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用于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2022-03-29 01:32李昌欣董观记黄坤榆林市榆林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榆林78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延安76000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脑瘫痉挛康复训练

李昌欣 董观记 黄坤(.榆林市榆林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榆林 78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延安 76000)

小儿脑瘫也被称为小儿大脑瘫痪,简称脑瘫,主要是指患者在出生后30 d内,在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因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发的综合征,以各种姿势运动功能障碍为典型特征,是造成小儿肢体残疾的重要疾病[1]。目前,临床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通常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共同进行干预[2]。针灸作为中医最常见的外治疗法,经研究[3]发现,其在促进脑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功效。对此,本文旨在探讨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采用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0个月至7岁,平均(4.21±0.85)岁;疾病类型:运动迟缓型15例,脑瘫痉挛型10例,混合型18例;研究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10个月至8岁,平均(4.25±0.79)岁;疾病类型:运动迟缓型14例,脑瘫痉挛型9例,混合型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第9版《儿科学》[4]中的诊断标准;均在婴儿期间发病,伴有明显的智力障碍;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书;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非进行性脑损伤者;存在其他先天性疾病者;同时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或重度癫痫者;存在视觉、听力障碍,或难以配合完成康复测试的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根据患儿具体的病情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宜的康复训练方案,如Vojta疗法和Bobath技术等,用于抑制脑瘫患儿的不良姿势和运动,同时还可选择翻身训练、竖头训练、坐位训练、爬行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等,以此锻炼患儿的运动功能;患儿训练1次/d,0.5~1 h,5次/周,连续训练3个月。研究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方式同对照组;针灸治疗选用头针和体针联合治疗的方式,其中头针的位置选取双侧顶颞前斜线和顶中线;而体针则分上肢和下肢,上肢选取曲池穴、合谷穴、肩髃穴和手三里穴;下肢选取昆仑穴、伏兔穴、环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针灸治疗开始前对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平刺方法对头针穴位进行治疗,进针深度大约在0.5~0.8寸;采用直刺方法对体针穴位进行治疗,进针深度大约在0.5~1寸;每间隔10 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30 min,同样1次/d,5次/周,连续训练3个月。

1.3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5]:于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分为五个功能区:步行、跑和跳,立位,爬和膝立位,坐位,卧位和翻身,分值越高表示运动恢复情况越好。痉挛情况[6]:于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参考痉挛指数评分(CSI)评价其痉挛情况,具体包括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三个维度。

2 结 果

2.1运动功能 治疗后,研究组步行、跑和跳,立位,爬和膝立位,坐位,卧位和翻身五方面运动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7.699、5.973、8.080、6.707、12.16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2.2痉挛情况 研究组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6.402、26.032、29.95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小儿脑瘫在中医属于“痴呆”、“五迟”、“五软”和“拘挛”的范畴,普遍认为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与虚、痰、风、瘀等密切相关,因小儿先天性发育障碍,髓海失充和肝肾亏虚等因素,造成其生长发育迟缓,活动不利;此外,患儿后天的气虚精亏、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更造成其肢体痉挛、屈伸不利[7]。针灸治疗作为中医最常见的外治疗法,经临床研究[8]证实,其具备补益先天、补肾填精、益气生血、舒经活络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各方面功能区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痉挛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可以通过穴位的刺激有效缓解患儿肢体痉挛的症状,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本方案中针灸治疗采用头阵和体针联合治疗的方式,其中头针治疗具有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和调节阴阳的作用,并且通过对穴位的局部刺激还可以促进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重新兴奋脑电活动,增加神经递质的分泌才,从而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9]。头针治疗还有助于促进患儿脑血细胞功能的代谢,帮助患儿重建神经元网络,借助对气血的调节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痉挛症状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此外,在体针治疗的过程中,上肢的肩髃穴具有舒筋利节、理气化痰和祛风通络的功效,曲池穴可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合谷穴可以镇静安神、活血通络,手三里穴则具有消肿止痛和疏经通络的功效;而下肢的足三里穴和昆仑穴具有行气、活血、通脉和疏经活络的功效,环跳穴、阳陵泉穴具有通利关节的功效,而伏兔穴则具有止痛、通经活络和祛风除湿的功效[10]。诸穴联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开窍醒脑、行气活血、调和阴阳以及疏经活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反射,帮助其形成正常的运动姿势和运动感觉,从而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者可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的痉挛症状,进而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脑瘫痉挛康复训练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