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无知之教”反思

2022-03-17 10:32
关键词:苏格拉底教师队伍教育

宋 强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具有奠基性作用,《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要求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1]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中同时具备实践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比例不高。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2017》调研数据: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多由就业指导教师转岗补充(67.34%),因此学科背景复杂;部分(28.27%)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均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比例过低(14.81%),人员组成以校内学生工作人员及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为主(66.67%);校外兼职教师则呈较大的校际差异(5.52%-37.68%)。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借鉴“无知之教”理论进行优化。

一、“无知之教”的源起——“自知无知”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思想

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思想,出自于柏拉图(Plato)以记述苏格拉底言行为主的《申辩篇》《米诺篇》《斐多篇》等著作。苏格拉底27岁时,德尔菲神庙的祭司指出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自认为自己没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为了考察他说的神谕,就要去找所有好像有知识的人。”[2]81苏格拉底发现:“智慧声誉最高的人几乎完全无知。智慧声誉低于他们的人却颇有些知识。”[3]45认识到“我比这个人更有智慧,因为我俩其实都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但他在自己不懂的时候认为自己懂,而我在自己不懂的时候认为自己不懂;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比他有智慧,我不认为自己懂那些不懂的事情”。苏格拉底提醒人们:“有人在自己的行业中取得成功,就认为自己在别的更重要的事情上也很有智慧,这一错误遮蔽了他们已有的智慧。”“有些人自以为拥有一些知识,而实际上所知甚少或一无所知。”“以为自己知道那些不知道的事情,这种无知肯定是最应受到谴责的。”[4]21-27诺齐克认为,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是苏格拉底更深刻敏锐地知道自己对一些问题不知道。“当苏格拉底说他不知道答案时,他并不是反讽。他自知不知。”[5]168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一文中警示人们要有自知的意识并明确自己能力的大小,不能既不了解自己所要求的东西,也不了解自己所做着的事情,也不了解自己所交结的那些人的性格。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而不能获得好的东西。

(二)我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知无知”的体悟

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知无知”也有着深切的认识和体会。孔子意识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强调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老子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十九章),认为放弃空洞欺人的说教就没有什么忧患了;庄子强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庄子·大宗师》),指出求知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乎真理的过程,人们的知识必须依赖客观验证才能判断是否恰当;荀子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指出人类生而求知的可贵;《吕氏春秋》指出:“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吕氏春秋·似顺论》),告诫人们切莫不知而自以为知。

(三)西方近现代思想家对“自知无知”的理论建构

西方近现代思想家也对“自知无知”有着深刻的反省和理论建构。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在《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一文中提出:世上许多甚至所有弊端的产生都在于我们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康德(Immanuel Kant)指出,作为启蒙特征的“出路”是一个将人们从“不成熟”状态解放出来的过程。他鼓励人们“要有去知的勇气和决心”;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基于人类行为秩序提出了“无知的知识观”,认为:“对一切社会行为的秩序进行合理的讨论,作为起点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无论是行动的人,还是研究这种秩序的科学家,对进入这种人类行为秩序的无数具体的事实,都有着固有的、无法克服的无知。”[6]358他将无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可以说是“先验无知”,即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所导致的对客体的无知;一种是“必然无知”,是由于对不可预期的过程和后果的揣度和期望。罗尔斯(John Bordley Rawls)提出了“无知之幕”,认为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实质上是受到个体的社会经济生活与政治地位、先天资质与心理特质等因素遮蔽的,这些因素就是笼罩在理性个体身上的“无知之幕”,并影响其“特殊善”的意识形成及其理性能力的使用。[7]310—315福柯(Michel Foucault)反思: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启蒙了的人。我们仍然是一个“无知者”,我们还需要启蒙。波普尔(Karl Popper)认为个体的知识有限,而个体的无知无限。所学越多,对个体无知的认识就越是自觉具体和有发言权。这种知识分子对于“无知”的体认态度和“自知无知”理论的建构完善一直延续到当代。

二、“无知之教”能否教: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资质反思

(一)“无知之教”的信任危机

当前,“对创业教育专业的不信任”是各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共同问题。创新创业是一种高度实践性、情境性的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既汲取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又融入了独特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我们之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就在于其在相当程度上表征为理论化的经验和实践化的理论。而在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很多教师难以将理论化的经验和实践化的理论充分内化并融入到课堂讲授中,这就造成“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教学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的情况。大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是否能得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具体有效的指导,关系到大学生的教育实践的深度和有效性。而作为指导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其自身的实践素养却在已有研究中少有考量。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实践素养”有可能是“无知”的状态,且面临着潜在的信任危机。当前教师能否“自知无知”并合理有效地开展“无知之教”,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二)“无知之教”的基本原则

“无知之教”理论的两条原则就是:“自知无知”“以无知教有知”。“自知无知”体现了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智慧,表明教育者对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有着清醒和深切的体悟,有着正确和谦逊的态度。“以无知教有知”就是如何在“自知无知”的前提下,运用自己已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将自己所不知道的或没有切身体验的“有知”教给学生。这种“有知”包括知识、经验、能力和体悟。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传递的主要是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如果说智者教师拥有智慧,那么渴望进步的无知者教师则是“爱智”。“从智者的智慧到无知者的爱智,实质上是从结果走向过程的转变,‘爱智’也是对‘智慧’的超越。无知者教师并不是真正的无知,对于教师而言,无知是一种教学态度和意识。”[8]

