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
——基于CiteSpace 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03-29 07:11狄佩佩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发文话语文献

狄佩佩

(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 天津 300134)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全媒体的发展,构建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员”的网络社交新格局[1]。 网络社交发展改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进行梳理总结,能够为今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理清脉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在中国知网上,截至2021 年8 月,以“主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and 话语” 检索出470 篇期刊,剔除书评、会议、报告、征文启事等41 篇非直接相关文献,最后得到429 篇研究性文献,作为有效数据。

(二)方法介绍

关键词是一篇研究文献核心内容以及研究者思想、观点的高度凝练。 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反映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内容的研究热度。CiteSpace 是一款分析研究文献中关键词潜关联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 在CiteSpace 中,通过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重要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到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直观、明了地展示该研究领域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推导该领域研究的演进历程。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和CiteSpace 软件,对429 篇期刊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探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计量学分析结果

(一)文献的年度走势

年度发文量能够直观地反映该领域在某年度的研究情况。 图1 是429 篇文献的知网年度发文量绘制的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思想政治话语研究的最早文献是在2006 年, 随后不断增加,直到2019 年达到顶点后开始减缓。

图1 相关文献的年度发表趋势

根据折线图的情况,本领域的研究情况大致分为 4 个阶段:第一,萌芽期(2006—2012 年),年发文量10 篇以下。 这是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初探,开始尝试从新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第二,稳定发展期(2013—2015 年),年发文量在 20 篇上下。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精力不断增加,网络开始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学术界逐步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性并加大研究力度; 第三, 快速发展期(2016—2019 年), 年发文量超过 50 篇。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相关研究全面开花,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迅速;第四,波动期(2020 年至今),尽管2021 年度的文献数目尚未完全统计 (2021 年目前发文量为2019 年发文量的50%),但仍可看出年发文量较快速发展期有所减少,出现波动。

(二)期刊的来源分布

期刊的来源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研究成果水平。 检索的429 篇期刊文献中,核心期刊(包括 EI、CSSCI、北核)数量 173 篇,占比 40.32%。 其中载文量最多的是《思想教育研究》12 篇,占核心期刊总量的6.9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湖北社会科学》《中国教育学刊》《学海》《学术论坛》《中国青年研究》等6 种核心期刊的平均载文量约为2.7 篇;其他核心期刊的载文量平均为1 篇。 数据表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文献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在核心期刊的分布较为分散。 (见表1)

表1 检索相关文献的高频期刊

(三)机构的统计分析

研究机构的分布昭示着研究领域的规模和团队合作情况。429 篇文献的发文机构非常分散,其中最多的是华东师范大学(8 篇),发文量在5 篇以上的仅有13 家,如表2 所示。13 家发文机构总计发文量72 篇,占总量的16.78%。绝大多数发文机构的发文量仅有1 至2 篇,反映出大多数机构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缺乏持续性的关注。 从研究机构的合作而言,聚类现象不明显,研究机构之间的直接联系较少。 这一定程度上与跨学科、跨机构融合研究的发展趋势相悖, 不利于形成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群。 (见表 2)

表2 检索相关文献的主要发文机构

(四)作者的统计分析

发文最多的是江西农业大学的胡恒钊, 发文7篇;其次是邱仁富、崔海英、王颖、侯广斌4 人,人均发文4 篇;李艳、李丽、黎海燕、张东亮、张雅楠、杨英6人,人均发文3 篇。如图2 所示,尽管该研究领域出现了如“刘迪-李艳-李丽-张会来”形成的“长链条”式或“王颖-侯广斌”形成的“点对点”式合作团队,但更多的还是像胡恒钊、邱仁富、崔海英等学者一样,处于“单打独斗”状态。 总的来说,该领域的研究逐步涌现出胡恒钊、崔海英等一批核心研究者,但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也没能很好地凝聚共识,以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和知识融合优势。

图2 相关文献的作者合作情况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热点与演进路径分析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高度凝练与总结概括后的集中体现,对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可以梳理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运用CiteSpace 得到429 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包括324 个关键词节点和699 条连线,密度为0.0134。

在图3 中,圆形的节点即为关键词。 圆环越大表示关键词频次越高,研究热度越高。连线越多,代表与给关联词的关联度越高。受篇幅所限,截取前20 位高频关键词及频次,如表3 所示。 最高的关键词是思想政治教育,频次为201;其次是话语权,频次为139 次。主题的研究热度还可以通过关键词中心度来反映。在CiteSpace 中,中心度大于0.1 的关键词即为研究热点词。429 篇文献的分析中,共得到15 个“中心度>0.1”的关键词(表 4)。 结合图 3、表 3 和表 4,可以清楚地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关键词最为突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3 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3 前20 位高频关键词及频次

表4 “中心度>0.1”的关键词及中心度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演进路径分析

利用CiteSpace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关键词投射到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区间上, 通过描绘关键词的出现时间和各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形成了429 篇文献的关键词时区图谱(图4)。该图直观地反映出近十五年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演进路径, 其演进过程基本与图1反映的年度发文趋势一致,经历以下4 个阶段:

图4 相关文献的关键词时区图谱

第一,萌芽期(2006—2012 年)。 这一阶段的热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话语权、创新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术界开始探究网络以及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2006 年,张瑜和李朗在《消除话语差异: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一文中最早指出,网络话语的差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运用网络话语与大学生进行线上的思想交流和对话沟通,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2]。 随后,邱仁富指出互联网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3]。 孙维鹏也明确表示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与大学生现实需求存在着较大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变革教育观念、转换话语内容和话语表达方式,主动争夺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动权[4]。

