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的历史及其地位

2022-03-17 21:43姚意军张志平连焕荣林杮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梅县东江九龙

姚意军,张志平,连焕荣,林杮华

(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 梅州 514022)

九龙嶂地处梅州市梅县区和丰顺县交界处,属莲花山脉地带,因其99 座山峰连成形如蛟龙的九条山脉而得名。1927 年秋开创的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东江革命的一面旗帜,是粤东北革命的大本营,被誉为“粤东井冈山”。研究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历史发现,1929 年曾在这里建立女红军连。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田野调查、走访女红军亲属等形式,试图厘清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的历史及其地位。

一、相关档案资料的记录①

施联于1929 年11 月15 日在《西北七联会致西北各县指示信——以秋收斗争为中心发动斗争、扩大红军》中指出:“整理广大群众的武装组织,扩大充实红军力量,是目前西北重要任务……”“为要扩大红军起见,决定各县区设立征集红军委员会专负责征集红军事务”。[1]45这封指示信证明,发动群众参军、扩大红军队伍是西北七县的重要任务,这就为红军中建立正规妇女武装奠定了基础。

随后,施联于1929 年11 月22 日给东江特委的《西北七联会及东革党团的报告》中提到:“现正从事妇女武装的宣传,因梅县农村妇女十居七八,非武装妇女无办法。武装群众,梅南、畲坑有乡赤卫队,由妇女担任,已决定武装妇女,当可渐渐实现。”[2]123由此可以表明:一是西北七县正在开展武装妇女的宣传工作;二是梅县农村人口妇女占了百分之七八十,要武装群众,就离不开武装妇女;三是在梅南、畲坑建立的乡赤卫队中,妇女已担起重任;四是建立妇女武装的目标可以实现。这些内容说明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武装群众为什么要发动妇女加入,乃至创立成建制女红军队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颜汉章在《西北七联会汉章的报告》中记载了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成立的相关内容:“四军退出梅城后几天(笔者注:1929 年11 月上旬),梅县畲田(笔者注:应为畲区)的群众大会,到会的群众有万人以上……我们一看梅南,更要深信群众勇气的高涨,千人以上的群众大会,是每日可以看见的,甚且有妇女自动报名投入红军(目前梅南准备在半月内组织一连女红军,大约人数是六十人之谱)。”[1]19-20这份形成于1929 年12 月3 日的报告,反映出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组建女红军连的大致时间和规模。

1929 年12 月3 日《施联给东委信——关于西北县联会所讨论的中心问题》中再次提到:“梅县另成立女红军一连,昨天梅南区苏维埃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女红军一连,有些女代表愿充当红军。”[1]34这段文字包含着非常重要的信息:第一,12 月2日召开了梅南区苏维埃代表会议;第二,梅南区苏维埃代表会议作出成立女红军一连的决定;第三,出席梅南区苏维埃代表会议的部分女代表自愿参加红军。

1929 年12 月5 日《施联给各县委区委支部信——西北七县秋斗的前途及工作布置》中记载:“梅南畲坑妇女占多数,可是在区苏维埃会议中各乡代表都能认定红军额数三名至五名不等。梅南区苏维埃会议中,又通过成立女红军一连的提案……”“区县赤卫模范卫〔队〕,编制照东委决定的执行,各县目前先集中的赤卫队模范队的额数如下:丰顺三百名,梅县二百名,女红军一连……”[1]48这份文献所述内容表明,西北七县联席会议对梅南区成立女红军一连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具体的指示。

二、历史见证人的回忆

据曾参加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的柯传田于1984 年8 月23 日回忆说:“红军学校一共办了三期,第一期学员60 多人(笔者注:第一期在丰顺马图举办),第二期90 多人,第三期110 多人。在梅南星拱楼开办时,其中一期有女学员十八九人,另住一个地方。”[2]2641929 年参加赤卫队的冯维昌于1984 年8 月22 日回忆说:“军校的地点是星拱楼……办了两期……第二期还有个女红军连,30人左右,连长朱心,罗田径朱锡山(笔者注:应为朱秋山,即朱报恩)的婵女(笔者注:即女儿)……”[2]267据《中国共产党梅州地方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梅县地方史(第一卷)》的记述,为配合红四军出击东江,东江特委于1929 年10 月在梅南水美村设立东江红军总指挥部,并把红军学校从丰顺马图迁至星拱楼,培训两期红军学员。从革命前辈的回忆及相关史料记载证明,女红军连部分组成人员在驻设于星拱楼的东江军事政治学校进行了培训。

