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中嗜酸粒细胞水平与老年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相关性分析

2022-03-29 01:32沈莉范晓峰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上海2034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322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优良率粒细胞死亡率

沈莉 范晓峰(.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上海 2034;2.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3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堵塞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病在急性加重期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1]。据调查显示[2],我国是COPD的高发地区,现有患病人数至少在两千万以上,防治形式十分严峻。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发现外周血Eos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时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关联[3]。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Eos水平与老年危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50例,其中男112例,女38例;年龄60~80岁,平均(68.41±3.71)岁;病程2~12年,平均(5.28±1.28)年。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血气分析、肺功能、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OPD[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实验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静息状态下(不供氧)氧分压<60 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年龄>60岁;实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肿瘤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伴有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实验的患者;患者临床检查资料有缺失;对本次应用药物存在过敏史的患者。根据Eos水平将>2%的10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Eos≤2%的46例患者纳入研究组。

1.2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茶碱、营养支持、止咳祛痰、氧疗等基础治疗与心理疏导、用药宣教等干预形式,两组一致。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合并症(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有无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情况、住院时间、死亡率等。另外,于入院次日清晨(8:00~9:30之间)采集两组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提取血清中的外周血细胞作为标本,并将分离提取的标本置于-80℃的冰柜中保存待检。采用sysmex XN 系列血细胞分析仪监测EOS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强生4600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与D-二聚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5],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比血常规、CRP、并发疾病、机械通气情况、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各项指标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史、CRP、D-二聚体水平、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及住院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两组疗效及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优35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为89.13%;死亡率6.52%(3/46)。对照组患者优47例、良32例、差25例,优良率为75.96%;死亡率19.23%(20/104)。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χ2=6.248、5.845,P<0.05)。

2.3死亡及生存患者的Eos水平比较 所有患者死亡23例,生存127例。死亡患者的Eos水平(5.69±1.46)%明显高于生存患者的(1.68±0.45)%(χ2=6.128,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老年危重急性加重期的COPD治疗方案仍未统一,感染是其公认的发病原因,其中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为常见感染细胞因子,尤其是Eos可受皮质激素浓度影响,诱发一系列呼吸道症状[6]。已有研究[7]证实Eos升高是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之一;另有研究[8]得出,约10%~40%的慢性炎症患者可出现Eos增多,这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机械通气史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并且在经过对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Eos水平>2%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明显较Eos≤2%的患者减轻,且预后效果更加理想。在T.H.Kiser等[9]报道中显示,中重度AECOPD患者中Eos>2%的患者比<2%患者对系统激素治疗有更好的反应性且恢复更快,与本文结果取得一致。随后我们统计死亡与生存患者的Eos水平发现,死亡患者的Eos水平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其Eos水平针对性使用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Eos水平与老年危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之间关系密切,当Eos水平>2%时,其治疗效果更佳,预后更理想,存活率更高,有望成为临床预测治疗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优良率粒细胞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