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西方文明中资本逻辑对文化自信的影响∗

2022-03-12 11:45赵林林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逻辑资本现代化

赵林林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1](pp.135-136)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p.42)可见,文化自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意蕴。在推进文化自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尤其应当注意破除西方文明中的资本逻辑对文化自信的消极影响。

一、西方文明中的资本逻辑及其实质

马克思指出,在西方文明视域中,资本逻辑就是资本无休止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可见,资本仅有的一种生活本能就是增殖自身。[3](p.269)为攫取更多剩余价值,西方社会塑造了以资本为中心的文明观,使之服务于资本增殖。

在资本形成和增殖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剩余劳动的榨取,表现出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更为“文明”的方式和手段,使西方文明观的资本中心论调更具迷惑性。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气质是“发财致富”的论调。因商业繁荣而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奉行的市场交易法则是交换双方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主导下,“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4](p.19)商业社会的参与者遵循以分工和自由交换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彼此依赖互利互惠的商品交换而生活。这种商业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人们摆脱封建关系和宗教信仰的束缚,能够“自由平等”地追逐物质和金钱,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拓展中实现社会发展和生活富足,“发财致富”由此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典型气质。第二,资本主义社会追逐利益具有天然合理性的论调。西方文明观认为,通过强力获取利益具有天然合理性。纵观西方文明发展史,可以看到,利用“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定律来为资本主义社会逐利性辩护是西方文化的主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价值增殖需要与社会对使用价值的需要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资本坚持私人利益优先于公共利益造成的冲突,资本权力的代表们声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经济人对“发财致富”的追求,会引导他们把资本投在通常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上,每个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5](p.27)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观营造的文化生活氛围,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人们在自由与平等基础上追求金钱和财富的价值期待,也符合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掩盖剥削的需要,赋予资本逻辑“天然合理性”。

第三,资本逻辑具有社会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的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转扩张,凸显了资本具有推进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它创造了远超以往社会的生产力,从而形成了对封建社会的超越,资本逻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魔术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6](p.683)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资本家将新增的剩余价值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产生了各个资本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强力意志。为实现资本扩张和资本增殖,资本权力意志主导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步性的文化叙事,在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中强调“西方文化优越论”,宣扬“自由”“平等”“理性”“勤勉”等文化价值观,形成了资本逻辑具有必然性和进步性的论调,为资本的全球扩张和暴力掠夺做文化辩护。

西方文明观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中具有一定进步性,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后,其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能逐渐弱化,其实质上臣服并服务于资本增殖。

第一,对内服务于以资本为核心的西方文明体系,不断强化西方社会存在剥削、两极分化的必要性。在西方社会内部,工人阶级被束缚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链条,“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7](p.155)因此,“工人不幸而成为一种活的、因而是贫困的资本,这种资本只要一瞬间不劳动便失去自己的利息,从而也失去自己的生存条件”,[7](p.170)可见,在资本逻辑运动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是不平等的对立阶级,贫富两极分化促使工人反抗剥削他、使他处于非人境地的资产阶级,进而争取解放自身。对此,资产阶级极力宣称这种不平等和两极分化源自人的勤劳与懒惰的差异,源自过剩人口的存在。资产阶级之所以富裕,是因为他们在对财富的追求过程中受到了文化熏陶,“货币崇拜有它的禁欲主义,它的清规戒律,它的自我牺牲——节俭和知足,蔑视世俗的、一时的和无常的享乐而去追求永恒的财宝”。[8](p.188)此外,资产阶级宣称,资产者对劳动产品的分配使得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改善生活,实际上增进了公共利益。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产生了社会整体进步的附带效应,又为资产阶级利用自由平等文化观念塑造有利于资本运动的文明体系提供了经验性论证。

第二,对外,西方文明体系推行“西方优越于东方”的文明优势论,形成以西方文明为核心的文化等级观,以此掩盖资本主义以暴力掠夺、经济殖民、文化侵略等形式进行扩张增殖的目的。相较于西方以外的世界,西方文明的理念基础、技术手段、组织制度形式和生活形式,都具有现代因素,但是,“资本逻辑就是资本扩张的逻辑,是资本吸收一切可能吸收的资源以追求其市场权力扩张的过程”。[9]西方文明并未充分发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作用,而是服膺于资本逐利本性,沦为资本扩张的工具和手段。从资本逻辑的形成及其全球扩张,到“欧洲中心论”转化为“西方中心论”,都刻意将欧洲、西方之外的文明视为“低等文明”。挟带着资本强力的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暴力掠夺和殖民统治在“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两元对立的话语体系之下,自然而然地具有了正当的名义。在此背景下,西方文化思想领域着眼于对文明优越感进行阐述和辩护,也就成为资本全球性扩张过程中“正常”的现象了。

