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口罩

2022-03-08 04:26常铭上海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11期
关键词:女士口罩美丽

◆常铭( 上海 )

这些年,每每上班途中,我几乎都会在同一时间同一路段,遇上一位跟我相向而行、同为上班一族的女士:年龄三十出头的样子,衣着正统而朴素,身材高挑挺拔,身段苗条匀称,步履优雅、仪态端庄,行进目光笃定而纯一,“目中无人”却又难觅傲骄之气,给人以慢条斯理、矜平躁释的精致感,在芸芸女性中属于我自芬芳、别具一格的那种。对于男士而言,基于社会性别意识,即便心如止水,又哪怕只是看个背影,都难免对其产生怀瑾握瑜、冰清玉洁的道德判断与内涵联想。

这位女士留给路人的外表信息是吝啬而有限的。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天雪地的严冬,她的面部都被一副口罩裹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只有一双作为“照明工具”的透彻却略显警惕的双眼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而衣着更是从头到脚“全副武装”,不给任何路人想象空间与窥探余地。我不知道,在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被誉为“魔都”的大上海,不论春夏秋冬暑往寒来,如此密不透风的自我隔离,如此特立独行的自绝尘寰(在全民戴口罩的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即如此,想来至今已有四五年了),将个人世界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井水不犯河水,到底该用“保守”“本分”抑或“内敛”“矜持”,乃至“绝世”“自闭”来形容?

无论如何,我倾向于认定,这对多数男性而言是一种令人痴迷的遗憾!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副口罩背面到底蕴含着多少具有渗透力的遐思空间?现实生活中,他人何以跟她进行目光交汇与信息传达?而她的空间、她的世界,又在哪里?

天香国色惹人妒,莫非人间第一花?我曾对这位着装上不落流俗、特立独行的女子之真实容颜设想过很多现在看来无以验证的可能:她也许拥有一副倾国倾城且引以为荣的姣美容颜,且视其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戴口罩作为一种卫生防护措施,是她自我保护自绝风尘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她姣好的身姿、端庄的仪态背后,也许是一副残缺的面容,一如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长了一个疙瘩,是否隐藏着心酸的人生经历或情感上的难言之隐?她是否经历过情感冲击与心灵苦难,从而以常年戴口罩的方式表达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与反抗?在尘封良久的谜底揭开之前,我愿自己的联想是多余的,她或许外表上本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只不过用这种平凡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平凡!

有人说,有故事诞生的地方,就有美的存在。能带给他人尤其是异性以视觉层面联想空间和猎奇心理,不正是有故事的美吗?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在这个大街上美女如云令人目不暇接,女性穿得日益开放、美得日趋暴露,社会的审美标准日益挑战作为美丽极限的女性身体“最后防线”的繁华世界上,能在公共场所欣赏到一份一尘不染、被设置欣赏权限的“留白美丽”,实在是一件不由令人浮想联翩的别样视觉体验。

本来,身处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流动时代,于茫茫人海中遇上一位与所有其他匆匆过客并无二致的路人,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就个人而言,除了地理上的短暂交集,我与这位女士真可谓素昧平生,虽然这种交集并非刻意安排或有意为之,也并非冥冥之中的某种注定或机缘所致。简言之,彼此于对方都只是一个路人而已,非亲非故,连一面之交都谈不上。静下心来为她写点什么,我都怀疑自己在他人看来多少有点自作多情,想多了。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我宁愿相信,眼前的她是一位身处繁华却独自清欢、貌若天仙却不轻易以美示人的温婉女子。她内心的丰富是孤独的,而她内心的孤独又别样丰富。在我看来,真正的美丽是留有余地有所保留的,是令人浮想联翩而非供人无端消费的。“款款独行,才不至倾溢。”对于属于自己的美丽,这位女士无疑做了功能和效用上最好的诠释。在社会公共话语体系下,被消费尤其是被频繁消费的美丽终究只是一种视觉上的机械循环。世间哪有百看不厌的美景,又哪有百吃不腻的美味?少吃多有味,在任何时空语境下都堪称“铁律”,毕竟人是有审美疲劳的,说得直白点,无非就是喜新厌旧。

我不愿亦无从知晓这位女士的确切上班路线,但根据长时间积累的空间交会信息,我大体能描画出她生活的所在(家庭)和工作的所向(单位)。巧合的是,她出发的位置八九不离十就在我的单位附近,而她的工作场所又基本在我家附近。也就是说,我与她上班不但方式相同——以步代车、各行其道,而且路线基本重叠——“你来我往” “迎面相会”,只不过彼此相向而行罢了。上班途中一次次不期而遇、一次次目光交汇、一次次渐行渐远,即便无心为之,也使我有充分理由相信,这位女士内心深处对陌生的我怀有一份沉默的熟稔和无言的心领神会。如此频繁偶遇,且交汇点“不约而同”,已是奇缘。

陌路相逢,来去无尘。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就这样不经意间错过了很多活灵活现的存在和美轮美奂的景致,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自己却浑然不知。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怠慢和遗憾。人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的精神世界定会别样丰富甚至异彩纷呈。

“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岁岁年年,我终究不知道,这位女士身上到底深藏着多少隐而不露的神秘信息,她那副每日必戴的口罩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讳莫如深、无以为报的美丽故事。我更无从知道,这种假设的美丽背后是否珍藏着一份清澈澄明、不为人知的心思与秘密,而戴上口罩也许正是她心思表达与秘密呈现的具象化行为选择与生活取向。也许,在公共场所戴口罩是这位特立独行的女士与日复一日擦肩而过、随时随地萍水相逢的路人乃至整个世界交流的一种原则性方式,而这种方式又反过来并在部分意义上建构着她对社会和世界的整体性认识。我惟愿现实生活中,这种属于中国传统女性且在历史长河中随流而逝,并在社会开放式发展进程中消弭得无影无踪的社交方式与处世伦理,能以这位当代女性为载体阶段性传承下去。因为其一,对传统观念、文化及其行为阐释与价值表达的坚守,只要它们内涵正向且对公众具有引导与示范意义,都理应成为社会文化与公共价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二,生活中的很多美丽并不在于“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而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并不在于直截了当和盘托出,而在适可而止善刀而藏,从而一方面为本我之外的他者留有永恒的思考余地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这个社会和世界多姿多彩的样本和维度。而这种思考与想象,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丽。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距离是一种美”。越是有限的表达,越能激发我们无限的遐想。对于一副口罩产生的善意距离,对于这样一种深沉的视觉冲击,身为旁观者和局外人,内在尊重与外在欣赏当是每一位社会个体理应秉持的道德遵循与价值自觉。在“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被视为封建余孽的今天,除却道德判断与伦理审视的羁绊,坦率地说,社会的公共审美标准已经被历史无情地打了一个响彻云霄的耳光。

生活中,我们在为他人创造想象空间与思考余地的同时,其实也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我们的内涵,充盈着我们的想象力,同时考验着我们的价值坚守。而那些将自己敏感肢体信息“一丝不挂”大白于天下,尤其在主观上赋予其自我展示、博取关注甚至赢得流量的行为动机(多半为物质层面具有商业气息的消费主义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风尘味十足的浅薄乃至下流。缺少内涵支撑的美丽本质上是卑微的,尤其在以突破社会伦理底线和道德边界为工具和代价的情况下。

来去无尘,自绝人间烟火气!对于那位一直戴着口罩上班的女子,我自欣赏,更是怀念!至少,她给当代女性的着装文化做了一种正向示范,乃至某种程度的修正。

猜你喜欢
女士口罩美丽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雾霾口罩
女士找茬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