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陶瓷》2022年总目次

2022-03-13 19:26
山东陶瓷 2022年6期
关键词:赏析浅谈陶瓷

第1期

《山东陶瓷》的办刊之路——写在《山东陶瓷》变更主办单位之际

徐景维(3)

文化与教育

淄博地区中小学陶瓷文化认同与教育现状研究

王融涓,怀 康(6)

非遗釉下五彩艺术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探究

邹 幸(15)

艺术与设计

雕塑形体语言在陶瓷造型方面的运用

刘忠坤,刘晔轩(19)

陶艺创作中传统陶瓷艺术语言的当代转化与运用

李云霞(22)

计白当黑——乐烧技艺

曲 冰(27)

历史与考古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藏黑釉粉杠瓷赏析

常海波(32)

元代淄博窑雕釉莲花双鱼纹折沿盆赏析

许志光(38)

材料与科技

氧化铝-堇青石-莫来石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抗碱腐蚀性能

王佳程,胡继林,盛 强,戴海钟,梁 波,刘 璇(42)

高铁铝土矿对高压电瓷废料制备陶粒支撑剂性能的影响

毛昭元,高凯强,史晓琪(48)

玻璃窑炉使用后氧化铝大碹砖的分析研究

张同剑,李志军,李笃斌,宁国强,王仕龙,魏坤,李鹏(54)

产业与发展

淄博市先进陶瓷产业现状分析研究

宋 涛,于宏林,张晓丽,楚 玮,汪 霞(57)

作品赏析

民国紫砂百果壶

傅 强(62)

浅谈“思源提梁壶”的艺术特征

陈 佳(63)

浅谈“线圆提梁壶”的艺术特色

范暗明(64)

浅析“琴海韵律壶”的创新特征

耿冬芹(65)

“禅玺壶”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探析

江 焘(66)

浅谈“鼎竹壶”的艺术与文化内涵

金 笛(67)

“八楞壶”的艺术特征刍议

李骐佑(68)

浅析 “菱花壶”的创作要点

娄 演(69)

“真禅是福壶”创作意境

芦 宽(70)

浅析 “容天壶”的艺术境界

马佳晔(71)

浅议“竹韵壶”的文化意境

马佳晔(72)

紫砂花器“染香壶”的自然美

王溪石(73)

浅谈“四方平安壶”的吉祥寓意

陶 璟(74)

浅谈“石兮壶”的石之趣味

许 梦(75)

浅谈“梅竹双清提梁壶”的文化情怀

周 平(76)

“清风竹影壶”的审美特征

周彦希(77)

简讯与访谈

“新春话创新” 陶瓷钢笔画发展研讨会在山东硅元召开

鲁 陶(78)

山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揭牌暨硅元尚瓷文化馆开馆仪式举行

鲁 陶(79)

主编寄语

坚守初心 砥砺前行

怀 康(80)

第2期

本期特稿

瓷器传承和传播的文化思考

王廷信(5)

理论研究

浅析中国陶瓷文化中的惜物价值观

贾聚鑫,孙晓明,戚 彬(9)

论当代登封窑水墨工艺瓷创作中的哲学化观照思维

鲁鸿英(16)

文化与教育

人文生态环境视域下的荣昌陶

郭 峰(23)

陶瓷艺术对在校大学生心理的表达性艺术治疗

邓剑锋(27)

艺术与设计

非遗视角下广彩的数字化设计探究

曾鸿华,廖向荣(33)

陶瓷首饰设计中创意思维的表现形式探索

邢宏亮(41)

历史与考古

敦厚朴拙:北魏平城时期的陶俑艺术刍议

冉令江(46)

材料与科技

液态沉积成型3D打印陶瓷泥料制备工艺研究

张艾丽(54)

钛酸铝陶瓷的性能及其制备与应用

王明玥,王志义(58)

低温共烧陶瓷基板二次印刷成型工艺技术研究

张 孔(65)

瓷质抛釉砖棍棒印变形问题浅析

姚青山(73)

简讯与访谈

任允鹏教授团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刘 丽(76)

作品赏析

董善习作品

(77)

耿庆雷作品

(78)

吴国良作品

(79)

杨洪波作品

(80)

第3期

本期特稿

20世纪上半叶实业改良思潮中的博山窑业

韩 波(5)

文化与教育

宁波古代越窑青瓷乐器的艺术特色及其海外文化交流

邱晓柳,杨欣然(17)

博山琉璃研究综述

孙艺卓,施并塑(24)

