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全视域下公安院校忠诚文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2022-03-24 10:34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公安

丁 灿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30138)

作为以培养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即人民警察为目标的公安院校,必须把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从而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总体安全提供有力警务保障的警察职责意识与警务职业能力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其中,人民、社会、国家是警察履行职责的逻辑起点。这是基于我国国家总体与人民整体、社会基本面彼此关联,相互依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模式,与某些国家的人民、社会、国家处于深度撕裂的局面,鸿沟无法弥合的现状截然不同,从而决定了我国公安院校必须从人民、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警务目标格局上建构自身的教育教学框架。因此,公安院校要保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强化忠诚文化的塑型,着力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忠诚履职,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迎战各种社会风险与危险的职责意识与职业能力,确保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免受威胁与侵犯。

一、政治安全的思维范式

(一)政治安全的意涵

政治安全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1]对于一个拥有近十四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七十余年持续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实现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综合国力持续提高,科技、文化、民生各领域取得显著进步。这些成就本身为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因我国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在现阶段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同时还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必然带来的不适与冲击,以及伴随当前全球性新冠疫情大流行、战争、制裁与反制裁等的国内国外风险因素频出,国际形势不安全因子迭加,人类社会风险的演进因此愈加错综复杂,维护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以往更为突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4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对政治安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国政治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根本组成部分,是全球安全稳定格局的重要一环。

(二)我国政治安全的根本任务

我国一切国家利益、人民权利和社会发展都必须建立在政治安全这一根本前提之上。只有政治安全,我们才能科学理顺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各种重大矛盾,产生的各种重大问题,应对各种国内国际重大社会风险与危险;只有维护好政治安全,才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合理的政治调控和政治策略,保障和实现最广泛的人民利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执政安全,是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任务。”[2]257只有明确并贯彻这一“两个坚持,一个确保”的根本任务,才能以强有力的政治优势稳步推进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政治安全思维范式,对于为党和人民培养现代化警务人才的公安院校而言,是其履行自身职能的根本保证,对公安院校忠诚文化建设发挥着直接现实性的引领作用和建构作用。

二、基于政治安全的公安院校忠诚文化内涵

(一)忠诚与忠诚文化

“忠诚”一词的词义是因认同、热爱或信仰而忠心不二地付出,无条件维护和捍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邓世昌“以身殉舰”、李大钊“瘅精瘁力以成之”、陈树湘“断肠赴死,英勇牺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毛泽东“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袁隆平“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稻粱谋,为民生计”、钟南山“疫情就是战场,逆行就是冲锋”、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些代表人物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血脉至今,从来不缺“忠诚”基因,他们内心根植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从而生成坚定强大的行动力,勇于担当,无条件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把“忠诚”这种基于人的自觉意识的优秀品质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培养,使其普遍化,并成为这一群体成员自然而然投射到自己的行动之中的特征,不需要提醒或酝酿便可自觉表现出坚定地维护和不可妥协地捍卫信仰的目标对象。这种忠诚品质一经形成,便成为他们的鲜明印记,在群体成员的观念形态、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等背后时刻隐含或外显它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整体上的观念与行为的表征效果构成“忠诚”文化。

(二)政治安全属性的中国警察忠诚文化

对于依法使用武力,并在遇有严重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下可以依法使用武器等国家强制性权力形式的中国警察而言,忠诚文化就是全力贯彻执行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无条件维护和捍卫党的执政权威,全面履行对国家、社会、人民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与发展服务,这一使命任务必须成为包括他们的思想观念、警务行为、他们的生活等在内的隐含和可见的表征意义的总和。这种包括所有警察个体在内的群体性忠诚品质至关重要,否则,国家强制性权力包括惩罚权、侦查权、行政管理权等权力形式的运行就容易发生偏离,从而造成社会矛盾加深,社会风险和危险加重的局面,甚至如某些国家表现出的警察成为国家与人民二者对立、撕裂的工具。

