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策略研究

2022-03-13 00:28杨光照陈飞苏灿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5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社会化

杨光照 陈飞 苏灿峰

(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2)

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必然涉及体育场馆供给以及全民健身服务。近年来,为了改善人均体育场馆资源短缺的现象,全国各地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体育场地、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获得明显提高。然而,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展开,群众的健身需求也在大幅增加,致使人均体育面积与群众获得感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

而高校具备的完善的体育硬件设施、体育人力资源、信息利用等软实力,为高校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化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前提基础[1]。这也意味着,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满足社会群众健身需求,必须转变思维,把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作为缓解公共体育场地不足的现实选择。那么,如何对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在现有的服务于全民健身路径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合理的优化,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全民健身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研究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背景下,对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展开研究,旨在进一步优化体育场馆利用率,解决我国学校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事业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快速发展。

1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现实价值

1.1 实现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就是将高校所建设的体育场地资源在满足本校正常体育活动之余,对社会大众进行开放、提供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指导的一种对外服务[2]。体育场馆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化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快速实施和发展。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场馆主要为在校师生服务,对社会开放不够全面,难以实现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场馆闲置严重等现象普遍存在。而作为社会公共产品,高校体育场馆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等属性特征,而这一属性特征,决定了其社会化服务的价值追求[3]。因此,在全民健身战略的大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实现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改善社会体育场馆不足的现象。

1.2 促进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可以有效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民健身的全面推广,人们逐渐认识到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大量社会群众开始倾向于使用周边的公共体育场所进行身体锻炼,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对于满足群众的迫切性健身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与高校自筹[4]。而传统的学校体育场馆主要以课余时间对外租借为主,创收能力有限。因此,探索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的发展道路,有助于改善学校体育场馆传统的运营模式,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1.3 营造高校的体育文化氛围

高校体育场馆除了正常体育教学和为在校师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基础保障外,正在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社会层面看,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后,可以为承接社会各界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提供便利,能够在满足民众观赛需求的同时,带动高校周边社区体育的开展。从学校层面看,加大承办各级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展会等相关服务项目的力度,不仅能充分发挥场馆的核心功能,提高利用率,创造商业价值,还能在高校学生和青年中宣传奥林匹克精神,传递运动正能量[5]。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创造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还可以进一步营造健康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产生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

2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困境

近年来,在我国出台的主要体育政策中,都体现出国家对体育场馆开放的重视程度。从《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为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2017 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为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作出了政策性的指导与规定[6]。然而,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运行和沉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仍然呈现开放数量有限、开放比例不高、开放效能低微的尴尬局面。多数地区的学校体育场馆仍然难以规模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地对外开放,这些学校面临的“安全责任落实难、资金压力大、管理混乱”三大现实困境,仍然未能得到有效破解。

2.1 安全责任落实难,对外开放风险高

学校作为相对封闭运转的教育机构,一旦向社会开放,必然会带来诸多后顾之忧。首先,学校的体育场馆是为了保证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需要,原本没有社会化服务的准备,如果贸然对外开放,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其次,大量社会民众涌入高校体育场馆,会给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冲击,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准备,在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将得不到保证。再者,当对外开放后,如果校外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运动安全常识,那么在校园里发生伤害事故的话,学校可能要承担一系列责任,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校园舆情事件。因此,从校方角度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安全责任重大、风险系数较高,从而致使学校不得不选择性地开放,影响了高校体育社会化服务的实际效果。

2.2 运营资金压力大,财政拨款依赖性强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和教育经费补贴。面对不断涌入的社会体育人口,校园体育资源的损耗、体育场馆的维护、体育器械设备的保养费用势必增加。同时,为了对入校锻炼群众进行有效管理,安保团队、运营成本和额外开支也要增加。综合来看,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造成的物耗较高,因此而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设备损耗、维修等管理费用,无疑是一笔巨额开支。这部分经费若单纯依靠政府的投入,难免会侵占原本有限的教育经费,加重政府和高校的财政负担;倘若依靠场馆开放创收来维持上述开支,势必会增加入校锻炼民众和在校学生的健身成本,使得民众的健身热情因为需要支付使用费用而大打折扣。因此,资金和运营等方面的限制,也是高校体育场馆满足日益增加的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民众的需求,进行社会化的一大难题。

