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研究

2022-03-24 01:53杨晨李晓宇白付维高扬
中国铁路 2022年1期
关键词:起重机救援应急

杨晨, 李晓宇, 白付维, 高扬

(1.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安全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81;3.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3)

0 引言

重载铁路在我国铁路货运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应地,保障重载铁路运营安全、在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高效的应急救援处置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铁路应急救援进行了相关研究,王强[1]研究德国铁路应急救援制度和体系,对我国铁路突发情况下的救援工作具有借鉴意义;Tang 等[2]研究铁路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构建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马伟斌等[3]开发了基于二级架构的新型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设备、设施智能监控系统,可实现对隧道内设备、设施的有效监控;李小平[4]提出采用分布式多任务、多阶段动态群体决策方法,构建应急救援决策的复合型多层次逻辑结构体系,为铁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撑;孙鲁泉[5]设计研究了基于ZigBee 技术的隧道应急通信系统,有效解决了隧道应急通信难题;陈钉均等[6]从铁路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3个阶段,构建了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钱生校等[7]构建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为铁路隧道安全和运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唐力等[8]基于构建的铁路应急救援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应用TOPSIS 方法计算得到综合评估值,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分析评价。

上述研究重点主要针对普速、高速铁路的典型场景,对于重载铁路突发事故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情况研究相对较少。重载列车牵引质量大、编组辆数多、列车长度较长,给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带来更大挑战。虽然目前传统铁路的应急救援建设已较成熟,但关于重载铁路应急救援,在组织方案[9]、体制机制建设、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培养、物资装备储备和调配[10]、培训演练、应急信息报告及响应处置等方面,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几乎没有专门针对重载铁路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满足重载铁路突发事件特性要求的专用救援装备较缺乏、传统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对重载列车起复救援显得有些“有心无力”等。因此,亟待在科学评估既有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

1 构建体系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现状和特点,选取合理的评估指标、构建科学的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可更全面地评价目前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客观反映重载铁路应急救援水平。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见图1)。

图1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

1.1 应急救援制度预案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制度预案可细分为2 项2 级评估指标,其中对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细化,涵盖3 项3 级评估指标(见图2)。修订完善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可有效增强预案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图2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制度预案评估指标

1.2 应急救援机制建设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包括9 项2 级评估指标,其中,应急组织指挥可进一步细化为3 项3 级评估指标;应急救援路地联动涵盖7 项3 级评估指标;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涵盖4项3级评估指标(见图3)。进一步完善重载铁路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可有效提升应急组织管理能力。

图3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评估指标

1.3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包括4 项2 级评估指标,其中,应急处置能力可进一步细化为3 项3 级评估指标(见图4)。

图4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评估指标

1.4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包括5 项2 级评估指标,其中,救援基地设施涵盖4 项3 级评估指标(见图5)。建立充分运用和协同的救援装备物资保障体系,加强灵活机动、适应性强的救援装备配置,不断优化救援设施设备布局,使各类救援物资和预案完善可靠。

图5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评估指标

2 典型站段实例

应用构建的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分层次科学评估重载铁路典型站段的既有应急救援能力状况。

2.1 应急救援制度预案评估

(1)应急救援规章制度。已制定了救援列车组织、救援演练培训中心管理、救援列车等工作制度,及事故救援的召集和出动、救援设备的检修保养和更新、起重机出租和收费办法、救援技术培训和技术竞赛等相关制度。

(2)应急救援预案。在站段层面制定了重载铁路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等,且内容覆盖较完整、全面。

还明确了救援列车事故救援组织程序、铁路事故救援起复作业安全制度,编制了各型救援起重机故障快速处置手册、各型救援起重机起重量限制图表手册、各型机车车辆起复方案手册、各种地形地貌及危险品起复方案手册。

应急救援制度预案能够满足重载铁路应急救援需求。

2.2 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评估

(1)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建立了包含铁路局集团公司和站段的救援领导小组、救援指挥中心、现场救援指挥部等不同层级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明确规定了相关机构职责和具体工作制度。

(2)应急信息监测预警。基本建立了重载列车行车安全检测监测体系,具有一定的应急信息监测预警能力,但相应的技防手段还不够成熟完善,存在进一步强化提升的空间。

(3)应急信息报告。建立了现场铁路工作人员发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逐级快速上报的工作制度。

(4)应急响应处置。建立了根据不同事故等级标准由相应机构分等级启动应急响应处置机制。

(5)应急信息发布。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报道工作组,专门负责第一时间按规定要求对外发布应急信息,做好舆情调控。

(6)应急救援路地联动。全面涉及地方政府、公安、消防、医疗、武警、军队、社会企事业组织的应急救援力量联动处置,目前只是形成了初步的路地融合格局,还存在进一步强化提升的空间。

(7)事故调查处理。可及时根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确定的权限组织参与调查,并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严格按照调查结果进行处理。

(8)事故善后处置。建立了完善的事故善后处置程序,可及时总结分析已结束的应急救援工作。

(9)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具有一定的重载救援列车修程投入、救援设备机具更新换代投入、救援人员培训投入,但未设置应急救援专项资金。

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能够满足重载铁路应急救援需求,但在应急信息监测预警、应急救援路地联动、应急救援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强化提升。

2.3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评估

已组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1)人员数量、专业配置、文化程度。由于救援人员待遇相对机务段其他人员较低,救援列车工作人员主要由老、弱、病等人员组成,存在一定的缺编及人员流动频繁问题。

