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理念下开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2022-03-23 07:39周永仙
开封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享民俗文化文创

周永仙

(开封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开封是八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包括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十分丰富。近年来,开封市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化产业本身的产值占GDP的比重较低,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投入不足,龙头企业缺乏,集群效应还没有形成;人才短缺,创新创意不足,文创产品不丰富。文化产业发展上的这些不足阻碍了开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步伐。当前,开封正在走文化强市之路。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这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共建才能共享。只有人人参与建设,全民协作,才能实现全民共享建设成果,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确保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共享是指全面共享,不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而且共享精神文明(包括文化、教育等方面)建设成果。在“共享”理念下,我们应转换切入问题的角度,将植根于开封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打造独具特色的开封文化产业,促进融合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开封文化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开封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开封作为大宋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城,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文化+’战略。近年来通过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较好,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及占比全省领先。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共7825家,其中规模以上263家,规模以下2615家,个体4947家;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 106.55亿元,比上年增长 10.9%,总量居全省第5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4%,高于全省(3.01%)2.63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2 位。”“文化项目投资逐年加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小微文化产业(小型文化产业企业和微型文化产业企业)成为开封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小微文化产业单位数量多,成为文化产业单位的构成主体。“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小微文化产业单位5755家,占全部文化产业单位的99.2%。其中:小型企业 1335家,占比 23.0%,微型企业4420家,占比76.2%,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共44家,占比0.76%。”[3]

文化产业属于高增值性产业。高增值性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投入比相对较低。文化产业的生产模式不同于传统产业,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生命线,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最大动力,科技要素是文化产业的根本支撑。文化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较大幅度增值,就必须走创新这条路。

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可以带来知识总量的累积性增长,有利于信息共享,能够促进企业联动,可以弥补产业内部经济规模较小的不足。同时,文创产业聚集还可以对周边产生辐射效应,促进产业链的最终形成。另外,文创产业聚集有利于吸引人才、挖掘资源,提供更多基础服务,促进文化消费。

“少量的大企业,大量的小企业”是文创产业的基本构成。在小型企业中,工作人员从几名到几十名不等。由于人少,因此组织较为灵活,组织的成本较低,空间适应性较强。开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经过一定的改造和系统梳理,文创产业扩大规模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文创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是开封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要深入挖掘可用文化资源,增加企业相互关联,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共享,推动开封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资源共享理念下开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围绕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相关产业群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1]开封应围绕传承宋文化,建设相关产业群。具体来说,可依托清明上河园、龙亭、天波杨府等著名景区,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带动艺术陶瓷、印刷、包装、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二)围绕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相关产业群

开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不在少数,著名的有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刘青霞故居、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等。可以按主题来划分,将这些红色教育基地串连在一起,推出红色文化主题游。还可打造红色文化演艺类项目,设计推出主题创意产品,实施“创意产业+红色文化”工程,推动相关文创产业发展。

(三)围绕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建立相关产业群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民族灵魂的寄托,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独具魅力。要加强黄河文化遗迹、遗产的保护和文物修复工作。可以认定一批黄河文化村落、打造一批民俗文化小镇,为黄河文化传承、保护提供载体,同时,吸引文创人员入驻,打造黄河文化产业。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进行演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增强黄河文化的吸引力,增强人们传承黄河文化的内在动力。要引导文创企业转变设计理念,推出更多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品,形成特色。要将黄河文化融入开封传统节日庆典和特有的节庆活动中,与传统民俗结合起来,推出一些适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以激发人们的学习和体验兴趣。总之,要加大黄河文化的宣传力度,使黄河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黄河文化走出去,将黄河文化发扬光大,提高黄河文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四)围绕传承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打造相关产业群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开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书法名城、戏曲之乡,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雕塑、雕刻、剪纸、北宋官瓷、宋廷灯笼、虎头鞋、镶嵌葫芦画、玻璃画、纸刻、烙画、蝈蝈画、石刻、碑刻等数十个品种。打马球、蹴鞠、斗鸡、斗狗、秋千、抖空竹、撂石锁、抽陀螺、放风筝、甩鞭等民俗文化活动更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4]。民俗文化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甚至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发展民俗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要本着传承保护的目的,遵循传承保护的原则,按照“拾起来——强起来——走出去”的思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首先,突出重点,创建品牌。打造创意产业不可能全面开花,要突出重点,选择一些优势项目作为优先发展对象,打造一批相关产业。应将开封目前比较出名的民俗文化项目集合起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建品牌,并且让品牌的影响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在这方面,要与相邻市区进行合作,实现产业融合、资源共享,合力打造精品民俗文化创意项目。其次,创建创意产业园区,打造民俗文化产业链,推动与民俗文化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出民俗文化品牌项目,给民俗文化的展示提供舞台。可借助目前比较成熟的地方文化展示平台,比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等,进行民俗表演,传播开封民俗文化,促进中原地区民俗文化交流,大幅度提升开封文化产业知名度。当前,要将开封小吃文化做大做强,进行创意设计,充分发挥其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开封州桥夜市的盛况:“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曹家从食。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5](P43)传承千年的开封夜市小吃,遐迩闻名。“开封小吃夜市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色,成为地方形象的重要代表。”[6]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对小吃街进行现代化改造,有效解决小吃夜市发展中的几大突出问题,使之成为兼具民俗文化特色和现代都市风味的标志性场所,拓展夜市小吃文化发展空间。

三、结语

开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应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大力发展开封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融合创新,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开封文化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共享民俗文化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