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大学生体质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与成效分析

2022-03-23 10:13王运土杨彬彬
山西青年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评分

王运土 杨彬彬 陈 佳

1.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2.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25%以上。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文件同时指出“要完善学分制,实现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这说明我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已经纳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如何利用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是我们现在和将来需要探索的课题之一。文章结合课内外一体化实施改革,以广西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对比三年的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评分,取得较好的成效。研究可以为我国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与高校教学改革相融合提供有益借鉴,为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借鉴性帮助。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问题亟待解决

大学生体质健康一直是高校教育的焦点问题。从全国第七次监测——《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数据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突出在男生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有下降。而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表明,我国大学生体质总体下降,但速度放缓[1]。但迎来了新一轮的问题,大学生肥胖率持续上升。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显得尤为关键。相对课余时间相对充裕的大学生,只靠体育课则无法实现提高身体素质的提升,应结合课堂与课外,综合考虑,才能起到明显效果。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国长期以来“重智育、轻体育”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偏重文化课学习,忽略体育锻炼,人们在思想上觉得体育是可有可无的,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引导和强化学生体育意识为主;其次由于体育资源配备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高校应加强师资、场馆建设;最后体现在学生生活方式上,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让学生养成了熬夜、玩手机、打游戏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结合《标准》与体育公共课,引导学生建立体育健康目标,从不良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

(三)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创新的需要

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国家有文件,但没专项经费,导致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其二,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政策,然而面对全国众多学校,监管工作难免无法覆盖全面,导致有些学校应付了事,执行者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而测试的数据“失真”[2];其三,学校领不重视体育,具体实施者工作能力欠缺,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无反馈与干预,条件所限,多数学校不能有效地将测试成绩反馈给学生,进行健康干预。结合体能测试与体育课堂进行改革,可以弥补之前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不足,同时丰富体育课内容,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规范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保障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完善数据反馈工作,是一大整合与创新。

二、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

(一)学校决策引导

为配合本研究,2018年广西外国语学院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印发《广西外国语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广外〔2018〕80号),文件指出执行《标准》要按照国家要求,体质健康测试作为评优评先、毕业审查的重要依据。学校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也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改革创新缔造了条件。

(二)《标准》测试成绩学分化

依照国家《标准》测试内容与评定办法,从2018级开始,将《标准》成绩直接换算为体质健康测试课程的成绩,开设有学分无学时课程,分四个学期测试,总学分为1,每年测试成绩及格(60分及格)才能获得相应学分,每学年,不及格者可在第二、四、六、八学期补考一次。毕业时获满体质健康测试1个学分的学生准予毕业,修不满学分则不能毕业。具体成绩与学分分布,见表1。

表1 体质健康测试学分对应表

(三)将《标准》测试成绩与课外锻炼融入体育课成绩

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增强,采取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策略,把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为全面增强学生体质,配合实验的完成,自2018年起,学校采取公共体育课成绩改革,期末成绩=技能成绩(60%)+体测成绩(40%),从一定程度刺激了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平时成绩=出勤(40%)+课堂表现(20%)+课外跑步(40%)。平时成绩中,课外跑占比40%,课外跑利用运动世界APP进行后台检测,要求学生每学期不低于26次跑步,每次不低于2000米,强化了学生锻炼的持续性,但在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原因,此项内容暂时中断,另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的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2018级学生在2020年已经是大三,不再开设体育课,也就意味着只有学分评定办法才能制约学生继续锻炼。

三、试验对象及测试内容

(一)实验对象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校测试实际情况,选取2521名女生,608名男生,纵向对对2018年、2019年与2020年三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利用数理统计法分析课内外一体化改革实施的前后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变化,探究改革创新实验的成效。

(二)测试内容

测试根据《标准》中规定测试内容,表现身体形态的身高、体重;表现身体机能的肺活量、1000m(男)/800m(女);表现身体素质的立定跳远、50m、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测试项目由专任体育教师组织实施,分工合作,制定负责具体项目,以保障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为减少人工处理误差,所有测试均为仪器测试。

四、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成效分析

(一)三年总成绩对比的描述性统计与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基于观测到的均值。

误差项为均值方(错误)=51.279。

*均值差值在.05级别上较显著。

利用SPSS对2018—2020年的体测成绩(包括:总分、肺活量、1000m(男)/800m(女)、立定跳远、50m、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到的方差分析模型的Sig.值均小于0.05,表明模型都是显著的,意味着不同年份对体质健康总成绩及各单项成绩的影响效应是显著的。以下对总分及各单项评分进行具体分析:由表2可知,2018—2020年总分的均值分别为72.515、74.852、72.030,其中2019年的平均分是最高的,2018年和2020年的平均分相差不大,而2020年平均分比2018年的稍低。表2给出了三年总分的均值差值、均值差的标准误差、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以及均值差值的95%的置信区间。而从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2018年和2019年的总分之间差异显著,2018年和2020年的总分之间差异显著,2019年和2020年的总分之间差异也是显著的。综上所述,2018—2020年的体测总成绩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019年的成绩是最优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说明改革的效果较为明显,如果此项改革继续实施下去,良性效果将会很明显,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与2018级大三不开设体育课原因导致实验成效稍微下降。