(三)“无知之教”的实践范例

法国教育家、哲学家雅科托(Joseph Jacotot,1770-1840)是“无知之教”和智性解放(Intellectual Emancipation)方法的创造者。雅科托在刚担任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时并不懂当地的佛兰芒语,而当地的学生又不懂法语,故而他开始实验一种“无知之教”的教学法:让学生逐字逐句学习法语和佛兰芒语对照的小说《泰勒玛克》,而不就法语的语法和拼读进行教学。结果不但学生们最后都能基本读懂小说,而且还能尝试用法语写文章。雅科托深受启发,开创了“无知之教”和智性解放的方法,他强调:老师必须是无知的,无知的教师(The Ignorant Schoolmaster)不用单纯传授知识,应主要靠学生自学。教师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激励学生,告诉学生“你能行”。雅科托认为:一个无知者可以教会另一个无知者他自己不懂的知识,一个无知者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的教不是建立在教师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不一定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关系。这是因为教既不是把教师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学习的也不是教师的知识。这一论断及其教育实践为创业经验“无知”的教师培养学生提供了支撑。

三、“无知之教”可以教:教师由创业经验“无知”到创业观念“已知”

(一)“自知无知”的精神锤炼

创业经验的“无知”是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的短板。教师只有不断求知,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自知无知是教师探求新知的起点,也是教师追求新知的力量源泉。“教师能否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迈向求知的起点。作为教师,当自以为自己很有知时,恰恰正是最无知的表现。因为知的增长意味着,无知的领域在扩大。教师何时真正成为自知无知的人,才真正在求知的过程中。教师也只有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知识的匮乏,才会不断地学习求知,无知是教师不断进步的力量泉源。”[9]14-15学生可以原谅教师严厉和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的无知和浅薄。“教师要做到自知无知,意味着教师要能够看清自己的局限,并自愿主动接受和更新知识观念。做到自知无知,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自我反思精神,自知无知是一种巨大的自我反思勇气和自我否定的精神力量。任何一个教师,敢于否定自己内心所坚持多年的权威教育信条,敢于摒弃一致认为无误的教育的知识,敢于对自我过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并适时进行坚决否定,而发生心灵的转向,没有自知无知的力量和勇气,是无法完成的”。[9]14-15

(二)教师创业观念的建构更新

创业观念“已知”是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应具备的素质。应当肯定的是,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中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他们整体来说职业热情高,思维敏锐,能将我国创新创业的发展与教学内容较好地结合,对学生比较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这是一支不可或缺且值得信赖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实现创业观念“已知”,就是明确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学生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就是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创业的理念、精神、思维及能力,而不仅仅限于传授创业知识和方法。

(三)学生创业能力的激发解放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来说,这种创业观念培养尤为重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施教者不知道自己教育的成果在未来会生发成哪种创业业态,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会与学生的直接和间接经验结合、已有知识和未来体验结合,从而发生化学反应,生发各种创业新形态新实践新成果。“创业可教”主要在于塑造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和精神,而不是常规的创业知识传授。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就是通过创业理论课程为学生的思维解除束缚,通过创业实践课程激发学生创业行为,让学生在创业教育活动中轻松自由地体悟、想像、认知、表达、沟通、创新,推动学生萌发创业动机,进行创业的实践积淀,磨炼意志品质,进而把创业当作一项具有挑战性和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对待,树立一种基于创新创业的恒久生活目标和远大人生理想。

四、“无知之教”如何教: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优化

(一)由“无知”到“有知”,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

专业化职业化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教师要秉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站在知识创新发展前沿来适应和紧跟知识不断更新、产业结构快速变化、新行业与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时代,努力提高治学、育人、创新的素养,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最终实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另一方面,外界要为教师创造由“无知”到“有知”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平台。可以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参考标准,确立教师的条件、从教资格和教育内容,提高队伍职业化水平;可以国家主导,探索建立若干教师教育中心,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后教育,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可以研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推出一系列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精品课程,探索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发挥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共同努力,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由“自知无知”到关键领域“有知”,在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和观念更新上,从给学生“一碗水”到“一桶水”,最终达到“一潭水”。

(二)由“有知”到“畅通”,拓宽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职业发展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素养后,还需要打通与拓宽职业发展路径,这也是确保教师职业生涯处在稳定期的关键。可探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人财物相对独立的教研中心或创业发展学院,负责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创业师资的管理,推动创业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并完善高校双创指导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保障激励政策;可探索高校职称评聘改革,将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系列等一同纳入职称单列评聘,突出“破五唯”导向,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公共服务、学术交流、创新实践等方面综合评价;可参照国务院颁布的《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学位〔2021〕21号,探索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交叉学科,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学科基础,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开拓者搭建平台。通过一系列举措畅通职业发展路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三)由“畅通”到“广谱”,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理念

通过搭建平台和提供良好保障可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通过“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理念,达到“有知”的实践化和最大化。“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university-wid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在教育内容上指普及性的、广义的创业教育;在教育模式方面是相对于面向商学院学生开展的“专业式”创新创业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0]2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需要明确教育对象是广泛的,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也有涵盖各个学科的嵌入教育,还有针对有明确创业意愿群体的专业教育。教育部也要求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通过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理念,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最终激励更多青年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教师队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苏格拉底的信仰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苏格拉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