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与张澍

2022-03-17 21:43张应斌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嘉庆

张应斌

(岭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宋湘与张澍是宋湘研究中的一个新话题,因为在宋湘《红杏山房集》中没有张澍,在黄国声《红杏山房集》附录的宋湘研究资料中也没有张澍的名字,学界也从未有过宋湘与张澍关系的探讨。但张澍《养素堂诗集》中有致宋湘的诗歌五首,它们成为宋湘研究的新资料。

一、同年之谊

宋湘与张澍是进士同年。张澍(1781—1847),字百瀹,又字寿谷、时霖,号介侯、鸠民、介白,清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武威)人。张澍比宋湘小25 岁,当是晚辈。但二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宋湘二甲10 名,张澍为二甲64 名。次年仁宗始亲政,进士出现新气象,有“得人尤盛”之称。清钱仪吉《张介侯文集序》:“嘉庆四年,仁宗始亲政。是岁也,天下贡士录用中外官倍于曩时。其通经术能文章者,得人尤盛。时经纶者以拟康熙、乾隆朝两制科,殆无愧云。”[1]此年的进士在任用上也较幸运,清吴荣光《八秋兴八首用杜韵随扈热河作》:“昂藏七十三人里,高厚涓埃各重思。”自注:“已未同年,入翰林者凡七十三人。”[2]二人有幸成为此年之“得人”,也得以跻身七十三翰林之列。二人的交谊首见于嘉庆六年(1801),这年张澍获得“以知县即用”资格,赴任前的中秋节,张澍作《八月十五夜,同宋芷湾湘、黄季候鸣杰、李月圃翊、白小山镕、觉罗桂香东芳,赵谷士在田诸同年小集庶常馆,以一年明月今宵多,分韵得一字》:

蓬壶敞丹房,飞觞邀落日。何处裂洞箫,吹月松际出。云罗拭碧虚,烟林稍濛密。三宵风露多,栖鸟啼一一。

众仙芙蓉衣,长啸振雄笔。诗城坚垒高,酒军劲骑疾。气吞云梦九,人踵建安七。回荡万古心,乡愁一时失。

吾欲鞭纤阿,总辔历箕毕。天地回秋声,鱼龙醒泉室。请歌水调辞,高寒增凛冽栗。瑶台不可登,邂逅聊短述。齐心爱景光,此会示真率。[3]

从《诗题》看,嘉庆六年中秋节,张澍与宋湘等七位进士同年聚集翰林院庶常馆赏月,可称七子诗会,故有“人踵建安七”之句。七人的诗歌汇集成册,可称《七子诗集》。嘉庆四年十月,宋湘丁父忧回乡,嘉庆六年夏丁忧期满回京消假,故能与会。此诗又作陈寿祺诗。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四年进士,著有《左海全集》《五经异义疏证》等。陈寿祺《八月十五夜,宋湘芷沅,黄鸣杰季侯,李象鹄仑圃,白镕小山,觉罗桂芳香东,赵在田谷士诸同年集庶常馆,以一年明月今宵多韵得一字》,与张澍诗相比,诗题差异有二:一是“李月圃翊”作“李象鹄仑圃”,二是名与字顺序不同。诗歌也有差异:张澍“乡愁一时失”陈作“万象破萧瑟”,“人踵建安七”作“人楫建安七”,“栖鸟啼一一”作“昏鸦归一一”,“众仙芙蓉衣”作“吾侪饮清光”。[4]但二诗大体相同,应是同一首诗。张诗后四句仿晋《兰亭诗集》例,请各位“歌水调辞”作诗结集纪念,是《七子诗集》的序言。陈诗缺此最关键部分,故此诗当属张澍,而误入陈寿祺《绛跗草堂诗集》。

