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价

2022-03-22 11:20汪明越
今日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治疗率期组异位症

汪明越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410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疾病中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是由子宫内膜组织在非正常位置种植并生长导致,成因多种多样,该疾病在女性群体中十分常见,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较轻,较难诊断。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为成熟,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是常用的治疗方式,由于各时期发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成为提高疗效,减少风险的重点[1-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差异,以指导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案的规范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2 月收治的156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伦理委员会批准;②经病理检査、腹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年龄≤63 岁;⑤手术治疗者已签署知情同意,自愿手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肺、肾、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④吸烟者;⑤酗酒者。根据患者不同时期分成四组,分别为青春期组(31 例)、育龄期组(65 例)、妊娠期组(27 例)、围绝经期组(33 例)。青春期组患者年龄10-19岁,平均(17.3土2.6)岁;病程1~5 年,平均(3.3土0.9)年;初潮年龄10-15 岁,平均(12.7土1.0)岁。育龄期组患者年龄20-40 岁,平均(30.7±3.9)岁;病程1~5 年,平均(3.1±1.0)年;初潮年龄10-15 岁,平均(12.3土1.3)岁。妊娠期组患者年龄20-33 岁,平均(29.6土4.1)岁;病程1~5 年,平均(3.2±0.9)年;初潮年龄10-15 岁,平均(12.5±1.2)岁。围绝经期组患者年龄41~63 岁,平均(53.9±4.5)岁;病程1~6 年,平均(3.5±0.7)年;初潮年龄10-15 岁,平均(12.7+0.9)岁。四组患者病程及初潮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四组患者均采用针对性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治疗方式,可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对非生殖器官畸形患者可先选择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行手术治疗;对生殖器存在畸形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对妊娠期患者定期进行B 超检查,密切关注孕妇及胎儿的情况,指导患者注意营养均衡,若发生先兆流产症状应进行保胎处理,若因疾病影响生育,则及时选择手术治疗。①保守治疗:应用诺雷德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给予患者口服米非司酮30mg,1 次/d,在月经来潮时给予诺雷德3.6mg 皮下注射,每隔28d 注射1 次,持续用药3 个月。②手术治疗:对于年轻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行病灶切除术治疗;对于无生育要求且月经量增多的患者,行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对于痛经明显的患者,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于已生育,且年龄较大而症状明显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治疗;手术方式均经患者同意。病灶切除术方法:患者选择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腹壁做切口,在抚摸下注射林格氏液,分离腹膜及腹膜下组织,充分暴露病灶,采取活检钳将病灶及周围2cm 内组织剥离,切除,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缝合,加压包扎,术毕。子宫内膜去除术方法:排空膀胱,患者选择截石位,全麻,消毒外阴及阴道,扩张棒将宫颈扩张至8mm,在B 超阴道下,将一次性三维双极网状电极前段置入宫腔,锁定把手,前后、左右的轻移网状电极,平稳推至宫底,打开,封闭宫颈外口,输入患者子宫的宽度及长度,开启电源,启动,将射频消融器取出,评估宫腔,术毕。子宫动脉栓塞术方法:患者选择平卧位,局部麻醉,对股动脉穿刺,通过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技术引导下行造影检查,对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选择明胶海绵颗粒,并对动脉注入甲氨蝶呤50mg。子宫切除术方法:行静脉及气管插管吸入复合麻醉,患者选择仰卧位,常规留置尿管,对患者腹部的皮肤消毒,在脐孔下进行穿刺,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在左侧及右侧下腹置入穿刺套管,以便手术器械放入。经腹腔镜观察,子宫切除术是将子宫周围的血管、韧带切断,缝合阴道残端。③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选择腹腔镜下手术,在术前、术后服用药物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比较四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ASRM)情况,包块腹膜、卵巢、输卵管、直肠子宫凹陷4 部分,对其病灶大小及粘连范围进行评分,I 期(微小病变):1~5 分;II 期(轻度):6~15 分;III 期(中度):16~40 分,IV 期(重度):>40 分卜铁②比较四组选择的治疗方式情况。③比较四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白带增多、痛经、月经异常、盆腔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经B 超检查后,包块消失;有效:白带增多、痛经、月经异常、盆腔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经B 超检查后,包块缩小至少50%;无效:与上述不符。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子宫内膜异位症ASRM 分期情况对比围绝经期组患者I 期患病率低于青春期组、育龄期组、妊娠期组,II 期患病率低于青春期组、妊娠期组,III、IV 期患病率高于青春期组、育龄期组、妊娠期组(P<0.05)。见表1。

表1 四组子宫内膜异位症ASRM 分期情况对比

2.2 四组选择的治疗方式情况围绝经期组患者保守治疗率低于青春期组、育龄期组、妊娠期组,手术治疗率低于青春期组,高于妊娠期组,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率高于青春期组、育龄期组、妊娠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组患者保守治疗率高于青春期组、育龄期组,手术治疗率低于青春期组、育龄期组,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率低于育龄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期组患者,保守治疗率、手术治疗率低于青春期组,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率高于青春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方式情况

2.3 四组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对比四组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5。

表3 四组患者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对比

表4 四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对比

表5 四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于女性各时期均可发生,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各时期发病原因不同,且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各有不同,探讨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拓宽治疗途径,现分述如下。

3.1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剧烈运动、经期卫生及月经异常等有关。该时期患者通常肩负学习任务,而无生育需求,治疗方法应集中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保护患者生育功能[4-5]。本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常见,患者ASRM 分期以I 期和II 期占多数,治疗时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轻症患者以保守治疗为宜,本组青春期I 型和部分II 型患者疾病较轻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部分II 型及以上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采用手术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临床治疗效果较佳,说明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保守治疗为主,辅以手术治疗的总体方针,可获得较好效果。

3.2 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期以I 和II 期为主,由于育龄期女性多数有生育需求叫治疗应尊重患者需求,采用个性化治疗。本研究中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I 型和部分II 型患者疾病较轻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部分II 型及以上患者采用手术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3.08%,治疗效果略低于青春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育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医师应根据不同患者个体情况,应联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3.3 妊娠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妊娠期是极为特殊的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虽然不高,但需要引起重视,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谨慎,需要考量治疗方案对母儿影响,以保胎为主。对有症状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尽量减轻临床症状,在用药时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的药物[6-8]。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总有效率为85.19%,与青春期组、育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妊娠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满意效果。

3.4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相关文献[9-10]报道,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特点是症状严重,ASRM 评分高,恶变率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33 例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III 期和IV 期18 例,构成比例明显高于青春期、育龄期和妊娠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在治疗方法上,28 例患者采用手术或手术结合药物治疗,保守治疗患者仅5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4%。与青春期组、育龄组、妊娠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型高,且不需要考虑生育问题,因此在治疗方案的制定时为消除安全隐患,缓解患者症状,降低恶变风险,应首选手术治疗。

3.5 不同时期的患者不同方案选择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理特点不同,目前认为,应根据病理生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中显示,不同时期的均有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而总体疗效无显著差异,其中包括妊娠期组患者22 例,说明微小以及轻度病变采用保守治疗是可行的,而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种手术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使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并且在不同时期患者中,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后仍然可能存在疼痛复发等,如果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考虑联合治疗的方法[11-14]。综上所述,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病情分期等综合考量治疗方式,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

猜你喜欢
治疗率期组异位症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卵巢癌中核因子-κ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2的表达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