表2 2018—2020三年描述性统计与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N=3129)

(二)身体各项指标的纵向对比与描述性统计

*均值差值在.05级别上较显著。

1.身体形态特征变化分析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身体形态的指标,是对身高和体重的综合评判,其计算方法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体重的评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正常、低体重、超重、肥胖。男生BMI范围在17.9~23.9属于正常范围,为100分,女生BMI在17.2~23.9属于正常范围,为100分。其中低体重与超重的评分是80分,肥胖为60分。平均值越接近100分,就说明正常身体形态的同学越来越多。由表3可得出,体重指数的平均得分:2018年最低为94.85,2019年有所增高为95.61,2020年为94.92,比2018年稍高。说明2019年是改革成效最明显的一年。

表3 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描述统计量

2.身体机能特征变化分析

《标准》中指出,肺活量是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800米和1000米是衡量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指标,是人们心肺功能指标的重要依据。由表3可以看出,2018—2020年的肺活量评分中,2019年的平均成绩是最高的为71.21分,2018年的平均评分是最低的,2020年的平均评分比2018年的平均评分高0.3分;由800M(女)和1000M(男)2018—2020年的平均分中,2019年的平均评分最高,平均评分分别为66.22分和64.37分,2020年的平均评分均是最低,平均评分分别为60.88分和56.35分。由以上数据可得出:代表呼吸系统机能的肺活量趋向于稳定,通过跑步可以得到提高,提升空间不大;中长跑运动在锻炼以后,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新冠疫情长时间不锻炼,下降幅度较快,说明心血管机能下降较快。

3.身体素质特征变化分析

爆发力与协调素质。立定跳远与50米跑,立定跳远和50米跑的成绩主要反映学生下肢爆发力与身体协调能力,在增强训练以后,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有一定提升,但在停止训练以后,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就会有明显的回落。由表3可以看出,2018—2020年的立定跳远平均评分中,2018年的平均评分最低为59.90分,2019年的平均评分最高为67.42分,2020年平均分为63.64分。2018—2020年的50米跑平均评分中,2018年的平均评分最低为67.71分,2019年的平均评分最高为74.48分,2020年平均分为69.13分。在增设中长跑的项目后,学生的腿部爆发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但关于跑步的项目,增幅和降幅差异不是很大,仅靠单一的训练无法解决,需要采用专项练习,科学化的精准对接,才会有较高的提升。

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表现柔韧的项目,是学生韧带、肌腱和肌肉的综合表现测试。由表3可以看出,2018年坐位体前屈平均评分是最低的为59.09分;2019年的平均评分有显著提升,比2018年的平均评分提高了25.77分,为84.86分;2020年的平均评分与2019年的平均评分相比,稍微下降了3.58分。在没有体质测试的学期,仍然实施体能成绩作为体育课成绩的构成部分,加入立位体前屈的测试,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立位体前屈成绩的大增幅。另受疫情的影响与2018级学生不再开设通识体育课的影响,2019年的成绩稍有下降。

力量素质。仰卧起坐(女)与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是表现女生腰腹力量的重要指标,体现核心力量。引体向上是表现男生上肢力量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以看出,2018年仰卧起坐平均评分是最低的为67.74分,2019年的平均评分有显著提升,比2018年的平均评分提高了4.15分,为71.89分,2020年的平均评分与2019年的平均评分相差不大,但总体平均分不算太低;2020年引体向上平均评分最低为56.36分,2018年的平均评分为56.83分,而2019年的平均评分相对2018年有显著提升,为60.78分。可见跑步对提高心肺功能效果较为明显,对力量型项目刺激不够明显,表现力量的项目,需要有专项训练,才会提升,仅靠跑步,提升幅度较小。

五、结语

随着国家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深化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课程改革模式已势在必行。学校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应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的体测程序与课程管理,及时反馈,精准查找不足,科学合理的干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营养土壤与良好环境[3]。通过对广西外国语学院和广西财经学院2018级本科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改革发现,经过系统的中长跑训练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刺激下,学生的各项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受疫情和学时限制,学生体质有较小幅度下降,说明改革需要持续进行效果才会更好。另外一些力量性和柔韧性的项目,需要有科学的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评分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讨厌的理由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