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精神的内在逻辑、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2-03-18 03:48王凯宗罗文双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石油工业石油精神

王凯宗 罗文双

(1.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2.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深挖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凝聚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1]石油精神作为石油行业的精神标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行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缩影,是石油人爱党爱国、无私无畏的精神写照,也是石油行业不同时期和不同油田企业探索形成的各种精神的有机集成。 因此,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的研究,对于新时代践行石油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石油精神的内在逻辑

(一)石油精神的实践基础是党领导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党对石油工业领导最早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长石油厂,那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人聚集到延长石油厂,他们克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的困难,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献石油。 以陈振夏为代表的延长石油人信奉“以干克难、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理,靠着一个“干”字传递情感。 与此同时,一大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奔赴荒无人烟的祁连山下、老君庙前,开启艰难创业史。 他们把个人命运、集体荣誉、国家前途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无中生有、艰难创业”为内容的老君庙精神。

建国后,我国石油年产量极低,最初仅为12 万吨。 为尽快改变落后的现状,石油人以强烈的责任意识, 于50 年代初期在荒凉戈壁发现克拉玛依大油田,推动玉门油矿基本建成。50 年代后期,党中央作出了坚定不移搞勘探、 战略东移的重大战略决定。 数万石油人在东北开展了艰辛的石油大会战,他们胸怀大局,敢于担当,继承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优良传统,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年产600 多万吨的大庆油田,实现了我国石油基本自给。 石油人在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又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油田和炼油化工基地,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80 年代初,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油田产量自然递减加快,油田的发展面临新的危机。 但油田全体员工在解放思想的浪潮鼓舞下,坚定不移以改革带动发展, 加快推动企业现代化制度改革,开展系统整治和管理活动,完善形成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引进来”的同时开始“走出去”,石油企业牢记为国“奉献能源”的使命,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探索和实践国际化经营的各种模式,续写了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石油行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这更加需要石油人以国家发展为己任,以油田建设为重点任务。 近些年,石油企业加强思想引领,为中国石油人转危为机、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精神保障。 我国石油企业还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坚持走出去战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时,石油企业投入专项资金,派出扶贫干部深入贫困一线,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增强了企业的责任感。

(二)石油精神的理论支撑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

“精神”源于信仰,石油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根基。 认知和理解石油精神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石油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石油工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和行业价值。

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思想武器。 《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成为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方法论。 在大庆石油会战初期, 面对石油工业发展基础薄弱的困境,“通过普及‘两论’的基本知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会战队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2]。 正是在“两论”的指导下,石油人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这极大地激发了石油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3],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 石油工业发展不仅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以石油精神为代表的精神财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从西部塔里木会战到老油田二次创业,石油工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腾飞。 进入新世纪,石油工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石油企业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凝聚了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创建了健康、和谐的石油企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对外开放等多个维度为石油精神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在物质上要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体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追求和物质变精神、 精神变物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石油精神中的“干”“实”“严”,彰显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务实品质,寄托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石油工业良好发展的期待。

(三)石油精神的典型代表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形成

2016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力弘扬石油精神的批示中把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概括为石油工业的优良作风,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凝练升华为石油精神。 这充分体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石油精神中具有典型代表作用。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与石油精神的核心具有较强的共通性。 石油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为石油人“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一种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特别是“铁人”王进喜“泪洒沙滩”更是数万石油人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石油精神中的创业精神表现为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与“苦干实干”的含义相近,这是石油工业所处的客观条件所磨练出来的。 尽管时代变化,但不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普通的一线工人,他们身上都体现着昂扬的斗志,冲天的干劲。 石油精神中的求实精神表现为严谨科学的工作品质,与“三老四严”有着共通之处。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早期,石油人就在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总结开发建设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和分析石油会战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石油精神中的奉献精神表现为舍己为人的牺牲品质。 在艰苦的时代和环境下,石油人奋勇投身到石油大会战中,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相互帮助,形成了良好的生产作风。

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不断继承发展,又有了胜利精神、海油精神、管道精神、磨刀石精神、塔里木精神等一系列石油企业精神相继涌出,共同构成新时代的石油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石油企业的精神之源,其他各个石油企业精神,都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具体延伸。 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都是基于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 从大庆石油会战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石油精神的典型代表。

二、石油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历史责任:兴油报国担使命

兴油报国是源于石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理想信念,是石油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它体现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工业通过石油自给而实现工业独立的愿望。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 则表现为通过油气开发来摆脱封锁遏制,从而奠定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提高新技术,增强管理水平,使我国的石油能源获得安全保障,成为石油人兴油报国的具体体现。 半个多世纪以来,时代在变,石油人兴油报国的使命担当始终不改。 石油人始终把“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作为终生不懈的追求。 博大的爱国情怀、强烈的爱国热情,是石油精神跨越时空、永续发展的根基。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激发新的作为,随着国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石油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的“兴油报国”不再表现为新中国初期对石油产量的追求,而是要不断提升石油工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从“世界石油大国”向“世界石油强国”发展转变,这是实现中国梦在石油行业的具体体现。 石油精神的实质与中国梦的实质是一致的,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成为凝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石油精神秉承着优秀的历史传统,把实现中国梦作为时代任务。 因此,新时代石油精神就成为石油企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之基。