1929 年5 月任梅南区委书记,1930 年前后任梅县县委书记的叶明章在回忆文章中写道:“1929年春,中共东江特委组织了一个女红军连,有120多人,连长是朱心(梅南区罗田径人)。参加战斗的红军战士大多是梅南片年轻力壮的贫苦农民妇女。女红军连组织上直属东江特委领导……。”[3]叶明章的回忆文章对女红军连成立时间,与《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编》《梅埔丰苏区史料汇编》及部分革命前辈的回忆记录存在较大的偏差。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分析叶明章的回忆文章:第一,由于时间久远,叶明章回忆时有可能把1929 年春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有妇女加入红军、赤卫队混淆为女红军连的成立时间;第二,梅南区苏维埃代表会议于1929年12月2日作出决定成立女红军连,叶明章把1930年春回忆成1929 年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管怎么样,叶明章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证明:第一,女红军连成立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第二,明确女红军连的隶属管辖:直接归属东江特委领导。

2010 年,女红军连战士、百岁老人叶传(原名叶传娣)回忆说:“那时,女红军连战士主要是在部队做后勤工作。女红军连成立不久就分散编入红军四十六团各连队。”[4]51

这几位革命前辈均对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女红军连有深刻的记忆,从不同角度有力地印证了女红军连的历史。

三、调查采访新发现

2020 年11 月6 日,实地采访了解到女红军连连长朱心的有关情况。朱心原名叫朱婉力,1912年在毛里求斯出生,父亲朱秋山(朱氏族谱为朱报恩),是其第二位妻子所生。后朱心随父回到家乡梅南罗田径村,曾就读梅县广益女子师范学校。朱心的生母是毛里求斯人,因混血关系,皮肤黝黑,生性开朗活泼,村里人给朱心起了个外号“乌肉鸡”。她于1928 年参加赤卫队,女子红军连成立后被任命为连长。1930 年的一天,她被敌人抓住,在押送新塘圩路上抵抗敌人,被当场杀害,年仅19 岁。田野调查发现罗田径村的瑞光庐一个房间墙上有革命标语:“响应朱毛红军,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红军万岁”“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屠杀工人农民的刽子手陈△△(注:以下文字模糊不清)”“世界革命成功万岁”等。这些标语应是1929年10 月红四军出击东江前后所写。

2010 年,中共梅州市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人员对个别女红军的亲属进行了采访,“……现在还健在的叶传(叶传娣)今年102 岁,1927 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女红军连分散后她在八乡山根据地古大存部下工作……”[4]51

四、综合研究的几点看法

1929 年底在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女红军连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那么,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地建立女子红军连,它的基本架构、组成人员、主要活动、历史地位又有哪些呢?

(一)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组建的历史成因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的组建是受当时一定社会条件影响和推动而形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一是客家妇女的特质丰富了妇女社会活动。由于客家地区大多地处山区,家里的男人都外出谋生,而妇女也自然而然成为持家的主要角色,养育子女、种地耕田、家务劳动、缝补衣衫全部活都由她们包揽。因此,在客家女中,鲜见什么大家闺秀,全都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健妇。尤其是在农村,随处可见田里劳动的妇女,甚至还能牵牛犁田,她们有特强的生活能力,郭沫若的“健妇把犁同铁汉”的诗句就是客家妇女的一个生动写照。客家妇女在长年累月的社会劳动中,形成了勤劳刻苦、自立自强、坚毅果敢、聪明进取等优秀品质与精神。在梅县传教数十年的肯比尔曾指出:“由于不缠足,客家妇女通常身体强健,精神轩昂,在户外生活中能起主导作用。”

二是旧社会客家妇女受压迫最重,渴望翻身解放的愿望也最强烈。客家妇女在旧社会中的悲惨地位世所罕见。第一,社会地位不平等。妇女被束缚在封建宗法的牢笼内,屈辱地生活着、挣扎着,稍有反抗,就被社会认为是“大逆不道”。轻则吊挂、鞭笞,重则活活被打死。可以说,妇女生活史就是一部女性被束缚、被奴役、被摧残的历史。第二,经济地位不平等。客家妇女在经济生活中没有自主权,经济报酬上的不平等也随处可见。经济上的不平等,也使客家妇女所受的压迫和剥削特别严重。第三,婚姻制度不自由。客家妇女在婚姻上没有丝毫的自主权,更谈不上自由,婚姻命运全操纵在家长手中。女子嫁给男人后,则命运完全由夫家操纵。第四,没有受教育学文化的权利。由于长期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和重男轻女恶习的影响,客家妇女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被剥夺,长期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客家妇女种种悲惨境遇,成为客家妇女运动兴起和发展的社会因素之一。同时,由于九龙嶂地处山区,这里的客家妇女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其他地区的妇女所受的压迫更深重,所以她们的反抗就更激烈,革命更积极。

