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2022-03-17 14:45贺立军冯娇娇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团中央青年团唐山

贺立军,冯娇娇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河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全国最早建立党、团组织的六个地区之一。1922年5月,团一大召开时,“地方团成立者有十七处(上海、北京、南京、天津、保定、唐山、塘沽、武昌、长沙、杭州、安庆、广州、潮州、梧州、佛山、新会、肇庆),全国团员达五千余(大多数为工人,次之则学生)”[1]125。其中,河北有天津、保定、唐山、塘沽4处,足以体现河北早期青年团是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组成力量。同时,河北各地青年团组织在革命实践进程中自觉服从党组织和团中央的领导。一方面,通过设立各地方青年团执行委员会、进行改组以及从实际出发增设职能部门等路径不断整顿优化自身组织领导机构体系,提升领导力和组织力;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理解和把握团章内容,切实加强地方支部建设,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形成了支部的良好工作态势,进一步夯实了团的群众基础,壮大了团员队伍。基于此,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逐渐发展壮大,组织体系日臻完善,在组织发动群众、团结教育青年、参与社会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一、河北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创建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天津、保定、唐山、石家庄等城市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问题研究会”“新文学研究社”“唐山工人图书馆”等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进步社团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奠定了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与此同时,陈独秀、李大钊经过积极筹备,首先在上海、北京建立起青年团组织,他们作为伟大的革命导师在推动河北青年团早期组织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

1920年,维经斯基、马马耶夫和杨明斋一行代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赴华考察,希望把革命的学生群体组织起来,壮大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力量。通过北洋大学俄文教授鲍立维的推荐,张太雷负责了维经斯基的翻译工作,这为张太雷参与筹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提供了契机。在随代表团前往北京、上海等地会见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早期领袖人物的行程中,张太雷结识了十分关注无产阶级政党和团体建立的李大钊,从此与其有了密切的联系。在李大钊的指示下,张太雷于1920年11月在天津正式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据参与筹备工作的谌小岑回忆,成立大会共有7人参加,“张太雷邀来了北洋大学同学吴南如和京奉铁路局的两个青年职员”[2]59,邀请了觉悟社成员胡维宪及南开大学学生陶尚钊。可以看出,参会人员主要为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这次大会通过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明确了团组织的宗旨是要“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并将实现宗旨的9种方法一一列出。会议最后推举张太雷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二)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

唐山作为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成为中共早期动员工人进行运动的重点地区之一。1920年3月,罗章龙受李大钊派遣在唐山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联络据点,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与唐山工人、学生的联系。随后,研究会以此联络点为基础,通过寄送《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杂志的方式,使得唐山工人群众更为深刻地认识了共产主义,越来越多的人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20年底,按照无产阶级革命工会的宗旨,唐山京奉铁路制造厂同人联合会被改组为近代产业工会。产业工会组织的成立,为唐山团组织的筹建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开端。1921年4月,时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的张国焘按照李大钊的指示来唐山开展“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更重要的任务是继续推进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张国焘向广大工人散发了《工人的胜利》《五一节》等革命刊物,对工人和各界群众发表“劳工万岁”“八小时工作”等演说,促进工人斗争意识觉醒,进一步推动了唐山青年团的成立。同年7月,在北京大学学生、北京青年团团员李树彝的协助下,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领袖邓培通过参照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将一批先进的青年工人、学生团结起来,建立了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组织正式成立后有团员7人,李树彝担任代理书记,其中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的工人就有6人,充分体现出唐山青年团自创建伊始就深深扎根于工人群众中的特点。

(三)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

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与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邓中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21年3月,邓中夏受聘到保定北关高等师范(以下简称高师)担任国文学教授。在教学中,邓中夏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分析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共产主义,树立正确的信仰,他推荐《新青年》《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让学生阅读讨论,以此展开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课外,邓中夏鼓励高师师生参与到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并因此成立了“国语文学研究会”“新教育协进会”等进步学术团体。这些进步社团在校内外积极活动,对保守顽固的封建思想产生了极大冲击,启发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在此基础上,5月,邓中夏发展张仲毅、余世清、阎仲拥、王新邦等高师进步青年学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了高师团支部。此外,应安志诚、王锡疆等进步学生的邀请,邓中夏还来到育德中学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不久,育德中学就成立了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改造社会存在问题的“社会问题研究会”以及便于保定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人士购买书刊的“书报贩卖部”。9月,邓中夏联系育德中学的安志诚、王锡疆等9名进步学生,成立育德中学团支部。1921年10月,高师团支部和育德中学团支部合并,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天津、保定、唐山、张家口、石家庄等河北各地相继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随着早期团组织的建立,河北革命形势日益高涨,涌现了于方舟、田玉珍、王锡疆等一大批杰出的青年团员骨干,积极领导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对河北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河北各地区青年团组织的基本形态已初步生成,但由于国内外政治形势变化、党团边界尚不十分明晰,河北青年团组织仍处于探索和酝酿的初期阶段,有待于进一步走向成熟。