诗歌十三韵,前四韵写中秋聚会的场景:蓬壶丹房描写宴会的地点京城翰林院庶常馆的情景。洞箫啼鸟,指宴会的音乐和周围的天籁。翰林院七子会,亦一代盛事。中秋赏月,不仅有月饼酒晏,更有笙箫竹笛。其时日落西山,月上松梢,云烟缭绕,情境优美。中间四韵,描写与会七子。辛酉七人,暗合建安七子之数。七子翰林院高会,亦是月下七仙。七子除宋湘和张澍外的五人是:黄鸣杰(1779—1841),字季候,安徽合肥人。历任礼部主事、直隶大名府知府、兵部侍郎。李翊,当作李翃(1759—?),字月圃,又字和之,号梦山,云南晋宁人,著有《云华诗钞》《敬业载言》等。白镕(1766—1839),字小山,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历官四川、河南学政,礼部、工部、刑部尚书。觉罗东芳,即爱新觉罗桂芳(1773—1814),字香冬,镶蓝旗人,历官户部、礼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南书房、上书房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赠太子太保加尚书衔,谥文敏,著有《敬仪堂经进诗文稿》。赵在田,字光中,号谷士、研农,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历官刑部郎中、江西布政使,著有《琴鹤堂文集》。其中,宋湘与觉罗桂芳、白镕,均参与编纂《全唐文》。可见,七子不仅是“诗城坚垒,酒军劲骑”,还是一代英豪。最后三韵是《七子诗集》的序言。同年是重要的人生资源,嘉庆四年状元姚文田《重刻已酉同年齿录序》:“其(同年)遇合皆适然事,然分谊之亲虽兄弟不啻焉。”[5]此次同年会,在宋湘的人生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盛事,宋湘当有诗。从张澍诗推断,宋湘的诗题当是《八月十五夜,同张介侯澍、黄季候鸣杰、李月圃翊、白小山镕、觉罗桂香东芳,赵谷士在田诸同年小集庶常馆,以一年明月今宵多,分韵得年字》,可惜已佚。

目前所见《宋湘年谱》载:嘉庆四年十月到九年十月,宋湘在广东丁父忧。但是,丁忧无需六年,宋湘在嘉庆六年丁忧期满应回京消假。当然有学者认为,嘉庆六年八九月宋湘仍在广东,证据是他八月初三的《复谢兰生书》及九月五日和十九日的《致李鸣盛书》。但是,上诗为重新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

二、知心之友

宋湘与张澍还是知己。嘉庆十六年(1811),张澍《将南行奉别,廉继堂善詹事,宋芷湾湘、白小山镕、史望之致俨、吴美存其彦编修,王伯申引之学士,吴荷屋荣光,苏朴园兆登侍御、王楷堂庭绍比部,卢厚山坤枢曹,家棠村业南农部诸同年》四首:

仆仆胡为者,天高地又低。郍能呵壁间,总览宦涂迷。活我有书蠹,畏人如甕鸡。灵基休布算,履道得端倪。

筋力吾宁爱,高堂有老亲。知年兼喜惧,侍养隔昏晨。猿鹤空多怨,江湖寄此身。孤云天际远,悔踏轻红尘。

才望仰诸公,瓜棱晓曰融。功名程九万,经术汉西东。户外谁题凤,云闲响远鸿。肩书手剑去,未信此途穷。

风雨蓟门秋,征骖不可留。萍踪仍水国,商调自凉州。别恨安能赋,知心未易求。大江片帆挂,时上望京楼。[6]