三是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妇女的觉醒,工农运动的开展激发了妇女的革命热情。梅县是近代中国革命先声地之一。早在辛亥革命时,就有一批梅县籍志士仁人,积极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五四运动爆发后,反帝反封建运动在梅县蓬勃开展,马克思主义在梅县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广泛传播。1923 年8 月,农运先驱彭湃带领骨干来到梅县宣传农民运动。1925 年两次东征进抵梅县,推动梅县革命发展,中共梅县支部也随之建立。1925 年12 月19 日,梅县妇女解放协会成立,积极开展妇女运动。1926 年2 月和4 月间,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行委员张婉华和邓颖超先后到梅县指导工作,妇女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3 月29 日,梅县妇女解放协会在梅城召开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到会会员有200 多人。大会动员全县妇女积极行动起来向封建主义作斗争,拥护国民革命。4 月3 日,妇协召开第二次全体会员大会,到会100 多人。由省妇协委员张婉华传达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第二次会议精神,通过开办妇女夜校、扩大妇女会组织等六项决议。这一年,梅县妇女解放协会会员发展至2 000 余人。梅南一带距离梅县县城较近,水路陆路交通便利,人员来往、信息交流频繁,因此,梅南妇女受工农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影响,较早接受了革命思想启蒙,梅南妇女夜校、妇女会组织便在这时应运而生。

四是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当地妇女提供了直接参加革命活动的环境和机会。1926 年冬,胡一声(蔡若愚)、郑天保(郑兴)建立中共梅南中学支部,梅南革命斗争以梅南中学为活动中心展开。1927 年10 月,梅县、丰顺工农武装组建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初步创建。1928 年5 月中下旬,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大埔五县党和工农武装负责人联席会议在九龙嶂召开,成立五县暴动委员会(简称“五县暴委”)。6 月上旬,“五县暴委”成功发动畲坑暴动。后来,成立中共七县联合委员会(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大埔、潮安、揭阳,简称“七县联委”)。“七县联委”以九龙嶂为中心,统一领导和指挥粤东北各地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至此,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在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各个阶段,从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农民协会、赤卫队到梅南苏维埃政府,都有梅南一带的妇女参与其中,革命斗争热情非常高涨。除了参加革命,梅南妇女还运用唱客家歌谣、演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揭露旧社会对妇女的迫害,号召妇女团结起来,开展土地革命。

五是上级党组织对妇女参加革命活动的重视和指导。1928 年6 月24 日,中共广东省委致梅县县委信中就梅县党的基础问题指出:“必须深入于贫苦农民中间,尤其是要深入于贫苦农妇中间……勇敢地吸收大批贫苦的贫农、农妇入党……梅县现在的问题是要确立党的基础于贫农、农妇中间……”省委要求梅县县委:“每个同志均需到贫农、农妇方面去活动,……只要贫农、农妇感觉要反抗地主、太公、豪绅,即当无条件地介绍入党,最近须大批贫农、农妇入党,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工作。随时注意提拔贫农、农妇加入党的指导机关……在发展民众组织方面,省委要求梅县在一个月内,全县应发展农会会员五千人,要吸收大批农妇加入农会。”[5]347-3481929 年10 月20 日,中共东江特委制定了苏维埃各种法令,其中有政府总政纲、劳动、土地、妇女法令。妇女法令规定妇女与男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平等。[1]521929 年10 月11日,中共东江特委常委扩大会决议案指出,依照决定于10 月18 日开办军事政治训练班。各期训练班均有妇女参加训练班的政治、军事学习训练。1929年11 月22 日,《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新编第六号)》提到红四军退后梅县群众斗争勇气仍是极好的,积极进行斗争。“梅南举行纪念俄国十月革命集会赴会群众1 000 多人,女子占半数,颇为热闹。”[6]1930 年5 月18 日,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红军第十一军(东江)报告说:“农妇运动非常容易发展(当然西北各县农村斗争较发展是一个主要原因)。尤以梅县、丰顺、五华、兴宁等县为特别发展,大埔较差,平远、蕉岭刚开始农妇工作。梅县之梅南畲坑一带,经常召集群众大会,有三四千群众到会,其中妇女占四分之三,男人只占四分之一(因梅县男人多出外)。”[5]412-4131930年9 月10 日,广东东江(包括潮梅十五属)苏维埃代表的报告:“在反动统治下,一般青年和妇女的生活,特别痛苦,故他们在斗争中,也表现特别坚决和勇敢。赤卫队的常备队和红军中的士兵,青年人总占有三分之二以上。各种群众大会示威大会青年和妇女,也有半数以上的参加。”[5]412-413