二、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机构的整顿优化

1921年上半年,不少地方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后不久就处于了停顿状态,天津等地甚至解散了团组织。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青年团的早期团员成分复杂、信仰各异,团组织管理松散;另一方面,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全面集中领导各项工作,不可能给予各地团组织集中统一的指挥和领导。这些都导致早期青年团组织力量相对弱小,缺乏与工农群众紧密结合,进行活动时往往各自为战,工作难以有效开展。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面对“看着实在办不下去了,就只得宣吿暂时解散”[1]124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党组织决定对其开展恢复和整顿工作,保证青年团组织的持续发展及各地革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机构的恢复阶段

河北青年团组织领导机构的调整与发展是在党组织和团中央的直接指导和推动下开展的。1921年11月,党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的决议》,明确要求“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必须在明年七月以前超过二千团员”[3]4。同时对青年团作出进一步要求,“改造宣言及章程日内即寄上,望依新章从速进行”[3]4-5。“新章”指的是张太雷起草制定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规定“各地方团设立执行委员会,由秘书一人及各委员长组成之,总理一切。”[1]119

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团中央职权的阶段,河北青年团组织自觉遵照党组织和代理团中央的指示,设立地方执行委员会总理青年团事务,完善自身组织体系,提升组织领导力。1922年,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邓中夏、于树德等人共同努力下重建,并于3月12日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按照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模式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规定“本团设执行委员会,内分书记出版宣传三部。各部置正副主任各一人。各部正副主任均为执行委员会委员”[4]3。1922年2月10日,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书记由王锡疆、王其彭担任,张毅先、杨其纲等人为执委会委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唐山地方委员会也紧随成立,选举邓培为书记,李树彝、阮章等人为委员。

(二)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机构的调整阶段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几经波折后在广州召开,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包括团员、组织、纪律、会议等9部分有关组织建设的内容,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部正式章程,标志着“青年团全国性的组织权力、组织结构、组织价值基本确立,完成了组织形态创立的任务”[6]。根据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中央执行委员会将主要工作分为书记部、经济部、宣传部。相应地,团中央规定各地方执行委员会的组织方式,“按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之原则组成之,但须经中央执行委员会认可”[1]132。同时,要求各地方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接到改组通告后,“限二星期内一律完成改组”,并将改组情况“呈报中央”[1]142。

第一次全国团代会结束后,河北各地青年团按照团中央要求对各自团组织机构进行改组,调整完善组织架构。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李腾在关于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组情况给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天津S.Y.于六月十九日开会改组,一切办法均按照中央新章上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之原则,计选出执行委员五人,内书记、经济、宣传各一人。各学校、各工厂中团员满三人以上者当即组织一小团体,于章程通告都相吻合。”[4]37与此同时,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2年6月初在育德中学礼堂召开全市团员大会,由参加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王锡疆和张仲毅向全体团员传达会议精神。基于此,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了改组和整顿工作,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将之前书记、宣传、岀版、研究4部,改组为3部,分别为安志成与王其彭负责的书记部、杨其纲与邹舫负责的宣传部、王其隆与张廷瑞负责的经济部,并设《先驱》经理员王耀郁、通信及调查员安志成。改组后的河北各地团组织拥有更为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明确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领导机构,为后续开展青年团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