(三)公安院校忠诚文化的内涵

公安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党和人民培养现代化警务人才。因此,我国公安院校必须着力涵养政治安全属性的中国警察忠诚文化,为我国现代警务人才塑型群体性忠诚品质。如何依法、有效地防范化解现实社会的各种风险与危险,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为现实社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治安行政管理与执法服务,履行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护航者,捍卫者的使命任务,现代化警务人才不仅需要完备的公安专业知识体系的支撑,过硬的公安管理、处置、打击能力作保障,更需要深刻理解党对公安工作的指导方针,把握好公安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观念中形成认同、热爱或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违法犯罪现象、各种社会风险和危险面前,能够准确辨识和科学应对,在未来履职具体的警务行为中,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地执法、服务,为国家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绝不动摇、妥协、变通,无条件维护和捍卫人民、社会、国家的发展与安全,确保公安工作与党的治国理政策略高度契合,发挥公安工作作为党的治国理政的核心职能作用。因此,公安院校要涵养政治安全思维,生成忠诚文化,形塑新时代警务人才在大学的专业化教育教学阶段开始就具备鲜明的 “忠诚”的政治品质。

其一,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核心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政权保卫机构就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维护根据地安全稳定局面和党的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1937 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宣告成立,随即设立以保卫党,保卫革命武装,保卫抗日民主政权及保障人民权利为工作职能的政权保卫机构——边区保安处。[3]面对当时汉奸、特务、土匪、顽固分子,在边区进行的各种破坏、暗杀、造谣、捣乱等活动,边保处在边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锄奸运动、警戒盘查及肃清盗匪的工作,使处在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治安秩序从极端混乱的局面彻底扭转,边区政权安全得到稳固,民众抗战热情逐渐提高。以边保处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公安力量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走与群众相结合的路线,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严肃、纯洁保卫队伍,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完成了保卫无产阶级政权、防止和打击敌对势力的阴谋和破坏,维护辖区安全稳定,保护人民利益的使命任务。

新中国警察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维护安全稳定局面而与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坚决斗争的历史。自1949 年至今,70 余年的国家发展史,同时是一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公安机关依法履行人民专政职能的历史。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依法采取相应的国家权力形式,包括依法实施治安行政管理权力和依法行使侦查权力、强制权力、惩罚权力,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甚至采取物理强制性的武力形式摧毁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在历时性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领导,针对不同时期国家中心工作的转型升级所面临和产生的各类安全问题,有力有效地履行专门职责,确保了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所需的安全稳定。我国公安工作不断取得的成就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表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公安工作的核心所在。2017 年5 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9 年5月7 日至8 日,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指出公安工作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公安院校应以此为行动指南,建构政治首位的忠诚文化格局。

其二,确保人民性的公安队伍本质属性是基本前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是我党百年发展的历史总结与生动写照,体现了党的执政理想与执政信念,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鲜明立场和价值信仰。[4]公安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嵌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包括政治生活中的人权保障、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以及经济生活的公平正义,从个人的合法权益到合理让渡为社会、国家的整体利益,都必须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本质属性才能有效保障和维护。公安工作全部的警务行为必须真正做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脱离群众,不偏离党的治国理政方针,在与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以及抗震救灾、抗疫管控等严峻的社会危机应急处置面前,警务行为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最有力的配合、拥护、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公安工作目标,取得显著的公安工作成果。“枫桥经验”“110 报警平台”“城市快警”“一村一辅警”“国家反诈App”“交警12123” 等公安名片,既是公安工作坚持人民性的方法论,也是坚持人民性取得的工作成果,是警察这一武装性质的国家力量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现实体现。公安院校忠诚文化应紧扣“人民性”的教育教学面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贯彻始终。

