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12椎体以上神经损伤所致神经源性直肠的早期冰刺激疗效观察

2022-03-09 22:45冯泉黄春全李丽萍李东小谢涛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4期

冯泉 黄春全 李丽萍 李东小 谢涛

摘要:目的:观察冰生理盐水刺激治疗胸12椎体以上神经损伤患者早期出现的直肠排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20 年3月至 2021 年9月收治的 50 例胸12椎体以上损伤所致直肠排便功能异常患者。對其进行分组处理。以随机法为分组形式,将其分至对照组、干预组。每组25例,护理措施依次为常规干预、冰刺激治疗。排便的改善效果,我们比较了两组的肠道功能。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排便间隔、排便所需时间、排便用力程度均较治疗前评分降低,但干预组评分降低更显著。干预组、对照组排便改善所得结果为96%、84%,前者高于后者,统计价值确切(P<0.05)。结论:早期应用冰刺激治疗胸12椎体以上神经损伤引起的直肠排便功能障碍患者,有利于改善直肠功能,促进排便。

关键词:第12胸椎以上神经损伤;神经源性直肠;冰刺激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4--01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均对直肠具有控制作用。当上述系统受到损伤后,直肠功能将会得不到正常发挥,进而诱发神经源性直肠。就正常人群而言,粪便并不会在其直肠肠腔内停留。在胃肠蠕动作用下,粪便可随之进入直肠。在此情况下,直肠壁内感受器能够受到刺激,进而传达相应信号。信号传播经感受器,至盆神经、腹下神经,最后到达脊髓腰骶段初级排便中枢。排便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后,将其发送至大脑皮质。在此情况下,机体可产生便意、排便反射。同时,借助于腹肌收缩功能,可使腹部压力提高,进而将粪便排出体外[1]。但是当上述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损伤后,则直肠排便反射就会“罢工”,最终诱发严重便秘[2],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关于神经源性直肠分类的分类在国际上尚未形成共识,目前国内临床大致将其分为以下两类[3]:(1)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脊髓损伤后,肠道反射性、随意性运动难以正常发挥。此外,肠壁平滑肌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肠道蠕动减缓情况下,肠内容物将会长时间停留。随着水分被不断吸收,大便干结程度越来越高,进而导致排泄困难。其中S2-4以上中枢神经为该分型等主要受损位置。(2)下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脊髓圆锥下端、马尾神经等为主要受损部位。在中低级排便反射弧被严重破坏情况下,肠壁难以接受到肠内大便所造成的刺激,因此不能引起反射完成排便。

本文主要探讨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的改善,故选择观察胸12椎体以上中枢神经受损的患者在出现直肠功能障碍的早期治疗中应用冰刺激治疗的效果。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2020年3月至 2021年9月收治的50例因胸12椎体以上中枢神经损伤而致直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到对照组、干预组。均为25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其中30例为脊髓损伤患者,20例为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到对照组、干预组。均为25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限制在16-65周岁,因胸12椎体以上中枢神经(包括脑及胸12椎体以上脊髓)损伤导致直肠失去神经支配而出现排便功能障碍。患者基线资料检验,无统计价值,P>0.05,能够进行后续研究。

排除要求:(1)发烧患者。(21精神疾患患者。(3)沟通障碍患者。(4)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其他肠道疾病患者。

