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下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研究

2022-03-25 06:09胡雪苗高伟张庆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2期
关键词:师范类理念专业

胡雪苗 高伟 张庆秋

[摘           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对人才培养效果有一系列规范化要求,认证理念的践行成为当前育人的重要举措。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与英语课堂深度融合,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特点,对课程的各个教学阶段进行优化设计,提供较为合理、系统的教学设计方法,探索师范认证理念下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关    键   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英语应用能力;具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067-03

在传统的大学生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方式存在不足。基于师范认证理念,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对接社会需求,显得势在必行。师范认证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要义的应用式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和教育目标皆以最终的职业应用为标准。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路径以实际应用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和职业相匹配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打破以往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将师范認证教育理念合理融入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从根本上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内涵剖析

为全面促进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2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启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将认证结果作为师范类专业准入、质量评价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2018—2020年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开始进入试点阶段,2021年起,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这要求师范院校秉持认证理念,构建适应新时代社会、国家要求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培养胸怀教育理想,践行师德规范,胜任教学实践,拥有育人能力,学会创新发展的师范生,全力为师范专业学生成长奠定基础,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支撑。因此,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包括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要义。“学生中心”关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习效果。“产出导向”强调师范类毕业生的学习效果,即在学校学习掌握到了什么以及在社会能够做什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持续改进”针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后,构建更加全面、科学的质量保障机制,落实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重视学生毕业后的长期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基于师范认证理念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是以产出导向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评价体系三方面着手,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学科素养、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者。

二、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现状

当前,首先受初高中固有学习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参与性和互动性低,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自主应用英语的机会和动力。其次受传统的学习目标影响,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以输入与考试相关知识为主,忽视了语言应用的重要性,未能做到所学即所用。再次,由于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以学术性较强的科普或大众题材文章为主,很少有涉及学生专业知识或相关职业的专门性教材[1],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未来在社会上的使用率较低。最后,由于高校教师专业知识领域有限,且多以科研为主,缺乏师范类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未能完全掌握各专业的职业特点,难以将相关的英语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难以培养学生在该专业的英语应用能力。针对当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状,积极发挥师范认证理念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专业人才能力和质量。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下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赋予学生课程实施权利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之一是“学生中心”,以师范生专业成长规律为依据,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体作用,课程教学应“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2]颠覆传统教学课堂,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赋予学生课程实施权利。首先推动学生课程实施权利的回归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混合式教学、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翻转课堂学习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应用英语。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课程网站、线上互动群、配音App等多模态环境,推动学生开展多元互动,主动分享电影评论、影视配音、主题讨论、电影画报评论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媒介资源,并积极建构学习过程。学生在App、课程网站等多种渠道上,自主设计学习模式和时间,完成评论、录音、热点辩论等各项活动,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口语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其次,重建学生课程实施权利需要拓展教学资源,将单向、封闭、单调的学习平台转化为互动、丰富、开放的立体多维英语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慕课、国际级资源共享课等学习平台,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执行力;搭建QQ和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创造课程交流机会,这种长期的、受众面大的活动能持续性地促使学生把握课堂话语权,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二)构建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多维度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制订课程目标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之二是“产出导向”,以产出为导向,结合各个师范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制订合理、有效的课程目标。由于各个师范专业在未来社会交往和工作中对英语的使用需求不同,且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也不同,因此,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应设计不同的课程目标,精准衔接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其能有效帮助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明确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学习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即英语应用能力。课程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日常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在各自不同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课程目标来看,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课程为专业教育在师德、情感、意志品质、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等方面夯实了基础,同时专业教育则通过坚定教育理想信念,拓展和深化教育知识和技能等形式反哺和促进课程的学习。以大学英语课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大学英语课基于学前教育的毕业要求“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技能打下基础,而学前专业教育则可以促进英语的学习并对大学英语课提出学前教育的专业要求。符合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专业教育与课程目标有机结合,有力地保证了英语应用能力提升课程的专业性和师范性。

2.根据专业特色,制订不同的教学设计

以产出导向为标准,根据师范类专业的特色,聚焦于如何有效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即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展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遵循了“师德为基、能力为核、育人为魂”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师范主线、德能共美、应用创新”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师范主线,高度重视学生师德与师能的整体提升。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包括专业词汇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英语知识应用能力。

(1)通过课前的自由讨论环节,让学生涉猎专业最新动态,提升专业词汇应用能力。关于课前的五分钟自由讨论,学生自选与其专业相关的话题,先自行学习其专业相关英文文章、新闻、视频等,了解专业动向与时政,课上全英文分享,分享目的在于让学生共同了解专业发展,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学生能够了解并应用专业相关词汇。

(2)创设生活化语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采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体验、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技能性课程展示等方式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场景紧密结合,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模拟生活,运用真实的情境,从已知到未知,上课所用教学材料多样、新颖且被学生熟知,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美好回忆,使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通过生活化场景激活原有知识,帮助学生调整到最佳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对话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执行力,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合作研究、小组学习等方式,采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能力训练,激励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对话互动形式多样,包括对话、口语练习、地道英语模仿、新闻广播等。互动练习或问题的设置应分层设置、因材施教,从文本内容拓展到专业相关问题,如文本内容为教育的力量,从该话题拓展到作为其专业未来的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力量。树立学生师德师范意识,帮助毕业生形成学习共同体理念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交流方法,能在教育实践中与同学、教师、家长及社区积极合作。

(4)丰富作业形式,提升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将传统过度重视知识作业转变为多样化的实操作业,使作业形式更加富有生命力。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提供开放式作业,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英语解决专业知识问题,培养学生学科互通思想,帮助学生形成了解国内外专业动态的意识,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的应用方法。

(5)将封闭式课堂转变为开放式课堂,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教材,而是拓展到第二课堂活动。除了第一课堂,还构建了丰富的第二课堂课程,以支撑学生师德和师能的整体养成。课程还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开设了大量创新思维能力课程和应用创新课程,以及大量重实践运用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反思和应用。以外语学院为主体,举办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比赛、趣配音比赛、单词接龙、写作大赛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再到产出语言成果,在教育实践、第二课堂中培养应用能力,形成师德体验,进而逐渐转化为道德情操、日常规范、工作技能。课堂的开放性推动学生提升英语沟通能力,为其未来成为一名教师,培养与家长、学生、学校以及其他教育相关组织的沟通技能,在实践中学会倾听,掌握同家长、社区、同学、指导教师良好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在师德、英语应用能力、育人和发展等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养成。

(三)采用“全新”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路径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之三是“持续改进”,根据师范认证理念下新的教学模式、课程目标以及教学设计对评价体系进行反向设计,构建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全新”评价体系,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路径的持续改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教学模式、课程目标及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全过程追踪分析,形成“教—评价—改进—学”的闭环评价机制,反向设计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将过去单一的基于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多方面评价模式,将过去单一的自评模式转变为自评互评、校内校外评、学生工作单位评等多元评价模式。通过评价,检测学生对接社会需求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不仅是所学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质量。

四、结语

本论文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下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使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有了量化考核标准。在“学生中心”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分专业制订有效的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结合各专业不同的职业特点特色,制订不同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专业词汇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将“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于评价体系中,做到及时调整教学全过程,反思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途径与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倩.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旅欧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2):98-99.

[2]唐景莉.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11-12.

[3]周忠新,王艳文.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教育模式研究[J].英语教师,2018(7).

[4]竹玛.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 33(18):172-173.

[5]安翠英,胡静芳.大学英语教学中基于OBE理念的自主学习模式构建[J].考试周刊,2017(70):69.

[6]劉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0-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 18535.html.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师范类理念专业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