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2022-03-25 05:42郭晓蓥丁繁姜元方王军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2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胜任医学生

郭晓蓥 丁繁 姜元方 王军燕

[摘           要]  目的: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中可用性探究及效果。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西医临床班约54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以2015级中西医临床班约5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内学习学生选择常规教学方案,实验组内学习学生则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临床技能训练课程应用于其中,对两组医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记录,分析应用价值。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检验学员的临床技能操作评分以及满意度评价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引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其临床思维,同时还符合“互联网+”背景下当前医学院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    键   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061-03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行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各医学院在开展临床技能实训教学时所用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注重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模式的融合力度,以此确保医学院学生的综合需求得到满足,为其步入实际岗位夯实基础[1]。2020年特殊时期,作为一名以实践操作为主的临床技能学授课教师,如何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并将线上学习跟线下学习有机结合,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要求“以本为本”,回归本科教育,而医学教育改革倡导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技能训练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临床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更要让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胜任力,尽快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能够符合临床医疗岗位需求和应对较为复杂的医患环境[2]。现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和“一考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已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技能素质的医学生,本课题组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基于“雨课堂”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和运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为指标的形成性评价体系[3-4]。为进一步验证在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及效果,本文选取2015级、2016级学生各54名展开相应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校2015级中西医临床班约5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6级中西医临床班约54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对象采用均质性原则,实验组中学生年龄区间值为19~21(20.4±1.9)岁,对照组中学生年龄区间值为19~22(21.9±1.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均为同一专业学生,前期课程目标要求均相同,后续对比研究有意义。

(二)方法

对照组:根据学科设置的专业特点,结合教学大纲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采用教师讲授相关临床技能操作步骤及操作要点、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为期末技能操作考核的终结性评价。

实验组:选择基于“雨课堂”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并采用形成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具体方式如下。

1.课前确认教学目标。临床技能训练面向多个专业授课,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对于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岗位胜任力要求不同。针对本实验研究对象,在课前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期望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结合国家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进行分析、梳理,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师想要教”转变为“学生想要学”。

2.线上教学:主要通过“雨课堂”进行,根据课前确认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线上发布的相关资料,包括技能操作基础知识课件、操作视频、相关学习资源、预习测试题,让学生课前提前学习,熟悉相关操作流程,并以限时测验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根据测验结果总结、梳理教学重点、难点。

3.线下教学:主要是在教室集中学习,教师规范演示技能操作,并根据线上教学中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及演示,将知识点进行串联,有側重地指导学生。将学生分成9组,每组6名,进行分组练习及情景模拟,并运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评分表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4.课后补充教学资源:课后用“雨课堂”推送拓展资料,如相关研究文献、临床最新技术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以问卷调查形式反馈教学效果,在下一次授课中进行调整。

5.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阶段,包括对课前预习课件、操作视频的观看学习情况,课前预习测试情况,通过情景模拟及DOSP评分表,学生的自我展现、交流互动情况、课后作业情况,并量化打分,加强对学生学情的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

(三)观察指标

1.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包含思维能力评分、临床操作能力评分两项成绩,每项总分值均为100分。

注:2组学生的各项评分标准、评分教师均相同。

2.教学满意度:该指标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收集。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软件选择SPSS 21.00 for Windows,确认两组患者t、χ2检验值,判断检验值与P值之间的关联性,借此对本次研究结果中的指标进行评估,确认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检验学员的操作评分以及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三、讨论

随着高校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要求“以本为本”,回归本科教育,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了打造高校“金课”的要求,“金课”的建设标准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5]。当代大学生获取资讯渠道多元,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接受知识被动,课堂显得乏味、枯燥,且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低迷、创新能力弱、参与度低,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模式应用在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教育也不例外。2020年更是将“互联网+教育”推向了前台,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数百万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利用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做到了“云开课”。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技能训练这门课程将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外科学及相关临床科室最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进行了整合,作为一门培养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连接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更快、更好适应实习阶段学习的桥梁课显得更为重要。而医学教育改革倡导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因此临床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更要让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胜任力,尽快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能够符合临床医疗岗位需求和应对较为复杂的医患环境。对于医学生来说,岗位胜任力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还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临床技能训练要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培养出既能胜任岗位要求,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素质的医学生。

同时,根据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国家对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将实行分阶段考试模式,第一阶段考试安排在医学生完成临床见习时进行。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第二阶段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性质为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其中实践技能考试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根据新的考试模式,要求医学生要更早接触临床,而临床技能训练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课程,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素质的医学生,必须以医学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更符合实际的临床技能训练模式和评价体系。

目前,临床技能训练授课模式仍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考核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实施,原有授课模式及评价标准存在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在授课模式上:仍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没有进行个性化授课,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下降,教学效果较差;授课内容仍以单项技能操作为主,考核评价仍以闭卷笔试为主,对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培养不足;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性评价,既是一种考核方法又是教学手段,弥补了终结性评价标准单一、方法简单的弊端。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及时反馈,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性观察做出的动态评价[6]。形成性评价的指标可以是多方面的,在本次课题中将课前预习课件、操作视频的观看学习情况、课前预习测试情况,以及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评分表均作为形成性评价指标。通过对课前相关资料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并督促学生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DOPS主要考核操作技能及臨床思维,并在病例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协作能力。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在操作练习中直接观察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馈指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教学,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改进,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疾病诊治、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综合能力。

雨课堂具有推送课件、随堂测试、弹幕互动、投稿反馈等功能,合理运用雨课堂,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灵活开展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课堂练习时间。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将临床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情景,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合适的教学主线,通过有效的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问题,通过雨课堂推送,学生在获得问题后进行线上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在线测验的方式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以学生作为中心设立教学内容,以“会做、做懂”为目标,然后在线下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前期学习效果,讲解重难点,在学生解决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后,通过课后推送的补充学习内容自主学习,完善相关知识。最后学生经过评价、纠正,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现代互联网时代下改革教学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并且将教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使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的素质与创新性能力,指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构建主动知识,不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互帮互助,构建新型师生、生生关系,这也是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现代互联网时代下改革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通过雨课堂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发送预习、自学资料,课后补充相关拓展材料,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线上与线下模式可以随时切换,避免因一些不可抗力导致的线下停课而影响学习进度。同时,本课题采用操作视频的观看学习情况、课前预习测试情况及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教师在操作练习中直接观察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馈指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教学,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改进,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引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本身也获得了教学素质的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学期间采集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的解析,为科学、客观的教学评判提供了保障,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得到提升。在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还需要累积更多的实践经验,保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足多维度的教学需求,保证临床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刘志燕,周谊霞,等.以综合案例模块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5):72-76.

[2]张显文,李红,訚战能,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2):4-8.

[3]林川,田玲,刘俐,等.以Mini-CEX为工具的形成性评价在妇产科本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9):72-73.

[4]佘君,洪群英,郑玉英,等.基于MiniCEX-DOPS的形成性评价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7).

[5]余欣然,陈云志.“金课”背景下对分课堂在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分析[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11(6):49-51.

[6]刘恒,沈洋,周万津,等.“互联网+”模式下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形成性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9):9-1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胜任医学生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