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5.7.R2 可视化分析

2022-03-29 07:11王小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领域幼儿园

李 娜 钟 艳 王小红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节日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演变的产物,它是一种沉淀、积累和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包罗万象,包含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自信”,并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 儿童处于身体和精神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和认同感还没有形成,可塑性极强,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让幼儿乐于参与各种节日活动,感受节日氛围是培养孩子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2]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其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在幼儿园中实施传统节日教育能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本研究以CNKI 数据库为基础,采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梳理本世纪以来我国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为后续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抽取样本作为文献来源,选取区间为2000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间的数据进行检索。由于民俗节日、民间节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节日一样也属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范畴,将其一并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用“传统节日”并含“幼儿园”,或者“民俗节日”并含“幼儿园”,或者“民间节庆”并含“幼儿园”,或者“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并含“幼儿园”作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 共检索出中文文献545 篇,然后进行人工筛选,最后采用353 篇文献。 由于研究的文献来自于CNKI 不符合CiteSpace5.7.R2 软件的数据格式,批量转化成为Refworks 格式,然后使用Citespace5.7.R2 软件的数据分析。

(二)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检索到的353 篇文献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和可视化分析。 采取CiteS-pace5.7.R2 软件作为工具, 该软件在统计分类处理大数据方面具有可解读性优势,能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3]。 通过对文献的年度分布、核心研究者、核心研究机构和主题关键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关键词仔细阅读文献内容进行综合解析, 以此明确我国近20 年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发展拓展新的路径[4]。

二、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一)文献的年度分布

文献的发文量以及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趋势是研究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图1 是自2000 年以来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年度分布统计图。 可以看出, 近20 年该领域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结合图1 所示,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2000-2001 年),在这个阶段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增长比较缓慢;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2008-2013 年),这个阶段发文量忽高忽低, 为过渡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14-2020 年),尤其是在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 周年提出“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相关文献发文量也达到了这一时期的顶峰状态。

图1 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发文数量年度分布(单位:篇)

(二)核心研究作者

在CiteSpace 中,以作者作为分析对象,设置时区分割为“2000-2020 年”,时间切片为 1 年,节点类型为作者,可以得到作者共享网络知识图谱(见图2)。 通过对作者的分析,可以追溯到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以及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 名字节点越大,表明该作者在该领域研究的影响力越突出;连线数表示节点之间的联系,连线数量越多表示节点之间联系越密切。 统计共得到195 个节点,14 条作者之间的合作连线,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密度为0.0007(见图 2)。 由图 2 可知,吴金英、金学英、李嘉磊、张丽文、李志玲、庄思微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但数量都较少,大多为2 篇;吴金英与金学英、李嘉磊等人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课程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张丽文、李志玲、庄思微等人以传统节日为载体进行了促进家园合作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相关研究。 其中吴丽芳与黄莹、林丹凤有明显的合作关系;黄莹、林丹凤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以端午节为例,既实现了让幼儿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又让幼儿动手绘画,感受传统节日独特的审美意境。 此外,冯丽娜在基于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立项课题的基础上,与张万玲和鞠占红两位老师围绕节日内涵和大班幼儿的需求,以促进幼儿的文化适应,共同探讨以“节日”为主题的实践研究,并设计活动然后运用到大班幼儿的教育活动中,促进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和专业化的发展。 从整体上来看,各个节点之间的分布较分散,且节点间的连线较少,这说明有关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目前正处于独自研究阶段,作者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图2 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文献核心作者分布

(三)核心研究机构

通过核心研究机构的研究,可以了解该领域各研究机构的研究深度,以及研究机构之间是否存在合作研究关系,预判该领域的研究是否会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研究水平和地位有重要意义。 通过CiteS-pace, 将 Istitution 作为分析单位,Timespan 设置为2000 年-2020 年, 时间切片为 1 年,TopN 为 50,其它为默认值,统计得到186 个节点,7 条机构之间的合作连线,机构间的合作密度为0.0004。 节点越大,表明机构在该领域的贡献越大、成果越多。 首先,从图3 可以了解到,有关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区的幼儿园,主要有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滨江豪园幼儿园、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幼儿园、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幼儿园、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洲镇幼儿园等为主要代表。 深入研究发现,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滨江豪园幼儿园的研究者充分利用幼儿可塑性强的优势,共同研究、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开发德育教育资源,探讨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运用方式。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幼儿园的研究者则从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性方面进行分析,依托传统节日的价值特性与幼儿课堂教学目标要求, 科学设计具有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 其次,图谱中各节点之间的连线则为研究内容的相关程度,图3 中有两处较为明显的连线,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及四川崇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三个机构一起合作探索幼儿园课程使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可能性,但合作交流不够深入,未能形成持续性的拓展延伸。 此外,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幼儿园和福建幼儿示范高等专科学校也存在着合作关系。 图3 还可知,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大多为一线,高校研究机构甚少。

