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7 18:26张爱琳
林区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

王 莹,张爱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a.公共外语教研部;b.药学院,哈尔滨 150040)

一、前言

体演文化教学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吴伟克教授(Galal Walker)首先提出的,是指在真实场景中对学生进行语言与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体演文化教学法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有机结合,将文化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以培养学生在目的语文化社区中的参与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积累文化故事为教学内容,以体演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1]。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美国的大学和中小学得到了很多实践。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在其汉语和日语项目中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培养了一批汉语和日语教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汉语旗舰项目”(Chinese Flagship Program,2004—2014)和“关键语言奖学金”留学项目(Critical Language Scholarship, 2013—2014)以及南佛罗里达大学汉语项目中都使用过体演文化教学法并将其不断完善。

随着体演文化教学法在美国日渐成熟,其也被引入到中国外语教学中。由于该教学法的创立之初是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因此国内研究学者多将此教学法应用到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近年来,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将体演文化教学法引入英语教学领域,并在暑期推行英语教师培训项目[1]。在中国知网以体演文化为主题搜索到相关论文137篇,近10年发文量达128篇,并在2020年达到了高峰,发文量为34篇。手动筛选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28篇,其中3篇硕士论文,其他论文主要集中在教学法介绍、职业英语教育等方面。应用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仅有耿毓谦[2]、付双娇[3]、杨静[4]、刘利平[5]的四篇文章。因此,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以语言讲解为中心,注重学生对语言本质的掌握能力,如阅读、听力、写作能力等;教师是课堂的操控者,以教师讲解、学生回答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考试,如大学四、六级考试;学生使用的教材主要为各大出版社为大学生专门出版的教材。随着国家政策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体演文化教学法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教学理念从语言过渡到文化、从讲授过渡到表演、从教师过渡到学生、从应试过渡到素质教育、从纸质教材过渡到多媒体应用。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应用使传统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地学习到语言知识,同时能够了解目的语文化,懂得如何在真实场景中应用这些语言。因此,体演文化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具有针对定、实用性、趣味性等优点。

1.针对性

体演文化教学法是在第二外语教学中产生,经过不断实践而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外语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对象就是外语习得者。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此教学方法的对象即学习公共英语的大学生。

与其他国家的大学外语教学不同,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延续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已经具有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学习目的多为应试,而非交流。因此,很多学生读写能力较强,听说能力较弱;语言知识掌握较好,应用能力较弱。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认为学习英语很难,学习了很多年依旧不会使用。

针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体演文化教学法的使用可以解决他们的英语学习问题。体演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表演,因此学生必须开口说,去表演;体演文化教学法中的文化知识和表演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在体演课和阐释课中,教师提供材料,同学互相帮助,表演进行加持。总之,体演文化教学法根据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现状和特点,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练习,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目的语的语言与文化,填补了中国学生多年来英语学习的不足。

2.实用性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上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在语言和文化理解方面,体演文化教学法将文化置于首位,认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要比语言能力更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更要学习语言的背景、语言使用的语境,否则就算积累大量的词汇,如果运用时不准确,也容易产生误解。吴伟克教授认为,“文化产生语境,语境规定意义”[1]。随着当今全球化不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学习英语有了用武之地,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应用英语。同时,了解目的语文化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因素,若不懂英语国家文化,容易造成文化碰撞、文化焦虑等问题,最终影响有效交际。体演文化教学法的课型分为体演课和阐释课,两种课型交替进行。体演课为沉浸式教学,学生在课程中只能用英语进行交际。阐释课是解释课,可以解决在体演课中不能用英文说出来的问题。因此,在语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表演,强化相关知识的记忆,并学会在相关背景下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在阐释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纠正,提高其语言能力。

其次,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准备。体演文化教学法为学习者规定时间、地点、交际参与者的角色、观众及合适的台词。教师会根据教材主题,为学生设定相应的背景,提供真实场景对话,如影视资料中相应台词等。学生需要通过个人及小组的方式查找相关知识点和文化知识,需要利用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应图片、视频,甚至向外国网友进行证实。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查找的内容越多,课堂效果越好,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同学面前,甚至能对教师准备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因此,为了更好“出演”,“演员们”会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准备充分,更好地展现学习成果。

因此,在体演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语言,同时学习语言背景、语言使用的语境,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用性很强。

3.趣味性

教学的趣味性一直是教师研究的话题之一,教材、教学法、课堂内容都需要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演文化教学法的课堂趣味性强,可以体现在其形式和文化两个方面。

首先,体演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表演,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之一。表演本身就极具趣味性,学生可以根据文化特点,设定表演形式。教师为某一特定的文化事件布置好场景,交代交际的背景和意图,给学生分派体演的社会角色;学生按照该文化事件需要的台词和动作进行表演;表演完毕,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提供指导并给予反馈[1]。表现能力强的同学在参与过程中代入感强,较容易积极参加到表演中,而其他学生在活跃的气氛渲染下,也更容易加入到表演中。这样,原本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变成了学生演、教师指导的课堂,学生仿佛转换了角色,从学生变成演员,在镜头前完成表演。

