排走访代储企业的上游客户,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二是强化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针对大型优质集团养殖客户,全面落实联合授信管理办法,建立联合授信委员会,共同收集汇总、交叉验证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防止企业隐藏真实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规避银行授信管理要求;共同挖掘企业内外部信息源,运用必要技术手段,汇总梳理企业关联关系,识别隐形关联企业和实际控制人;联合评估企业的整体负债状况、实际融资需求和经营风险预警线;协同监测企业履约情况,发现企业存在不当行为或出现风险信号,联合采取风险防控、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措施。三是优质客户定期拜访机制。落实各级行主要领导“首席客户经理”职责,建立高端沟通对话机制,重视发挥客户经理“获客”“活客”“留客”等方面作用,掌握客户动态和资金需求,综合运用贷款、存款、投资、承兑汇票、保函等产品,投贷联动,多管齐下,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一是增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教育培训,组建总行、省行专职生猪产业链贷款分析小组,研究生猪周期变动、价格变化趋势,指导解读行内外政策制度,分析生猪期货变动,预测全国生猪产能变动趋势,解析上下游饲料和屠宰行业变动形势。二是组合营销产品。针对不同生猪养殖模式精选不同信贷支持方式,对自繁自养、规模化养殖等重资产养殖企业,在产能扩充时优先选择期限为5~8年的固定资产贷款予以支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通过流动资金贷款予以支持;对散养、外购仔猪养殖企业,偏向通过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其购买仔猪、饲料等,贷款期限根据仔猪“育肥-出栏”期限为准,一般为6~10个月,做到“库贷挂钩、猪售收贷”。三是加强分析监测,因地制宜完善风控措施。定期不定期摸排生猪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分析盈亏平衡情况,对已出现风险信号的企业,适当增加担保措施或压缩贷款额度,在企业落实有效资产“应抵尽抵”的情况下,探索运用生猪期货套期保值、生猪保险以及地方相关产业基金等风险补偿措施,夯实第二还款来源。

猜你喜欢
屠宰冷链储备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市场信息更新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