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学风建设运行机制研究

2022-03-25 09:09郑灵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风三全育人新生

郑灵敏

[摘           要]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学风建设也是高校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如何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把学风建设做得更好,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从创建网络平台信息公开;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制度构建“五优”模式;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动态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研究学风运行机制。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085-03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简单来说“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自此,在高等学校教育中“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同时新时代的到来为此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空间,如果我们能利用时代优势,从“三全育人”角度找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着力点,就有利于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突出思想引领、把握高校发展规律、重视素质教育。

一、通过今日校园等智慧服务平台,创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数据库

通过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和研发教育大数据中心,构建数字化校园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打造教风和学风建设管理的开放性服务平台,更进一步精准定位信息化建设方向;通过组建专业性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团队,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特定系统和模型,动态深化分析数据价值,不断推进数据挖掘工作,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校园信息化建设,从而不断增强学风建设。

大数据时代,结合当下课程思政的实际教学模式,以构建全员、全方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试着与社会上数据资源相对丰富的部门和媒体进行深入合作,借助其在大学生思政现状方面的大数据信息优势,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相同专业和相同年级班级之间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数据库,通过加强班级之间的不断联系,实现大学生之间的数据信息与大数据技术的互相作用,促使班级之间的协同共进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

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搭建“五优”模式,促进高校优良学风建设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强劲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学风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清晰地指出了路径。以建设优良的学风为目标,坚持贯彻“三全育人”的治学理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优良的师德师风为前提,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为基础,以数据管理、智能管理、精准管理服务为保障,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助推,着力实现全员参与,全程掌控,全方位指导,不断筑牢高校的学风建设基础,有效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在学风建设模式上从“五优”工程入手,以优良的师德师风促学风:即管理服务优、师德师风优、校园文化优、教学效果优、科技创新优。本文接下来着重就师德师风优和校园文化优两个方面来作一阐述。

(一)师德师风优

在高校中推选出人品好、道德品质高、教学反映好、有亲和力的师德师风标兵,作为学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示范标兵,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并且通过组织开展教学比赛、“四说一讲”活动(即专业负责人“说专业”、骨干教师“说课程”、教研室主任“说教研教改”、相关教师“说教学方法”等活动;“一讲”指教师“试讲课程”活动)、名师讲坛、先进典型宣传等系列活动,逐步推进教师树立崇高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不断增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理念,尽量让教师做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不断注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不断侧重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不断加强教学方法改进,不断考核教学效果,不断关注教师的教风优化。为保障实施效果,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共同负责实施具体工作。

(二)校园文化优

校园文化优的理念是以优良的校园文化育学风。校园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展开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主要目标开展工作,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比如各类文体活动、各级各类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校园文化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道德规范,是最根本的道德品质,是其他一切道德之基石,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我国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就不断进行诚信教育,按照大学制订的学生学术诚信条例严格要求大学生,条例对大学生的考试作弊等不诚实行为和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不诚信行为界定、行为表现形式等不诚信行为的处罚措施和申辩流程,都做了详尽的制度规定。国内有些大学建立的荣誉守则制度也是可以借鉴的,荣誉守则制度也就是在新生入学时,要求新生做出考试诚实、学术诚实、学习诚实的保证,并在荣誉守则上签名。此外,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课堂风气上下功夫,比如杜绝旷课、上课开小差、迟到等一些学风不良现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觉学习习惯,自我提高能力。最后,加强对大学生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对学风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嚴格考试纪律对学风建设非常关键。

2.加强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性教育。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性教育主要是从多方面帮助新生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以帮助大一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人际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自我适应问题。

人际适应问题。很多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前,根本没有真正过过严格意义上的集体生活,也无须处理人与人相处的问题,可是进入大学后,也就意味着要过严格意义上的集体生活,就必然面对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同学关系,或许还有新的而且复杂的宿舍关系。在大学新的集体环境下,新生渴望被认同、被接纳,但现实是人际交往经验不足、人际交往技巧欠缺,这样他们就往往会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缺乏应有的正确认知。比如,当对方没在第一时间给出正面反馈的时候,这时他们很可能会产生自卑、焦虑、胆怯等负面情绪,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影响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人际适应问题。

