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现实矛盾及对策

2022-03-17 09:18刘文慧周世界
航海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英语教学语言

刘文慧,周世界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班戈学院,长沙 410004;2.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从20世纪的“211工程”“985工程”到今天的“双一流”建设,都是为促进我国优秀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制定的一系列政策[1],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更强调了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和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潮流。当前,无论是传统高等教育强国,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出台了本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2]

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和重点在于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的不断提高。近20年,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非英语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开设将英语作为专业课教学语言的课程,即全英语授课(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是指在第一语言为非英语的国家或地区使用英语教授学术专业(英语专业除外)课程。[3]但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英语水平不够、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学校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全英语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4-5]尽管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促使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包括大量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引进、对学生更高英语水平的要求和更多来自国家和院校等层面的支持,但笔者调查发现,我国不同层次和性质高校的专业课全英语教学都存在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本研究在国内外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实践研究基础上,探究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并提出符合我国教学实践的对策方法,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能力。

二、国内外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是全球使用覆盖面最广的语言,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讲英语的国家有101个。英语的普及性使社会常常将高校的英语水平作为衡量高校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全世界范围内高等院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非英语国家在增强全球竞争力、增加收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等原因影响下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大力建设和发展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

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首先兴起于欧洲的母语非英语国家。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全欧洲展开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尤其是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的本国语言传播性较差,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生源,在过去20年里,以这部分国家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都致力于建设和完善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体系。根据欧洲学术合作协会(Academic Cooperation Association)的追踪研究报告,从2001年到2014年,欧洲高等院校的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增长率为100%,其中有27%的欧洲高等院校开设有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全英语授课课程总量大约占到所有课程的6%,专业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商科、工程制造、法律、建筑等学科。[6]

在国际化大环境下,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全球现象继欧洲之后又在亚洲迅速普及,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也与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和东南亚国家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推动的国家间经济合作和亚洲内部人才流动息息相关。经济战略化发展促进亚洲各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蓬勃发展,尤其在经济实力强盛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表现更为突出。例如,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为了更好地掌握前沿科技知识和增强全球竞争力,从21世纪初开始加大全英语教学的推进力度。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在2006年已有227所大学开设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从2008年到2010年的两年间,日本境内大学的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总数增加了5%,其中本科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占总课程的29.2%。[7]

中国内地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起步虽然晚但发展迅猛,尤其是近十年,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腾飞带动全英语教学的迅速发展。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8],就此拉开了中国内地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序幕。2005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500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的规划,并在财政和制度上大力支持以促进政策落地实施。在政策推动下,国内诸多高校纷纷出台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建设。研究显示,到2006年,研究调查的135所院校中已有132所开设了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同时,中国内地高等教育机构平均开设的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达到44门[9];到2018年,中国大陆部属院校平均开设的专业课全英语授课的专业学科数已近20门,这种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持续增强。

三、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优势和矛盾

(一)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优势

尽管目前社会上对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存在质疑,或认为全英语教学加剧了社会教育不平等,或认为英语教学对汉语发展造成冲击,但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扩大是事实。为了加快与国际接轨,我国高等教育近十年来大力发展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全英语授课也能够给学生和教育机构带来诸多裨益。首先,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全球化发展大环境下,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英语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英语交流专业课程内容,达到英语和专业知识同时学习的效果。其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国际化认知和全球意识。高等院校开展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外国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和视野,提高学生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对比性理解,实现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后,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学生和家长愿意接受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动机是复合型人才的劳动力市场价值,他们认为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对未来职场或继续深造有益。而对高校来说,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提供国际化教育环境,使其在吸引国际学生、开拓国际化市场、增加教育收益方面占有先机。鉴于以上原因,我国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

(二)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现实矛盾

尽管我国各级院校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近十年来开设了多种门类的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并且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现实矛盾。

1.与语言相关的矛盾

高校全英语教学一个主要优势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参与全英语授课的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有足够高的语言水平。[10]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简单地用英语授课,之后要求学生用英语提交作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能自动提高。我国大多数高校学生英语水平一般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部属重点院校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更高,但这都不足以确保学生顺利接受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英语水平不足对学生接受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包括:影响课程内容学习进度和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内外都要占用更多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在课上与教师进行学科内容交流和提问有困难;在课堂交流过程中英汉语码频繁转换;由于学习压力大,退出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学习的几率增大。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教学影响主要包括:简化授课内容或对关键知识点解释不清楚;教师为避免在课上提问或回答学生问题,会减少与学生互动;在授课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切换到汉语辅助教学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语言贫乏,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在课下花费更多时间备课,在课上被动延长授课时间;大大增加教师的课内外工作压力。另外,由于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授课对教师语言和专业要求都比较高,也导致优秀的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在各层次高校都普遍缺乏。

2.与教师间合作相关的矛盾

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与语言教师间的合作问题不仅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堂教学中,一个困扰学生和高校的重要问题是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普遍缺乏语言意识。[11]笔者实地访谈发现,绝大部分全英语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意识不到在专业学科知识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独特语言特征,教师的精力几乎全部侧重于专业内容教学而忽视了给予学生相关的语言支持。虽然学生对部分专业课内容理解困难,但中国学生不善于课堂提问的性格特点使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普遍有海外教育经历,管理层默认他们能够胜任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而忽略了授课教师对于教学法和语言教学系统培训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高校仍然普遍缺乏对全英语授课教师专业教学的相关培训,语言教学培训更是缺乏。学科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之间合作可以有效促进语言意识缺乏问题的解决[12],但由于专业间隔等原因,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与语言教师接触不多,也很少进行有关教学方面的交流。实际上,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和语言教师虽然传统上隶属不同专业院系,但他们可以跨越专业障碍进行教学合作,共同探索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高效教学方法。

