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会”的哲学思维探究

2022-03-22 23:01胡佑飞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哲学思维

胡佑飞

摘  要: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的传统节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转为了土家族的民族符号。追根溯源,女儿会的蕴含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 思维,体现了原始母系氏族时期的女性崇拜思维;同时女儿会体现了改土归流后的社会心理嬗变,是土家族传统文化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自觉调试。

关键词: 女儿会;土家族文化;哲学思维

1 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思维遗留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的女儿会发源于恩施市石灰窑和大山顶一带,其发 展和演变已有三百余年的时间,已形成鄂西南土家族地区重要的民间节日 习俗。女儿会对于女性意义重大,因为她们在短暂的一天内可以自由选择 心仪的对象,已婚女性甚至可以与旧情人约会,在约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女 性拥有极大的自由,这有悖于汉族的儒家哲学传统,具有独特的民族哲学 思维特征。

“女儿会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她的主题是‘女儿’们,是以女性占主 导地位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传统民族盛会。由此,女儿会的文化渊源,可以 追溯到母系社会及其女性文化時期。”[1]这种女性意识归根结底是母系氏 族社会对女性崇拜的原始思维遗留。毫无疑问,盐水女神的传说证明了清 江流域母系氏族的存在。从《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对《世本》的转 述来看,盐水部落创造的文明要优于廪君部落,一个“鱼盐所出”的地方 物产较为丰盈,适合人类居住,其物质条件要优于五姓部落的赤黑二穴。 “在原始的农耕民族间,种植工作,往往是由妇女负责的,因而经济中心 也就倾于妇女这一方面。”[2]通过《世本》中短短的文字来看,盐阳虽然 不是传统的农耕民族,但盛产鱼盐的盐阳,女性打鱼和制盐的技巧优于男 性,也因此掌握了家庭和部落的经济基础。“在那种社会中,妇女以一个 主要给养者和土地主管者的资格,取得了家庭中心的地位。”[3]因此女性 崇拜是母系氏族社会重要的社会特征,自主选择配偶是其重要的权利。这 种原始哲学思维的特征一直延续并注入土家族的民族心理了。

女性的生殖繁衍能力是母系氏族女性崇拜的第二个重要原因。马克 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 活本身”;与此同时,“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活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 一些人,即增殖。”[4]女儿会的发源地之一石灰窑原名“十个棚”身处高 山,是一片荒原。明清移民促进了人口的迁徙和文化的交融,先后有张、 薛、李、腾、杨、田、覃、曹、黄、王十姓人家在石灰窑搭棚定居,十姓 来到了高寒偏远石灰窑后,急需人口开垦荒地,因此生育和繁衍成为非常 重要的任务,女性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提高,这正好合乎母系氏族 时期人们对女性的崇拜。由此可见,女性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生 育繁殖能力,都是女性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的重要成因,这正是女儿会形 成的社会原因。反之,女儿会节日习俗本身也正好体现了原始母系氏族时 期的女性崇拜思维。

2 改土归流后的社会心理嬗变

改土归流对整个鄂西南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巨大。这种 政治性的社会变革让不仅改变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瓦解了封建领主制的土 地关系和土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从此中央王朝的行政权力可以完整地在此 行使。后改土归流时期鄂西南山区的社会心理发生了大的转变,女儿会正 是这种社会心理在民风民俗上的集中反映。中原王朝的儒家礼教随着改土 归流政策的施行来到恩施,清鹤峰知州毛俊德在《文告》中规定婚姻“男 女人道之始,不娶同姓,即异姓必无亲属服制,然后请凭媒妁,两家通知 明白,依礼聘嫁”,同时明确“婚姻为人伦之首”。由此,鄂西南土家族 地区相对自由的传统婚约习俗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取而代之。但是 传承千百年的土家族文化传统对国家权力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抗阻性,尤其 是在相对闭塞的石灰窑、大山顶等高山地区。儒家礼教遮蔽了女性的自由 爱情和婚姻,但这种遮蔽并不会割裂社会对传统自由婚姻的传承。“女儿会不仅是对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传统婚俗的固守,同时也是地方文化传统和 地方性知识在社会变迁中的自觉调适和延续。”[5]这种延续恰恰是通过女 儿会这种隐蔽的方式进行,《十个棚女儿会》关于女儿会的起源正好印证 了这种民间的隐蔽方式。女儿会是“以过月半为由的情人幽会”,“祭亡 人,过月半,往往成为多情男女幽会的幌子,尤其是已婚妇女,如有旧情 人,往往借回娘家过月半之际与情人会面。”[6]女儿会的出现有一定的原 始思维和文化习俗的遗留,只不过女儿会中已婚妇女利用“过月半”之机 幽会旧情人,具有更深的道德和政治因素,是国家权力意志强行改变社会 习俗出现的产物。土家女性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中挣脱了道德的羁绊,摒弃 封建伦理中的“忠贞”,得到了社会大众心理的默许和认可,是土家女性 在特定时空的人性狂欢。同时“以歌为媒”是土家族千百年的婚恋文化 传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剥夺了女性的婚恋自由,他们用《哭嫁歌》来骂媒人,控诉封建 礼教。女儿会上歌谣成为了传情达意的工具,用这种方式来找寻自己心仪 的对象,隐蔽的方式表面上迎合了儒家礼教对“男女授受不亲”的道德要 求,却能够借此来换来短暂的人性自由。在儒家婚恋习俗的挤压下用歌谣 这种浪漫的方式也体现了土家人乐观的世界观。改土归流改变了整个鄂西 南地区的社会心理,激发了他们社会观中的反抗精神,女儿会的形成是他 们反抗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反抗中他们用女儿会这种巧妙的方式来“以歌 传情”,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3 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自觉调适

女儿会起源于石灰窑、大山顶等高山偏远地区,具有时空的限定性。  当整个土家族社会都被中原王朝推行的儒家文化影响着的时候,女儿会的  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不可否认的是,特定  地区和特定时间通过节俗方式对儒家文化的抗争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原  文化对土家人民社会观的影响。自由恋爱的婚俗习惯逐渐远去,儒家礼教  的“发乎情、止于礼”在女儿会本身得到了很好地印证。女儿会这天自由  恋爱象征着“情”的解放,但是回到日常生活,一切由行为须回到“礼” 的道德规范。土家儿女的社会观正好契合了儒家思想对“君子”的定义,  “孔子理想中之‘君子’,为能以真性情行礼者”[7]。

结束语: 由此可见,女儿会延续了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崇拜的原始思 维,体现了土家族先民们的哲学社会思维;在改土归流后,女儿会地产生 体现了土家族的社会心理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土家儿女的聪慧和在长期 以来的乐观的社会生活态度,既体现了儒家思想影响下对传统的传承和对 现实的反叛,更体现了土家儿女对中原儒家哲学思维的迎合和不断适应。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恩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恩施土家女儿会[M].北京:中国文 史出版社,2010.

[2][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4]尹阳硕.社会转型视野下的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妇女[N].光明日报,2014-02- 26(014).

[5]湖北省恩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恩施土家女儿会[M].北京:中国文 史出版社,2010.

[6]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768501705389

猜你喜欢
哲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思维研究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哲学探要
哲学思维与治国理政
政治学科知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胡塞尔认识真理之路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运用哲学思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从哲学高度认识与把握新常态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