嘉庆十六年七月,张澍离京往泰州乡试。离京前夕,廉善、宋湘等十一位进士同年为张澍饯别。这次会上宋湘名列第二,当因廉善的官位高。廉善,满洲旗人,历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翰林院掌院学士等。会上廉善是詹事府詹事,但随即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白镕,已见前。史致俨(1760—1838),字望之,号容庄,又号问山,樗翁,江苏江都人,历官四川、河南学政、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吴其彦(1779—1823),字美存,河南固始人,历官顺天学政、兵部右侍郎等。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王念孙长子,嘉庆四年探花,历官工部、户部、吏部、礼部尚书,著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字典考证》等。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南海县佛山镇(今佛山禅城区祖庙街道)人,历官湖南巡抚、湖广总督,著有《石云山人集》《筠清馆金石文字录》等。苏兆登(1768—1847),字宴林,号朴园,山东沾化县(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嘉庆四年榜眼。历官江西南安府知府、陕甘学政、福建按察使等,著有《寄生偶存》《睡余吟》《平心集》等。王庭绍,即王廷绍(1763—1820),字善述,号楷堂,顺天大兴人,历官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著有《澹香斋诗草》等。卢坤(1772—1835),字静之,号厚山,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历官湖南粮储道、广东惠潮嘉道、山东兖沂曹济道、湖北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广东巡抚、陕西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著有《秦疆治略》《广东海防汇览》等。张业南,字棠村,官知府。这次进士同年会12 人中,含探花苏兆登、榜眼王引之,均是嘉庆四年进士中的精英。上述两次诗会19 人,去其重得17 人。宋湘《红杏山房集》中有同年进士12 人,进入两次诗会者3人。这两次诗会,是研究宋湘人生交往的重要线索。

诗歌四首,第一首,描写张澍做官的无奈。第二首,写他惦念老亲却被迫出外奔波的苦衷。第三首,赞颂诸位同年的才华,是告别语。第四首,写离京后的思念。饯别会上的12 位同年均有诗,并汇成诗集。宋湘送别诗当是《与廉继堂善詹事,白小山镕、史望之致俨、吴美存其彦编修,王伯申引之学士,吴荷屋荣光,苏朴园兆登侍御、王楷堂庭绍比部,卢厚山坤枢曹,张棠村业南农部诸同年,奉送张介侯澍南行》,可惜已佚。

此诗后,张澍还作《重别宋芷湾湘太史同年》:

不信身宫蝎,俨同司命争。天其劳我骨。世或妒吾名。未免悲牢落,无能学向平。寥天看雁影,徒起故乡情。

向耽文字习,焚弃意犹悭。巧苟逢针度,心当比石顽。郍愁鱼涸辙,总羡桂馨山。明日卢沟上,秋风惨别颜。

诗载张澍《养素堂诗集》卷十一,时间嘉庆十六年。“重别”,即在上诗《将南行奉别》后,张澍再次与宋湘单独告别。诗歌二首,第一首前四句,张澍悲叹沉沦下僚的命运。“身宫蝎”,指生辰不吉。磨蝎,星宿名。苏轼《东坡志林》卷一:“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僕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生值此宫者,一生坎坷多难。“不信”,指张澍与命运的斗争。张澍幼有神童之誉,15 岁中举,18 岁中进士,少年得志,但却命运不济。他在贵州四川等偏僻地区任县令多年,张澍《续黔书自叙》:“黔之天则蛮烟僰雨,黔之地则鸟道蚕丛,其人则红紫姜,其俗则鸱张鼠伏。宦斯土者,迳迳鄙夷之,愿旦夕即去,若陋不可居者。”[7]张澍自悲命乖运蹇。向平,东汉隐士向长。《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余。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乃止。潜隐于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他后与禽庆畅游五岳,不知所终。诗后四句,叙述自己人生坎坷却又不能像向长一样隐居的无奈。第二首,前四句描写自己嗜好学术,却无出路。后四句,写自己虽是涸辙之鱼,也羡慕隐居。最后,以明日在卢沟桥上的征途惨淡,与宋湘告别。张澍在“心当比石顽”下自注云:“芷湾语澍:以处境如是。”可见,在张澍浩叹命运时,宋湘以“处境如是”相安慰,诗歌透露二人的知己关系。

