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书法文化传承与弘扬对策研究

2022-03-08 04:26徐斌湖南科技大学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11期
关键词:湖湘书法文化

◆徐斌( 湖南科技大学 )

湖南省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详地,湖湘土壤孕育了怀素、欧阳询、何绍基、曾国藩、齐白石、毛泽东等书法名家,形成了独特的湖湘书法文化。湖湘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与湖湘文化息息相关,深刻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内涵。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十九大以来,湖南省各界对湖湘书法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研究湖湘书法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落实湖南省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湖南省湖湘书法文化传承的主要人物和书法特点

怀素(737—799), 字藏真,湖南永州人。他的狂草线条奔放灵动,有千里阵云、万里奔腾的气势,他与唐代张旭并称为“张颠醉素”,树立了唐代狂草的一座高峰,在湖湘书法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

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为初唐书法“四家”之首。他的楷书端庄肃穆,结体奇险挺劲,有“一点一画不可移”的美誉,为后人提供了正书的审美范式。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树立了唐楷的一座高峰。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著名碑学书法大家。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他将篆隶之法与北碑书法相结合,使金石气与传统帖学的书卷气相融合,对碑派书法的审美进行个性化调整,开启了碑帖融合的创新之路。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生于湖南湘乡,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身体力行刻苦钻研毛笔技法,研读历代书法理论,其尚古和实用的书法观以及碑帖融合的开放思维,使他的书法作品呈现似柔实劲、刚柔并济的特点。他将“中庸和谐”和“碑帖融合”的思想运用到他的书法实践和创作中,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曾国藩是近代湖湘文化传承链上的重要一环,堪称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毛泽东终身以翰墨相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他的狂草卓然名家,世称“毛体”。其刚劲奔决的线条质感, 开合晦明不可端倪,大气恢宏横扫千军的伟大气度,显然是秉承了怀素、张旭及徐文长、傅山诸大家的神髓。

二、湖湘书法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湖湘文化是指生活在湖湘地区的人们形成的特有的风土民俗和精神风貌,源自先秦楚人在恶劣生活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自强不息的文化性格。历代的书法名家成就的书法文化浸润在湖湘文化的环境中,与湖湘文化息息相关。湖湘书法文化与湖湘文化精神的契合点在于: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激情豪迈,敢为人先。湖湘书法文化反映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即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知行合一、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敢为人先等,这些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湖湘书法文化的重要特征。

湖湘书法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书法文化与湖湘文化精神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湖湘文化精神对湖湘书法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湖湘书法文化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湖湘文化精神。随着湖湘文化由边缘文化转变为主流文化,湖湘书法文化也从湖南行政区内文化向外省甚至国外转移。伴随着代表人物政治地位的提高,湖湘书法文化不断彰显。书法文化代表人物既有政届精英,也有知识届名流,并逐渐深入社会底层,民间书法文化开始大放异彩。

三、湖南省传承和弘扬湖湘书法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书法实用性降低,对湖湘书法文化传承重视不够

当今信息时代学生接触键盘和手机越来越多,书写能力显著下降,已经是书法文化传承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家庭甚至社会对书法教育重视不够,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持续弱化传统的书写方式,学生的书写水平令人堪忧。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被弱化,从识字教育中被剥离,中小学书法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政策方面,由于书法教育的教学理念还未实现根本转变,弘扬书法文化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缺乏鼓励书法教育和在青少年中发现和培养未来的书法专业人才的激励政策。传统书法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做法,教育目标不明确,缺乏书法教育渗透基础教育的长远规划和体制。

(二)书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和师资

从目前湖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来看,书法教育还没有被列入中小学生学习的必要课程。湖南省中小学生普遍缺乏书法专业教材,选用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够全面,与语文教材配套的书法教材品种较少。书法教师对于传统文化还缺乏传授的热情,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忽视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资源,书法专业教师处于短缺的状态。所以当前的现状是很多中小学的书法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专门的书法教师岗位很少。校外书法培训在书法教育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书法培训和学校书法教育不能同步且缺乏监管,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甚至不乏误人子弟者。

(三)如何将规范字教育和书法艺术培养协调统一是当今书法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书法教育中,“好字”的标准难以统一。规范书写和书法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是截然不同的。规范字体现的是汉字的实用性,书法艺术体现的是书写者的审美个性。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传统书法和当代书法,都缺乏权威性的评价标准。书法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发展也不平衡。

(四)书法社会力量办学有待规范和调整。

目前湖南省书法社会力量办学仍存在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书法专业教师缺乏等诸多问题。国家“双减”政策推出以后,为非学科类教学尤其是书法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挑战,专业书法教师将成为中小学生在周末开展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如何规范和管理校外书法培训机构、为中小学生弘扬传统文化锦上添花,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思考。

(五)湖南省湖湘书法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存在实证研究少、深度研究少、创新研究少的特点,没有形成学术辐射,高校书法文化理论研究的影响力较弱。

