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的时代困境及出路分析

2022-03-31 19:29张晶蹇海娥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出路人口老龄化

张晶 蹇海娥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当前社会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并成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形态,有效缓解了社会养老赤字问题。但由于我国智慧养老起步晚、发展缓慢,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智慧养老市场发展,但仍然存在产品与服务相脱节、养老市场失序、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因此,亟须采取融合养老产品与服务、规范养老市场秩序、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等措施,以此促进智慧养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智慧养老;智慧养老市场;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3-0034-03

一、智慧养老的內涵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养老已经成为十分严峻的社会话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2.49亿,已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数量快速增长使得社会和家庭养老压力骤增,但同时也为养老服务和产品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老年群体也愈益重视养老质量,对于养老服务及其产品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部分养老群体的需求,智慧养老模式无疑更符合新时代养老服务潮流。

“‘智慧养老(Intelligent Care For Aged)概念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指打破传统养老模式受时空约束的缺陷,借助现代科技,将各服务参与主体整合起来,通过政府、社区、医疗机构等物联网平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养老服务质量。”[1]其是在“智能养老”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智慧养老进一步丰富了智能养老的内涵,从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信息技术应用扩展到服务模式创新和业态融合发展,形成以养老为核心,医疗、康养、休闲、文化等全方位发展的产业集群。”[2]此前,我国已经将发展养老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国家正着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作为一项新兴朝阳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智慧养老政策的密集出台,政府资金对智慧养老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国智慧养老产业涉及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涉及智慧养老住区、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健康服务、智慧养老金融、老年智慧家居、老年智慧文化等领域,每个领域的发展定位、方向和目标都是以满足老年人智慧需求为出发点,并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3]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此来缓解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该文件旨在推进“互联网+养老”行动,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年数据显示,我国智慧养老规模已近3.2万亿元,未来随着老龄化规模增大,智慧养老市场规模仍将扩大,预测2025我国养老市场规模将高达15.6万亿元。智慧养老模式在激发新的消费增长力、开拓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的同时,促进了消费市场结构转型,带动了养老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二、信息技术时代下智慧养老市场的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智慧养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当前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增大、老龄化增速快,尚处于探索期的智慧养老产业仍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养老服务也并非完善和全面。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初期,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

第一,涉老主体对智能化认识不充分,智能产品与养老服务相脱节。尽管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民众对于信息技术以及该类产品的认识各有不同。政府作为市场的引导者,对智能产品难以进行系列统筹;而企业作为智能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营销者,对养老群众需求的了解存在一定偏差,产品与服务未形成良好有序链接,造成人力和物力浪费的同时也导致智能产品与养老服务相脱节。例如,可穿戴设备便携性缺乏,对于老年群体尤其失能失智的老人来说,缺乏独立操作的可能性,这无疑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个别电子智能设备屏幕尺寸不便于老人观看,打击了其使用积极性;防跌倒预警设备报警时间太短,护理人员以及家属缺乏足够的反应时间,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第二,政府与市场权责不明晰,导致养老市场失序。智慧养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形态,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养老市场缺乏统一且标准的市场准入规则,导致市场内部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此外,目前我国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多关注养老服务内容,对于市场准入资质、监管体系、客户纠纷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对养老市场有序发展未形成有利条件。例如,行业内部缺乏明确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导致个别商家利用老人的“数字文盲”心理进行欺诈、哄骗,严重扰乱了市场运行规则;风险防御机制也存在不足,个别企业不重视对于老年客户群体的信息保护,加重了老年群体对于智能产品的不认同心理。由于监管体系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养老市场的发展存在一定阻碍。

第三,各主体合作意识薄弱,产学研结合存在缝隙。智慧养老的行为主体主要包括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机关等,多方合作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当前一些环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科研机构在进行产品研发之前,会对涉老群体进行访谈,了解其实际需求以便后续设计精准对接的智能产品;但由于企业或社会组织对于产品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后续服务出现错配、乱配情况,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无法实现有效供给。此外,当前我国在工学领域已有相当大的成就,例如已经较为成熟的智能传感技术、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等,但并未与智慧养老领域的智能产品研发实现有效连接,仍然存在很大的可开发空间。

第四,老年人对信息化社会适应不足,融入障碍加大。智慧养老技术对于家庭以及社会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养老压力的作用,但老年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局限性,在信息化社会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这种技术。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对于周围环境以及新事物的适应能力降低,以至于智能产品未能发挥其最大效用。此外,由于智能化服务系统往往由年轻群体设计,缺乏对老年群体的同理心。其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老年群体的认知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导致老年群体对系统或数据资源的使用需要较长的接受和适应过程。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年群体在养老服务中的参与积极性,增加了这类服务在养老市场普及的难度。gzslib202204011940

第五,养老行业人才流失,专业服务队伍乏力。智能产品只是起到护理人员与养老人群之间的一种媒介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紧张问题,但对于失能失智老人来说,仍然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为其“保驾护航”。而养老行业护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仍然存在待完善之处,以及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很多专业型人才无意愿参与到该行业来。例如,智慧养老设备多需要采集养老人员的生命特征数据并做出相应的推断,这就需要专业的医学人员来完成,但由于上述因素,医学人员对于进入该行业仍然存在疑虑。