宋湘与张澍成为知己当缘于人生际遇相似和志趣相投。他们均生长在中国贫困地区,张澍家甘肃武威,是中国西北的穷苦之地。宋湘家广东嘉应属蛮荒瘴疠之地,出身贫寒。二人成才,均得益于教私塾的父亲。张澍父亲张应举(1748—1820),字聘九,增生,以坐馆为生,张澍在父亲的私塾读书。张澍《养素堂文集序》:“澍幼多疾,九岁入塾,先君训读。”宋湘的父亲宋步云(1719—1799),字作拔,号召如、超如,贡生,一生执教乡馆。宋步云81 岁时其子宋湘中进士,那时宋湘的家眷还一直依靠老父教书养活。嘉庆七年(1802),宋湘《不易居斋集自叙》:“八十老亲,尚操砚田以活不肖之妻若子。仰天刺心,不可告人。每一搦管,愁苦森发。”二人少年均有神童之名。清钱仪吉《张介侯文集序》:“武威张君介侯,甫年十九,博闻丽藻,才气无双,一时惊为异人。”宋步云《三男焕襄传》:“幼有神童之目,十五岁时,州牧陈景埙试诗赋,特赏奇其才。”宋湘还是乡试解元。但二人均生不逢时,沉沦下僚。共同的命运酝酿成精神共鸣,加之心性相近、志趣相投,遂成挚友。与张澍的诗对应,宋湘当有《重别张介侯澍同年》,已佚。

三、侠义之情

道光二年(1822),张澍作《杀虎歌》。此诗主题是平叛,诗题当作《永昌平乱歌》。名为《杀虎歌》,当因宋湘的《杀虎曲》。宋湘《杀虎曲》:“杀虎杀虎,南山之坞。汝不杀虎,虎来噬汝(一解)。虎来噬汝,汝昏不知。汝血饱虎,我岂私之(二解)!我有人民,我有善畜。我不杀虎,我一路哭(三解)。一路之哭,匪夕匪朝。嗟我无徒,虎尾摇摇(四解)。非我无徒,如鬼如狐。不杀狐鬼,岂杀於莬(五解)?於莬杀矣,狐鬼脱矣。洗手夜归,满天雪矣(六解)。”此诗载《滇蹄迹》卷三,从“满天雪”看,当为道光二年十月。诗歌十二韵六解,前四解写老虎作恶,后二解写打死老虎。表面上这是打猎诗,故未引起注意。其实,宋湘别出心裁,既用《诗经》诗体,也用《诗经》比兴方法:虎隐喻湾甸叛匪景在东。张澍《杀虎歌》,意在把宋湘《杀虎曲》的隐秘暴之天下。