其三,强化斗争精神的公安主责运行特征是现实策略。当前,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任务,法治政府建设是主体工程。在全部的国家政府组成部门和其应履行的专门职能中,公安工作具有鲜明的斗争性。通过我国《人民警察法》第二章职权予以保障的警察权力包括治安管理权,强制权与处罚权,限制、管制、驱散权;侦查权,盘查、搜查、调查、讯问、逮捕权,刑罚权,使用警械武器权。所有这些权力形式都指向规制、惩罚甚至剥夺,明显的强制性和武力特征必然使具体的警务行为面临躲避、对抗甚至报复的情形。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指出,要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这一重大目标任务面前,公安工作的权责范围加大,力度加强,要求更高。因此,公安工作在国家权力和法律总体框架内,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保持昂扬的斗争态势,直面当前重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传统领域传统行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与危险,坚决履行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与问题的公安主责,要保持直面危险、伤害、报复的勇气和决心,确保国家权力中警察权力的硬权力形式不能弱化、软化、虚无化,进而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因强有力的警务保障,实现各组织主体的有序运行和良性互动,确保人民、社会、国家的和谐稳定局面。因此,公安院校忠诚文化就是要围绕“斗争精神”培养学生,强化学生对未来警务执法标准与要求的适应性,不断提升学生不畏黑恶势力和各种社会风险与危险的职业意识和履职能力水平。

三、公安院校忠诚文化的实现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5]525忠诚文化要在公安院校中发挥作用,使“忠诚”深刻嵌入公安院校学生的意识、观念,并成为他们个人品质的鲜明特征,必须有一个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到的“现实生活过程”,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象性实践活动生成。因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5]196作为主体的公安院校学生,在全部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的实践性、过程性地建立自己在具体化的周遭生活世界之中的“忠诚”反应心理与行为机制,不断经历忠诚文化经验熏染,逐渐掌握并且坚决拥护党的公安工作方针政策,深入理解我国人民对安全的现实需求,学习如何履行我国警察职责义务,从中持续地获得自己的警察身份认同,体会警察的社会价值,调整、提升自己的行为方式,完成“忠诚文化”对个体生命的塑造过程,公安院校学生由此内生而成“忠诚”的政治品质。公安院校以全体学生忠诚品质的生成为目标,并形成坚持稳定、长效生成方式的机制,从而生成了自身鲜明的“忠诚文化”的公安院校特质与氛围。

基于忠诚文化的直接的实践性和过程性的生成逻辑,公安院校主要从以下四个具有典型性和可实现性的路径展开。

(一)课程、课堂思政的教育面向

公安院校忠诚文化的生成首先要明确警察的忠诚图式是什么?即警察以怎样的行为完成职责任务,以及行为背后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因此,一是要开发多维度思政课程门类,并执行非思政类课程思政标准,以课程、课堂为抓手,把人民、社会、国家的观念、形态、具象、机理等,与警务专业知识模块融合成有机组合体,实现教育教学全链条上专业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融会贯通,强化二者目标一致、价值一致、利益一致、行为一致的培养方式。二是要深入挖掘党史、国家史、民族史以及警察史中厚重、鲜活的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红色情感,在现实社会的各种斗争中提炼忠诚基因,从历史与现实的集体经验中总结、开发承载相关人民、社会、国家的新集体经验,如建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中国航天精神、脱贫坚与乡村振兴精神等等,梳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中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精准可靠的关联数据,使思政生动活泼,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三是实现思政赋能,帮助学生构建富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未来工作蓝图。在历史现实和社会现实的深度剖析中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逐渐摒弃个人、小我的局限,心怀国家、社会、人民,凝练向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成长成才的忠诚政治基因。比如公安院校学生在学校的统筹、组织下,参与到抗疫、奥运等国家重大事件、活动的安保工作中,积极投入到交通安全知识、禁毒知识、反网络诈骗等中小学校、社区、乡镇等的各类安全宣讲活动中,以及救危救困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国家、人民安全需要的精准解读

