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微创手术对鼻息肉患者切口感染发生及Eotaxin、Eotaxin-2表达的影响

2022-03-16 12:17王保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鼻息肉内窥镜鼻窦

胡 珊,张 莉,王保平

(河南省泌阳县中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泌阳 463700)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在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好发于成年人群中,既可为单发性,亦可为多发性[1]。鼻息肉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中鼻道微环境学说、鼻变态反应、细菌超抗原学说等有关,多发生在上颌窦、筛窦、中鼻道等,临床表现为鼻阻塞或鼻分泌物增多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面部疼痛、嗅觉的丧失,影响患者健康、生活[2]。鼻腔、鼻窦手术是鼻息肉患者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切除病灶组织,但是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损伤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难以获得预期手术效果[3-4]。内窥镜微创手术则能在直视下完成操作,能最大程度清除鼻腔、鼻窦等病变组织,并且该手术对患者鼻腔及鼻窦结构破坏较小,能最大限度保留鼻腔与鼻窦的自然功能,利于患者术后恢复[5-6]。但是,内窥镜微创手术用于鼻息肉患者中对术后切口、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2(Eotaxin-2)表达的影响研究较少[7]。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切口感染、Eotaxin、Eotaxin-2表达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4月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2 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 例中,男23 例,女13 例,年龄25~72 岁,平均(45.82±5.68)岁;病程1~10 年,平均(4.52±0.73)年。病变部位:右侧鼻腔病变13 例,左侧鼻腔病变15 例,双侧鼻腔病变8 例。临床分型:Ⅰ型14 例,Ⅱ型16 例,Ⅲ型6 例。观察组36 例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龄24~75 岁,平均(46.09±5.71)岁;病程1~11 年,平均(4.56±0.77)年。病变部位:右侧鼻腔病变12例,左侧鼻腔病变17 例,双侧鼻腔病变7 例。临床分型:Ⅰ型12 例,Ⅱ型15 例,Ⅲ型9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鼻息肉诊断标准[8],术前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2)均伴有不同程度鼻塞、脓涕增多等症状,CT下可见鼻息肉、脓性分泌物;(3)符合传统手术、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1)近期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具有鼻腔手术史者;(2)合并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或无法耐受手术者;(3)合并精神异常或近期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影响预后评估者。

1.3 方法 术前1 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无禁忌证者术前3 d使用激素,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对于病情复杂者可邀请相关科室会诊,加强患者基础疾病控制[9]。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腔、鼻窦手术治疗。取仰卧位姿势,行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术中切除鼻腔内息肉、病变黏膜;对于伴有鼻中隔偏曲者给予鼻中隔矫正手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取平卧位姿势,头部抬高30°,在鼻内镜下观察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对鼻腔、蝶腭孔周围黏膜组织及中鼻甲后端进行表面浸润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内息肉组织,然后切除钩突组织,将筛泡打开,充分暴露病变的鼻窦与窦口,彻底清理窦口中相关病变组织,充分开放窦口,保证引流管通畅;对于伴有鼻中隔偏曲者给予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彻底清理窦腔、鼻腔中积血、分泌物,给予含有凝血酶的止血海绵完成鼻腔填塞,术后常规给予抗炎处理,加快术腔清洗,降低术后鼻腔粘连。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抗感染,每天口服地塞米松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469)0.75 mg,每次2 片,每天3 次,连续服用1 周,术后2 d取出鼻腔内的止血海绵,两组术后3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4.1 手术参数: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

1.4.2 炎症因子:两组术前、术后3 d次日早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3 mL,20 min离心,离心力1 258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10-11]。

1.4.3 Eotaxin、Eotaxin-2阳性率:两组手术后均取病灶部位组织小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Eotaxin、Eotaxin-2蛋白表达,向组织中加入蒸馏水与浓度为30.0% H2O2,常温下加入内源性酶10 min灭火,PBS连续3 次洗涤。最终获得的切片放置在0.01 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生理盐水控制溶液pH最终为6。电炉加热直到煮沸,5 min间隔后再次煮沸,常温下冷却。PBS洗涤2 次,每次5min,最后加入5% BSA封闭液并加入兔抗人CK20蛋白抗体(1:100),兔抗人Eotaxin、Eotaxin-2蛋白一抗,1 滴。滴加完毕后进行3 次PBS洗涤;在1 mL底物中加入兔抗人Eotaxin、Eotaxin-2蛋白二抗1 滴,混合后常温下显色,苏木素复染后封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每份标本测定3 次,取平均值[12];判断方法:参考奥尔雷德评分标准分别从细胞的阳性数量(阳性细胞数≤25% 0 分,26%~50% 1 分,51%~75% 2 分,>75% 3 分)、染色强度(不着色0 分,黄色1 分,棕黄色2 分,黄褐色3 分)完成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得分越高,阳性率越高[13]。

