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元,殷丽环
博山,古代称作颜神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南部。博山琉璃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2013年,博山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山成为全国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近代以来,博山琉璃业发展迅速。但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仍受制于诸多因素。博山琉璃烧制技艺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多渠道传承,如何将科技融入生产流程,如何使手艺人秉持开放的传承心态,这些都是重点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为此,对博山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探析,提出阻碍当前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因素,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博山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与对策。
传统的琉璃烧制技艺复杂,工序繁多。其原料多为石英砂和纯碱,以氧化铝、氧化钴为辅料为其着色。烧制一件琉璃产品需要经过化料、挑料、吹制等若干道工序,有时一件产品甚至需要耗费十几天才能够完成。
琉璃烧制过程中,手艺人首先会将所需的原料倒进窑炉进行熔炼,将料棍放进窑炉以附着熔融的琉璃,这一步称之为化料。将带有熔融琉璃的料棍从1 400 ℃高温的窑炉中取出的这一步称之为挑料。接下来的吹制和塑型程序密不可分,利用吹筒吹制的最佳时间只有15 s左右,用力过大或过小都会使琉璃产品产生瑕疵,因此对吹制技术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炉内温度较高,琉璃存在软度,取出琉璃后需在旋转的同时完成造型。琉璃成型后需进行退火,即把烧制好的琉璃放入500 ℃的保温窑内保温四天,在此过程中造型好的琉璃没有出现炸裂则表明此产品烧制成功。
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琉璃的烧制流程十分复杂,博山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方式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目前,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以家庭延续制、“师徒一对一”传承制为主要传承方式。
琉璃烧制技艺是家族的“文化财产”,作为家族传承下来的财富只传承给家庭内部成员。受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许多老一辈的琉璃手艺人不愿把技艺传承给“外姓人”,只愿将技艺传给家族至亲,形成家庭延续制[2]。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博山琉璃烧制技艺“师徒一对一”式的传承方式也面临困境。这种传承方式需耗费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少有人愿意持之以恒地学习琉璃烧制技艺。尽管目前众多手艺人已一再降低招募学徒的标准,甚至已经到达了无门槛式教学,也鲜有人愿意主动学习这项技艺。同时,教学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烧制不成功而产生的废料损耗使得许多手艺人无法承担教学的成本[3]。
目前,博山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仍以“师徒一对一”传承制和家庭延续制为主。仅通过“师徒一对一”传承制和家庭延续制对琉璃烧制技艺进行传承,对琉璃烧制技艺的完整性和琉璃产品的创新性都造成了一定阻碍。学习琉璃烧制时,过程的不完整性或因烧制琉璃耗时费力而导致学徒职业的不确定性,在客观上都会导致琉璃烧制技艺传播面狭窄。学徒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琉璃的制作,掌握烧制技艺的同时也接受了传统的式样,师徒代际之间审美角度单一,产品少有创新。目前博山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方式都无法实现规模化教学,在造型设计、蜡模灌制、进炉烧制等流程中缺乏对技艺更完整的系统传承[4]。
琉璃烧制的工艺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步,然而一个完美的琉璃制品仍需经过化料、挑料、吹制、塑性、退火等众多流程,耗费时间久。烧制琉璃的工作环境炎热,每一流程都有严格的操作技巧,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同时,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普遍喜欢轻松愉悦的工作,而琉璃烧制技艺学习的周期长、环境艰苦,制作流程繁琐耗时,很难满足年轻人择业的需求,导致行业内老龄化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如今,博山琉璃制造时多数手艺人仍采取最传统的烧制方式,其耗时长、成本高的特点使其在全国市场内缺乏竞争力。传统的烧制方式多使用煤炭,进而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对手工艺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形成职业病。如何采用科技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环保生产和高效生产,是促进琉璃业从低端走向高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博山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虽然行业内一直“师徒一对一”式的传承为主,但作为主要传承方式,其长期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在技艺传授方面受到制约。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师傅在教授徒弟时往往会有所保留,或是分工教学,每人只教授烧制过程中的一项技艺。这种保守的心态不仅增加了学徒技艺传承的学习时间,也使得烧制技艺缺乏完整性,造成产品良莠不齐。在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事的互联网时代,与博山琉璃相关的几个自媒体公众号也并未呈现系统的琉璃文化宣传专栏,且当下最热门的“抖音”短视频软件也缺乏对博山琉璃的宣传。当下博山琉璃文化宣传力度十分不足的现状,也进一步禁锢了手艺人开放传承的观念。此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缺乏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危机。
博山琉璃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今天,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及可持续发展,是亟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要积极拓宽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渠道,扩大琉璃业的人才队伍,在现有“师徒一对一”传承制和家庭延续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培育人才的作用。博山琉璃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加盟,他们不仅要能精通制作,更需要学会市场经营,这是博山琉璃业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要依托高校培育手工艺人才,以此来解决传统的传承方式所导致的业内缺乏高素质人才、行业内老龄化严重、培育成本过高等问题。高校应进行琉璃手工艺行业的人才培育,例如,可设立琉璃制作与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琉璃生产与销售专业,系统讲授琉璃制作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将科技引入制作流程,教授除传统制作流程外当下新兴的制作方式,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利用虚拟制造技术等新兴科技提供教程[5]。知行合一,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高校可与企业建立平台,为学生打造实习基地,在实操过程中检验手艺熟练度及产品的合格率。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博山琉璃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促进琉璃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政策上为积极扩大博山琉璃业人才队伍服务,支持人才培育、人才返乡,鼓励青年群体投身于传承文化瑰宝的行列中来。
创新是一个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石,传统的琉璃烧制技艺会导致产品生产效率较低、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要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工艺,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用3D打印技术解决制作磨具、烧造琉璃的过程中程序繁琐复杂、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减少生产成本和制作流程。根据实际将科学技术融入产品烧制的流程之中,在必要的环节中以科技代替人力,减少制作的繁琐流程并严格保证产品的质量。促进博山琉璃业的集约化生产,优化烧制环境,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炭对于手艺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以保证业内的青壮年群体的职业稳定性。建设数据库,对琉璃产品进行数字化生产,将已有的精美琉璃产品的原料、配方等进行数字化分析并记录在库。以市场为导向,在批量生产之前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与建议,邀请消费者利用VR等高新技术体验虚拟制作,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新颖度,减少因创意不足而导致的产品滞销。
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对其进行技术传承,还要进行对其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承。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承过程的完整性和技艺传承的多样性。博山琉璃商会应积极发挥其行业领头人作用,在业内营造技艺分享与技艺传承氛围,打破“有所保留”的传承困境。加强对博山琉璃文化的宣传,依托各类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琉璃文化进行普及,定期开展“琉璃艺术节”“琉璃匠人说”等活动。积极宣传具有示范作用的琉璃传承人,设立“最美传承人” “琉璃工匠”等荣誉称号以发挥其业内技艺传承的模范作用。从社会氛围的角度入手,改变手艺人相对保守的传承观念,促进博山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