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新生导学课的探讨
——结构化教学路径分析

2022-03-18 08:57■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结构化导学新生

■盘 毅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海南 儋州 571737)

2012年以来,地方高校纷纷进行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集中在“分类招生,分流培养”方面。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文化通识课的学习,增强常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可能性。为了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环境,了解专业设置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加强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提升学习效率,地方高校结合自身特点,陆续开设专业导学课。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新生导学课的开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访谈等,对调研资料分析发现,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新生专业导学课在教学设计上、课程实践中存在着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

一、新生导学课的意义与价值

导学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知道自己选的专业是怎样的[1]。新生刚进学校,对专业认识比较陌生,没有基本概念和大致轮廓,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和兴趣,导学课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和稳定专业情绪。

导学课既有总体认知,也有现象认知,作为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既有抽象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有具体的操作技能。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新生导学课,要联系到区域发展实际,还要对接国家甚至国外这个行业发达地区的现状,通过实习观摩、讲座、名师或工匠串课、仿真场景、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把专业实践所需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等讨论清楚。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必须在课程体系上融通专业基本理论、行业需求、职业标准和社会实践这四个模块的知识技能。导学课除了对专业有大致轮廓的认识,还要对该专业的应用前沿有更多的感悟和体会。因此,导学课要对校情校史、专业设置、行业动态、职业标准、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有大概的了解,在课程设计中要把实验教学、校企合作、多样性社会实践、情境教学、比赛竞赛、创新创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融合到教学规则中去,实现教学资源结构化。

二、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及应用

(一)结构化再认识

根据汉语词典解释,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结构从词义上讲,就是事物不可缺少的各构成部分及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是系统存在的一种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成方式,整体由若干部分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另一方面是作用方式,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按照一定方式相互作用而导致整体具备特定的功能。一般说来,瑞士结构主义者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对“结构”一词所下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2]。皮亚杰认为,结构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是整体性,即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组合规则构成的整体;其次是转换性或同构性,即结构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替换,而不改变结构本身;最后是自律性,即组成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制约、互为条件而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响。结构化是指将琐碎的事物通过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结构化的知识是指知识在人脑中系统化的储存,即按照知识点层次有序排列,而且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具有结构层次性,总体来说系统的知识是按照一种层次网络结构的方式进行储存。新生导学课是一门新课程,在调研中发现,该课程的开设方式多样化且差别很大。新生导学课既要符合课程开设的基本规律,又要符合新生的特征。因此,新生导学课要强调各类知识模块的介绍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要对导学课的教学场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然后把导学课分解成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地及教学过程都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合,达到了解专业情况,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目的。

(二)结构化教学的内涵界定

所谓结构化教学,是指根据每一类孩子的特点去设计适合其特征的课程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程序、教学方式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课堂活动内在本质上是社会活动,而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是对社会活动内在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成为一个功能型整体而进行的论证和解释。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课堂小社会运行结构进行深切考察和回应的一种方式。因此,借用和移植结构化理论来建构和把握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课堂包括师生、师生网络、活动条件、活动规则等因素,围绕新生导学课的功能,高效配置课堂结构各组成因素是结构化教学要重点思考的事项,尤其是从教学活动规范来提升新生导学课的系统性。结构化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结构化无处不在。幼儿园的课室必须按照幼儿的特点加以设计,前方是黑板,中间放着小凳,周围有各类玩具,一天的教学内容用孩子们能看懂的图片按序排列,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这是幼儿园的结构化安排;小学生课堂周围没有了玩具,增加了课桌板凳,课程表用文字清楚地告知周一上午四节课按顺序分别是语文、数学、美术和体育,这是小学课堂的结构化教学。对于新生导学课,则是按照新生特征和专业认识规律设计教学环境、教学程序及教学方式和方法,即新生导学课的结构化教学法。

(三)结构化教学活动规范的构建

教学活动规范的构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规则和教学资源的构建。第一,教学时空情境的创设注重教学的人文环境,根据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层次性特点,注重软实力的建设,提高学生适应校园文化和职业文化的主动性。第二,教学规则的构建是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内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教学资源的科学合理性分配。首先,原则上,传统的课堂是“以教为主、先教后学”,强调客观性的评分标准;在现代结构化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转变为“先学后教”,同时强调理解与分数并重的标准,既包括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也体现在分数高低程度上,是对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全面把握[3]。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以独立学习、理论学习和命题学习为主,而在现代结构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它应该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命题学习、理论学习与体验学习等齐抓共管的方法,体现了学习的系统性。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学习形式单一,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他们回到课堂学习。在现代结构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将其转化为综合学习,使学生回到课堂和学习中,直面问题本身,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尊重,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对人格的尊重,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第三,教学资源的构建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人文资源以权威为主,物理资源以分配为主;另一方面是增加新的资源。网络和实践资源的增加,在大数据时代大大提高了可以分配和集中的实物资源的范围,为有效实施结构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丰富的实体物质资源与人文资源。

结构化教学活动规范构建后导致的教学效果整体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教学形式。它丰富了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形式,课堂气氛热烈,适合多种课堂,不受时间限制,而且可以与其他教学单元、现场教学单元灵活对接,形成新的教学单元,深受学生和学院的欢迎。(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研讨的主题设计紧密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学生的职责,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获取信息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等。(3)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角色定位从客体身份转变为主体身份。主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规则和流程设计确保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讨论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4)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转变和物质积累。在研究、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教师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策略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获取新信息,为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和资料来源。

三、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新生导学课开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班规模太大