(二)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的组建和战斗经过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妇女运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大农村妇女在革命思想熏陶下,纷纷投身革命,踊跃加入扛枪打仗的赤卫队和红军队伍,成为当地土地革命的一支生力军。她们在军事训练中个个十分认真,摸爬滚打毫不含糊,没有一个叫苦。1929 年10 月,东江军事政治学校在梅南水美村的星拱楼开班时,有二三十位女红军参加学习训练。军校每天进行“三操两讲”,三操分别在早晨、下午和晚上进行,政治课的内容是讲苏维埃,宣传红军主张和如何做瓦解敌军的工作等。通过学习训练,女红军的政治和军事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她们灵活机智地在根据地开展活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2010 年,女红军叶传回忆当年参加官塘战斗的经历:1929 年11 月15 日,西北七联会发出致西北各县指示信,提出以秋收斗争为中心任务,发动斗争,扩大红军,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16 日,在西北七联会和东江革命委员会指挥下,红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女红军战士和梅南赤卫队数百人,以特务连为主力,夜袭驻梅南官塘圩的国民党特务营,全歼这营敌人。敌营长张徐光负重伤,由士兵用竹箩抬着狼狈逃跑,抬至离官塘几十华里外的梅城黄塘德济医院抢救,不治身亡。嚣张一时,扬言要限期“剿灭”梅南、畲江一带革命力量的敌营长张徐光被打死的消息传开后,根据地人民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妇女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和革命斗争的考验,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也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因此,梅南苏维埃政府认为将分散在政府、农会、赤卫队和红军中的妇女组建一支武装队伍的条件已经成熟。1929 年12 月2 日,梅南区苏维埃代表会议召开,会议作出了成立女红军一连的决定。女红军连由东江红军总指挥部直接指挥,连长朱心,指导员黄涛,有熊进娣、朱华云、叶传(叶传娣)、丘仅妹等女红军战士100 人左右。西北七联会对梅南区苏维埃会议通过成立女红军一连的提案,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其足以证明唯有革命的深入,群众斗争的激烈化,加紧宣传鼓动工作,使群众知道武装组织之重要,扩大武装才有办法。

综合各类历史文献、田野调查、走访女红军后人,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的组成人员来源,应该是孕育于1928 年前后参加革命的梅南、畲坑的客家妇女为主,成熟于1929 年10 月红四军挺进东江前后,正式组建于1929年12月2日梅南区苏维埃代表会议决议之后,解散于1930 年上半年。女红军连在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绘就了一幅客家妇女的英雄画卷。

(三)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的历史地位

查阅中共历史、军史等史料后发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前段,先后建立了多支成建制女红军队伍,一支是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梅南区苏维埃代表会议于1929 年12 月2 日作出决定而成立的女红军连,组织上直属东江特委领导,由东江红军总指挥部指挥;另一支是1931 年5 月1 日在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市)第四区赤赤乡内园村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7],这就是著名的“红色娘子军”;还有一支是1933 年3 月在四川通江县组建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8]。从前述三支女红军武装队伍的成立时间看,根据现有史料,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是目前已知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最早的一支正规建制的女红军队伍,开创了建立中国红军正规建制妇女武装的先河,在党史、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翻开1982 年编印的梅县烈士册,只见红色封面的册子里,一行行文字清楚地记载着革命烈士的英名、籍贯、职务、牺牲地等,在名册中我们发现,九龙嶂革命根据地范围女烈士人数比粤东北苏区的其他地方多很多,仅梅南、长沙、水车、畲江四镇的女烈士就有六十多名。她们有的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战斗,壮烈牺牲;有的被敌人捕去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是她们,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巾帼英雄壮歌。但是,迄今为止,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红军连的历史仍处在深闺人未识,即使有零星文字记载却显简单且存有谬误,对女红军连历史的研究和活化利用仍有较大差距。而九龙嶂革命根据地女子红军连,开创了中国红军建立成建制正规妇女武装的先河,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因此,建议市、县(区)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和宣传,下大力气做好有关女红军连的革命遗址、文物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提升红色教育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梅州、广东乃至人民军队发展史的一张亮丽的红色文化名片,这对弘扬红色精神,开展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梅县东江九龙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
资兴市东江库区李树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终结“九龙治水”
原因
梅县区老促会迎新春 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