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慢性肾衰竭的现代研究进展

2022-03-13 00:04唐依莲陈梦璐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4期
关键词:肾衰竭肌酐肾功能

唐依莲,陈梦璐,张 晨,蒲 翔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以肾功能慢性渐进式不可逆损伤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氮质代谢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内分泌障碍, 最后会造成肾脏的彻底损害、全身代谢机能严重失调、各系统均受累[1], 其起病隐匿、进展情况复杂、预后差, 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2]。慢性肾衰竭属于中医理论中“溺毒”“癃闭”“关格”“肾劳”“虚劳”等范畴[3]。目前, 西医对慢性肾衰竭通常以处理原病变和进展治疗为主, 对已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患者, 则通常使用肾脏替代疗法(给患者自身、家属、社区等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4-5]。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肾功能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效果有目共睹。本文将从相关中医内治法的基本方剂、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以及保留灌肠法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力求为慢性肾衰竭的更深入研究和相关治疗提供新线索, 同时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断和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1.1 中药汤剂

蒋菲菲等[6]的临床研究表明, 核桃承气汤辅治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较好, 能够有效降低肾功能指标24 h 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IL-6、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詹苏欣[7]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用六味地黄汤结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衰竭时,对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苦等症状的疗效更为突出, 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24 h 尿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李伟[8]将88 例血瘀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益肾汤(具有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活血益肾汤对血瘀型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显著, 能够缓解患者的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等症状, 降低其血液黏稠度、血清尿素氮、肌酐以及C 反应蛋白的水平。杜江等[9]的临床科研结果证实, 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患者的胃纳差、大便稀溏、畏寒肢冷、腰腿酸软、脸色晄白、浮肿等症状,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同时可调节机体血清Ca+、P+水平, 纠正代谢紊乱, 安全性较高。马春成等[10]的临床研究表明, 真武汤加黄芪、山药、补骨脂联合大黄、煅牡蛎、白花蛇舌草、红花、赤芍等祛瘀泻浊类中草药灌肠预防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显著。该研究中在真武汤中加入了黄芪、山药、补骨脂意在提高温阳补益之功, 而使用了祛瘀泻浊的中草药进行灌肠则意在使攻邪之力更强。药理研究表明, 真武汤能显著降低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增加肾小球滤过膜的渗透性, 进而增加机体对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排泄, 改善肾功能及肾供血, 增强机体免疫力[11]。此外, 沈朝壮等[12]的基础研究发现, 真武汤可通过山柰酚、β- 谷甾醇、芍药苷等有效成分作用于AKT1、IL6、TNF、MAPK8、TGFB1、RELA 等靶点来治疗慢性肾衰竭,相关调控过程可能和TNF、Toll 样受体、NF-κB、HIF-1 等信号通路有关。

1.2 单味中药

张万芳等[13]分析现代文献中结肠透析防治慢性肾衰竭的中药分布特点, 收集知网、万方等数据库2010 年6 月—2020 年6 月间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信息中结肠透析防治慢性肾衰竭的中药, 结果显示相关结肠透析用药以清热( 解毒)、泻下、活血药等为主。刘承玄等[14]通过对717 首由中医大师郑新提出的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灌肠方的数据进行挖掘发现, 大黄的使用率最高, 其次是牡蛎、蒲公英、丹参、附子、黄芪。有研究发现,郑新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时常使用活血利尿之益母草,活血祛瘀之丹参、当归,行气活血之川芎、红花,破血逐瘀之桃仁、姜黄、莪术、水蛭,通络活血之全虫、地龙等[15]。杜志锋等[16]将杜雨茂教授治疗肾病常用药对进行整理归纳发现,其中常用药对包括黄芪配伍地龙、柴胡配伍黄芩、六月雪配伍积雪草、女贞子配伍旱莲草( 又名二至丸)、金樱子配伍鸡头米。大量现代研究[17-23]也为以上常用药对治疗肾病的作用提供了佐证。

2 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2.1 中药复方

翁俊影[24]将48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观测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疗法进行治疗, 而观测组采用尿毒清颗粒和骨化三醇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促甲状腺激素、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测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促甲状腺激素、血钙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尿毒清颗粒联合骨化三醇不仅可以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 还可以改善其钙、磷代谢紊乱状况。临床研究证实, 贝前列素钠配合尿毒清颗粒能有效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25-26]。茅燕萍等[27]将68 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解毒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每天1 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清肾丸治疗, 每天服3 次, 每次服1 袋, 服药8 周。治疗后, 两组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其血清促内皮生长因子(VEGF) 水平升高,抑制内皮增生因子(TSP-1) 的水平下降,且治疗组血清VEGF、TSP-1、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清肾丸能显著改善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VEGF、TSP-1 的水平,减轻其临床症状,保护其残余肾功能。

2.2 中药注射液

研究表明[28-30], 三七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肠道中乳杆菌属、毛螺菌属、瘤胃球菌属、大肠杆菌- 志贺菌属等的结构及多样性, 其作用可能与干扰肠- 肾轴中TLR 4 炎症通路的启动有关。有研究指出,三七注射液可抑制IL-6、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转录,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韩世盛等[31]对传统中药注射液结合常规的西药疗法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进行了Meta 分析, 结果表明肾康注射液、参芎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三七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能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肌酐水平, 其疗效远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丹红注射液可能是最佳的治疗药物。另外, 罗良普等[32]在研究中首次证实了肾康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可通过同时靶向IƙB/NF-ƙB 和Keap1/Nrf2 的化学途径控制氧化应激和炎症, 进而防止肾纤维化。该研究揭示了肾康注射液抗氧化能力和抗炎活性的潜在分子机理。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 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手段较为单一, 中医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式。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 亟待更多高质量研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本文对相关中医内治法的方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及保留灌肠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猜你喜欢
肾衰竭肌酐肾功能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