第六,智慧用老市场匮乏,老年人力资源利用率低。当前社会用老意识缺乏,对于专业护理人才的依赖性过强,但就一些简单的实践性经验来说,老年群体反而更能胜任。一部分老人为了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会自愿选择参加公益性活动,在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然而目前市场对于老年市场开发支持度低,大多是自发并无组织的活动,并未形成完善的用老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老年群体想要融入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对于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素质的老年群体来说,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进行经验交流、知识传授等活动是展示自我的有益方式。但当前市场对于该类活动的开发度低,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对于老年群体发挥自我价值、展示自我存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信息技术时代下智慧养老市场的出路分析

尽管当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仍然存在不足,但随着老龄化增速加快以及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智慧养老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深化对智慧养老以及智能设备的认识、规范养老市场秩序、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等,成为应对智慧养老所面临困境的有效对策。

第一,深化对智能设备的认识,正视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服务不是信息与技术的机械相加,也不是简单的各项服务相叠加,它仍然是以人为导向、具有陪伴属性的人本性服务;同时要转变对智能设备的固化认识,加大智慧养老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转变群众对于智慧养老以及智能产品的片面性认识;多地区、多方位调查和访谈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针对当前现有养老服务的不足制定精准的服务体系和制度,确保产品与服务有效对接,实现高效养老;简化智能设备的操作过程,为老年人独立使用智能设备提供可能,帮助其积极融入到信息社会中来。

第二,发挥政府引导、市场协调作用,完善养老产业制度体系。首先,市场在确立行业标準规范、市场准入规则时要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实施严格的准入资质评估,完善监督体系;对上岗人员严格把控,坚持“一人一证”上岗原则,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信息管理机制;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智能产品使用细则,严格把控网络平台,防止老年用户信息被违法盗用;最后,加强养老政策支持,通过税收减免、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成立智慧养老专项资金等优惠性政策,提升老年人的购买能力,引导企业发展方向,激发市场活力。

第三,健全产学研协同机制,建立多方合作体系。“智慧养老≠信息+技术”,而是多方合作的现代养老新体系。首先,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队伍,高校开设相关养老护理专业,培养专业研发人才和护理人员,加大养老队伍建设投资力度;其次,科研机构对于养老群体要进行切实的调查,不忽略养老人群的细微需求,以便生产高效高质量的智能设备;最后,各企业单位严格审核护理人员、把控智能产品质量,同时切实保障专业护理人才的权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养老市场秩序。只有多方协同合作,才能推进智慧养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完善技术培训机制,增强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社会的信心。实现信息技术“人人共享”;社区定期对老年群体进行智能设备使用培训,家人也要耐心给予指导,提升老人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生活、使用智能产品设备的能力;由于本身生理条件和现有信息技术的局限性,个别群体仍然无法接受智能设备,应尽其所能为其定制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养老群体的需求。

第五,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建设专业服务队伍。引导广大青年择业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投入到养老行业中来,强化其职业认同感;健全养老服务人才的薪资待遇保障制度,通过补贴和奖励等政策,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人才的权益;加强职业培训,开办专门的培训班以及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以此加强服务人才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同时做好互联网技术培训,重视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养老群体提供更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第六,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市场的开发,助力实现老年群体价值。智慧用老即在市场允许的情况下,调动养老群体参与社会、发挥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当前我国存在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素质的养老群体,他们不甘成为社会的负担,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我价值。例如,一些养老人员积极参加社区或机构举办的书法赛、绘画赛等,这成为他们展示自我、消除孤独的有益方式。同时,对于该部分养老群体而言,更容易接受技术并运用技术。“已有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自我效能越高、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越能认识到技术使用的好处,认为技术容易使用并愿意采用技术。”[4]政府以及养老组织应该大力支持此类活动并鼓励该类养老群体发挥自我价值,使养老群体成为养老产业的有力推动者。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市场整体呈现发展良好的态势,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但由于所服务的对象是具有自主意识的老年群体,其需求呈现出多层次、个性化的特点。“为此,对老年人信息需求进行精准、全面分析,不断开发和设计相应的智慧养老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产品,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安全、情感、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信息需求,是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的关键所在。”[5]此外,在发展智慧养老产业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养老,因为其所面对的是学习和适应能力都相对较弱的老年群体,对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化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因此,将传统养老与智慧养老相结合并注入更多人本主义情怀,着力打造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智慧养老,成为助力智慧养老模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7):12-20.

[2]  范昭瑞,阳镇.智慧养老:智能社会下的未来产业新机遇[J].清华管理评论,2021,(1).

[3]  朱勇.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  Hoque R.,Sorwar G.Understand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mHealth by the elderly:An extension of the Utaut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7,(5):75.

[5]  吴雪.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态势、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华东经济管理,2021,(7).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出路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