新生专业导学课开设应该是小班教学,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数学校的新生导学课都是大班教学。60—80人一个教学班级都是正常现象,甚至有100人以上一起上课的情况,导致出现座位拥挤、研讨不充分、边座或后座学生听不清或看不清等现象。学生太多,很多学生听不太清、看不见老师在讲什么或写什么。坐在后排或边排的同学,情况更加严重,在有限的座位数的情况下,并不是谁想坐在哪里就能坐在哪里。还有老师用Word来展示案例时,字有些小,老师一滚动屏幕大段大段的知识闪过,学生就跟不上;字一放大,能看的内容就少,老师上下左右操作屏幕,学生一不小心就跟不上节奏,都不知道老师讲的进度到哪里了;把字放大到最大,坐中间或稍偏后都看着有些困难,当然也有视觉疲劳和老师讲得听不懂或乏味,前提学生们能看得见老师在白板写的是什么或PPT上写的是什么才能跟上课程。

(二)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新生导学课本意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找到学习专业的兴趣和找到学习的目标等,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考虑教学安排的结构性,从专业的开设情况、所在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就业情况、专业培养所需的能力等方面按照专题逐一介绍和讨论。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的专业新生导学课偏向讲专业知识,以专业知识代替新生导学课;有的专业老师讲思政,以思政代替专业知识传授;大部分学校对专业新生导学课没有具体规定,大部分是团队上课,每个老师讲自己喜欢或擅长的部分,没有具体考核。课程设计不仅要在内容上考虑知识的模块性,上课时间上也要做好分配,上课内容和讨论的时间要有良好的搭配。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定向性,知识尽量引用权威的、最可能前沿的,教学内容与现实尽量相符。新生导学课,要突出“导”,能较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迅速自如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三)教学规则与资源分配不恰当

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在上新生导学课时往往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传统的PPT教学省时省力,但不能利用翻转学堂、情景教学、互动教学、企业观摩等方式方法创新课堂,最终教学效果则会停留在表面。PPT教学也有讨论的环节,但要想趣味、具体和科学地把导学课程呈现出来还是不容易的,毕竟专业课涉及的实体环节难以展现出来。在采访中,部分老师觉得课时不多,设计太多新的环节,浪费时间而且学校不一定支持,尤其是到企业观摩等。当然老师们都有自己习惯的常规教学方法,上课时感到轻车熟路,教学环节创新费事费力,极有可能出现既出力又不讨好的情况,所以很多老师还是墨守成规。

四、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新生导学课教学设计改进方向探索

根据新生导学课开设的规律,结合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新生导学课开设的实际情况,其中需要时间积累才可以改善的方面,就是教学班级规模偏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定层面上来说不是学校本身的愿意,而是有外部结构性的原因。一方面是办学资金短缺,目前难以按照小班教学的目标配置足够多的课室,尤其是活动课室和实验室;另一方面是师资短缺,各个专业缺少权威教师,同时职业能力过硬的博士或有大企业经历的高级人才也很紧缺[4]。

当前可以改善的方面,集中在课程设计方面,就是如何高效有趣地组织新生导学课。例如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过程时间的控制、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有效配置、教学载体根据教学内容多样化、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都是可以通过结合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系统精细地设计教学,优化课堂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载体、教学过程等,达到提升新生导学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新生导学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分析

(一)适当减少教学班规模,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新生导学课以研讨为主要方式[5],因此要在有效条件内适当减少教学班级的规模。首先,学校根据现有教学条件压缩教学班的人数,这样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能更近距离地与老师接触,还可以更靠近讲台,与老师互动更有效,听课更有效率,听不见、看不清的现象也能有效避免;其次,老师在课堂面对学生数较少,可以方便老师更有效地掌握课堂信息,可以对每位学生了解得更清楚,便于因材施教,还可以更有效指导和督促学生学习;最后,减少时间成本,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有效安排时间,便于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提高,同时对课后作业的辅导也能分配好时间,更加精准地辅导学生。

(二)课程设计突出结构性,加强指导和考核

学校要根据新生导学课的特征,结合所招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尽量把知识进行模块化编排,再依据不同模块设定教学方法、教学场地、教学手段等。首先,新生导学课知识的编排最好是学校成立专项小组,经过充分讨论,科学设置模块,例如校史校情模块、专业历史和定位模块、知识与技能模块、就业模块等;其次,每个专业成立新生导学课小组,根据学校的模块,编排各自专业特色的内容以及匹配的教学场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最后,学校通过督导对承担课程的老师进行听课、指导和考核,一方面可以督促老师按照程序和才情更好地上课,培养好学生;另一方面可以为老师上课进行科学的指导,让老师的师德和技能得到相应提升,同时上课更加贴近学校资源现实、专业本身实践和学生的能力实际。

(三)聚焦实践能力建设,科学分配教学规则与资源

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除了培养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注重培养职业技能。因此,新生导学课先从现象或具体操作开始再回到课堂讲解理论知识会更加让学生容易消化和理解。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知识体系,按照新生导学课不同模块到相应的场景进行学习。学校和专业的情况介绍,要到校史馆、博物馆观摩和听讲解员授课;专业的理论知识模块要去对应的实践能力的行业或企事业单位观摩或实训,然后再回到课堂讲解理论知识,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还要有翻转学堂、情境体验、案例、讨论等方法辅助上课;就业或创业模块要请行业或企事业知名人物来课堂传授经验等。总的来说,要把社会所需能力和理论知识体系进行融会贯通,按照结构化的操作,让学生适应大学环境,了解专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会自学和探索。

猜你喜欢
结构化导学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