学习适应性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不适应、学习动机不适应和教学模式不适应等三个方面。进入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高中时期被教师牵着学的被动学习习惯显然是无法适应大学里自主学习的学习节奏。学生的学习动机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多样化导致每个大学生个体学习动力各有不同,学习效果也千差万别。此外,大学新生还要面临大学里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新的多样的授课方式,如果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并培养自己适应大学新的环境的能力,那么很容易对学习感到迷茫、自卑、不知所措,严重时还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厌学现象。

自我适应性问题。自我适应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我的认识不清楚和自我意识不客观。自我意识从哲学角度解释,是个人对自身及内心世界的主观反映。大一新生因为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并且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同一性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可是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有限,往往对自己不能进行客观评价,比较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现象、学业和职业规划不明朗等问题。此外,有部分新生不接纳和不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导致其对前途茫然,甚至失望,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针对以上不适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新生解决适应性问题。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可以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推行,校院班舍逐级展开,网络手机等电子平台互动”的思路组织实施。分阶段循序渐进推行是指入学教育活动持续一个学期,甚至贯穿大一整个学年。主要推进阶段一般放在每年的9~12月期间进行,每月为一个阶段,可以划分为“适应”“融入”“体验”“规划”四个阶段,依次开展;校院班舍逐级开展是指学校开展具有共性问题的集中教育活动,同时学院的院领导、团总支、学工办、专业课老师、辅导员与班主任、学生会将围绕校、院、班、舍四级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入学教育活动。

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适应性教育为基础,以融入性教育为关键,以体验性教育为过渡,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主规划阶段。大学生适应性教育主要是以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为目标的生活教育,以培养大学新生学习思想为目标的专业思想教育,以规范大学新生自我管理为目标的法规校纪教育,以锤炼意志品格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加强大学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为目标的爱国爱校教育,以激发大学生自我成长能力为目标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健康教育。体验阶段是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诚信感恩教育。规划阶段应组织新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讲座,引导新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使新生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从而促进新生对自身学业规划和职业选择进行积极思考,结合《金陵科技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成绩认证办法(暂行)》,引导新生树立第一、第二课堂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理念。

(2)辅导员、班主任从查阅档案,谈话等全面了解学生信息。辅导员、班主任从查阅档案,初步了解学生的过去,大致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读大学以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再由辅导员、班主任完成对大学新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对未来的规划。结合学校相关工作,参与校“朋辈引航”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安排学院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与新生进行交流座谈。

在学期末,由辅导员和班主任以班会、宿舍走访等形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其中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结合“宿舍安全月”的相关活动,由辅导员、班主任和新生辅导员助理走访宿舍,向新生普及安全知识。

(3)開展个别心理辅导。对于一些特殊的适应性有困难的学生,为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

同时,为引导和鼓励刻苦学习的学生,还可以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制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规则,以鼓励先进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

3.社会实践教育。坚持深入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大学生逐步了解到社会经济对各类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的需求,也可以引导大学生探索社会实践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展社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强学生才干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4.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和功能,积极为学习困难和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力求为他们排忧解惑,从而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勇气,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信心。以期他们在大学校园的大环境里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还要完善校园基础设施。

建立一整套学风评价机制,完善学联同学查课制度,使其制度化、程序化。制定专门的查课表格并备案存档,每节课都安排学联同学查课,安排不同的同学进行查课,一方面互相制约,另一方面保证查课结果的准确性:两个同学的查课结果和班级教学信息员的查课结果相对照,保持一致。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学生评价机制

完善高等学校的学生评价机制,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做到用制度约束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立足大数据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可以建立以高校学生个体与整体思想状况为因变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诸要素为自变量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模型。

参考文献:

[1]冯桂梅,唐宁,贾颜,等.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与教育措施[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6).

[2]符丹,马宁.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再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4).

[3]王霄.大学辅导员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

[4]严萍.践行“三全育人”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5]李威.新时代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学生个性化学业指导的有效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9).

[6]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8(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学风三全育人新生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