为此,张澍浓墨书写《杀虎歌序》:“湾甸土知州死,景祥护印。有远族景在东夺之,大肆威虐,贼杀不辜。当事者惮,弗敢诛,垂五六年。在东遂谋袭土职,逐祥,又囚其从弟星。星跳免,乞师于孟定。击走之,弗克禽。在东率野番复入湾甸滋扰,且谋攻姚关。曲靖宋大守湘署篆,欲诛之。营弁阻挠,大府惑之,不发军给饷。大守自办刍粮,帅民兵歼之。得其印,境宇以谧。功不录,士民作《颂》,章其事,余乃为《杀虎歌》。”《序》中的营弁,指将领练支发。大府是明清时对总督、巡抚的称谓,此时云贵总督是史致光,云南巡抚是韩克均。韩克均(1766—1840),字德嶷,号芸舫。山西汾阳东窑庄村人。嘉庆元年进士,历官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云南按察使、安徽布政使,贵州、福建、云南巡抚。韩克均与芷湾交好,宋湘有《奉题韩芸舫方伯龙湫宴坐图》。大府定非韩克均,而指史致光。史致光(1752—1828),字葆甫,一字渔村,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状元,历任按察使、巡抚、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至一品。嘉庆二十五年,史致光任云贵总督,驻贵州。道光元年三月,云南动乱,史致光由贵州到云南平乱,以曲靖府为总督行辕,而命曲靖知府宋湘署永昌知府,以负责平定永昌府属的湾甸之乱。《道光实录》卷三十五:“云贵总督史致光等奏:委曲靖府知府宋湘,署永昌府知府。”宋湘在永昌文武并举,道光二年七月在永昌总镇署旧址创建永保书院,同时招兵练勇,以便剿除叛匪。湾甸,傣族语名细睒。雍正《云南通志》:“湾甸州土知州,蛮名细睒……其地有孟通山,枮柯河,人皆僰种。”[8]湾甸地处澜沧江外,腾越之北,永昌府湾甸河之东岸(今为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湾甸为瘴疠之地,有“黑泉涨时,鸟过辄堕”之恶。湾甸首任土知州刀景法,后改称景氏。嘉庆二十二年(1817),湾甸土司景庆长死,其子幼,由景祥摄事护印,但远族景在东趁机叛乱。景在东,原名景正兴。景在东驱逐景祥,囚禁景星,盘踞土城,大肆屠杀,倒行逆施五六年。道光二年五月,景星逃出景在东监狱,赴永昌向知府宋湘求救。宋湘请练支发出兵,被拒。宋湘请总督史致光发兵,亦拒。宋湘只得捐俸购粮,招募民兵平乱。发兵当天,宋湘大张旗鼓地畅游永昌府西北十里的栖贤山,与僚属吟诗作赋,麻痹景在东耳目。当晚,乘雪进军,在黄草坝围剿景在东。随后,宋湘令湾甸知州景庆长之兄景庆久任土知州,景星为副,结束了湾甸动乱。人民感激不尽,颂声载道,树碑纪念。宋湘《留别永昌士民四首》二:“莫弹碑上泪,感慨勒铭才。”自注:“谓平湾甸贼匪,土民立碑。”此碑可名《永昌平叛碑》。张澍所说的《颂》,可名《永昌平叛颂》,但均无存。范仕义《纪宋芷湾太守永》:“更饶经济才,文事兼武备。土酋忽披猖,玩法特骄肆。杀人如草菅,行旅多涕泪。公曰太平时,岂容此丑类?粮莠不能除,嘉禾何以遂?出金募练勇,语之以大义。至诚感鬼神,运筹良非易。扑灭在须臾,贼首一朝至。公不敢居功,惟曰此吾事。镇静示从容,磊落见胸次。”[9]光绪《永昌府志》卷三十四:“会湾甸土目景在东欲争土司职而夺其印,势甚猖獗。(宋湘)乃亲募练兵数百,围之于黄草坝。寻以土人给之,卒授首。”但此事未经总督批准,且此时正值史致光大力弹劾云贵官员时,宋湘擅自平叛,哪敢居功。在清代,部下政绩显赫而遭上司陷害的甚多:雍正七年,广东潮州府普宁县知县蓝鼎元因官声太著,遭广东提刑楼俨陷害。雍正九年,爱民如子、理邑如家、折狱如神的广东惠州海丰知县王者辅,遭惠州知府张象乾嫉妒陷害。嘉庆七年(1802),广东惠州知府伊秉绶侦知归善县陈亚、博罗县陈烂屐四等组织添弟会,占山为王,并买通广东提督孙全谋部下提标皂白田泛士兵卓亚五、卓亚佳、朱得贵为内应。当时,提督孙全谋驻札惠州,伊秉绶请其发兵剿匪,被拒。伊秉绶请求两广总督觉罗吉庆发兵,亦被拒。伊秉绶率杂役70 余人夜捣匪巢,得胜而回。但因此得罪吉总督和孙提督,伊秉绶被罪充军。[10]因总督和提督的过失,陈亚、陈烂屐四终成大盗,其党曾鬼六勾结永安贼作乱,战火波及粤东数县。而且,这些均为宋湘亲眼目睹,其《舟过派尾讯匪徒作乱处》《舟行八日见居民沿山筑寨防寇寄军营官长二首》《泊龙川江口得博罗军营捷信走柬前太守伊墨卿先生二首》等,即写这次事件。嘉庆二十二年,屏山县知县张澍因知上司腐败,反遭诬陷。宋湘事与伊秉绶事极相似,充满风险。但张澍决心伸张正义,写作《杀虎歌》,并在京中翰林院好友鲍桂星、顾莼等人中传颂,将云南官场隐秘昭之天下,使史致光无法陷害宋湘。张澍《杀虎歌》:

麇郁腥风起湾甸,有虎牙人白昼见。青林蔽日阻且深,老熊失巢虎又变。超山若傅翼,择肉即得食。一啸群狐来,猎者纷逃匿。纵横五六年,胆大欲上天。天高不可上,咆哮山为穿。谁能制其死命使之殪,中黄伯者乃有禽虎计。散党翦羽,顷刻山林空。虎遂曳尾,孤栖无威。系以条,截以刀。眼光堕地不见乙,四野云净苍天高。中黄归来默无语,鲜血淋漓湿衣褚。藏刀于笥看浮云,旁人犹说自死虎。

诗歌三节:第一节,前六韵,写景在东湾甸叛乱的罪行。第二节中间六韵,写宋湘平叛。第三节结尾两韵,写平乱后宋湘的功劳被埋没。中黄,即中黄伯,古勇士。《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惟象之未与,吾心试焉。”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吕延济注:“中黄伯、夏育、乌获,皆古之力士也。”[11]宋湘一介儒生,时年67 岁,但张澍尊他为勇士。在平定湾甸动乱中,宋湘面对叛匪的凶残,不顾上司的阻扰,像勇士一样毅然担当起独力平叛的大任,展现出非凡的勇敢和智慧,古今罕见。

张澍《杀虎歌》作于事发当年,可谓诗性报告文学,此事随后采入国史馆。《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宋湘传》:“岭南以诗名家者,有嘉应宋湘,字焕襄,嘉庆四年进士。以编修典试四川、贵州,出知曲靖府。教属地种木棉,人称宋公布。署广南、永昌,皆有绩。永昌湾甸土州知州死,远族景在东谋袭其职,据境专杀自恣,如是者五六年。当事怯,莫敢发。民夷赴愬,湘请诸镇帅,不允;乃率僚属游宴栖贤山,从容赋诗,密约乡兵乘夜兼行,出不意,擒在东斩之,费银八千两,不取偿公家,边隅以靖。终湖北督粮道。诗学少陵,有《不易居集》。”《宋湘传》190 余字,其中湾甸平叛110 余字,占其六成。张澍《杀虎歌》是清朝国史馆撰写《宋湘传》的主要参考资料,它对于宋湘在永昌的历史,有烛幽抉秘的意义。

四、生死之交

道光十九年(1839),张澍作《诗舟》。其《序》云:“同年宋芷湾湘作《诗舟》,有句云:李杜而还谁问津,吾舟只载两三人。余笑问曰:君舟何小。答曰:吾舟本大,他人不敢入,惟李杜得上耳。其言大而夸,今作诗反之。”《序》的内涵丰富:第一,宋湘研究的新文献。《诗舟》不见于《红杏山房集》,是佚诗。此诗还见于张祥河《挽宋芷湾观察》:“忘年高谊泪空消,诗律相期李杜还。”自注:“先生题余《诗舲图》,有李杜而还谁问涉,吾舟只受两三人之句。”[12]可见,宋湘《诗舟》本名《题张祥河诗舲图,且此诗尚存人间。张祥河的《诗舲图》为改琦作,彩绘立轴绢本,画海天之间一叶扁舟。左侧题:《诗舲》,玉壶山人改琦作图。《诗舲图》的题诗者有宋湘、姚椿、舒位、毕华珍、王芑孙、汪全德、刘嗣绾、王泽等8 人,第一即宋湘题诗:“半载江雨半载风,船须明月古来同。凭他浮到青天去,今日前身一笑中。买蓬购楫亦艰辛,水大风强万斛身。李杜而还谁问涉,吾舟只受两三人。元卿仁弟属题《诗舲》,嘉庆壬申八月,芷湾宋湘。”①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O&ipn=d&word=%E8%AF%97%E8%88%B2%E5%9B%BE&hs=O&pn=O&spn=O&di=7084067677328637953&pi=O&rn=1&tn=baiduimagedetail&is=O%2co&ie=utf-8&oe=utf-8&cl=2&lm=-1&cl=1480439893%2c374907906&os=1677748422%2c7 37914067&simid=4245012687%2c820289602&此诗当名《题张祥河诗舲图》。张祥河(1785—1862),字元卿,号诗舲,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户部郎中、河南按察使、广西布政使、陕西巡抚,著有《小重山房集》。嘉庆壬申,即嘉庆十七年(1812),时宋湘住京都宣南坊。此诗失而复得,幸甚。第二,宋湘诗论的新内容。宋湘《诗舟》所载三人,即李、杜、苏轼。宋湘《白鹤峰谒东坡先生故居》四:“少小爱古人,文章杜与李。余子自卓卓,先生三而已。李杜不南游,私公如桑梓。翟生亦何缘,林婆良独喜。刘安为神仙,鸡犬无生死。旧时合江楼,今曰西湖里。愧吃惠州饭,我生亦丙子。”此诗内容,与《题张祥河诗舲图》相近。宋湘生于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与苏轼生于宋景祐三年丙子(1036)同甲子,故云“我生亦丙子”。宋湘诗论有《湖居后十首》之八《说诗八首》《与人论东坡诗二首》《与应试诸生论文五首》及《滇蹄集序》等,但无李杜苏说。诗宗李杜,并不新鲜。清叶德辉《严东有诗集序》:“论诗区唐宋,说诗尊李杜,此今日为人序诗者之通词。”[13]宋湘《诗舟》李杜苏说,在清代诗论中亦有新意。第三,《诗舟序》记叙了张澍与宋湘探讨诗歌的生动情景,张澍取笑宋湘:“君舟何小?”语言尖锐,但宋湘并不恼怒,云:“吾舟本大,他人不敢入,惟李杜得上耳。”二人语无忌讳,亲密如此。张澍《诗舟》诗云:

吾诗亦有舟,未曾量大小。舒之帆斯张,卷乃缆不绕。乍泛游墨池,终回至瀛岛。无奈檥荒滨,何由拾海枣。欲向天际归,钓鱼伴寒藻。忽遇修髯翁,怒我来不早。袖出一卷诗,语奇字难了。鼎铸神禹篆,盘铭武汤澡。腾波沧溟鱂(鱼畺),上汉莽眇岛。百怪入其肠,乃有此撰造。舌挢不能下,默忖是谁稿。寻当去问津,拔剑星河晓。前途何茫茫,翁幸为予导。莲叶未学操,何由陵浩浩。踏翻怕李侯,锤碎惊杜老。拟将笔砚焚,翁言毋草草。古人皆吾师,桨舵须修好。慎防鹤声偷,勿供蠹腹饱。自然心境宽,包涵万象窅。因是颇悟诗,未敢为人道。

《诗舟》可分三层。第一层,前六韵,描写自己《诗舟》的迷茫漂泊。在未遇宋湘前,张澍在诗国独自摸索:“无奈舣荒滨,何由拾海枣”,进入彷徨苦闷阶段。修髯翁,指宋湘。宋湘《题长风万里图》:“打我船头鼓,桂我船头帆。开我般头瓮,掀我船头髯。”宋湘与同苏轼一样,也是长髯飘飘,故有“修髯翁”之称。张澍遇宋湘,大有相知恨晚之叹,故云“怒我来不早”。第二层中间十韵,写宋湘《诗舟》的雄奇:“袖出一卷诗,语奇字难了”,宋湘将诗集赠给张澍,对张澍坦诚肝胆。张澍是古文字学家,诗歌喜爱古文奇字。但他却称宋湘的诗歌“语奇字难了”,这是对更奇者的惊奇,可见二人终觅知音。宋湘《赠龙爪柏》“奇情远势与天游,屈曲盘拏出复收”等,刻画了封建牢笼中人的奇情壮彩,这令张澍感奋。“鼎铸神禹篆,盘铭武汤澡”,形容宋湘诗歌周诰殷盘般的雄奇。“前途何茫茫,翁幸为予导”,描写张澍在迷茫中将焚烧笔砚而告别诗坛时,有幸遇到芷湾,得到拯救。第三层,结尾四韵,宋湘对张澍教以作诗秘诀。“翁言毋草草”,宋湘批评张澍对诗歌的绝望情绪,并指点迷津:“古人皆吾师”,要向古人学习。宋湘虽力推李杜苏三人,但又强调广泛地学习古人,这是对《诗舟》只载两三人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宋湘肯定张澍的诗歌天才,又指出缺陷。“鹤声偷”,语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唐诗人杨衡《业调诗》名句“鹤声飞上天”,他最为珍惜。表兄剽窃他的诗歌,得中进士。杨衡问表兄,偷了“鹤声飞上天”否?表兄说:“此句兄最惜,不敢辄偷。”宋湘以“鹤声偷”,赞扬张澍诗歌才华。“勿供蠹腹饱”,则指出张澍诗歌的缺陷。张澍著作等身,著有《五凉旧闻》《凉州府志备考》等雍凉著作十余种,著有《诗小序翼》《蜀典》《续黔书》《秦音》《抵疑》《姓氏五书》《世本》《养素堂诗文集》等,辑有《二酉堂丛书》。《姓氏五书》,尤称绝学。但张澍受博学之累,以“活我有书蠹”自豪,诗歌充斥古文奇字,宋湘“蠹腹”,是对其诗歌掉书袋弊端的当头棒喝。第三,宋湘教授诗歌秘诀:“自然心境宽”。意即须放下博学架子,遵循天道,亲近自然,以宽广的心胸涵养万物,不能急于求成。张澍放下同年的架子拜师,宋湘也真诚地指授真谛。至理之言使张澍顿悟诗理。故张澍尊宋湘为“翁”,对其格外尊敬。张澍悟得诗歌的菩提大道后,随即修理《诗舟》的船桨和舵,把舵推篷,扬帆远航。《诗舟》揭示了二人成为生死之交的原因:不仅是知心挚友,而且还有师生之谊。