(三)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机构的完善阶段

1925年1月,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的《本团各级执行委员会组织法》是对团二大《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的进一步补充,决定新设立非基督教部、妇女部。9月,共青团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决议,撤销工农部,设立经济斗争委员会。团三大通过的《经济斗争决议案》中提到:惟本团成立以来,注力于政治事业,而于自身事业最重要之部分——经济方面——则反等无视之。本团此后应为谋无产阶级青年的经济向上而斗争,从经济斗争以引导他们到政治斗争。[5]40此时团中央的组织机构建设已大致完备,形式上常设机构与机动机构并存,基本覆盖工作对象与工作内容,团的领导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团中央的带领下,河北青年团从实际需要出发,增设了非基督教部、妇女部和经济斗争委员会等职能机构,不断提升青年团组织的领导力、战斗力、凝聚力。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共同努力下,1925年4月1日,保定妇女运动委员会组织起来,未来还计划在党成立的工人学校中添设女生班,对已经组织起来的女工竭力宣传,使其打破男女的界限,与男工共同组织工会。天津青年团地委早于1924年年末就已成立了妇女运动委员会,并在团中央指示下,积极开展妇女部成立的筹备工作。此外,关于非基督教部的成立情况,保定青年团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按照团中央要求,保定已经组织起来反基督教运动委员会并努力进行活动,如委员会对保定范真学校和培基学校等教会学校的学生活动进行了调查,并告知学生“揭破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不要只反对某个校长与教员,要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4]282,宣传动员学生为自身的利益奋斗,加入学联会,推进非基督运动的发展。唐山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在向团中央的报告中提到,“郑容如有反基之材料,基教之罪恶与其阴谋很明了表白出来的书藉〔籍〕,及妇女部之书藉〔籍〕,请急速多寄些来”[4]235。设立经济斗争委员会是团中央基于现实情况反思所作出的调整,天津青年团根据团中央精神,设立经济斗争委员会并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925年12月,天津经济斗争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到,每周一次的会议,“各同学很有兴趣的出席,缺席者仅占十分之一,每次会必有地委或宣委参加,作政治或主义的报告”[4]404。

河北各地区青年团在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组织、团中央指示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地方青年团执行委员会、进行改组以及从实际出发增设职能部门等路径不断整顿优化自身组织领导机构体系,形成了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确保团组织的政治职能得以实现。另外,随着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机构的整顿完善,青年团整体组织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了团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为河北各地青年运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三、河北早期青年团基层支部的建立完善

正如团三大《组织问题决议案》所定义,“支部是本团组织的基本单位,它是训练团员,分配工作,深入群众,发展及巩固本团组织的最好工具”[5]61。团支部作为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重视和加强团支部建设是团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在深入理解把握团中央历届团章的基础上,根据指示要求不断完善基层支部组织架构,夯实基层支部组织基础,提升团员质量和支部战斗力,推动了河北青年团支部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一)河北早期青年团基层支部的初步萌芽

1922年5月通过的团一大章程中首次提出“小团体”的概念,规定“各工厂、各学校、各乡村及其他足资动之机关中,有团员三人以上,即须组织小团体”[1]131。在团中央指示下,保定青年团“以书报贩卖部作对外的手段,打入第六中学、附属中学及第二女子师范”[4]47,积极着手建立团的基层组织,发挥“小团体”的宣传和组织作用。河北各地青年团也通过“小团体”的组织形式,在学校、工厂、农村里发展了更多团员,壮大了团组织自身力量。

(二)河北早期青年团基层支部的正式成立

1923年8月,团二大章程中首次正式提到支部的名称,规定“凡有团员三人以上者,即当组织支部”。据保定地方支部调查表显示,截至1923年11月,保定已经成立起来4个地方支部,分别为:育德支部,共27人均为学生;第六中支部,共6人均为学生;工厂支部,共3人均为工人;直隶第二师范学校,共4人均为学生。[4]74天津地委报告关于1924年上半年团的组织情况时指出:“本处共有九支部:第一支部在高工;第二在法政;第三在南开男中;第四在汇文;第五在官立中学;第六在达仁女学;第七在男师范;第八在南开大学;第九在南开女中。支部开会已经约十次,每次总在四分之三以上团员到会,并且团员精神甚好。”[4]138与此同时,唐山青年团组织也成立了工厂支部和交大支部,各个支部每周一次会议,并正准备按照团中央章程设立小组,干事会附属于委员会开会。[4]216通过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在团中央关于基层支部建设的相关指示下,河北各地青年团高度重视团支部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工人等力量加入青年团,不断壮大团员队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河北早期青年团支部大多首先选择在学校发展支部,天津青年团的9个支部都在学校建立,体现出学校是团组织的重要发展阵地。青年团组织天生与学生结缘,在团成立最初就重视团结学生力量。

河北各地区青年团地委在重视建立基层支部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支部各项工作的具体指导,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壁垒作用。天津青年团地方执行委员会规定,当基层支部开会时,地委“必须派代表到该支部解释共产主义之基本原理或当时之政治经济状况”[4]128。同时,各支部也要组织读书会等进步团体,将其研究所得在支部进行讲演,讲演的题目大概如下:“(1)国民党左右派之分。(2)战争之背影。(3)共产主义之基础原则。(4)共产主义与各种社会主义之区别。”[4]149而后,1924年11月,因受东北战事影响,天津各团支部遭严重破坏,团地委面对支部一时难以恢复的情况,仍然采取办法加强团员教育管理,一方面对通告回乡的同志做好统计调查,征求各个团员的通信地点,以便于寄送报刊杂志;另一方面,对于破坏程度较小的支部继续组织教育训练,这为河北青年团组织的后续发展保留了珍贵的火种。

