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控糖是关键

2022-03-08 01:54
大众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无糖含糖甜味剂

糖尿病与一些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年龄≥40岁,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如何防范糖尿病?哪些人群更需注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判断看“三多一少”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国家还是采用的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症状上主要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还有消瘦。

如果有了三多一少的症状,随机血糖检测中静脉血浆葡萄糖大于等于11.1mmol/L;空腹的血浆、血糖大约等于7.0mmol/L;葡萄糖耐量以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1mmol/L。上面三个有一个值超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需要做两次血糖的值才可以确诊。

警惕“糖尿病前期”

血糖较高,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这部分人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一项统计显示,在我国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大约是15.5%,如果不给予良好的控制,每年大约会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个体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有没有什么症状呢?如果餐前还没到点,你就心慌出汗很饿,到下一餐前很容易低血糖,这一种人群需要警惕,有可能是糖尿病早期了。

“无糖食品”也要警惕

一般人认为,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引起糖尿病,所以就可以就选择一些无糖饮料、食品。这样就能预防糖尿病了吗?并非如此,一些无糖食品、饮料也可能会引发健康风险。

无糖饮料如果是甜的,里边一般都加了甜味剂,近年来研究发现甜味剂和含糖饮料,在导致糖尿病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相反,标榜无糖却是甜的饮料,即这些加了甜味剂的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方面可能比我们喝甜的含糖饮料危害会更大。

青少年儿童发病率提升

1型糖尿病又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发病就意味着患者终身需要胰岛素治疗。近年来,伴随着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以及长期过量食用含糖饮料,患上糖尿病的“小糖人”不断增多。一般来说一旦出现了糖尿病,可能就会终生需要胰岛素的治疗。

一项历时15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的研究显示,上海市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每年正以14.2%的速度增长。国外一项基于全球数据研究的结果显示,过去几十年中,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从0.93%上升至10.66%。

这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评估儿童期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的相关研究,分析该研究的结果以及儿童糖尿病前期相关的因素,研究最终认为,未来强化生活方式将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和并发症,这或许能改善儿童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状况。

猜你喜欢
无糖含糖甜味剂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酸奶含糖太多怎么办?
甜味剂还是糖?这是个问题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喝“无糖饮料”也会胖
百密一疏
哪罐可乐会漂浮呢?
蚂蚁爱吃“糖”吗
无糖食品真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