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03-25 22:29黄结贤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数学阅读阅读兴趣

黄结贤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更注重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有机转变,培养学生具备有效自主的学习能力成为教师的一项首要任务,而有效地开展数学阅读则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完全有必要的。文章将从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精选阅读内容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教学氛围;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也是一种数学课程阅读教材,是教材编制者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出来的,具有极高的学科阅读价值。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能力和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及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现代的数学方法和观点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呢?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爱好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和不断发展个人能力的最大内生动力。但是,中小学生很少真正对于学习阅读有关数学知识文本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心理上引导和帮助学生,激发中小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教学活动载体,从数学实际出发,在学生阅读之前,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必须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颖而有趣,同时也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外材料阅读时的导入片段。

教师出示故事片段:猴妈妈买了3个同样大小的西瓜分给小猴三兄弟吃。猴妈妈把第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4块,给了老大其中的1块;老二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2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给了他2块;老三更贪吃,非要吃3块,猴妈妈就把第3块西瓜平均分成12块,给了他3块。

师:三个猴兄弟谁分到的西瓜最多呢?

生1:老三吃得最多,因为老大吃了1块,老二吃了2块,而老三吃了3块。

生2:我觉得不一定,虽然老三吃了三块,但是妈妈在分西瓜的时候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12块,而老大的西瓜才平均分了4块,但我一下子也不能判断谁吃得最多。

生3:我觉得三个兄弟分到的西瓜是一样多的。因为老大吃了这个西瓜的[14],老二吃了这个西瓜的[28],老三吃了这个西瓜的[312],我画了一下图,发现他们的大小是一样的。

(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数学课本)

《猴妈妈分西瓜》既有着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节,又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学生想读、愿读,从而在阅读中分析,在阅读中思考。虽然,大部分学生知道三只小猴子分的西瓜是一样的,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也能在画图中找到答案。但对于为什么同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取出不同的份数,表示大小相同的具体原因,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阶段。在这种数学表达产生障碍时,再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欲望,并促使学生在阅读时“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解决问题。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是学生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古今名言和名画:笛卡儿的“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的“热爱书吧——这里是知识的源泉”等。寥寥数语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或书后的阅读材料,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活动。當前,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外读物存在偏、窄、少的现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如在数学活动课或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小故事演讲比赛、趣味数学解答等活动,让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方法。在提倡“少做题,精练习”的前提下,教师要鼓励学生抽出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阅读有关书籍,丰富自己的数学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数学阅读能力。

二、掌握阅读方法

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因此,掌握有效的阅读数学文本的方法是高效数学教学的关键,我们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参与阅读。

(一)咬文嚼字,反复阅读

数学阅读要做到认真细致,而且必须精确到每个字、每个符号,才能达到“内部语言转化”的目的。填空题、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从而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出知识或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文字题“40除36的商减去0.8,差是多少”,多年来学生的错误率一直很高,其原因就是学生读题时没有做到咬文嚼字,没有看清“除”和“除以”的区别,没有理解“除”和“除以”两个词意义的不同,从而列出错误的算式:45÷36-0.6,正确的算式应该是:36÷45-0.6。因此笔者给学生的口号就是解答题目,就是要咬文嚼字,读懂每一句话,看清每一个字,这样才能真正看清题意,正确解题。

(二)质疑问难,比较阅读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学会提出问题,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阅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应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要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等方面去琢磨和思考。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为一种读书方法。通过比较,将数学阅读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网络。如阅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过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建构起知识网络。

三、精选阅读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对阅读内容进行精选,开展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时,也能分清主次,知道该怎么读,在读时能自主发现问题、勇敢提出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养成尊重课本、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方法地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给他们设计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完成课外的数学阅读活动,使他们将来走进社会能够自主学习。

当然,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充分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他们真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芳,徐维东.让阅读在数学教学中闪光[J].才智,2008(12).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数学阅读阅读兴趣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优化氛围,提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气神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如何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数”山有路“读”为径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