直到2009 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独立的关键词, 第一次出现在沈建红和陈松源撰写的《网络话语体系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文中。 他们指出网络文化正在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高校要着手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5]。 接下来几年,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开始增多。 但就这一阶段的研究整体而言,网络只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一种学术创新,发文量总体较少。

第二,稳定发展期(2013—2015 年)。在该阶段,自媒体、互联网、网络时代、话语体系、大学生等关键词开始兴起,并逐步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风潮。 学术界逐渐认识到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加大了对构建网络话语体系和掌握网络话语权路径的研究。 孙丽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旧我”走向“真我”,从“迷离”走向“自醒”,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世界的转型[6]。 黎海燕等人强调要通过培育网络意见领袖、主动设置网络议题、第一时间引导和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等方法,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7]。 王东阳则认为要在理念上变说教灌输为平等影响,通过创建微平台、使用微语言、学会微表达,来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向[8]。

概言之, 这一阶段学者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变革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话语场域。 它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生态、 舆论生态、关系生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校在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过程中要克服 “理念滞后、平台欠缺、内容僵化”等现实问题,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网络转变,构建网络话语体系。

第三,快速发展期(2016—2019 年)。 本阶段热点关键词为“新媒体、辅导员、网络话语权、话语创新、话语转换、新时代”等。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 本次讲话在学术界引发了研究热情,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激增。 因此,“新媒体”成了本阶段圆环最大的核心关键词。 但相比前两个阶段,本阶段关键词多点爆发、热点相对分散,其研究成果呈现以下3 个特点:

一是研究内容更加细化。 萌芽期和稳定发展期的研究初步探明网络话语体系建构路径。 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了更加具体的挑战和困境。 例如,陈伟等人指出以微信为主的新媒体圈层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渗透力不足、信息管理隐患、教育主体话语权分配不均等现实问题[10]。 侯勇等人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话语内容“堕距化”、话语语境“多元化”、话语传播“风险化”、话语效应“边缘化”等现实困境[11]。 无论是文件精神要求,还是现实发展需要,学术界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更加聚焦、更加深入, 相关研究也逐步从辨析网络话语的意义、特点、 面临挑战和机遇等方面向网络话语现状分析、现实问题及成因探究等方面过渡,进而结合新的问题从话语基础、话语结构、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传播等方面探讨更加细化的策略和方法。

二是研究群体更加广泛。 从关键词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 逐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热点之一。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2017 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12]。这明确强化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空前增强。 第二,教育部社科司以及各省市相关部门积极落实规定要求开设或增加了辅导员为研究主体的科研项目,为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提供了平台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辅导员的研究热情。 例如,沈洋等人指出网络话语能力是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发力点[13]。 陈瑾等人认为网络话语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辅导员要从搭建网络平台、提高话语能力、提升人格魅力、转换话语方式等方面掌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14]。

三是研究主题紧扣时代脉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5]。随后“新时代”作为关键词开始出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中。 不论是 “新媒体”“新时代”,还是“辅导员”,这些关键词的出现都紧扣时代主题,牢牢把握着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

第四,波动期(2020 年至今)。该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中暂未涌现出新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处于徘徊状态。 这一点在发文量上也有所体现。 对此,可能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有所分散;也有可能预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处于饱和、循环发展状态。 这需要后期进一步验证。

尽管该时期研究成果数量有所下降,但其内容却更加与时俱进,深入细致。 在时效上,一些学者辨析了网络泛娱乐化、网络亚文化、网络流行语、网红现象、短视频传播等新兴内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16]在视角上,一些学者尝试将话语理论、网络传播学、 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相融合,力求从多维度、多视角上给出新结论;在内容上,一些学者还试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丰富话语内容。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展望

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用数据和图表客观地梳理了我国十五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 尽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不断深化,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也更加丰富,但当前研究中也存在着合作研究不强、理论指导实践不够、话语效度评价反馈机制不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一)加强合作,扩大研究成果学术影响力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涉及的研究机构或核心研究学者大多数处于各自为战、 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研究合力。 429 篇文献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占比不足50%,分布广泛,导致相关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不够强。 因此,该领域研究要加强机构、学者之间的合作联系,跨机构、跨团队,在资源集聚效应的拉动下,扩大研究成果的规模效应和学术影响力。

(二)丰富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成果实践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主线,逐步细化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上。 网络时代、新媒体等关键词均是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演化出的新研究视角和创新点。 相关研究的演进路径较为清晰, 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基本一致,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研究成果理论辨析多于实证分析, 工作反馈的归纳总结多于数据论证和案例解析。 在后续研究中,应当注重融入问卷调研、个人访谈等实证数据,或借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大数据技术等方法,在相对丰富的研究视角下提出更加客观、更具实践性的策略方法。

(三)延长研究链条,增加评价反馈机制研究力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递过程实际上是话语主体对话语客体信息表达的过程,而表达是否有效需要评价反馈来进行检验。 在提升话语应用效力的过程中, 除设置有效的话语内容和方式外,话语实效性反馈评价也不可或缺,然而对此研究相对匮乏。 学术界应延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链条,加大评价反馈机制研究力度,通过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监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运行过程和运行效果,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方向性和实效性。

结 语

当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因此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掌握网络话语权和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界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扩大相关研究成果学术影响力;丰富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延长研究链条,增加评价反馈机制研究力度。以此三重向度为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发文话语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