张澍《诗舟》中有两个《诗舟》:一个是宋湘的《诗舟》,一个是张澍的《诗舟》。宋湘《诗舟》是中国诗界的宝塔,上面屹立着李白、杜甫、苏轼。这是文学批评之舟,它凝结着宋湘对中国诗人的价值评价。清代是大兴文字狱、禁毁书籍的末世,虽文学流派众多,但均活在统治阶级允许的复古旗帜下。清代诗论流派纷呈,如王士祯“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袁枚“性灵”说等。宋湘的李杜苏说,在清代诗论之林中也别树一帜。张澍的《诗舟》则是自己诗船曲折历程的里程碑:首先,张澍经历了诗歌的苦闷彷徨阶段,甚至焚稿告别。其次,遇到宋湘,得到拯救。第三,玄悟诗道,张澍诗歌因而获得新生。这两个《诗舟》又有内在联系:张澍《诗舟》因宋湘《诗舟》的启发而生,是纪念宋湘而生的新《诗舟》。

与张澍诗对应,宋湘当有《八月十五夜同张介侯澍、黄季候鸣杰、李月圃翊、白小山镕、觉罗桂香东芳,赵谷士在田诸同年小集庶常馆,以一年明月今宵多,分韵得年字》《与廉继堂善詹事,白小山镕、史望之致俨、吴美存其彦编修,王伯申引之学士,吴荷屋荣光,苏朴园兆登侍御、王楷堂庭绍比部,卢厚山坤枢曹,张棠村业南农部诸同年,奉送张介侯澍南行》《重别张介侯澍同年》和《题张祥河诗舲图》等,可惜前三首已佚。在上述诗中,宋湘的进士同年17 人,其中见于《红杏山房集》的有觉罗东芳、吴荣光、王庭绍3 人。宋湘集中的同年还有姚文田、陈寿棋、徐旭曾、何南钰,杨桂森、周梧庭等9 人。在26 位同年中,交情之深唯有张澍。张澍对宋湘的情谊从嘉庆四年到道光十九年,持续了整整40 年。即使宋湘已逝13 年,他仍然活在张澍心中。宋湘一生不乏朋友,如平生第一知己的业师陈鹤翔,有知遇之恩的伊秉绶等。但张澍与宋湘的情谊仍是人生友谊的极境:二人超越代际隔阂,超越时空限制,成为生死之交,这中国诗坛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佳话。

猜你喜欢
嘉庆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嘉庆的日子为何很郁闷
追踪“时间之剑”——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