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的高考英语试题考查立意与启示
——以2021年全国乙卷七选五为例

2022-03-17 18:26
林区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段落语篇试题

卢 英

(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陕西 渭南 714000)

引言

七选五试题是英语高考中占据一定比重的试题类型,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障碍性试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容易丢分且领悟困难的题型。其考查指向学生对语篇的宏观领悟,整体把握、细节揣摩、内涵理解和价值领会。七选五试题是对学生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测评过程,也是彰显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育的动态过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将思维品质定位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1],突出强调在语言知识获取、语言技能养成、文化意识评鉴中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形成终身英语学习能力,并希望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世界的多元,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时,能独立思考与判断,运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审视并解决问题[2]。这些导向的落地要通过反复揣摩试题的思维品质考查维度,系统总结其解题策略和学生思考路径,强化七选五试题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

一、学生的困惑与考查的维度及本质

(一)七选五试题中学生的困惑

学生面对七选五试题,往往表现出以下困惑:不理解短文大意,导致选择句子时盲目性较大;不能理清短文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选择句子时随意性较大,出现失误;不能正确理解短文的主旨和行文之间的具体关系,导致受干扰项影响,所选句子和短文主旨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整体阅读的观念,习惯性地把短文碎片化,不能整句阅读或者不能统整全文阅读,对短文大意理解偏差较大;二是学生缺乏语篇意识,作答时不能抓住语篇的整体结构,缺乏对主旨句、过渡句、总结句的理解和领会,思维的逻辑性不够严密,经常出现理解性偏差,导致一叶障目,选错一处导致连锁反应,造成多处错误;三是缺乏对文章内容的宏观领悟和对语篇结构的贯通理解,如理解的主题句过于宽泛,以至以偏概全或与主题相偏离,或领会的过渡句子不能显现出文章的行文结构,或选择的支撑性语句、注释性句子与整个语篇相脱离,再加上两个干扰项设置的迷惑性,导致学生理解偏颇。

(二)高考英语七选五试题的考查维度分析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按照稳中有变、适度求变、与时俱进的总基调,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引领下,导向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英语试题体现学科思维品质,试题理念新颖、命制手段高超、命制技术与时俱进。从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视角审视高考英语七选五试题,概括如下:七选五试题以考查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领会为根本,要求学生在语篇内容文本信息缺损的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语篇理解,对文章进行系统分析、判断揣摩,仔细辨析选项之间的微妙变化,根据语段衔接及内在关联,将正确的选项回填到语篇当中,使文本语篇语义连贯,言词达意。

(三)高考英语七选五试题的考查本质

本质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该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组成的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3]。思维品质是高考英语七选五试题考查的根本遵循,因此在命题技术和理念上,力求提升命题素材的思维立意、思维特征或思维含量,增强试题设置的开放度。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高考英语阅读试题的信效度、难易程度和题材体裁上[4],鲜有结合英语学科思维品质三大特性及思维层次水平划分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独特内涵,以2021年全国高考英语乙卷七选五试题为主要载体,分析高考试题如何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期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

二、2021年高考英语试题乙卷七选五试题概析

高考英语命题通过精心选择语篇来体现符合国家意志和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5],同时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核心素养。2021年高考英语试题乙卷七选五短文属于三大主题“人与社会”的范畴,是一篇关于宴会社交技巧的文章,讲述在dinner party中如何得体地融入人们的交流。话题贴近真实生活,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语篇的结构清晰明了:总—分—总,且首尾两段信息完整、内容呼应,更加凸显中心话题。36小题为该文章第二段首句,与第一段联系紧密、过渡自然,读者需进行整体思维就可以准确获得答案。37小题属于问答类型,但属于由“所答”推断“所问”。此外,本段中第二句已有一对相似句式的问答,读者通过结构思维进行类比,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得答案。38小题为该段首句,即主题句。只是以问句形式出现,难度有所增加,但其后已经给出两个例子,读者可从列举的信息中提炼该段中心,概括该段主题,即信息思维。39小题与38小题在同一段落,38为该段首句,39为该段最后一句。根据38题中心以及其后给出的两个例子,39小题属于其前面两个例子的同类列举,且是前一句语义的延伸。因此,通过逻辑关系的立体思维可以充分肯定此题答案。40小题需要读者的逆向思维,因为该空缺的前和后均已给出解决方案,即怎么做,需要补全为什么要这样做,即寻找注释性句子,但该段中没有显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这就需要综合性思维以寻找缺损信息。当然在解题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并非独立存在,读者应该从全面、综合的角度出发,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文章的中心和内容,明晰文章的脉络和结构,结合问题重点进行阅读、筛选,并将答案带入进行检查验证,最终使文章恢复原貌、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三、七选五试题对常态教学的反拨效应

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6],教学中不可盲目地一刀切。英语教学应聚焦七选五试题中新颖的话题,选择关注学生日常生活、逻辑性结构特征较为明显的题材,仔细厘定七选五试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向度,多视角培育学生思维品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指向核心素养,改进英语课堂教学[7]。