图3 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的核心机构分布

(四)研究路径分析

关键词时区图可以反映在不同时间内研究主题的变化,运行CiteSpace5.7.R2 软件,按时间片段生成关键词时区图谱,Q 值大于0.3,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网络结构非常清晰,聚类明显,在传统节日分析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幼儿园节日教育、启蒙教育、情感教育、幼儿德育的方向发展(见图4)。 由图4 可知,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将主题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过渡发展期以及快速发展期。

1.萌芽阶段(2000-2007 年)

这一时期传统节日在幼儿领域的研究甚少,交集寥寥,不具系统性和完整性。2004 年起,传统节日与幼儿园教育开始结合,研究热点集中在“传统节日”和“幼儿园课程”,究其原因,得益于2003 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因此,以周巍、高丽丽、姚莉等研究者为代表,开始探讨传统节日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问题、策略以及反思。 姚莉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性研究过程概述中从三个立论基点引出核心概念,即“体验”与“生活”, 进而提出了关于课程整合的目标定位、课程整合的评价阶段[4]。 高丽丽将传统节日活动与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的问题、策略进行反思,结果表明,他们不仅获得了节日活动的内在完整性和丰富性,还可以使它们在三个方面与整个幼儿园课程共生,分别是:能力的整合、领域的整合以及传承与创新的整合[5]。

我时常忆起那骤下骤停、瞬间阳光普照,或一边下大雨一边出太阳的“太阳雨”。所谓的“三八雨”就是一块田里,一边下着雨,另外一边却不下雨,我有几次站在那雨线中间,让身体的右边接受雨的打击,左边接受阳光的照耀。

2.过渡发展阶段(2008-2013 年)

这一时期的发展较前一时期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变化, 热点研究方向为 “多元文化”“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教育”“传统节日文化”等,研究的内容开始不断向学前领域靠近, 这得益于2010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李敏在《试论加强幼儿传统节日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提出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幼儿群体自身成长乃至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6]。 因此,准确评估传统节日文化对儿童进行高质量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苏娜在《浅析幼教领域中的节庆文化教育》中,探讨了加强节庆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阐述了幼儿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步,它不仅对塑造儿童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儿童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能力[7]。

3.快速发展时期(2014-2020 年)

由图4 可知,这一阶段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研究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内容演变得更加丰富,研究的方向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迎来了研究的高峰期。 此阶段“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教育”这些词的中心性较高,表明这几个关键词在此阶段仍具有较大影响力。 在研究内容上,从前期的“幼儿传统节日教育”向“启蒙教育”“情感教育”“体验学习”“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转变。 在研究方法上,涉及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 王玲玲在《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中通过经验总结法探讨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应遵守的原则和对于不同班级的节日活动设计策略[8]。 刘娜在《启蒙教育理论下的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探究》中利用描述性研究法从传统节日文化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基于启蒙教育理论对幼儿实施传统节日教育的途径[9]。 这一阶段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 究其原因,是抓住了国家政策机遇,因势利导。2014 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贯穿于启蒙教育、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2018 年11 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专门指出要从小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以上文件都促进了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蓬勃发展。

图4 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的时区分布

(四)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研究的关键词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笔者从文献中提取出来中心词,高度概括了一篇文章的主题。 因此,本文对大量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关键词聚类分析,节点317 个,连线417 条,密度 0.0094,Q 值=0.8255,S 值=0.9592, 共出现 10 个研究聚类#0~9,合并主题相近的聚类后总结为4 个研究热点领域A~D(图5),图5 中字节和圆圈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的高低。

图5 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中关键词聚类

1.价值研究

领域A:传统节日文化领域,代表性的关键词有“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文化”“传统节日活动”等,其中,关键词“传统节日”和“传统节日文化”中心度最高(表 1)。 领域 B:幼儿领域,代表性的关键词有“幼儿园”“幼儿”“中华传统节日”“民间节日”等,其中“幼儿园”和“中华传统节日”频数最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已经受到了普遍关注。 根据文献和关键词可以得知,领域A 与领域B 主要为价值研究。 我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当今倡导文化自信,幼儿园在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育人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 探索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让孩子感受、刻画、实践传统节日文化的灌输,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递到孩子手中。 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根据主体不同,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幼儿自身的角度出发,传统节日文化可以促进幼儿传统美德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修养已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李敏认为,孩子在年幼时期,性情未定,如果在父母过多的保护下缺乏与同伴和社会的交往,在品性养成方面具有较大的缺失[10]。而幼儿时期正处于可塑性强、品德意识正在形成的时期,所以黄科在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时,提出中国传统节日除了蕴含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外,还呈现出不同的传统美德[11]。例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体现着祭祖思故、敬老贤家的风气,春节、中秋预示着家合团圆,将这些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教育,幼儿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内涵,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加强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需要。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实践,继承和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但幼儿的自制力、专注力差,需要成人的有效引导,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体验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共鸣,中华民族精神扎根于幼儿心中, 幼儿自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3)从园本课程的角度出发,可以丰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家园合作教学的开展。 潘雯雯指出新课程改革对幼儿园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建立以幼儿园为基础的课程,强调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当中,积极发展社区和家庭教育,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使幼儿能够在学校和家中接受相应的教育[12]。例如:我们可以借助春节开展主题活动, 首先让幼儿了解与春节相关的故事与活动,然后引导家长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家长带着幼儿参与采购年货、准备团年饭、贴春联、包饺子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春节的整个流程,使春节所赋予的文化和内涵从小扎根在幼儿的心中。

