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创新发展及实践引领

2022-03-25 00:39胡玲玲柳泽民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关键词:幸福观劳动精神

胡玲玲,柳泽民(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就是奋斗者的时代。”[1]当今社会,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攻坚克难时期的精神支柱,是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稳定器。奋斗是幸福的底色,幸福是奋斗的最终目的。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对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创新和发展,是结合中国社会发展情况提出的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对西方意识形态入侵和我国现存错误幸福观的正本清源,是中国人民的价值指引和行动指南。厘清幸福观的谬误,深入理解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对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当代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的幸福之问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同一时代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同样各不相同,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始终如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社会转型,传统的幸福观遭遇国内外各种幸福观的冲击,形形色色的幸福观纷至沓来,人们在追求幸福的伟大实践中,面临诸多的幸福困扰,构成这个时代独特的幸福之问。

(一)物质富足与精神贫乏之间的时代张力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许多幸福困惑,具体体现在:一方面,人们的幸福感究竟是来源于物质还是精神,这一时代之问一直困扰着人们。有人认为物质富足是幸福的基石,有人认为精神富足是幸福的基石,人们的幸福感并不只单单来自物质富裕或是精神富足,追求单一的物质富足或是精神富足都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二者的兼容并包,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精神指引,精神生活有了物质基础,人们的幸福感才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却明显滞后于物质生活。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完成,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却也造成了人的物化和异化现象严重,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的极大化,不惜违背公序良俗和道德准则,甚至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事情,物化的人们没有精神的正确指引容易被无尽的物欲所侵蚀,成为资本的奴隶,精神世界是贫乏的,没有自由和幸福而言,如享乐主义单纯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没有美的感受和欣赏美的眼睛,没有精神富足的所谓幸福是残缺不全的。

(二)坐享其成与继续奋斗之间的幸福纠结

如今进入了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坐享其成还是继续奋斗?这一关于幸福的纠结影响着人们追求幸福的实践。在革命与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精神法宝,是我国大跨步赶上世界潮流的精神武器。现如今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时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高质量发展难度大等“卡脖子”问题,创新发展难度之大、转型升级困难之大、凝聚人心任务之艰。在这个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奋斗精神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继续奋斗是回应我国发展现状的正确选择,是我们破解时代难题、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法宝。因此,坐享其成思想指导下追求幸福的实践是离幸福越来越远,不会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继续奋斗思想指导下追求幸福的实践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幸福。

(三)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之间的认识误区

个人主义幸福观就是把个人幸福放在集体幸福之前,强调以个人的感受和利益为主,有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这容易造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际关系紧张、竞争激烈压力大、协作关系差等问题,容易形成幸福的沙漠。个人主义幸福虽然表面上也在追求幸福,但是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幸福,不以集体幸福为主,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而集体幸福是强调要把集体中大多数人的幸福放在个人幸福之前,为集体里更多的个人谋幸福,以此来求取幸福的最大化。这种幸福观更具有包容性和集体性,不是只考虑个人的狭隘幸福观,为了集体的事业、荣誉和利益有着为“大我”而弃“小我”的大局观整体观。作为社会中的人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离不开社会这个大集体为个人生存发展和幸福追求所创造的环境和基础,没有集体的整体幸福,个人幸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关注人的社会属性,把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统一起来,才能使我们享受至高的、持久的、永恒的幸福。

二、奋斗幸福观:幸福之问的时代之声

为了对人们追求幸福伟大实践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基于对幸福问题时代之问的深入考察,以及对新时代幸福之本的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奋斗幸福观。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回答了新时代“为谁而奋斗”“为什么要奋斗”“怎样去奋斗”的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当代阐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

(一)“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价值坐标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都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意识的生动体现。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奋斗史,无数的共产党人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矢志为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世界而不断奋斗;新中国发展史是一部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用70多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一大党,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用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

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为了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为了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战”这一战略部署,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我党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减少贫困发生率,防止出现返贫现象,确保当地人民“两不愁三保障”,通过这些举措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为人民实现美好幸福生活需要是我党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二)劳动和奋斗是幸福的不竭源泉和根本基石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是一种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体面劳动,强调劳动的价值创造、创新发展和尊重劳动者个人的幸福追求。新时代,劳动是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和获得财富的重要源泉。劳动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5]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是我国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更多人投入到劳动创造当中,为十四五规划和下一个百年积蓄精神力量。我们要自觉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自觉转化为社会实际的生产活动,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奋斗是幸福的基石。“奋斗”是新时代“劳动”的时代特质,意味着积极主动担当,意味着创新合作共享,意味着锲而不舍、前赴后继,是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6]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中国长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接力奋斗中创造的宝贵财富;被誉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大奇迹,多项“世界之最”的称号,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

(三)“永久奋斗”是我们党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

青年拥有“永久奋斗”的精神传统。“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7]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要在时代所赋予的历史条件下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一百年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照耀下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感召下,一群勇敢无畏的年轻人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通过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重任。如今,中华民族已经站在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上,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扬新时代的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是奋斗者大有可为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民情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转向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面临攻坚克难,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新时代是最需要发扬奋斗精神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8]青年是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主力军,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当代青年正处于国家发展的最好时候,新时代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广阔空间,青年要用终生奋斗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习近平总书记谈道:“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9]青年的精神面貌是时代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新时代青年要用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三、奋斗幸福观对劳动幸福观的创新与发展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立足当今时代的深层社会现实,深入理解幸福问题的时代追问,以增进大多数人现实的幸福为目标,强调奋斗在幸福中的基础地位,是对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当代诠释和创造性发展。