(2)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了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应急救援模拟演练,近年来具有一定的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经历。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能满足重载铁路应急救援需求,但仍应保证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人员素质。

2.4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评估

(1)重载救援列车、救援起重机、救援机具设备。目前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装备,但存在部分设备老旧失修、性能不稳定、重载专用救援设备研发不足等情况。

(2)救援物资。运输部门与周边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签有协议。

(3)救援基地设施。基地演练设施、基地演练教学教具对于重载铁路的针对性不强,配置相对不足。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基本能够满足重载铁路应急救援需求,但在应急救援装备更新换代、重载救援机具设备研发、救援基地演练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强化提升。

2.5 总体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评估从应急救援制度预案、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装备物资4个方面,综合衡量该站段的总体应急救援能力,基本能够满足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的实际需求,但在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装备物资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进一步强化提升的空间。

3 基于评估结果的应急救援能力优化分析

根据重载铁路典型站段的应急救援能力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虽然现在传统铁路的应急救援建设已经比较成熟,但重载铁路应急救援工作仍然有待完善。通过总结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的经验及教训,特别是某些典型重载铁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应急救援工作方面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3.1 适时修订完善应急救援法规制度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重载铁路的应急救援法律法规,铁路应急救援的纲领性文件长时间没有更新发布,如《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2007 年铁道部令第32 号)、《铁路救援列车管理办法》(铁道部运装机运[2008]82 号),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重载铁路应急处置工作需求、适应新时期重载铁路救援列车管理工作,不利于重载铁路发生事故后现场的快速处置。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载铁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法制建设,在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重载铁路安全相关立法,健全完善重载铁路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体系,并结合重载铁路应急救援工作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强化重载铁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制保障。

3.2 健全完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模式

(1)救援启动。由于部分重载铁路事故的发生位置相对偏僻,在地图上不易查找,导致救援列车人员不能快速准确到达事故地点。可考虑优化既有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模式,在事故发生后,由事故现场人员第一时间利用手机发送位置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将事故位置及相关信息转发至相关救援人员。

(2)救援指挥。在多单位、部门参加救援的情况下,存在多人指挥或者指挥不动的问题,应在应急救援管理办法中明确各责任主体,确认指挥主体,统一指挥,协作分工。

(3)信息共享。机务系统负责事故救援,但对于事故发生后车务系统的信息(如车号、编组形式、人数、乘务人员信息等)需要相关人员逐步确认才能获取,影响救援组织效率。因此,各层级应急救援机构应明确报告程序、方式和时限,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部门应按规定程序第一时间向上级单位、部门报告。

3.3 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人员队伍建设

救援列车人员存在缺编及人员流动频繁问题。此外,由于目前全路安全态势维持稳定,各救援队伍普遍缺乏实战救援经验。建议进一步强化完善救援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对各级应急救援人员关于救援知识、机具使用技能的培训和演练,救援演练要按实战要求,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3.4 研发重载铁路专用应急救援设备

重载铁路救援轨道起重机急需更新换代。一是目前部分站段救援列车配备的200 t 进口救援轨道起重机因受挂配重时间较长,起重机自质量较大(对路基要求较高),事故救援期间势必造成起复时间较长、起重机限动等不可控因素,不能满足重载列车的起复需要;二是目前部分机务段救援列车仍配备100 t 伸缩臂起重机(起重量受限),截至2020 年,该型起重机已使用29 年,按照铁路轨道起重机检修管理相关规程,铁路轨道起重机使用寿命比照机车管理,最长不能超过25 年。由于使用年限过长,起重机主要部件老化,易发生次生事故,甚至危及安全。

针对重载铁路运输特点研究的专用救援装备较少。重载线路桥隧比例大,涉及部分特殊地段,例如高路堑、桥隧等地段,救援轨道起重机发挥作用有限,而现有的顶复、拉复救援装备均针对普速铁路及普通机车车辆设计研发,很少根据重载铁路线路及机车车辆特点开展应急救援专项研究。同时与重载铁路救援起重机配套的吊索具研制较少,极大地限制了重型救援装备(如现有200 t 轨道起重机)性能的发挥。建议重点研发与重载救援配套的专用设备,并配备应急救援专用机动车辆,配齐先进、实用的救援机具,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3.5 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社会力量参与重载铁路救援时:

(1)现有救援预案中,铁路与公路及地方救援力量的融合考虑较少,地方救援力量参与重载铁路救援的设备运输、人员协作方面还有待进行专门研究,如社会救援力量如何快速到达事故地点发挥作用等问题。

(2)如何快速调用社会救援装备,涉及社会救援装备备案、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等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重载铁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3级应急救援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重载铁路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全覆盖的应急救援网络,包括与地方政府、部队、医疗、消防等相关单位的应急救援联动(见图6)。

图6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网络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国重载铁路典型站段的应急救援现状,系统开展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相关研究,从应急救援制度预案、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装备物资4个方面构建了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分层次科学评估了重载铁路既有应急救援能力,基本能够满足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现场实际需求,但在体制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装备物资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进一步强化提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重载铁路应急救援在法规制度、组织指挥模式、人员队伍建设、重载专用设备研发、路地联动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和短板,提出优化改进措施,有助于补强短板、从整体上提升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水平,对保障我国重载铁路应急救援处置、提高救援效率、减少事故损失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起重机救援应急
浅谈起重机双限位的设置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象形起重机
随车起重机的优化分析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