1.2 方法  常规干预为对照组方案,详细表述如下:(1)心理、饮食层面。食物摄入应确保粗、细纤维搭配合理,多进食维生素丰富的食物[4];(2)每日三餐后1 h让患者仰卧顺时针行腹部按摩,持续10min /次,连续 3 次[5];(3)物理因子治疗: 如使用低频电刺激、中频电刺激等在腹部表面刺激肠蠕动;(4)中医药包热外敷;(5)腹部针灸;(6)必要时选择药物治疗:西药类-乳果糖10 ml,3次/d、中药类-番泻叶泡水、中药饮片。干预组除按照常规护理、常规治疗外,行冰生理盐水刺激治疗,主要内容如下:用生理盐水制成的冰棉棒经过肛门刺激直肠:首先把患者直肠下端清理干净,然后把冻好的冰棉棒棱角处理掉以免擦伤黏膜。进行直肠刺激时要求患者保持侧卧位,使用冰棉棒在直肠腔内不同部位缓慢地来回间断刷擦:刺激1-5秒/次,刺激后取出冰棉棒间隔30-60秒,每组10次,每天刺激10组。每天刺激治疗的时间段根据发病前患者排便的规律而定,刺激的强度也需根据患者的耐受度适当调整。操作过程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1.3.1观察指标  参考既往相关的研究指导指标对评分要求进行规划。以排便间隔、单次排便用时、排便费力情况为根据。测定两组干预前后排便情况。排便间隔:间隔不超过3天,记为0分。超过3天,但不超过5天,记为1分。超过5天,但不超过7天,记为2分。超过7天,记为3分。单次排便用时:划分指标为小于10分钟(0分)、小于20分钟大于10分钟(1分)、小于30分钟大于20分钟(2分)、大于30分钟(3分)。排便费力程度:记分依次为0分、1分、2分、3分。所对应的费力程度分别为不费力、轻微费力、中度费力、严重费力[6]。

1.3.2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为工具,检验各指标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两组排便间隔、排便所需时间、排便用力程度):(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临床疗效):(%)表示,χ2检验。P<0.05,则统计价值存在。

2 .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的研究指导原则来判定2组临床疗效。治愈:排便正常,临床症状均消失,短期内无复发[6]。显效:排便困难缓解,排便评分下降超过60%。有效:排便困难好转,排便评分下降低于60%,超过30%。无效:排便困难未改善,排便评分下降低于30%。

2.2  表1即2组临床疗效所得数据:干预组、对照组分比为96%、84%,后者总有效率比前者低(P<0.05)。

2.3  表2即2组排便间隔评分所得数据:2组治疗前无突出区别(P>0.05)。治疗各组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组数据更小(P<0.05)。

2.4  表3即2 组排便所需时长所得数据:2组治疗前无突出区别(P>0.05)。治疗各组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组数据更小(P<0.05)。

2.5  表4即2组排便排便费力情况所得数据:2组治疗前无突出区别(P>0.05)。治疗各组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组数据更小(P<0.05)。

讨论  胸12以上中枢神经损伤、病变(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因此出现排便困难症状的也较多发,即神经源性直肠。其以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大便失禁很少见[7]。这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原发病的康复治疗及日常生活,同时也会对患者自尊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日常治疗中不可忽视。目前国内对此病症的治疗方法多样,如常规治疗中的饮食调整、腹部按摩、电疗、针灸、药物,甚至于手术治疗,如:刺激器植入术、肠造口术等,但尚未有确之有效的治疗指南。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促进肠蠕动方式,可使肛门外括约肌松弛,进而加快排便速度。本次研究通过使用冰刺激直肠部位的办法,定时定量的给予胸12椎体以上神经损伤损伤所致直肠排便功能障碍患者一个肠道刺激信号,从而引起躯体的条件反射形成排便习惯。患者排便功能干预,可见干预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异(P < 0.05)。由此可知,直肠冰刺激治疗在直肠排便功能障碍早期治疗中效果理想。既能够加快直肠功能恢复速度,还可使患者养成规律排便习惯,从而帮助患者能更快更好地尽可能回到发病前的生活、工作状态。目前各临床科室比较常使用的肛门直肠牵张操效果亦不错,但由于需手指伸入进行操作,很多患者或家属心里始终有些排斥。冰棒替代手指,让操作者更能适应,且本方法费用低廉、干净卫生、操作简单易学、极少不良反应。它非常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彩娥.实用康复医学 健 康 教 育[M].北 京:中 国 科 学 技 术出版社,2007:156.

[2]刘雁.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8):36.

[3]胥少汀,郭世绂.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5.

[4]胡凌燕,刘红,张之娟.神经源性直肠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9):155-156.

[5]郭跃龙.神经源性直肠的康復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6):727-728.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7]赖建华,陈舜喜.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肠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20,41(12):301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