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科技人才政策比较及其优化

2022-03-31 21:27谢迪王梅斯熊思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谢迪 王梅斯 熊思

摘 要: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人才工作离不开人才政策的支持。以武汉、成都和郑州三市科技政策为研究对象,从人才界定、领域范围、资金支持、生活保障、激励措施、自主培育和后期培养等方面,对比分析国家中心城市科技人才政策的共性和差异,以期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科技人才工作效果,引导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确保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科技人才政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3-0108-03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各城市间科技人才竞争会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由此而引发的“重引进轻培育”“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等诸多人才竞争失范问题也将进入高发时期,各地科技人才政策亟须优化完善。与实践进程类似,当前学界对于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以2017年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取向。2017年以前的研究多以重点人才的相关政策及其完善为主,内容涉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1~3],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思考[4],重点城市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对比[5~6],科技人才成长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以及国外人才引进的相关经验介绍等[7]。2017年以后科技人才政策研究逐渐转向全域人才政策的梳理和比较,内容涉及区域范围的科技人才政策结构、内容及其阶段性比较[8~10],“人才争夺战”的起因、影响及存在问题[11],各城市人才政策的效果比较、东西部省份人才政策比较研究等[12]。此外,还有学者从女性科技人才[13]、创业人才[14]等更微观层次的不同类型人才政策进行了分析。不同分析框架下的政策文本分析是研究人才政策的有效途径。考虑到各国家中心城市的级别、规模、政治定位等因素,本文选取第二批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成都、郑州作为样本城市,以三市近十年的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政策文本比较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它们之间差异和共性,分析其中不足,以便于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为相关城市完善现有科技人才政策提供参考。

一、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

(一)引进人才的界定和范围

依据国家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界定的标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武汉、成都、郑州三市在各自人才政策中明确了“人才”的概念,对人才的范围、层次、学历、经历、年龄、所在领域和专业等进行限定。从政策文本中的规定看,三市主要以人才所在领域和知识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取得成绩为主要认定依据。

1.人才认定标准比较。成都、郑州对高层次人才界定标准与国家相关政策一致,是本地前期人才政策的一种延续。在基础人才层面,郑州将技能人才与科研人员一起分类界定,将青年大学生作为储备人才,列入人才培育工程,而非将二者独立界定为人才。成都则对二者单独设立标准,提供配套政策措施见下页表1。

2.人才认定领域比较。三市在引进人才领域均以本省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为重点,其中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是各城市重点发展方向。相较而言,武汉重点领域更为纯粹地集中在产业经济方面,而成都、郑州则立足本地优秀的社会文化资源,将文旅、金融、经济等领域人才也作为引进重点见表1。

(二)引进人才的支持政策比较

1.引进人才的资金支持比较。在“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成为各城市吸引海内外人才的最重要手段。从政策内容看,武汉、成都和郑州三市可以为本市重点领域的人才分级分类提供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奖励和不少于500万元的项目支持;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贷款支持和产品市场推广支持。但在资金发放程序、金额以及覆盖面等方面,三市还存在一定差异。武汉对同级别人才给予同等金额的资金奖励,成都和郑州对同等级人才分层次给予不同的资金奖励。从项目补贴看,武汉市对每一层次的人才都有相應的项目补贴和产品扶持,成都和郑州则倾向于对符合条件的“双创”企业进行补贴,其他人才则未有明确规定。

2.人才的各类保障措施比较。从城市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为科技人才提供生活、物质条件保障是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为城市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扩大引才渠道,增加引才方式,确保人才引进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是科技人才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重要保证。

三市主要是从住房、居住证、家、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为引进的人才提供生活服务,整体方面具有相似性。在住房保障方面,除建设人才公寓外,武汉探索共有产权住房、成都实行五年保价服务、郑州则是给予国内、国际顶级人才200平方米和300平方米住宅,服务期满后免费赠予。在其他方面,三市都为顶级人才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对人才在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保障。

二、国家中心城市科技人才政策的潜在问题

(一)科技人才政策区别度低,人才引进“内战”突出

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智力和创新支持,人才来源既可以本土培养,也可以是国际人才。尽管武汉、成都和郑州的人才政策都将国际人才引进放在首要位置,但限定在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等在重点领域得到公认国际顶级水平的人才,其他国际人才则未被明确列入人才范围。此外,三市亦未对国际人才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方面进行要求。三市均将精力集中在吸引本土科技人才上,利用财力优势通过高薪酬、高待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挖人”。

(二)供给型政策多于需求型政策,人才保留和后期培养政策不完善

三市对人才的引进工作非常重视,从物质奖励到社会荣誉方面投入力度颇大。但对引进之后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帮助人才克服水土不服以便更好发挥作用方面不够重视,无论是政策计划还是投入的资源量都比较少。政府对科技人才后期培养所需环境和制度创新方面的忽视,亦会引致科技人才的培训、考核评价随意性较强,难以树立终身教育理念。gzslib202204012127

三、对国家中心城市人才工作的建议

国家中心城市要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上树立全域人才观念,既要关注高层次科技人才,又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其他层次人才。要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特色和地区产业布局,围绕城市的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精准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福利政策,确保人才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用得好,提升科技人才工作效能。

(一)精准引智,既立足国内也要放眼全球

本土人才具有语言、生活习惯优势,引进、培养成本较低,后期在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也具有成本优势。但在全球化时代,面对联系紧密、交流频繁的世界形势,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仅靠本土人才,更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二)精准投入,完善对人才的后期培养

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需要有平台为其提供持续不断的学习机会。各城市政府要做好政策规划和财政资金投入,积极申报建设各类各级别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  倪海东,杨晓波.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政策协调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4,(6):110-113.

[2]  郑代良,钟书华.高层次人才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中国特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3):134-139.

[3]  李荣娟,张潇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及其时代特点分析[C]//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会议论文,2012.

[4]  朱军文,沈悦青.我国省级政府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9-63+88.

[5]  鞠炜,刘宁.京沪浙粤苏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5):87-92.

[6]  陈莎利,李铭禄.人才政策区域比较与政策结构偏好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9):107-111

[7]  朱军文,李奕嬴.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研究演进[J].科学学研究,2016,(5):697-703.

[8]  刘佐菁,江湧,等.广东近10年人才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7,(5):38-42.

[9]  盛亚,于卓灵.科技人才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基于浙江省“九五”到“十二五”的政策文本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6):125-131.

[10]  朱婧,等.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人才政策的文本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12):37-42.

[11]  戈艳霞.当前我国“人才争夺战”的起因?潜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199-204.

[12]  刘晓光等.我国东西部高层次人才引進政策文本比较——以四川省和江苏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24):52-56.

[13]  董丽娟,徐飞.中国女性科技人才政策的若干评价与思考[J].科学学研究,2016,(2):178-185.

[14]  郭俊华,徐倪妮.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创业人才政策比较研究:以京沪深三市为例[J].情报杂志,2017,(5):54-61.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