(二)核心主题:艰苦创业攻难关

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石油工业的发展与改革离不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众所周知,石油行业是经过勘探、开采、储运等一系列环节完成相应的工程任务, 其行业特性决定了石油人干事创业的艰苦环境和条件。 中国的石油工业是在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 无论是在建国初期的恢复建设的背景下,还是后来的开发发展背景下,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从“贫油国”向“石油大国”乃至“石油强国”的转变一直是石油人创业的主题。 过去,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带领石油工人不断创新,解决基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难题,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书写了“创业维艰、奋斗以成”的壮丽篇章。 现在, 从石油战线涌现出新一代劳动模范,他们在企业改革、科技前沿和理论钻研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艰苦创业精神。 新时代,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发扬光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老一辈石油人的带领下,石油工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特别是在石油大会战和石油工业发展中所形成的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和激励着石油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重担,为石油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现了石油人艰苦创业的永恒主题,这种精神已成为石油企业文化发展、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和核心要义, 是实现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资源。

(三)实践精髓:实事求是强作风

中国石油发展史是一部兴油报国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 之所以取得今天的辉煌成绩,与石油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三老四严”传统是分不开的,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作风,它是石油精神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原则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也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石油工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能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能源资源的重要作用,也得益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指引,并不断地在石油工业发展中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新时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继续发挥着它的强大生命力,激励着石油人坚持“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和“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促进石油企业发展和进步。

(四)道德追求:服务社会讲奉献

服务社会是石油精神的道德追求。 在石油工业生产过程中,坚持服务社会是石油工人讲奉献的本质体现,也是一代代石油人心系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体现。 石油人对石油事业充满感情和信心,将服务社会讲奉献贯彻始终, 以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到石油行业的建设中,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历史征程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石油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是我国工人阶级先进性和全体工人朋友崇高品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向前,但石油人服务社会讲奉献的道德追求没有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在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同时,为石油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新时代,石油企业不仅要服务自己国家和社会,还要服务国际社会。 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石油企业中的具体实践。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4]石油人应在具体的实践中,具体的岗位中,结合新的现实需要,在服务社会中奉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石油力量。

三、石油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石油精神是石油企业扬帆起航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5]发挥党的领导的独特政治优势,是激发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强大动能的内在要求。 当年艰苦卓绝的石油会战时期,石油人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依靠坚定信念和强大精神,开创中国石油新面貌。 石油精神更成为我们走出低谷的精神源泉。 在面临当下的诸多严峻挑战时,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石油精神。

今天的中国石油工业对石油精神的需求一如既往。 我国石油企业正在朝着创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迈进,是一次不亚于当年石油会战的新时代新创业,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亚于会战创业初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同时低油价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6]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石油精神,用铁人的意志和勇气,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用强大的石油精神作为中国石油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 石油精神对于新时期加强石油企业党的建设、凝聚全体石油人的意志和力量,激励广大石油人振奋士气具有重要意义。

(二)石油精神是石油企业文化的“根”和“魂”

无论是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创立、建设与发展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石油企业文化都是促进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石油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石油企业文化涵盖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文化精神等基本要素,其中企业精神起统领作用,是石油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而在我国石油行业的企业精神中,凸显石油企业文化特色的石油精神,是最具石油企业精神文化底蕴之精髓。 这种产生于石油工业生产建设实践的石油精神,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缩影和生长点,是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根”和“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石油工业建设中,石油精神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石油工业建设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早在我国工业的孕育建设和发展时期, 石油企业文化就体现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爱国精神、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坚持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以上精神就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基本内涵的石油精神具体体现。而正是在以石油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激励下,中国摆脱了“贫油”的帽子。 如今,虽然时代变迁,但石油精神统领石油企业文化、 作为石油企业文化核心的地位没有变。 作为石油企业的文化之根和中国石油的发展之魂, 被赋予了时代新内涵的石油精神将不断帮助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推进, 并为石油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支撑。

(三)石油精神是石油企业良好形象的精神标志

企业形象是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企业形象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热点。 国有企业的发展事关一个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安全,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就要加大对其正面宣传力度和形象公关力度,增强信任,消除疑虑,促进交流,树立其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所以,石油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企业,就必须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 因此,要重塑石油企业良好形象,就要突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建设实践而形成的石油精神,是石油企业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整合、提炼出的反映石油企业特征、 文化品位和体现石油人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 作为石油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石油精神是企业文化之根, 是我国石油企业良好形象的精神标志。 但近些年,由于石油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增多,部分领导干部受不正之风影响腐化堕落,让石油企业良好形象受到损害。 所以,重塑石油企业良好形象是石油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铸魂育人、 运用石油精神重塑良好形象,是解决当前这一问题的关键法宝。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石油企业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弘扬石油精神再创辉煌”的重要批示,把“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作为引领现代石油企业文化发展的“根”和“魂”,用石油精神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建设石油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重塑中国石油“忠诚担当、风清气正、守法合规、稳健和谐”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石油工业石油精神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石油石化展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稿约
奇妙的石油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