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022-03-17 09:18戚发勇谷春国
航海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绳结中华价值

戚发勇,谷春国

(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中华绳结自产生起,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绳结”的本质是工具,起源于应用。绳结除了绑扎、狩猎和携带等实用性功能外[2],在文字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也会通过结绳记事以辅助记忆[3]。到了帆船发展的巅峰期,绳结的使用和发展也达到鼎盛时期。当今时代,绳结的辅助记忆功能已基本消失,实用性功能也在逐渐减少,而其装饰功能和美学与文化价值却渐为人们所认识、研究和弘扬。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绳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打绳结是船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基于航海专业的特殊性,大连海事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建校之初就将绳结课列为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和发展,传统的绳结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受众面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得到较大发展。2017年学校启动了在线开放课程“实用绳结技术”的建设工作,2018年3月该课程先后在“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两个课程平台上线。2020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普通高校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高校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度发掘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价值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在线开放课程的传播和传承优势,创新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方法与路径。本文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一、中华绳结文化传播与传承存在的不足

(一)注重技能传授,缺乏历史和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长期以来,学校的传统绳结教学内容局限于航海专业领域各种绳结的用途、打法等,主要注重技能传授,无论是教学大纲、教材,还是课堂讲授,均极少涉及绳结的历史、文化等内容。虽然在线开放课程“实用绳结技术”增加了绳结的起源等内容,让学生对中华绳结传统文化有简单的了解,但总体而言还是以实用性绳结操作技能传授为主,对绳结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价值缺少深入发掘,更没有在教学中予以突出和强调。

(二)课程开设数量少,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学校只开设了两门与绳结相关的课程:一门是航海技术专业课“船艺训练”,其中只有12学时的内容涉及航海应用绳结;另一门是“实用绳结技术”,课程建设目标是打造专业和通识兼具的具有航海特色的课程,课程定位是面向绳结初学者,课程内容简单且和“船艺训练”课程多有重复。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明确了“每个传承基地应该有若干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因此,从课程体系角度来看目前课程数量还不足以支撑传播和传承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三)传播范围有限,传播形式单一

传播是传承的动力和保障[5],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得到广泛传播,才能够引起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从而被传承下去。绳结文化传统的传播和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师徒传承,另一种是学校教育。师徒传承是在相对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的,传播范围有限、传播速度慢、传播技术手段落后;学校教育规模虽然比师徒传承范围大很多,但传播范围仍然有限。大连海事大学传统绳结课的受众规模应该是全国最大的,每年也仅有600多名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学习。而互联网具有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实用绳结技术”在线学习者数量已经超过13万人,绳结文化的互联网传播还大有可为。目前“实用绳结技术”在线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将线下课程搬到线上进行,没有灵活有效地应用各种网络传播形式。总体来说,中华绳结目前存在传播形式单一、传播程度较弱、数字化发展不足等问题,在“互联网+”的战略发展道路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6]。

(四)课程思政建设不够,育人功能未有效发挥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专业教育课程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要遵循“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的原则。绳结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类课程,目前绳结课程在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上还明显不足,还缺少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还没有能够在显性知识和技能传授中更多融入隐性育人知识,也没有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和课程思政方法创新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中华绳结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价值

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7]。核心价值是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核和动力。不同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不同的传承价值,一般来说包含政治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等各个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绳结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想象力和文化意识[6]。

(一)精神价值

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8],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起到认同民族国家文化身份的纽带作用。认识并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指出:文化认同是确立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关键。

1.文化认同价值

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受众对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绳结文化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对于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每逢春节、端午、婚嫁等喜庆的日子,人们常常会在家中布置或者身上佩戴富有喜庆色彩的中国结[9],这些中国结会让人感觉到吉庆、祥和、温暖、亲近,这就是文化认同的力量。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2.文化自信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一方面,伴随着对绳结历史文化的学习,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华历史文化,了解祖先的生活智慧、哲学思想和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在感叹中华绳结巧妙的构思和精绝的技艺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普世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认可。

(二)历史文化价值

中华绳结文化源远流长,她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10]。绳结的发展史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让中华绳结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应劭编著的《风俗通义》中“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的女娲造人传说,在华夏神话史上熠熠生辉;《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指引我们去了解上古先民的生活;从诗经到楚辞,从西周到明清,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借“结”表达情意的诗歌传世。绳结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绳结作为世代相传的文化载体,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和文化艺术水平。通过绳结和它所承载的历史,可以跨越历史的长河与我们的祖先进行思想交流,可以学习他们的智慧结晶。

(三)美学价值

绳结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实用性、标识性、装饰性三类[2]。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为今天这种精致华美的艺术品,绳结工艺已远远超越了手工编织技艺而有了文化情结的编织价值,成为一种民族典型性的吉祥文化符号审美存在[11]。中华绳结艺术作品造型优美,色彩多样,外观对称精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体现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既具有收藏价值和展示价值,又具有审美情趣和情绪愉悦价值。中华绳结艺术的文化美、形式美、色彩美、温暖美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12],体现了其美学价值,而中华绳结艺术的寓意美更是其美学价值的灵魂。美学价值是中华绳结文化的固有价值,也是中华绳结文化中最为重要和最为独特的价值。美学价值是人类文化艺术之源,各行各业的设计师不断地从绳结文化中寻找现代设计的灵感,绳结文化元素被广泛应用到服装设计、珠宝首饰、包装设计、平面设计、陶艺、绘画以及雕塑等各个领域。中国举办的几次大型国际性活动中也都使用了中国结的元素,比如2006年第五届世界水大会标志、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的巨型中国结等等,中华绳结艺术成为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性符号,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唤起了人们对古老的东方艺术的向往,她以深刻的文化寓意和审美趣味引起世人的注目,成为新世纪人们祈盼幸福、追求和平的符号象征[9]。