艺术与设计

基于TRIZ理论的“新”陶瓷文房器形态设计研究

段陈洁,孙晓明,李美玲,张雨滋(30)

女性审美视角下欧洲瓷器的“中国风”设计

李贞仪(37)

历史与考古

基于双墩遗址出土陶器的数据库构建及创新设计研究

肖 晴(45)

材料与科技

成型压力与烧结温度对氧化铝陶瓷力学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

曹 宇,邹圣华,陈 都,胡继林,陈占军,彭秧锡(52)

一种秘色光泽釉的研制

王小芳(58)

泡沫玻璃的研究综述

罗维志(63)

简讯与访谈

《山东陶瓷》建设与发展座谈会举行

李秀芹(70)

山东省陶瓷协会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罗维志(72)

明时代之需 走创新之路

赵 鹏(73)

《山东陶瓷》编辑部到华光国瓷走访调研

朱艳红(75)

《山东陶瓷》编辑部到山东硅苑走访调研

朱艳红(77)

作品赏析

何岩作品

(79)

李曙光作品

(80)

第4期

本期特稿

唐英书法及其在瓷器上的表现

苏金成,沈凡凯(5)

理论研究

陶瓷纪录片的叙事话语与价值呈现

张成龙,赵晓强(13)

文化与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中淄博大鱼盘的生态美育研究

孙梦露,怀 康(18)

基于现代创新方法的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研究

罗霄婷(24)

以象为言 化象为意——沐焰瓷的创作方法研究

田 野,陈玉飞,王妮娜(32)

艺术与设计

景观设计视域下齐瓦当元素的创新运用

汤明霞,李美玲(38)

物之再现:折扇与扇形瓷器

陈明双,程 幸,邝光耀,黄 烨(46)

历史与考古

寿州窑的社会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倪龙娇(52)

材料与科技

碳化硼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邓如意,何金秀,陈 博,雷大鹏,胡继林(60)

淄博市博物总馆藏青釉莲花尊化学成分初步分析

孙华勇,马瑞文,徐 波,王卫丹(66)

产业与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建筑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吴 彤,邹 伟(71)

作品赏析

房敏作品

(79)

霍建强作品

(80)

第5期

本期特稿

根植性视域下我国陶瓷产业集群创新路径研究

张爱红,王祥华(5)

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瓷器婴戏图中的体育精神

耿 琳(17)

唐代长沙窑诗文壶书法笔法装饰特性略论

胡 聪,朱友舟(24)

文化与教育

陶瓷钢笔画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徐从慧,怀 康(32)

交融与共生:戏曲元素在陶瓷中的应用研究

吕 冰,岳友熙(39)

博山陶瓷彩绘的审美特征及其融入学校美育的实施路径

李雪松,张 慧(45)

艺术与设计

陈鸿寿壶刻铭文书法探究

沈嘉涵,金 丹(51)

历史与考古

瓦当起源与名称流变考

赵延旭(59)

材料与科技

不同参数对注射成型异形结构陶瓷的影响

崔 凯,徐先豹,张永翠,宋 涛,陈云锋,李焕英(65)

低温绿釉琉璃瓦釉层腐蚀原因探究

常泽梓,刘 雯,楼丽雯,孙 玥,潘淑娣(71)

简讯与访谈

人生如瓷 火中涅槃 玉润珠光——访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书建

崔文斐(76)

作品赏析

赵永瓷板画作品

(80)

第6期

本期特稿

金代磁州窑三彩脊饰迦陵频伽的设计特征

远 宏,王嫣嫣(5)

文化与教育

新媒体视域下陶瓷纪录片网络化传播新形态——以《手造中国》为例

张常霞(16)

全媒体时代淄博陶瓷文化形象建构与传播

李学美,王俊红(22)

博山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张生元,殷丽环(29)

陶瓷艺术元素融入中国工笔画教学实践

聂彦锋,邵约瑟(33)

艺术与设计

舞蹈纹彩陶盆的舞蹈图像研究

张玉青,徐 霄(40)

陶瓷硬笔彩绘技艺的探索与实践

任允鹏(47)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明顿陶瓷技艺与启示

刘 莹(54)

产业与发展

淄博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王 玲,柳嘉惠(62)

我国陶瓷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 欣(70)

简讯与访谈

双手陶土淬窑火 胸怀山海觅清风——访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同强

崔文斐(75)

作品赏析

尹干琉璃艺术作品

(79)

山东鲁窑瓷业有限公司作品

(80)

猜你喜欢
赏析浅谈陶瓷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为诗浅谈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