2.实施途径研究

领域C:个体成长领域,代表性关键词有“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家园共育”等,该领域开始拓展研究的内容。 领域D:幼儿教师领域,该领域主要研究幼儿教师如何设计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主要的关键词有 “幼儿教师”“传统节日教育”“教学活动”等。 领域E:主题背景领域,代表性关键词有“传统节日活动”说明已经将传统节日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主题来开展教学了。 通过整理和梳理已有文献和关键词得出,不同研究者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中的实施途径的切入点各不相同,分别是从幼儿园、教师、家园合作等方面来论述:

(1)幼儿园需要构建系统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体系,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营造氛围,将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当中,氛围的渲染会使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由于幼儿本身对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陈永琴认为如果幼儿园将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那么,幼儿就会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和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13]。 冯淑霞则认为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开展主题节日文化活动,是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渗透最基本的途径,所以,幼儿园和教师可以从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直观性等角度入手开展教学[14]。

(2)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接受程度,这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方式时需要不断总结与创新。 以蔡一娉、吴丽芳为主的合作团体探究将传统节日融入到美术教育活动当中,挖掘传统节日习俗衍生的艺术性,以大班系列美术活动“端午节”为例,支持幼儿自主表现和个性的表达,加强幼儿的艺术欣赏和美感体验[15]。 田啸首先指出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快速发展,借助绘本在大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突破局限,优选传统节日绘本,带领者幼儿有效阅读,多元拓展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16]。

(3)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除了幼儿园和老师,家庭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研究者李娜、陈静都主张实施家园互动的策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有效掌握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将课外教学和课内教学相互结合,或者组织相关的节日亲子活动[17]。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幼儿园组织包粽子比赛的亲子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真正魅力。

3.内容研究

领域F:资源利用领域,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新资源, 代表性关键词为 “节日教育”和“传统节日文化”,该领主要是挖掘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各领域的活动内容要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 ”[18]这就要求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和内容在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探索时,要对其内容进行筛选和创新。 从内容的视角选择,陈晓辉提出要从多个角度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内容,例如从环境教育、情感教育、民俗教育及实践教育等,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人文性、生活性和愉悦性。 阿坝师范学院的韩云洁提出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作为教学活动内容运用到当地幼儿园的课程中,例如:将羌族的羌历年、领歌节、祭山会作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内容,使当地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有更加鲜明的特色[19]。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一幼儿园的赵雅楠也在拓展传统节日下的幼儿饮食文化教育,通过探究饮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实用策略,儿童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20]。

结 语

本文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 2000-2020 近 20 年的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的发文量、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时区分布以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总体的发文量比较稳定,但是学前教育领域关注度较低,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 期刊上的发文量较少,这种趋势整体上反映了学前教育领域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和文章的创新性较低, 从2000-2020年一共只有5 篇,所以,要寻找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生长点或者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分布上,大多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为一线的幼儿教师和幼儿园,这说明一线的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高度关注传统节日文化并且也在具体落实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但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校老师对此的研究较少,且合作少,这就会使研究的内容比较片面,停留在实证研究,缺少理论的支持。 所以,要促进高校与一线幼儿园的合作,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和高校教师的理论相互弥补,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研究高度。

在研究方法和视野上,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视野有待开阔,大多文章为量性研究,经验总结法比例偏高,缺乏新研究方法的引进,研究视野也比较单一,所以从主观来说,研究者要主动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对教材和学术期刊要尽可能地做到细读、精读,增加研究的科学例证。 从客观来说,学校应该组织老师进行科研活动,比如:定期学习、参加培训,而不是“闭门造车”,让研究者在“头脑风暴”的碰撞中相互启发,丰富研究视野。

在研究内容上,内容虽然丰富,但研究热点突出的内容只流于表面形式, 实证性和科学性不成熟,而且框架体系比较分散,例如:幼儿园教育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研究、现状研究和实施途径研究,但没有研究者把这三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所以,无法考证其实施情况。 今后的研究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框架完整。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再借助理论来做支撑,使研究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除此之外,不管是我们的高校还是一线的老师都要保持高度的问题研究,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或者施政当中善于观察,发现新的研究切入口。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领域幼儿园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爱“上”幼儿园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