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2022-03-23 07:39
开封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张 怡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它是其他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生命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主要责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自身责任和工作重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持之以恒,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教育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一方面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另一方面也使大量不良信息产生。那些分辨力不强、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容易被这些有害信息误导,迷失方向,甚至走入歧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成效。改革开放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潮涌入我国,造成社会上特别是青年群体中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的场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核心地位,重新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促进他们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并增强其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一)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传统意义上以经济水平、军事水平等硬实力为主的竞争,而是包括制度、文化、理念等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经济、科技与人才的竞争,掌握核心科技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纵观整个世界,每一次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大发现与创新,都与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息息相关。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是实现科技突破的关键因素,对国家发展能够起到助推作用。因此,国家间关于核心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青年在我国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是优秀青年的汇集地、优秀人才的诞生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社会责任。在高等教育中,只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树立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为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起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使其自觉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高度重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中国高校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必须保证高校政治方向的正确。如果高校的政治方向错误,就会导致办学根本丢失,人才培养偏离目标。要想保持政治方向的正确,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校风学风教育等。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突出课程特色,强化其育人功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事业全面发展。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既不能重能力培养而轻品德塑造,也不能重品德塑造而轻能力培养,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品德塑造和能力培养必须齐头并进、共同发力。既拥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的毕业生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渠道,实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近现代史等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帮助学生获得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历史的正确认知,树立符合社会主旋律的价值观,通过实践课程,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人生价值,勇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时代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培育时代新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显著上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争取再用几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动荡不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从未如此接近。现在,我国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进入21世纪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新媒体突破了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性,不仅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互动性强,而且传播面和受众面都得到显著扩大。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深刻影响,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青年学生对新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是互联网媒体的最大受众群体,他们平时更倾向于从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由于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不强,对某些消极的社会现象缺乏理性认识,所以容易掉入网络媒体上别有用心之人所设的陷阱,最终导致其价值观发生偏移。新媒体时代,面对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的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坚定政治立场,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现实表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当前,单一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朝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客体,他们可以多渠道接收信息。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也可使学生由原来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应对,探索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活力。

(三)守卫意识形态阵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开放的大门打开,一些西方价值观念也趁机进入并迅速传播开来,对我国国民的思想观念造成冲击。进入新世纪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快速普及。对我国来说,它在造福国民的同时,也为西方价值观念更加方便快捷地进入创造了条件。现在,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其手段变得更多,方式变得更加隐蔽,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大学生正处于巩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互联网媒体的重要受众群体,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巩固。无数事实表明,西方敌对势力正在与我们争夺青年学生。高校是高质量人才的输出地,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必须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学生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引领,提高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乃至情感认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力争在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取得优势,有效降低错误社会思潮和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路径

(一)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3]“立德”是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正直无私、忠诚守信、遵纪守法等;“树人”是指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只有那些具备高尚品德和突出能力的人,才能成为一流人才。高校在履行立德树人使命的过程中,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主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实现的有效保证,能够对青少年进行合理引导和科学培养。”[3]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迈好步、起好头。

(二)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而且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加强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树立信息化理念,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推动其创新,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教育成效。第三,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输状态,使学生从原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传播者,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现在,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接收信息和发送信息都非常便捷。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的想法,在平等对话的语境下,与学生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使教育内容入脑入心,改善思政课教学效果。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些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为高校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未来的主力军,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以及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们与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对广大青年学子极具感染力与教育意义,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高尚品德、增加思想深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显然,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优质资源库。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红色文化教育为引领,坚定政治方向,努力提高实践效果。高校要深入挖掘、积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以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成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时代,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首先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为在职教师提供宽阔的成长平台,鼓励他们进修深造,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式,构建不同层次的思政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包括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等党政管理人员及专职辅导员,这支队伍由这两大部分组成,属于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党政管理工作者和专职辅导员则通过宣传、管理、指导、策划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支队伍在育人上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他们共同承担育人职责,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科学性、规范性、灵活性[4]。

四、结语

我们党历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提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不断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