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2022-03-29 21:35武少燚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生态课堂大学英语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SPOC可以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优势为建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建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技术生态课堂,建构具有生態智慧的人文生态课堂,建构合作共生的交互式生态课堂,有助于为师生关系的同向同行奠定基础,为生态课堂的建构指明方向,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为师生的全面发展踵事增华。

[关键词] 大学英语;英美文学;生态课堂;“互联网+”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互联网+教育”专项课题“SPOC理念下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HLW-20191);2020年度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英美文学融入非英语专业读写课堂的路径探析”(20200040018);2021年度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少数族裔女性的身份认同与自我追寻研究”(20210021);2021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SPOC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融合大学英语的内生机制研究”(2021YE020)

[作者简介] 武少燚(1989—),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9-0129-04 [收稿日期] 2021-10-05

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等,实现课堂翻转。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改进和拓展教学内容;建设或使用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等一流本科课程,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1]。《指南》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对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时代要求。

一、生态课堂

如果说现代教育技术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助推剂,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原动力。

据国内学者研究,“生态化”是苏联学者创用的概念,其内涵是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2]。“教育生态化”是把生态学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辨力和创新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现路径。“教育生态化”的提出得益于“教育生态学”。1966年,英国学者Ashby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深入研究了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并指出高等教育生态学包括宏观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两个维度。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念,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及课堂环境三种生态因子所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3],其中教师是主导因子,学生是主体因子,课堂环境则是媒介因子。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协同育人,构筑了生态课堂的有机学习共同体。生态课堂所秉持的原则是各生态因子的和谐发展,最终的目标为回归教育本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可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对中华文化异同的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1]。鉴于此,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了可行性的文件保障。

此外,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英美文学可以促进非英语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经典英美文学作品是作家反复推敲、精雕细琢的语言精华,是极具语料价值的词汇库。学生在品味经典的过程中会被作家优美的遣词造句所影响,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其次,英美文学的融入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相辅相成。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写作风格等基本的文学素养可以解决学生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再次,英美文学作品浓缩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人文情怀,而大学英语在语言学习之外兼具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英美文学可以让学生在感悟文学作品魅力的同时了解西方文化,为学生跨文化交际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补充。

从生态课堂角度考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的实践迫在眉睫。探究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是提升语言学习能力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动力,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时代呼唤,更是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重新建构大学英语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

三、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建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技术生态课堂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SPOC可以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优势为建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技术生态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英美文学选读》主要涵盖多部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为例,学生在1~4册的学习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完成其中7部作为课程的前置学习:《哈姆雷特》《奥德赛》《红字》《白鲸》《瓦尔登湖》《老人与海》和《傲慢与偏见》。教师讲到第3册第2单元A课文“Beat your fear”时,可以按如下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1.整合学习资源。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和接受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各级各类学习资源的整合,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讲义、视频和拓展阅读资料等线上资源,给学生提供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和授课内容的平台和保障。

2.课前自主学习。上课前教师通过SPOC平台(“超星”学习通、“外研社”Unipus等)推送相关学习资料并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视频观看、线上资料学习等作业。本单元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老人与海》的相关片段,让学生深入了解“恐惧”的含义及小说中克服恐惧的方式。同时,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克服恐惧”的专题讨论,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实现“平等式”对话,构建和谐的线上课堂。

3.课堂深度学习。课堂深度学习是学生通过线下课堂进行知识内化的重要步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将学生在SPOC平台上提出的问题与疑惑穿插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讲解中,既帮助学生解决了自主学习阶段的疑惑,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思和知识重构。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生平,并与小说中人物及课文内容作者相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直面恐惧,培养学生克服恐惧的信心,从而达到心灵浸润和思想捏塑的深度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下一阶段的课程专项训练,对文中重要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梳理。因此,以SPOC平台的人文精神培养为发轫,助力后续探究式深度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生态课堂的构建。

4.课后巩固练习与多元评价。通过教师布置的拓展性任务,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在SPOC平台上进行课后巩固练习。根据第3阶段深度学习的具体情况,教师可借助SPOC平台发布诸如“如果你是老渔夫圣地亚哥,你会怎么做”或者“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作者,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克服内心的恐惧”等问题,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同学求助或展开讨论,同时授课教师提供线上指导,启发学生体悟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并确保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评价体系多元化是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一环,科技赋能为实现多元化评价提供了可靠保障。利用SPOC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可以展开互相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个体/学习小组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进行动态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反馈,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基于以上四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借助SPOC平台的信息化优势和便捷条件,可为建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技术生态课堂保驾护航。