1.4.4 术后切口感染率、复发率:两组术后均进行6个月随访,统计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粘连、上颌窦开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复发率。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例(%)]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参数比较 两组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引流量,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术中引流量(mL) 术后下地时间(d)观察组 36 54.69±5.31 15.23±3.51 3.12±0.42 43.69±5.71 3.24±0.42对照组 36 70.58±6.89 29.98±5.78 5.79±0.62 85.71±8.90 3.28±0.46 t 5.736 9.398 7.893 5.712 1.29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169

2.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的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IL-5、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IL-2(mg/L) IL-5(ng/L) IL-17(μg/L)观察组 36 术前 4.63±0.51 252.19±23.67 4.38±0.95术后3 d 4.56±0.49 162.24±20.44*# 2.46±0.53*#对照组 36 术前 4.62±0.50 251.88±23.09 4.39±0.97术后3 d 4.57±0.50 198.57±22.41# 3.29±0.67#

2.3 两组Eotaxin、Eotaxin-2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Eotaxin、Eotaxin-2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Eotaxin、Eotaxin-2阳性率比较[例(%)]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细胞数量减少,Eotaxin、Eotaxin-2表达水平较低,且多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下炎性细胞中;对照组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细胞数量较多,Eotaxin、Eotaxin-2表达水平较高。(图1)

图1 两组Eotaxin、Eotaxin-2免疫组化结果(×200)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感染率、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粘连、上颌窦开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个月、6 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鼻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与患者中鼻道微循环改变、鼻息肉组织发生变态反应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有关[14-15]。中鼻道间隙相对较窄,当气体进入后容易发生湍流,造成纤毛活动能力降低,造成中鼻道屏障能力丧失,引起鼻腔局部血管扩张异常,增加鼻黏膜水肿、腺体增大,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息肉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6]。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引流量,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内窥镜微创手术用于鼻息肉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内窥镜微创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该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精细操作,能最大限度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且手术对鼻腔、鼻窦结构的影响较小,能最大限度保留鼻腔及鼻窦的自然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研究[17-18]表明:内窥镜微创手术用于鼻息肉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低,手术过程中利用鼻内镜能彻底清除病灶组织,能处理细微结构病变。临床上,鼻息肉患者采用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目的并非清除炎性增生组织,而是同时清除其他病变组织,最大限度保留鼻腔、鼻窦正常黏膜,充分利用鼻黏膜促进患者术后自我修复[19-20]。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粘连、上颌窦开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个月、6 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内窥镜微创手术用于鼻息肉患者中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常伴有炎症因子的共同参与。IL-5属于是一种弱酸性的糖蛋白,能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分化,促进IgA的合成[21]。IL-17则由T细胞分化产生,能参与体内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IL-17能促进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引起炎症因子产生瀑布连接反应,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22]。Eotaxin具有嗜酸粒细胞趋化活性,能诱导嗜酸粒细胞细胞质肌动蛋白多聚化,有助于促进细胞移动,诱导其释放更多的嗜酸粒细胞。同时,Eotaxin在人体中能表达于多种正常细胞中,当受到炎症刺激后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3]。临床研究[24]表明:Eotaxin不仅能趋化吸引嗜酸粒细胞,亦可活化嗜酸粒细胞。Eotaxin-2属于是一种新发现的趋化因子,与CCR3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能激活嗜酸粒细胞的形成。临床研究表明:Eotaxin-2在鼻息肉患者中呈高表达,是嗜酸粒细胞聚集潜在的机制。临床上,将内窥镜微创手术用于鼻息肉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Eotaxin及Eotaxin-2表达,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25]。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 d的IL-5、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Eotaxin、Eotaxin-2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内窥镜微创手术用于鼻息肉患者中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Eotaxin、Eotaxin-2阳性率,从根本上控制疾病发展。

综上所述,内窥镜微创手术用于鼻息肉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降低Eotaxin、Eotaxin-2阳性率及术后切口感染率、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鼻息肉内窥镜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