3.与管理相关的矛盾

我国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在师资招聘、师资培训和行政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师资招聘方面,招聘到英语和专业教学都合格的全英语授课专业教师是各层次高等院校都面临的一大难题。许多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之所以能够上岗仅仅因为英语较熟练或有海外留学经历,部分能够胜任的教师因为工作量增加等原因并不愿意承担全英语授课课程。合格全英语授课专业教师的短缺促使高校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语言教师承担部分专业性不是很强的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笔者调查发现,语言教师能够很好地胜任如商务英语等全英语授课课程,授课效果甚至优于教学经验不丰富或英语水平不高的专业教师。其次,师资培训不足问题。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不是仅仅翻译课程内容并传授给学生,全英语教学还涉及面对不同语言水平和教育经历的学生如何进行专业学科教育并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高校系统合理地设计教师培训是决定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能否顺利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尽管我国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发展迅速并不断扩大,但不论对于职前教师还是已入职教师,大部分高校普遍缺乏有效的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指导和培训。另外,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是否充分理解并支持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在学分设置、选课退课程序、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管理体制上与传统课程有所不同,容易产生行政人员专业能力不够或对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了解不足等问题,这些行政管理上的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英语授课教师的稳定性。

4.与社会相关的矛盾

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有可能加剧教育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教育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分层、部分人受益和部分人被边缘化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和院校层次分布不均匀,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普及到所有大学生也很难实现。高校大学生有机会接受全英语教学,更多地接触国外文化并有更多机会出国继续学业,这些外在条件有利于复合型国际人才的培养,但同时也容易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从目前国内职业总体状况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个能流利使用英语的精英阶层。他们大多有海外教育背景,接受过国内外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训练,能够用英语熟练交流成为他们就业求职过程中一个亮点和优势。此外,在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招聘过程中,从招聘条件和聘用结果来看,高校更青睐有海外学习背景的英语良好的候选人,但对招聘来的教师是否有教育经验、是否有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资格和是否能胜任专业课全英语教学这些重要条件反而重视不够。此外,社会上对全英语教学的偏见也是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高等教育采取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政策,国家鼓励国际化复合能力学生的培养,但社会上依然存在过分强调英语会使汉语地位受到冲击、使用英语授课和西方教育方式会逐渐取代中国传统教育等顾虑。

四、破解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矛盾的对策

我国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国际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有些是在中国社会和教育环境中特殊存在的。从我国国情出发,对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设置的优化改革和对学生、教师、高校及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深层次理解,是保证全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上述现实矛盾的关键所在。

(一)促进教学语言多元化

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中与语言相关的问题对学生、教师和高校来说都是首要问题。没有一种适合所有高校的全英语教学方式,中国的全英语教学与外国不同,内地的全英语教学与港澳台不同,普通高校的全英语教学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不同。针对各层次和性质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中的语言问题,学界和教育机构需要在实践研究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和语言使用准则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下,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普遍在非英语国家的多语言环境下使用,高校有必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不一定要在英语单语言环境下习得和使用,多语言混合使用已成为常态并且能够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湖南某高校大三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全英语授课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汉语讲解持积极态度,认为混合语言教学更利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对专业课全英语授课中语码转换的使用策略最好在课程开始前就明确告知学生,避免在后续教学中学生因不理解而产生抵触情绪。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位是提高英语水平,还是增加专业课知识,或是两者皆有,都应该提前给教师和学生明确指示,否则教学过程容易出现教与学的偏差和随意性。可以通过课程授课、研讨会或发放资料的方式整合到课程中,帮助教师和学生考察全英语教学制度和教学语言使用,摒弃全英语授课课程只能用英语教学的观点,同时也呼吁高等教育学界和政府职能部门对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中的语言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二)加强教师间合作

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教师和语言教师之间需要打破专业壁垒,深入开展多方面教学合作。语言教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但如果不了解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堂的真实情况,语言教师很难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为接受专业课全英语授课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支持。教师间合作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寻求合作,更需要高校从制度入手在管理层面制定教师间合作交流的制度,并为教师双方合作提供交流的平台,尽量在不额外增加教师工作压力前提下,鼓励和帮助不同专业的教师开展交流合作,就如何促进专业课全英语授课和语言教学开展互动研讨。同时,高校还要致力于为全英语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制度保障。因为国内外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学生特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专业课全英语授课教师培训不是简单地派教师到国外学习,而是要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出发,注重培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三)着眼学生需求

教师和学生对为什么选择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持有不同态度,学生需求的重点是语言水平提高还是专业知识掌握对全英语授课教学方法影响重大。因此在院校甚至国家层面进行课程需求分析研究是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诸多问题,尤其是与语言相关的问题都与学生的需求和教育背景息息相关。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西式教育风格,英语作为授课语言虽然与国外教育文化关联紧密,但中国高校要从中国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是盲目全盘引进西方教育体系而忽视教育水土不服问题。不同高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全英语授课课程体系,从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两方面融合培养学生。[13]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明确的本校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指南,学生需要关于如何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的指导,教师需要教学语言政策和如何给予学生语言支持与专业教学的指导。如果学生的专业课全英语授课课程需求更多地涉及语言学习,那么教学重点就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一般性语言支持,语言教学比重需要适当提高。

在教育全球化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师间合作、课程发展和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研究,采用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高校还要积极与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便捷的线上教学研究论坛等合作渠道,共同探讨全英语专业课授课和英语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论坛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设计探讨和教学研究合作等,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与全球已经加入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体系和正在接受语言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

猜你喜欢
专业课英语教学语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语言是刀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