(一)“奋斗才幸福”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财富观的当代诠释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惟一本质”。[10]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人是社会的产物必然要在社会劳动中找寻自身生存发展下去的原动力。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焕发出无限的劳动热情,创造出比以往更多的社会财富,获得了劳动的幸福感、满足感,从而能够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美的生活享受,为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劳动只是奋斗的一种具体形式,需要有奋斗精神的动力支持。“奋斗才幸福”,是指“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就是奋斗者的时代。”[11]奋斗是获得幸福的重要基石,是人为了实现目标蓝图而不断努力的行为活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社会实践的产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一直以实干精神不懈奋斗、这才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实力,坚实国力是我们应对大风大浪的深厚底气,是人们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物质保障。实干精神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是奋斗和幸福的联结点,是社会一切财富涌流的必要条件,鼓励人们把对幸福的向往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拼搏奋斗。由此可见,“奋斗才幸福”是对“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本质”的当代诠释,奋斗幸福观中的奋斗概念和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中的劳动概念都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是一种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的实践活动。

(二)“奋斗即幸福”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本质观的当代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2]“奋斗”是对劳动、实践的新时代诠释,是在对象性世界里展示了人的本质力量。奋斗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只有懂得奋斗的人才是精神富足、最能享受幸福的人。马克思指出,“劳动作为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创造着幸福获得必需的物质基础。毕竟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停止劳动。”[13]马克思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马克思致力于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包括无产阶级的“劳动解放”,要把劳动者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是要变成人类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让“现实的个人”能够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因为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享有者。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同样致力于为“现实的个人”谋划“现实的幸福”,致力于让“现实的个人”能够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谋幸福一直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初心,时刻把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我党执政为民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劳动者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对物质的依赖,还要依靠劳动和奋斗来创造财富,但是奋斗的目的不只是物质的享受,而是可以全面自由占有自己的类本质,劳动者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用奋斗来筑牢幸福之基,获得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本物质资料,彰显了自身的存在和本质力量的发挥,体会到奋斗而来的幸福感,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三)持续奋斗是我们最重要的战略定力,应对不确定性的精神支柱是对马克思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基础性作用的当代诠释

马克思立足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精准提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5]这一哲学论断。而劳动作为重要的生产活动创造了人本身,是获得现实幸福的重要源泉。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幸福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人本身才是能够创造幸福的主体。鲍狄埃在《国际歌》里写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他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抨击所谓的“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提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要想得到自身的解放,获得现实的幸福,就必须要持续奋斗,在和一切危害人们自身幸福的不断斗争中探寻幸福的真谛。具体表现在:我党为了人们的美好幸福生活不懈奋斗;人们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奋力进入新时代,不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双手创造的,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持续奋斗中创造的。

四、奋斗幸福观引领新时代幸福之路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社会思潮冲击着我国主流幸福观,利己主义幸福观、拜金主义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充斥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活动。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彰显,对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人生启示,指引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用奋斗幸福观引领人们走出关于幸福的认识误区

走出享乐主义的幸福误区。享乐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纯粹的感官快乐和物质享受,强调物质生活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精神贫乏、思想空虚的表现,消解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人们对幸福的错误认知。安于现状、贪图安逸是人们追求幸福路上的绊脚石,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就会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淖中,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此,新时代青年要时刻牢记无论是战争与革命年代,还是和平与发展年代都要时刻保持奋斗姿态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己,不能被五彩斑斓的物欲所侵蚀,要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新时代青年要锤炼自身本领,增强抵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免疫力,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同享乐主义幸福观做斗争,时刻牢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幸福就要奋斗。

走出金钱至上的幸福误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是人奉行的行为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造成人际关系疏离、信任危机、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财富和幸福并不是直接画等号的,并不是有了金钱就有了幸福,金钱和财富并不是衡量幸福和个人成功的标准,人们的幸福来源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精神世界富足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幸福的重量,才能够享受通过奋斗而来的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如果人们想要获得幸福就要用劳动和奋斗来实现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彰显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

走出利己主义的幸福误区。传统社会的幸福包裹在血缘共同体内,现代社会的幸福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依存中,离开了共同体的个人幸福会陷入精致利己主义的圈子里。利己主义不仅不是幸福的内涵,更不是实现和保障幸福的途径,相反是幸福道路上的重要障碍。利己主义幸福观强调以“我”为主,把自我感受、自我利益凌驾于道德和法律之上,是只顾个人幸福而忽视集体幸福的庸俗的、狭隘的幸福观,挑战着我国主流的幸福观,误导人们对现实幸福的追求。恩格斯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只同自己打交道,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绝不会对己对人都有利。”[16]因此,人们要想走出利己主义的幸福误区,就是要把小“我”放在大“我”之后,要兼顾他人幸福和利益,要从大局出发不能限于只顾自我的小天地之中。

(二)用奋斗幸福观引领社会实践活动

幸福不是纯粹思想上的“自我慰藉”,也不是纯粹理论上的逻辑论证,幸福在实践中生成。实践是获得幸福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方法论,是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幸福、获得幸福的人生真理。新时代青年要想获得幸福、享受幸福就要创造幸福,不能指望从概念和范畴当中找寻幸福,而应该在劳动和奋斗中践行并实现对幸福的追求,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是邪路、不归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正确幸福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思想和行动指南。而社会实践活动是外化人的精神家园和思想意识的载体,是人们现实幸福得以实现的具体载体。新时代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学习到不同于书本上的知识,增强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要自觉在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指引下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思想的洗礼,用切身实际行动践行奋斗幸福观,做到知行合一。

(三)用奋斗幸福观引领青年群体为建设新时代而奋斗

奋斗是新时代最靓丽的底色。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凝练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励着人们为了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不懈奋斗。“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7]因此,新时代青年要抱定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青年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用青春奋斗和辛勤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新时代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中,为建设新时代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幸福观劳动精神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