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2022-03-15 14:43张晓晨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理者管理工作理念

张晓晨

(昆明学院 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以生为本作为新时期高校教育中的核心理念,是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传承与深化,更是在新形势背景下由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向“全方位”发展性素质教育的转变。以生为本教育观念是维护教育管理实践中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教育思想。在以生为本背景下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不断加强对以生为本教育的认知与重视。于此,高校要将以生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开放性与管理性相结合,全方位改革教育管理模式,系统性地推进高校育人工作,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与我国教育发展任务相适应,促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落实。

一、以生为本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以生为本理念认知不足

(1)学生缺乏自主管理意识。目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成年人应有的担当与责任感,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从自身管理教育角度来看,学生无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自身素质增长。大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虚拟游戏,不能将时间利用在提升自我兴趣素养中。第二,从课堂教育的角度看,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更向往后排座位,课堂中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玩游戏、刷微博等,这就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缺乏自我教育意识,没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对自己过于放纵。第三,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不高,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能积极向教育管理者求助,也有学生对学校民主管理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对高校管理实践机会不能较好地把握。综上所述,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主管理意识,自律能力较差。

(2)教育管理者不够重视以生为本教育。高校教师对以生为本教育管理观念认知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以生为本教育认知不全,部分高校管理者在处理学生事务时,在思想上仍保持传统教育观念,并未将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二是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内涵过度解读,最终导致教育实践背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核心,造成部分教师只敢“教书”不敢“育人”。[1]三是高校部分教育者教育思想陈旧,对学生的情感思想与心理变化不够重视,过于看重科研与教学,忽视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导致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实效性。于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2.教育手段偏离教育管理目标

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但是在部分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不能以学生自身发展和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开展教育管理实践探究,也就导致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偏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目标。其具体表现如下:

(1)课堂教育管理。在高校课堂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手段略显单一,教学环节过于形式化。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综合性素质的关键阶段,要明显区别于中学时期的应试教育。但是在高校实际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甚至有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从而开展机械性的环节授课,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娴熟地使用现代化设备,教学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或者是一些教师按部就班地将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进行梳理讲解并复述,虽然多媒体设备得到了应用,但是缺乏时效性性与多样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于此在课堂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重视学生在课堂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2)日常教育管理。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存在高校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的问题。在当前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学校强调要重视德育教育,但是取得成效不够乐观。一是课堂教育交流方式较为单一,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应当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但是在日常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大部分辅导员采用的教育管理方式是组织集体班会或者是以个人谈话为主、讯息交流为辅。二是交流方向缺乏双向性,高校辅导员虽然会主动了解学生的日常情况与学习情况,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遇到困难与问题不能积极寻找教师进行交流与解惑,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师生交流,而且背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二、以生为本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1.正确认知以生为本教育管理观念

我国开展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高校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然而,当前部分教育管理者仍将自己视为教育主体,完全不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对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认知不够全面,阻碍到学生的综合发展。于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正确认知以生为本教育管理观念。一方面教育管理者要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要拥有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教育者强制约束与管理是不够的。高校可以通过讲座、选修课的方式对学生自主意识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约束意识。学生不可过于放纵自己,要对自己行为习惯不断进行约束与反思,当遇到学习问题或者生活问题无法解决时,应当积极向教育者寻求相关帮助,树立主动学习意识,促进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者要重视尊重学生以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2]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部分教师对生本教育认知存在显著偏差,其认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否认教师价值,在教育管理实践中过于放纵学生行为。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在全面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大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实践,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加强对学生正能量的引导。同时高校教育者还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发展条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以生为本观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实。

2.优化以生为本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既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整合,二者相结合能为学生塑造轻松的现代化教学环境。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教育管理方案只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培养,忽略了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于此,高校要参照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时代特色、专业特点的教育管理方案。一是要将高校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分别从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能力三个方面着重进行培养,全方面运用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要以高校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大学教育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教育和管理,而是要结合社会用人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于此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使高校教育管理方案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更具专业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使以生为本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活力。

3.发挥教育管理者导向功能

(1)制定科学的以生为本教育管理目标。大学生与中学生相比目标性较强,但是由于高校课程与中学课程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大学生活规划也缺乏合理性。于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为大学生明确学习课程、相关证书的报考时间等,切实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的管理理念,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2)营造平等交流的教育氛围。对于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师生交流沟通不到位的问题,管理者要创设师生平等交流机会,增强教育管理成效,然而最能够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条件是营造平等的校园环境与学习氛围,促使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展开交流与对话。首先,要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开展教育管理要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运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大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实践锻炼的机会,以此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要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本质并不是忽略教师的价值作用,夸大学生主体地位。而是教育者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激发,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学管理环节中,并且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与教育职责,彰显出以生为本理念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与价值。最后,要重视教育者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以生为本视角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既不能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要坚持二者结合发展,协调性地形成平等愉悦的教育氛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透彻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3]。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础是学生尊敬师长,学生在与教师平等交流的同时也要遵守传统道德规范,有助于形成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以生为本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4.探索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基于以生为本理念开展教育管理实践,要从全局出发,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为基本需求,探索更为优质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一是高校可以通过就业指导、精准帮扶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高校基础教育服务,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二是高校可以设置学生服务中心,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指导,其可以包含学校多个服务机构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管理处等,既提高学生办事效率,又贴近学生生活,最终达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目的。三是高校要重视校企联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如组织专业讲座并邀请专业的企业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让学生对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就业前景产生清晰的了解,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再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使其对自己能力水平形成一定的了解,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如此一来,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帮助教育者明确新时代发展需求,以此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基于生本理念探索教育管理机制,拓宽管理者的教育思路的同时也提升了教育管理效果。

5.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

学生会是当今高校学生参与度加强的组织,也是贴合学生生活而组成的学生组织,大学生在此组织中不仅可以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还可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与综合能力,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价值,由此而言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是极其有必要的。学生会干部是大学生日常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参与者,能够在最快时间内精准地掌握活动动态。[5]再加上学生会干部与班干部是由学生自主选定的,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成为高校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体是共同生活的,其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及心里状况,以此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从而解决传统教育管理工作的局限性。于此,高校领导与相关教育管理者要提高对学生会干部的重视,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与尊重,积极采纳学生干部的建议,同时赋予其更多的管理权力,进一步发挥学生干部组织的有效价值,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6.打造高水平教育管理队伍

高校人才引进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还包括管理人才,而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是高校打造高水平教育管理队伍的核心。于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管理能力。[6]良好的道德素养不仅包括政治修养,即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还包含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即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指的是较强的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应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丰富管理者的实践经验,促使其形成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高校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管理队伍,是保证校园和谐稳定、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结语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要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树立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而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不断优化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发挥自己的导向功能,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凸显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时刻保持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与人文性,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管理者管理工作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