(二)建构具有生态智慧的人文生态课堂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不仅需要与时代同频的SPOC平台,而且需要具有生态智慧的人文生态课堂。这里的生态智慧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1.教學内容多元化。随着科技赋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英美文学资源的途径也日新月异,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阅读和欣赏英文原版小说,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端观看与名著相关的影视剧,如《傲慢与偏见》《哈姆雷特》等。科技的便捷为教学内容多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授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紧跟时代步伐,将国内外最新的文学成果引入大学英语课堂中。例如在讲授第1册第3单元A课文“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时,授课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2001太空漫游》《银河帝国》和国内的《三体》等科幻小说及其改编的电影,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找到学习资源,为引出本单元主题“智能化时代的校园生活”做铺垫。这种结合不仅缓解了单纯讲解课文内容的枯燥感,而且增强了课堂的人文性,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动态和谐。

2.教学形式多样化。基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独白式”的课堂已无法引起00后的兴趣,需要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第1册第4单元A课文“Heroes among us”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课前演讲的方式探讨“英美小说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有的学生会提到《白鲸》中亚哈船长这位根植于美国精神土壤的英雄,以及他为理想不畏艰险、拼搏奋斗的“硬汉性格”;有的学生会解读《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勇敢、坚强地摆脱男性的桎梏,寻求独立思想和更为广阔的天地的“女英雄”形象;还有的学生会分析《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与惊涛骇浪和妖魔鬼怪的搏斗中战胜无数次艰险的英雄气概。学生在欣赏小组演讲的同时,可以直观地感悟西方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英雄形象,而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中国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方式相比较,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增进了师生间的和谐共处,又提高了学生跨文化学习的能力。

此外,授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配音鸭”小程序、“配音秀”App及“剪映”等软件开展“声临其境”的模仿秀,自导自演上述作品中的经典桥段,在精彩纷呈的演出中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在讲到第1册第6单元A课文“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the question”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的经典对白并展开辩论。正方和反方思想的碰撞有助于增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保持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平衡。

通过课前演讲、趣味配音和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授课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课堂,达到润物无声、掷地有声的效果。

(三)建构合作共生的交互式生态课堂

作为生态课堂的主导因子,教师首先应对自己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即要由教师“独白式”的一言堂向交互式合作型课堂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学技能。

1.合理发挥主导作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多采取“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方法进行,这有悖于生态课堂所秉持的各生态因子和谐发展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合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度地加以引导,以增强课堂管控力,教师更多地应当是突出学生这一生态主体因子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课堂中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入生生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换等共生型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这一媒介因子的促进作用,以激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交流与互动,让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主动性参与融为一体。

2.提升教学技能。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还是英美文学课程,都是与时代发展密切接轨的文化纽带,因此,授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我国高校教师跨文化教学和研究的能力不足,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的意识不足,教学方式不够新颖。这些不足会成为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制约因素,会阻碍交互式生态课堂的构建。外语教师要养成从语言到文学再到文化的递进式教学思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不断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早已跨越国界。美籍华裔作家的作品从当代美国人的视角建立起横跨中美文化的桥梁,以原汁原味的英语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外语教师也应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不断充实自己跨文化教学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将跨文化教育贯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从英美文学中领悟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人文素养。再者,教师提升教学技能还需要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如开展在线跨文化交际培训、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派教师参加与英美文学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讲座与学术研修活动,不断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以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输出,为交互式生态课堂的构建提供师资方面的保障。

结语

未来已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构建生态课堂势在必行。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建构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技术生态课堂,建构具有生态智慧的人文生态课堂,建构合作共生的交互式生态课堂,有助于为师生关系的同向同行奠定基础,为生态课堂的建构指明方向,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但是,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广大外语教师长期坚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将静态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融入交互式的课堂,并不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加以改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触发学生灵动的思维,为师生的全面发展踵事增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18.

[2]邢永富.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与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4):70-77.

[3]王玉明.文學教育生态化与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2):99-1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cological Classroom by Integrat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A Stud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WU Shao-yi

(Department of Basics,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gquan, Shanxi 045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en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and SPOC, which can be used for small-scale and specific groups, provide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ecological classroom. Integrat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o construct the techn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lassroom synchronized with our time, building the humanistic and ecological classroom with ecological wisdom, and establishing the interactive and ecological classroom of cooperative symbiosis, are beneficial to lay the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ly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lassroom, set up the platfor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ecological classroom; “Internet +”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生态课堂大学英语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