四、湖南省传承和弘扬湖湘书法文化的相应对策

(一)政府引领和文化自信建构

政府政策是弘扬传播湘潭市湖湘书法文化的助推器。十九大以来,湘潭市政府加大了对书法文化的宣传力度,对推动湘潭市书法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湖南省湖湘书法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前景在于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的建构,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而文化认同是群体对于自身文化的一种认同感。湖湘书法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的一个方面,可以唤起本土人民对于地方文化的价值意识,加强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文化认同感。

湖南省政府应加强对湖湘书法文化传播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为湖湘书法文化传播提供制度保障,树立书法名城的形象。如文化教育部门可以在车站、地铁、机场、街道等公共场所,设置书法国画等宣教内容。大众传媒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形式介绍中国传统书法文化,形成湖南省湖湘书法文化的舆论环境。鼓励支持湖湘书法文化交流,加大书法文化投资力度等。如健全对口管理部门,量化书法教学的考评标准,完善相关书法教育激励政策,书法教师编制、专业书法教师资格认定等。完善书法教育社会资源的利用办法,在全社会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湖湘书法文化精神。湖南省各级宣传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为传播书法文化提供平台,如拍摄湖湘书法文化的公益宣传片和历史上著名书法名人的电视专题片等,并通过邀请专家点评讲解书法文化 来加深大众对湖湘书法文化的认同感。利用韶山红色旅游的优势,营造文化旅游的氛围,以湖湘文化推动湘潭市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当代科技为书法文化的传承服务,多渠道体现湘潭市书法文化的多样性。在当前的大众传媒时代,湖湘书法文化与媒介有了更多的互动可能性。新媒体传播的门槛很低,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各类文化信息并实现在线互动。所以政府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媒介的文化传承功能进行湖湘书法文化的认同引导,激发大众对湖湘书法文化的认同。在书法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历代名帖、名家书法创作等,将抽象的书法艺术立体化,增强书法艺术的趣味性,丰富书法教学的内容。还可开展社团活动、亲子活动、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书画作品展览等有益于弘扬书法文化的艺术活动,在大学校园开展艺术讲座等彰显校园文化的氛围。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过程中,许多学校的课堂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书法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拓展书法展览的广度和深度,加强QQ、微信、抖音直播等多种形式的书法教学方式,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二)重视书法教育

普及书法教育是推动湖湘市书法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提高对湖湘书法文化的认识,形成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合力,是传承和弘扬湘潭市书法文化的重中之重。书法教育作为书法文化的形式,可以反作用于书法文化整体,使书法教育自身呈现深刻的文化意义。

1.推动湖湘书法文化进校园。从学校层面看,湖湘书法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关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问题,以学校为中介,把社会、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是当前传承和弘扬湖南湖湘书法文化的重中之重。两千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六艺”的教育实践中,他提倡通过礼、乐、射、御、书 、数的教学来完成和谐人格的培养,其中书法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核心内容的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是几千年传承至今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等,影响了人的行为、思想甚至灵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的自强不息、人本主义、天人合一、和谐尚中等思想与湖湘文化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健全青少年学习心理、培养学习精神、提升审美能力,应当成为当今中小学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美育课程以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课程为主体,并且对各个年龄和阶段的美育课程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当代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湖南省可以将书法教育视为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招牌,视为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打造学校品牌的一个手段,提高全省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度,改变当前书写水平不断退化的现状。

2.推广和扩展书法教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教材在书法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书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教育部门要组织相关专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统一编制相应的书法教学用书。书法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取舍,对精学和略学、启蒙和专业、毛笔和软笔进行重新安排。在选择书法教育教材和内容的时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引导,批判继承。书法教师需要更加科学合理规划教材学习顺序,既要因材施教,又要照顾到整体教学目标,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采用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有秩序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目前湖南省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主要以蒙学为主,围绕中小学课程进行。可以选用以识字为主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书法教材可以选择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国学教材,也可以选择与中小学语文课程配套的书法练习教程,如荆霄鹏编写的《写字》系列教程,甚至可以选用田英章硬笔书法教程这样的专业教材。大中专学生可以把书法课作为公共课或选修课,将书法课按书法理论课和技法课的不同要求,如将书法鉴赏课作为公共理论课,将毛笔技法做为专业必修课,并适当增加中国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把书法教材作为跳板,把教科书以外的素材引入到教学中,使书法教育更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组织性。

3.优化书法师资队伍,提升书法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教师是书法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对书法的认知和书写水平直接关系到书法教学的成果。要提高教师湖湘书法文化教育的能力,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方法,引用的书法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批判性、创新性等。其次强化书法教师的文化素养,一名合格的书法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书法创作技能,还应具有书法理论专业知识,包括书法史、书论、美学、文字学、艺术学等相关知识。最后教师要熟练掌握毛笔、钢笔、粉笔的运用,发挥专业示范的功能,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从目前湘潭市书法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学院式书法教育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解决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师资队伍缺乏的重要措施。