2.3 专业管理机制弱,委托运营乱象多

高校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应该首先满足校内师生的教育教学和健身需求,其次才是面向社会开放,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一般情况下,高校为了满足教学和代表队训练的需要,很少在白天进行对外开放,而晚上和节假日几乎不排体育课,此时体育场馆就可以对外开放[7]。然而,部分高校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的管理不够精确、通知不够明确、沟通不够流畅,很容易导致校内人员和社会人员在开放时间上发生矛盾。例如,校外人员因为没有及时获取调停课、补课的通知而进入场馆,会干扰正常的教学任务和校内师生的课余锻炼秩序。并且由于学校体育场馆的教学属性和社会健身需求并不完全适配,更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人才,才能提高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效果。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机制较弱,管理工作主要由学校后勤人员兼管,缺乏社会化场馆运营经验,运营效率较差,运营乱象较多。

3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优化策略

3.1 建立专业的场馆运营管理机制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核心在于管理,构建专业的运营管理机制,有助于实现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有序发展。管理的成效将直接反映到场馆的日常秩序和经济效益上,这对于学校管理部门、体育教学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的完善和协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高校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应会同体育教学部门、场馆运营方和后勤管理处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准入标准、评价机制,建立起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规范制度,聘任能够兼顾日常教学安排和社会化服务的专门人才。同时,应在场馆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制定一套科学、切实可行、可持续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应对场馆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8]。从而优化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保障对外开放期间校园安全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稳定发展。

3.2 拓展对外开放服务的经费保障

目前,大多数公办学校的体育场馆都有相应的拨款机制,但在对外开放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因而,实现学校体育场地长期和健康开放,加强对外开放服务的经费保障,对于政府、社区和学校任何一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以市场规则作为自身的行动准则,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相对封闭的现状,促进学校体育场馆长期的良性运营和发展。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应该积极探索经费渠道,在社会化服务的同时,促进企业、社会和政府多渠道资金支持模式的形成。另外,为了优化校内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机制,学校可以考虑建立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对“校内教学”和“对外开放”进行统一管理。在满足学校体育、课外锻炼、校园竞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对体育场馆进行社会化经营,从而提高高校场馆的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协调教学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是在保证学校教学和日常活动的基础上,使学校体育场馆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以满足面向社会、服务于全民健身的需求。为了协调教学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合理配置,可以将学校体育场馆委托给专业的体育社会组织运营,一方面,可以定期对体育场馆进行全方面检查,对受损的器械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等,释放校方对外开放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双方协作,对教学时间与开放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为了保证在校师生和外来锻炼民众的安全,学校管理部门和场馆运营方应该做好充分预案。在针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面一定要将学生训练与社会活动区分开,设定一些有效的、符合标准的活动来实现体育馆的社会价值[9]。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为大众提供更好的社会化服务。

3.4 促进体育场馆服务功能多样化

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场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开展大型活动以及服务大众健身的重要任务[10]。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全民健身事业,相关各方要在保证学校教学的前提下,加大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场馆现有资源,促进体育场馆服务功能多样化。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应该根据场馆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发展方向,拓宽承接文体活动的渠道,推进高校体育场馆承接竞赛表演、体育培训、文娱活动等,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这样既可以服务社会,又可以促进体育场馆的科学化管理,盘活学校体育场馆的存量资源,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4 结语

体育场馆资源作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也在不断加深,成为社会民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长远来看,学校体育场地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助力全民健康、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乃至社区治理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其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高校场馆专业化管理机制,加强对外开放服务的经费保障,协调教学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促进体育场馆服务功能多样化,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场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社会化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场馆风采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