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风险也明显表现出它的现代化形态。技术、资本、制度、环境等因素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要素,也可能激发并演变成社会危害。这种新型社会危害与传统型违法犯罪的发生向度截然不同,其演进逻辑往往具有认知缺失、无动机、隐匿性、超规模化的特征,速度之快和危害的深度和广度有时可达到惊人的程度,甚至可以造成摧毁性的后果。如通过互联网技术、资本归集和贷款制度的设计,形成强大的资源优势,成为众多网络贷款平台的运行路线,却最终沦为扰乱我国金融秩序、滋生暴力、黑色产业链的场域,给社会和许多家庭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在某一区域、甚至在国家、国际之间大规模流行的疫情,可以短时间使这一区域的经济、民生全面陷入低谷,具有引发社会心理恐慌及社会失序的危险。由此,风险社会的演进逻辑表明,我国国家、人民安全需要已表现出更多新要求。公安院校一是要积极搭建广泛的学生践行群众路线的机制或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社区、乡镇、企事业单位,直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问题与困境,观察并参与针对性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公安院校学生零距离精准解读现实社会各领域的国家、人民新安全需求,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处置。二是要不断拓宽“公安院校——公安局”二者“校局合作”长效机制,与一批警务工作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公安机关合作,建立多种类型实训基地,扩大警察师徒规模,通过多元化实习带教模式深度观摩、参与侦查办案,理论联系实际,从中精准理解国家安全需求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夯实公安院校学生未来维护国家安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校准打击各领域违法犯罪的方向和标准,为提供高水平警务保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打赢能力的培根铸魂

对于警察权力的国家武装性强制力而言,打赢能力关系党和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没有打赢能力为支撑的忠诚是非常危险的。与风险社会的风险演进逻辑相适应,我国公安工作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致力于城乡社区协同治理和警务服务体系建设,把警务保障“最后一公里”思维转换成“最初一公里”思维,突出公安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源头治理。[6]要实现“最初一公里”的警务效能优化,必须要强化打赢能力。以果断的出击效能保证对违法犯罪现象的打早打小,以鲜明的取胜效果保持对潜在的违法犯罪倾向的威慑,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武力惩治和最少的危害后果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警务服务。因此,公安院校一是要开发各类警务实战的实训科目。诸如抓捕、搜查、拦截、交通管制、现场勘查、解救人质、远程取证、跨区域协作等等,推动实训与警务实战的深度耦合,开展警务实战的仿真实训、现场推演、对抗演练,强化实训的针对性、适用性、验证性,提高学生科学研判警务任务、警务对手、警务环境的能力,在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和打赢能力上聚焦用力。二是要努力建立针对新兴重点领域,诸如公共卫生、数字经济、大数据技术、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互联网金融等的各类多主体协作机制。以涉及防疫管控、互联网技术、研究机构、公共服务部门、银行等专门工作或机构的新兴领域典型案事件为引领,不断开发出包括专案组民警、公诉人、主审法官、案事件当事人为主讲人的讲座或讨论会,拓宽学生视野,了解特定领域的风险要素、风险节点、风险转化成危险的技术路线以及危险类型,探索防范化解新兴领域在运行轨道上失序或者脱离、甚至反噬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方法措施,培养学生在新兴重点领域、新兴违法犯罪高发领域的克敌制胜的本领。使我国新生警力具备忠诚履职、有效完成警务保障的能力,在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前可持续发挥核心作用。

(四)政治性警察仪式的有效展开

2017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公安 “十六字”总方针,2020 年7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人民警察节、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警旗并致训词。在党和国家层面充分肯定了公安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并高度重视公安队伍建设的持续性。在我国“十四五” 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历史任务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国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由此,公安院校要充分发挥这些重要会议活动以及在精神层面凝聚而成的文化符号对忠诚文化的建构作用,如以“十六字”方针、警察节、警旗、警训、警歌,和党旗、国旗、国歌等意义符号为标志,举行各种严肃活泼的政治性警察仪式,包括升旗仪式、宣誓仪式、队列汇报演练等仪式,在庄重严整的集体活动中旗帜鲜明地唱响爱党爱国的主旋律,强化学生忠诚的情感版图,夯实学生的警察职业担当,把公安院校学生塑造成具有党所要求和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忠诚勇敢、纯洁可靠的警务人才,确保未来公安队伍持续保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生生不息的内在驱动力,在与各种不断出现的社会新动向的交汇、互动、碰撞、以及冲突中始终立场坚定,行动坚决。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公安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公安报道要有度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