二、资本逻辑对我国文化自信的冲击

马克思指出,资本为了追逐无限利润,“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从而“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p.35)西方文明“世界性”空间不断拓展,容易对我们的文化自信造成冲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逻辑不可避免也给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拜物教是影响我国文化自信的首要因素。资本逻辑的核心意识形态是拜物教。资本逻辑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集中表现为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具有将一切都商品化的利润冲动,对商品和商品化的顶礼膜拜,使人们将商品视为财富的重要代表形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演变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力,也容易放大拜物教观念,使之成为主宰人们认知与行动的社会意识,人的物质欲望被放大,不择手段获取财富和拥有更多使用价值成为许多人的行为出发点。其次,货币具有神奇魔力,成为财富的一般形式和象征,崇尚金钱、金钱至上成为不少人奉行的“铁律”,个体最终沦为金钱的附庸。最后,在文化生活领域,资本拜物教“这种着了魔的颠倒的世界”的发展,使人的精神世界堕落趋势愈发加重。在强势的资本权力面前,精神活动的各个领域都被导向资本增殖,对资本、金钱的狂热崇拜造成人们在文化生活中精神、情感和意义的丧失,产生了人性扭曲、道德沦丧、伦理混乱、信任缺失、价值虚无等文化乱象,营造了感性化、媚俗化、快捷化、泛娱乐化等物欲横流的文化氛围,诱发了理性迷失、自我丑化、消解崇高、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精神物化“病症”,极大制约和挑战了我国的文化自信。

第二,消费主义是影响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主要因素。资本增殖逻辑的有效运行需要广阔的消费市场作为基础,消费主义因此成为资本为实现自我增殖而谋划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消费主义主张的消费至上、娱乐为王消费观,派生了不利于文化自信建设的文化功利化、文化娱乐化、文化虚无化和文化符号化等畸形文化生活样态。[10]消费主义主导的文化生活样态,是资本逻辑逐利本性驱动的结果,对我国文化自信建设造成了多重危害:一是资本主导的文化竞争使得文化丧失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意义;二是西方以消费主义推行西方文化,实施文化入侵;三是资本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变异或扭曲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四是资本营造的消费幻象,使人的精神满足感被导向浅层次的物质消费、表层化的庸俗娱乐、畸形化的价值追逐、符号化的意义建构。消费主义的盛行,冲淡了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积极意义,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冲击了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劳动光荣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第三,崇洋媚外的社会心态是影响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又一因素。这种心态的生成有其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从历史视角来看,资本全球化过程挟带着西方文明对资本逻辑扩张的辩护和美化,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优越论”。这种论调以社会化生产力大发展为经济基础,将西方文化视为优越的高等文化,将其他文化视为野蛮落后的低等文化。西方入侵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以及传统文化面对时局变化时的失语,使中华民族产生了不自信、崇洋媚外的文化心态。刻意贬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当代表现。从现实视角来看,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及融入全球化,都需要激发资本创造财富的活力,需要运用资本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崇洋媚外者无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否认党和人民接续奋斗取得的光辉成就,刻意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崇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鼓吹西方文明发展模式,宣扬西方文化优越论,极大阻碍了文化自信的生成发展。

三、新时代破除资本逻辑对文化自信消极影响的实践路径

破除资本逻辑对文化自信的消极影响,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些创新性探索,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第一,破除资本逻辑对文化自信的消极影响,关键在于确定文化自信建设的道路。新时代以来,我们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选择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较于西方社会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造成的两极分化、全球冲突、人的物化以及消费主义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新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11]中国式现代化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为逐步消除资本逻辑运转的消极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文化自信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推进和增强的。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创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对资本的有效规制和合理运用。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建设和发展中发挥消除贫困、解决贫富差距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社会公平主义。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破解资本主义逻辑扩张带来的物欲泛滥、人性扭曲、消费主义盛行等难题提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超越,充分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前途,极大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心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辉煌气度和精神风貌。

第三,文化自信是在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2]深入认识和理解文化自信建设的现实境遇和时代条件,在构建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代化实践中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深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凝聚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使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真正走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更为持久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第四,文化自信应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文化事业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富裕的需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至上原则、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要求。文化事业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更关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富裕。文化产业具有经营性质,其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具有更高素养的公民。坚定文化自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五,坚定文化自信,应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面对资本驱动与塑造的西方文明模式和文化范式暴露的诸多弊病,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需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13](p.185)在此意义上,我们以社会效益优先统筹文化自信建设,既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还体现了我们对资本逻辑主导的文化生活的摒弃和反思,意味着对社会主义探索中形成的先进文化的认同和确信。

第六,坚定文化自信,必然需要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博弈与竞争。价值观、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软实力的提高,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西方文化优越论”之所以甚嚣尘上,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逻辑形成、发展与扩张的过程同时也是西方文化软实力提高的过程,由此形成的西方“文化霸权”极大阻碍了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成效发挥。因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提高文化软实力。一方面,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扩大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球化过程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回应和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猜你喜欢
逻辑资本现代化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边疆治理现代化
逻辑
创新的逻辑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