(三)河北早期青年团基层支部的进一步发展

1925年1月,团三大通过团的组织章程,在关于“组织”内容的第七条,对团组织的支部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指示:规定支部有15人以上则必须分设团小组,小组人数不超过10人,每组设组长1人。[7]138在关于“会议”规定的第十九条中指出,“各小组每星期开会一次。有五小组以上之支部,每两星期开组长会一次,每月至少开全体会一次。无小组之支部,每星期开全体会议一次”[7]163。

1925年初,天津青年团地委代表史汉清在向团中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天津青年团组织有6个支部,“各支部有书记一人,管理支部内集会和报〔告〕及一切工宣。各支部又分数小组,每组有组长一人,司理本组一切事宜”[4]218。并特别提到天津青年团1924年上半年的组织工作成效卓著,各支部都能在每周开一次例会,情况特殊时也会召集临时会,各小组具体规定了每周都要有读书讨论时间,以提升青年团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1925年6月,唐山青年团地委书记彭振刚以信件的形式向团中央汇报关于唐山地方团的工作情况,信中指出:“级已改编,第一级(交大)分三班,共十七人,开级考两次,班长考试一次;第二级(工厂)分三班,二十八人,级考二次;第三级初编成,暂不分班,十二人,级考一次。初级大考曾举行两次,成绩都还好,颇堪教育很有发〔展〕的希望,最近有此种趋势。”[4]260这其中的“级”为团支部代称,“班”为团小组代称,“级考”是指支部会议,“班考”是指小组会。总体来看,河北各地区团组织在青年团中央的指导下,通过对支部组织设置、基本任务、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使得青年团基层支部组织力与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有效推进了团组织工作开展。

同时,团的三大首次提出了“支部组织法”,要求团支部书记及团小组长“须按团体纪律,督率团员开会、到会、纳费、看刊物、执行工作”,这是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强化团员意识、提升团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制度保障。1926年1月,保定青年团组织在向团中央报告工作计划时提到:“要特别训练支部书记、干事,每周开支部书记、干事会一次,每月至少开小组组长、支部书记、干事联席会一次。”[4]450通过严密训练和制度规定培养建设支部自觉有力的人才。保定地委还规定要将翻印的“支部组织”文件发给各位同志并组织讨论,使各个同志都明了支部的意义和作用。另外,唐山团地委对工作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首先,支部书记联席会每两星期一次,在大会上,“支部书记须报告所在机关之情形,同志工作能力和上级机关通告、议决案执行结果,并讨论进行计划和活动方法”;其次,各个支部则需要时时注意客观情形和群众的要求,应用各种方法去号召组织群众,在群众中发现进步的分子,每位团员“于一月内,须介绍同志一人以上”[4]473。最后,支部会议每周一次,在会议中制定近期活动开展计划、讨论如何发展青年团组织、进行团员个人报告及批评等。

在党组织和团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河北早期青年团高度重视基层支部建设,科学完善支部基本制度及组织体系,有计划、有领导地对支部成员进行教育培训及监督管理,切实增强了组织活力。与此同时,天津、唐山、保定等地的青年团组织在曲折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中,团基层支部数量从无到有、战斗力从弱到强,基层支部运行机制日渐完善,呈现出了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这对加强河北青年团组织力量、提升团组织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北早期青年团加强组织建设的举措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优化了团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也吸收了一批先进分子加入到团的队伍中,为党和中国革命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河北早期青年团成为了青年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以青年运动的形式组织动员学生、工人、农民等广大青年群体投身革命、参与斗争,为劳苦大众生存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最终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他指出:“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部分,抓党建就要抓团建。”[8]追溯河北早期青年团组织建设这一历史过程,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建设提供重要启示。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团组织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群团发展要全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保证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偏移,要锚定保持和增强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的目标方向不动摇,推动共青团改革走深走实。第二,加强团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切实发挥好应有的政治功能和领导核心作用。作为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共青团只有积极适应新环境下青年工作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准确把握青年一代的脉搏,善于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使共青团在前所未有的时代格局中展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第三,规范基层支部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新时代共青团基层支部的改革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有效扩大工作覆盖面,提升团组织活力,使得基层真正强起来,推动共青团立时代潮头、谋青年发展、创改革之新。

猜你喜欢
团中央青年团唐山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唐山香酥饹馇圈
团中央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府委员面对面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再见,团中央
团中央举办首次“ 开放日”
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通知 开展向“10·24”英雄集体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