(四)经济价值

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绳结从早期单一的实用性得到广泛应用,到后来进入装饰品领域,再到如今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她一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随着社会变迁,绳结原有的实用性经济价值在慢慢降低,逐渐淡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实用性绳结目前更多应用于航海、户外、消防等专业领域,医生、电工、警察也有少量应用,但由绳结艺术衍生出了新的市场价值,演变成人们表示美好祝福、赞颂以及传达心愿的艺术品[13],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结因为一般不能机器批量生产,工艺精湛,雅俗共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应用到服装设计、珠宝首饰、包装设计、平面设计、陶艺、绘画以及雕塑等各个领域的绳结文化元素更是绳结文化经济价值的新体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华绳结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更有利于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14]。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对绳结的经济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形成新的认识,并开发绳结新的价值,使得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五)思想价值

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如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实用绳结而言,各个绳结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基本都是由半结或单结发展变化而来。如两个单结可以组成平结,两个半结可以组成丁香结,平结变化可以衍生出缩帆结、外科结、蝴蝶结等,丁香结变化可以衍生出丁香兼半结、紧缩结、鲁班结、轮结等。中华绳结中的编结工艺看似复杂,其实从头至尾一般也都是由一根绳子盘结而成,绳结千变万化但同出一源,正体现了“万法归一”。盘旋纠结的绳扣象征着生命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哲学意蕴[9]。

再比如,绳结打结中常说“三分打结,七分收结”,这和《道德经》中“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善始善终,须久久为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阐述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收尾工作很重要,越是抵近终点,越应坚持不懈,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传播流变的过程中,人们对其赋予的价值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15],应当不断挖掘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价值。

三、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绳结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创新

传统教学中绳结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范围固定而狭窄,在线开放课程“实用绳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应该保持在线开放课程的传播和传承优势,做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绳结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创新工作。

(一)创新教学内容

绳结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创新,首先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创新,传播和传承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内涵[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相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以往绳结教学单纯的技能传授,特别要改变以往只讲授航海专业使用的绳结,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创新教学内容,包括讲授航海专业以外的绳结,同时讲述绳结的历史、文化、故事以及和绳结有关的中华文明。要加强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源的整理、转化与应用,把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并展示和传播,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绳结的起源、历史作用以及绳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绳结的精神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思想价值,把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日常教学中。

(二)创新课程体系

建立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促进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教育体系的融合。学校一直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学校教育具有系统阐释、科学总结、辩证扬弃的阵地优势[16]。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建立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不仅仅面向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也不只是讲授航海专业使用绳结,而是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不同的受众群体,设置不同的课程。建议开设“中华绳结的历史、发展与应用”“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实用绳结技术”“户外绳结及应用”“美丽中国结”“绳结工艺品制作”等系列课程,并在这些课程中充分融入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逐步完成这些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形成完善合理的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三)创新传播形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突破了传统教育传播局限,将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播迅速到达受众,这一传播不仅速度快,还克服了教育文化传递的地域隔阂[17]。互联网教育教学方式更多样、教学灵活度更高,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18],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创新传播形式。进一步丰富完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增加知识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紧跟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当下年轻人喜欢使用和关注的平台作为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灵活运用在线课堂讲授、在线个别化辅导、在线讨论、在线探索等传播形式,提高在线教学效果;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强大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功能,让静态的文字和图像转变为动态的视频和动画,让抽象的文字描述变为直观的声音解说,让复杂的操作步骤变为简单明了的示范操作。

(四)创新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更是当代人获得文化信仰和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泉。

1.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深度发掘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引领学生走进绳结的历史,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华绳结历史文化的认识水平。让学生认识到熟练使用绳子作为工具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绳结从上古时期单一的实用功能到春秋战国时期装饰审美功能的发展,是从追求物质文明的实用主义到追求精神文明的审美情趣的一次质的飞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激发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塑造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觉观。

2.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以目标为导向,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在线专题讨论和布置实践性作业等方式,或者组织优秀绳结作品在线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16]。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寻找身边本乡本土本民族的绳结传统文化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美、感受美、传承美。

总之,要努力探索学生喜欢的方式,提高课程吸引力,提升课程思政深度,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唤起文化自觉[19],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成为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守护者和传承者。

四、结语

对于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在线开放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巨大的传播优势,应不断发掘、传播和传承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不断完善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不断创新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方法与路径,培养更多的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守护者、传播者和传承者。当然,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中华绳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如何解决纵向传承的问题,如何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绳结中华价值
绳结艺术的现代传承研究
活动名称:印加奇普绳结(INCAQUIPU)数字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绳结打法对其自动松脱和绳子强度影响的研究
打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