其次,文化本身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但一知半解,在学习到相关知识时会产生很大的兴趣,补充个人文化知识。例如,餐桌文化:中西方餐桌文化有很大差别,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提供的信息,对餐桌文化礼仪进行表演,不仅可以表演正确的礼仪方式,同时还可以表演错误的礼仪方式。表演让学生感到十分有趣,并从中学到了西方餐桌礼仪。再比如,希腊罗马神话:人物角色丰富,故事生动有趣,但是很多学生对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区分不开,并且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和一些故事也不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有趣的故事和文化知识,大多数学生愿意进行全方位的准备,并从服装、道具、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充分展示。

趣味性是所有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因为有趣,所以学生喜欢学习。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应用就是抓住了学习的这个特点,通过打造趣味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中体现出很多优点,成为外语教学一个新晋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1.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的文化理解能力对课程的推进有很大影响。体演文化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英语国家的汉语教学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教师大部分为中国教师,这些教师要么是华裔、要么是中国孔子学院的外派教师,若有本土教师,也是具有多年中国留学经历的汉语言博士学位的汉语精通者。这些教师基本都对中国文化背景了解很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存在不懂目的语文化或对目的语文化有误解的地方。但是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巨大,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基本为本土教师,且并不是所有英语教师都具有留学经历,因此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或多或少同真实的情况有些偏差。而在中国的英语外教屈指可数,大多是分布在发达地区或仅分配给英语专业。因此,在应用体演文化教学法的过程中,未到过目的语国家的英语教师在文化理解方面可能有些欠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准备。

其次,体演文化教学法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体演文化教学法分为体演课和阐释课,因此教师需要在体演课时明确、清晰地向学生介绍需要准备的内容及课堂展示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在阐释课中,教师需要记下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语音、语法、文化及身势语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进行解释和纠正。这个过程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虽然教师不再是教学主体,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引领作用。

再次,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化提取能力。体演文化教学法注重文化方面的内容,而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基本是综合性英语教程,这些教程的内容并非以文化、口语为主,因此教师需要从现有教材中提取相关文化知识并进行整合,选择并设置语境,教授给学生相应的文化规则,并能够让学生有效地表演出来。

2.学生方面

首先,在体演文化教学法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但是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在前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以应试为主,在课堂中的发言主要为回答考试问题,以文化为背景的交际性练习很少。甚至有些省份在高考中没有英语听力考试,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进行过听力练习。英语听说不分家,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开不了口、说不出来的现象。因此,虽然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形式上十分有趣,但是很多学生准备起来有些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直接导致课堂参与度下降或参与效果不好。

其次,大学英语课堂人数设置根据学校不同有所差异,人数较少的学校能够把课堂人数控制在30到40人,人数多的大学英语课堂则高达100多人。人数少的课堂较容易使用体演文化教学法,而在100多人的课堂,只适合教师的大课讲授,互动困难。

再次,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对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应用有一定影响。一些高校在学生入学时对公共英语进行分级教学,即将成绩相似的学生分配到一个级别。这种方式易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把控,即使学生基础较差,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但未进行分级教学学校的公共英语课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布置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容易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分组时,需要注意合理分配。

3.教材方面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美国汉语教学中得到应用之后,研究者根据该教学法开发出适合的教材并进行实践。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公共英语都是国家统一要求的、综合性的教材,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新标准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教程等。这些教材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还进行了细分,一般包括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文化教程等。各高校在教材选择过程中主要使用综合教程和视听说教程。综合教程主要以篇章为主,适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若要使用体演文化教学法,需要对教材进行提取或改编,灵活应用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文化教程,提取合适的材料并在课堂中应用。

4.课程时间分配方面

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全面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大学公共英语的课时有限,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听说读写和文化各方面内容的教学,有些学校还要加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如果使用体演文化教学法,时间分配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困难的,时间较少则达不到教学效果,若时间较长则不能完成其他教学任务。因此,应用体演教学法,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学校情况对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学习环境方面

美国汉语教学的学生对象为华裔、对中国感兴趣的本国学生等,学生有汉语社区、华人社区进行实际应用与演练。这些都是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和了解文化的语言环境。在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学生的留学项目较多。例如,专业为中国研究的学生可以直接到中国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这种沉浸到目的语国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在中国,学习英语,尤其是大学英语,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学生的英语活动很多仅停留在学生自发的英语角、线上的AI互动等。学生自发的英语角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开口能力,但在纠错方面较差。而线上的免费AI互动可以更正发音问题,却没办法进行实时互动。若要进一步提升则要寻找付费资源,这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没有成熟的、真实的英语社区情况下,可以诉诸虚拟社区。目前,我国网络系统发达,可以利用网络,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建立虚拟社区,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种教学法被不断引入大学英语课堂,高校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通过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形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整体英语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新的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是高校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方向与路径。体演文化教学法的优点显而易见,但该教学法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借鉴体演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适用性,克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