(一)系统思维,宏观领会,理清语篇内在脉络

系统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的全面思考,也就是将英语阅读题目当作一个完整的机制,从整体角度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阅读解题障碍。在七选五解题过程中,常见的系统思维有整体思维、信息思维、立体思维、结构思维、综合性思维等,以此帮助分析、推理、判断所缺内容类型,比如过渡性句子、同类列举、注解性句子、总结性句子等。七选五考查考生对文章篇章结构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能否把握全篇结构和思路是阅读七选五解题的关键。如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七选五文章整体由六个段落组成,第一段提出中心话题:一个人在晚宴上变得有趣并不难;第二段走出舒适区,去冒险、去品尝不同的食物、去和陌生人交谈;第三段人们喜欢谈论与自己相关的话题;第四段对于在宴会上喝多了或者喋喋不休的人的应对办法;第五段如何应对宴会上尴尬的沉默;第六段总结全文呼应第一段:在晚宴上表现有趣并不难。六个段落形成了文章的层次结构总—分—总:提出话题,如何去做,总结全文。问题的设置全都在如何去做的环节,这使考生做题有了明确的整体方向。同时高考英语七选五(discourse)的语篇特征鲜明,一般指长度不一、词句不限,重意义而非重形式的基本语义单元(semantic unit)[8]。学界对语篇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形成共识[9],高考命题中的语篇是命题情境创设的基本依据、设问的载体、思维考查的土壤。

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题结构的思维能力

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有意识地去渗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体结构。一是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始与结束段,尤其是文章段首和末段的末句。首段的末句一般是全文的主题所在,说明本文将探讨的中心话题,并简要指出文章的写作思路。二是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地浏览全文,寻找主题句,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课后可以让学生列出阅读文的框架结构,去思索、去仿写。

2.培养学生抓住段内关键词,归纳总结段落主题的思维能力

文章正文部分通常分为若干小段,各段落根据整体文章写作主题展开,各段落内容紧扣主题、结构连贯、合乎逻辑。学生通过找出各个小段中的关键词,理解、分析、明确其描述的内容。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文中表示逻辑关系的语段,比如并列(first, second...;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or)、层进(so, therefore, hence, as a result, too,either)、转折(however, though, but,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on the contrary)等等,为整体试题的解决做好铺垫。教师也可以把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挖空,让学生结合语境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去填写,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3.培养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空出主题句,利用不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行总结段落主题句。教师也可以呈现一些概括主题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寻找最佳答案。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判断的过程中要理性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或者评价他人的观点是否合理、可信,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曲解所有的信息。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二)提升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精准研判语篇逻辑

七选五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品质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类语篇架构中,从宏观层面的语篇引领到中观层面的段落领会再到微观层面的句意连贯,指向考查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10],彰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要求。因此,精准研判语篇逻辑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

1.深悟语篇的行文逻辑

整篇文章的行文逻辑是总—分—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遵循一定的科学逻辑关系,先走出去,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2.理解段落的行文逻辑

七选五的语篇中,每段都有主题句引领。考生通过抓住主题句,理解段落主题;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归纳主题句。如选项36属于段落主旨概括句选择,考生可以结合语境(...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adventurous, trying different foods and talking to strangers.)和选项(exploring),归纳判断出第一步就是去探索。选项38也属于段落主旨概括句选择,结合段落中的” If you can’t...you should....If you’re..., you can...”信息,考生可以判断出本段的主题是:对于那个酒喝多了或者喋喋不休的人的应对办法,这个过程是提升学生思维逻辑性中的概括推理能力。

3.精悟段落内句与句之间的语义衔接

理解段落内部的层次,有两种途径。一是理解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二是根据句际之间的关联词作出判断。如选项37属于段落中过渡性句子,引出后面的话题“it can bring in...vehicle” or “I rode the bus...”学生根据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判断出此处问他们是怎么来的。选项39属于段内平行结构,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式。前一种方式是转移阵地,找理由把他打发走,另一种方式就是转移话题,让他无话可说。考生如果能理解作者的意图,抓住句意,此题就会轻易被解决。再如第40题考查思维品质的逻辑性,要求学生找到具体的注释性句子,“If you’re faced with an awkward silence at a dinner party, the only thing that always gets everyone talking again is to give the host a compliment(赞扬).”上一句提到要给the host一个恭维或赞扬,空格后一句给出赞扬的方式,所以,空格处应该是解释为什么要赞扬the host比较合适。

(三)聚焦素养本位,提升英语学科育人价值

素养本位是课程改革的永恒主题,在此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解题素养的渐进养成,强化英语语言知识的获取和语言技能的形成,突出文化意识的熏染,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但其仅仅是手段,最终应转向基于生活情景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素养养成,以学生的学习为内核。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的培育是自然生发逐渐内化、不断迁移的,并且最终指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提升育人品质。因此,常态教学中可作出如下探索。

1.聚焦学生困惑,培育英语学科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帮助学生由表及里触及事物的本质,掌握深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解决学习困惑[11]。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诱思性问题,如综合分析类、概括类、推理类。具体而言,可以设计分析文本结构、概括文本主题、段落主题、作者意图、词义猜测等任务,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阅读的层次性,在实践中运用、内化理论知识和技巧,提升英语学科思维品质。

2.凸显学生主体,提升应试备考素养

彰显学生的思维主体并不只是单纯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自己错误的成因、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逐渐练就属于自己的真本领。常态教学中,限时训练、专项训练在提升熟练度和准确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教师可提供多样化的文本,给学生自主命题的机会,让学生换个角度体验高考试题的“神秘”,体悟命题的艰辛与快乐,把握命题人的思维方式,多视角提升应试备考素养,进而培养英语学科思维品质。

结束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依赖。据此,高考英语七选五试题的备考与解答过程应该紧扣学生能力迁移与素养培育这一根本,在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在逻辑性为基、批判性为主和创新性为宗旨的思维品质架构内开展常态化教学,共同指向考试评价与教学育人的契合。

猜你喜欢
段落语篇试题
趣味•读写练 答案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