4.积极开展与书法教育有关的科目,完善书法教学体制。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与书法教学息息相关。中国的传统书法教育不仅只是书法技法的学习,还应该包括语文教学、古代汉语教学、中国历史教学,对于大中专学生要增设传统哲学、艺术学、哲学等相关专业的科目。如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占正统地位,一直是官方文化,道家、法家以及种类繁多的民俗民间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应该被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历代书家的书法作品中都多少融入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意境,折射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书法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书法教育穿插到中小学语文、历史的教学任务中,如将课本中的经典诗词、优秀散文用硬笔或毛笔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中国书法文化的精华和价值,让学生真正了解、接纳、吸收湖湘书法文化精神。

5.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成为师生培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如在校园楼幢和墙壁张贴上著名书画家的画像和作品,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悬挂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鼓励学生特长发展。墙面上的格言警句等可以选用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让有限的学习空间生发无限的教学资源。橱窗和板报等采用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书画作品,增添校园文化气息。

(三)将湖湘文化精神与书法教育相融合

将湖湘文化精神与书法教育相融合是弘扬湖南省湖湘书法文化的有效方法,也是推进湖南省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1.提高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识。书法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从结绳记事、刻竹成书、刻石成碑到笔墨纸砚的广泛使用,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来却依然呈现强大的生命力。书法教育在传授书法技能的同时,也给学生潜移默化灌输了湖湘文化精神。加强湖湘书法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在书法作品欣赏中培养求同存异的大度情怀,进而提升学生的精神道德修养。

2.将湖湘文化精神融入书法课堂。湖南省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湖湘书法人才辈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将湖湘文化精神融入书法堂,可以使书法教学更具有活力和开放性。毛泽东的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等诗词以及《岳阳楼记》、岳麓书院的对联诗文等都可以作为书法教学的具体案例。字如心画,书法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学习书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需要在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的不断重复中得到提高,同时,用笔技能、审美水平、综合素养都能得到提升。

3.将湖湘文化精神延伸到教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教材,拓展教学思路,通过多媒体播放历代名家碑帖,讲解怀素、欧阳询、曾国藩、齐白石等湖湘书法家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去岳麓书院、湖南省博物馆、曾国藩故居、岳阳楼等地实地考查,感受历代湖湘书法名家自我管理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四)重视书法文化研究,实现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发展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相结合也是当今传承和弘扬湘潭市湖湘书法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今的书法教育强调把知识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一专多能”的模式,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湘潭市很多书法教育工作者虽然有一定的书法教育经历,但由于书法理念的局限,只能从局部地区对书法教育发表观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由于实践环节薄弱,书法研究偏理论性。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学习中国书法史和书法理论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书法作品的鉴赏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习书法的积极性。高校是传承湖湘书法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传承湖湘书法文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可以将高校作为研究和实践湖湘书法文化的阵地,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予以鉴别,组织培养研究湖湘书法文化的专业学术队伍,以科学和人文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书法专业人才的科研队伍建设,积极吸纳湘潭市书法界的优秀人才,集思广益,开展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的论证研究。

(五)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育人和引领文化发展的功能

1.将湖湘书法文化育人教育纳入到大学课程体系的实践中。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在传承和弘扬文化方面具有实践、传播与交流、文化选择与批判、创造文化等功能。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文化的中心,不但能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还能引领地方文化,以特有的文化辐射方式发展和提升地方文化。

2.将湖湘书法文化纳入学术研究视野,加强湖湘书法文化的应用性研究。高校应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社会需要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科研定位,充分发挥专业和学术优势,积极开展湖湘书法文化的专业研究,尤其是加强对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弘扬,为传承和扬湖湘书法文化献计献策。高校科技和人文科研的成果,可以促进地方经注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3.地方高校是湖湘书法文化的最具优势的对外宣传窗口。通过搭建书法文化研究平台,开设书法文化特色课程、开展多文化学术交流、组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宣传系列活动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湖湘书法文化宣传。目前湖南省有几所高等院校,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都设置了艺术学院,涉及美术、音乐、舞蹈、艺术设计、传媒等艺术类专业,并开设了毛笔技法、书法鉴赏、硬笔书法、美术作品鉴赏等公共选修课,对湖南省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一定贡献。

(六)加强书法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办学的规范管理,为湖南省传承和弘扬湖湘书法文化做好服务

只有国家、社会、学校的全面支持和参与,将学校正规教育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使湖南省湖湘书法文化呈现辉煌前景。湘潭市书法家协会等组织要充分发挥书法文化的引领作用,真正打造出一支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书法工作者队伍,为湘潭市传承和弘扬湖湘书法文化锦上添花。可以开展促进湘潭市湖湘书法文化传承的相关活动,如教师节慰问、春节送春联、书法公益课堂等,强化中小学弘扬书法文化意识,形成浓厚的湖湘书法文化的社会氛围。近年来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开展了多个书法展览、各种培训和讲座活动,并积极组织书法家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真正发挥文艺志愿者应有的责任,湘潭市“齐白石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开展都对湖湘书法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书法家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切实落实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书法作品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人民创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服务人民”的框架,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创作主张。此外社会力量办学对书法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我们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要给予政策扶持,从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给予帮助。

猜你喜欢
湖湘书法文化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年味里的“虎文化”
书法欣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