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22-03-16 07:52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利用微化学微课

顾 芳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 225800)

1 利用微课视频优化化学概念教学

1.1 将概念教学的直观性增强

利用微课开展化学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使知识以形象化、直观化的方式呈现.比如,教师可以将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利用起来,使知识直接进行呈现,进而对学生的各种感官造成刺激,使学生可以基于这些内容将化学知识体系构建起来,并将微观认知视角形成.

例如,在对“水的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电解水实验,并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呈现实验,借助实验引导学生站在微观角度上看待化学反应的过程.而之所以利用微课教学这种方式,是因为教材中虽然呈现了相应的图片、文字,但是欠缺动态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将其理解.而将微课运用起来可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可使学生将水分子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的过程直接进行展示,由于这样的课堂教学将知识直观地进行了呈现,所以学生可以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进而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对化学反应产生深刻的认知.

1.2 将思维方向性明确

在实践中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之中,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正在从具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在此情况下,很多学生是没有思维切入点的,所以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倘若教师能够将微课视频利用起来,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素材,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原子构成”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知道,大部分学生是没办法理解这一知识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而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所以在学习原子结构的时候,没办法快速地理解掌握,部分学生还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原子就是内部实心的球体,电子会在不同的轨道中做固定的运动.倘若教师将微课视频利用起来,对这一实验进行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讲解、引导,可以让学生正确的理解相关知识,如原子结构、电子运动特点等.由此可见,将微课视频利用起来,可以将课堂理解的思维障碍解除,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利用微课视频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

2.1 对实验操作指导进行强化

化学实验过程中,会利用到大量的针剂及器材,而初中生的安全意识较弱,倘若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但是光凭教师阐述实验的危险性,很多学生会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教师在夸大化.而将微课视频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错误操作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可以让学生获得浓厚的实验情感体验,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浓硫酸稀释实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微课视频利用起来.因为这个实验的操作重点为:稀释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告诫学生不要用水稀释,很多学生是不以为然的.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水进行了稀释.而将微课视频呈现用水稀释的后果,学生可以获得直观地体验、感受,可以看到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的后果,即:液体瞬间沸腾,且在到处飞溅.而这就可以加深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就可以为实验教学的效果提供保障.

2.2 对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进行弥补

通过实践发现,微课视频可以将实验操作的过程放大,进而将实验操作效果提高,可以降低实验操作的危险性,可以缩短实验操作的时间.也就是说,微课视频的有效运用可以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缺陷.

例如,在教学“酸雨的形成”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这一实验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而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物质,所以没办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而且二氧化硫的燃烧现象是不明显的,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会不如意.而这部分知识是特别重要的,教师不可以直接略过.教师应该如何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呢?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利用起来,将实验操作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切实的看到知识,并且对实验现象、结论进行深入地分析、总结,进而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进行培养.

2.3 科学制定化学学习任务单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进行解题与知识学习思维的培养提升,能够在微课的相互结合之下,为学生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化学学习的任务单,让学生在观看与学习微课的内容之后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去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的思考和相互的合作交流之下来去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够在微课的环境之下以及教师的任务单引导中获得更好的化学知识学习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的知识课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来向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之后能够在任务的指引下来进行自主的学习.首先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原子结构的动态图,然后在动态图片的旁边向学生展示一个学习任务栏,任务栏中的内容就是去引导学生在微课的激发中去进行思考,其中任务栏中的内容应该设计以下的四个层面:任务一:对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巩固;任务二,梳理所学知识点的内容,并能够思考与完成相应的化学问题;任务三,在微课的引导之下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和印象;任务四,对微课中所展示的化学知识和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能提出学生自身的疑惑,并将问题带入到自主思考或者小组的合作探究中.那么在微课与任务单的相互结合与引导之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激发自己的思维,充分的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将学生转变为主动式的化学课堂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初中化学课堂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够有效的借助微课这一教学辅助设备软件,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的体现出微课与化学教学结合之下的价值体现.

2.4 深化学生自主思考探究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借助微课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更是要能够借助微课来深化学生的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深度的探究.那么在微课的课件设计中,教师所涉及的教学课件,应该要能够明显的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主体以及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推进与深入,利用微课课件来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生动、形象与亲切,并且在微课的教学节奏引导之下,让学生的思维逐渐的由浅至深的进行探索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化学知识时,教师能够借助微课,向学生导入三张教学的图片,让学生针对于图片中的现象来进行思考,图片的内容所涉及的就是金属在不同溶液或者不同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并且让学生在对微课可见的观察和思考中,代入以下的三个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问题猜想一:金属与氧气之间能够产生化学反应吗?问题猜想二:金属与酸性的溶液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和反应呢?问题猜想三:金属还能够与哪些溶液产生相关的反应呢?在微课与问题的引导之下,就是让学生能够借助微课所表现出来的表象,来去对化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深度的思考.借助微课的动态性知识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再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深化学生的思维,以此帮助学生在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和思考的层面能够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有一个阶梯式的进入.所以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巧妙地运用微课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问题的相互结合.

3 利用微课视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1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

微课是可以当做完整的课程的,其目的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制作出具有较多层次的微课视频资源,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观看、学习.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学生可以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氢气的制取”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知道,这部分知识的并不是很难,很多学生凭借自主学习这一个过程就可以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融入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镁铝铁也是可以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的,而且产生的化学反应中可以生成氢气,为什么教材中不用这种方法进行氢气的制取呢?工业生产中是需要一定的氢气的,请问工厂制取氢气的方法和实验室运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实验过程中的颗粒表面会变成黑色的呢?其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怎样的方法能够对氢气是否纯净进行验证呢?这样的问题层层递进,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将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

3.2 再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大部分学生不理解知识的情况.而将微课视频利用起来,将课堂教学再现,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

例如,在解决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题目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知道,很多学生在进行题目分析时是缺乏条理性的,也就是说,学生很难抓住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微课视频制作出来,并在微课视频中对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并将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思路、技巧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对题目解答的方法的理解,可以形成相应的解题思路,解题的准确性、效率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由此可见,利用微课视频再现课堂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

综上所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适应大势所趋,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微课视频的利用重视起来.

猜你喜欢
利用微化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